從「九大碗」到小土碗 榮昌農村宴席大變樣

2020-12-27 上遊新聞

重慶日報記者 張 莎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之風在我市農村吹得如何?近日,記者走進榮昌區最偏遠的清流鎮馬草村,發現在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深入推進下,該村的宴席已經大變樣。

過去辦席流行「九大碗」、動輒幾十桌

「過去農村的確有『愛面子、講排場、比檔次』的消費陋習,辦席很『拋灑』。」66歲的老黨員敖行良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流行辦席,請客的名目眾多,滿月滿歲、考上大學、嫁娶、治喪……五花八門。以蓋新房為例,從選址、開挖、埋地基、抬梁到蓋屋頂、搬家,特別講究的人家要辦六次席,每次動輒幾十桌。

「此外,農村辦席還流行「九大碗」,即整雞整鴨整魚肘子酥肉等,全是大盤子盛著的大魚大肉,一張桌子上疊三層。」

敖行良說,他滿60歲時家裡整治了15桌宴席,主人家累了兩三天不說,三分之一的菜都吃不完、倒掉了。「我是苦過來的人,深知糧食的珍貴,現在國家富強了,黨的政策好了,家家戶戶都能吃得飽了。看著雞鴨魚肉被白白倒掉,真的很心痛。」

辦席細節事事報備 小土碗取代大盤

隨著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馬草村的辦席風俗發生了變化。2019年,榮昌區163個村社正式設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不僅邀請鄉賢和黨員志願者對農村家宴進行引導,還指定了一名專職幹部負責監管。

敖行良第一個報名加入紅白理事會,做鄉風文明的守護者。

不久前,村民劉宗燕家要辦喪事。在紅白理事會引導下,她將承辦餐館、辦席桌數、菜單、菜色分量等事無巨細上報到村委會。

敖行良和村幹部們發現,劉宗燕上報的桌席一桌10人,卻有涼菜、炒菜、蒸菜、海鮮、湯菜、素菜等20個,且分量不少,光是一份涼拌牛肉就有6兩。

紅白理事會逐一與劉宗豔、承辦餐館推敲菜品,最終,20個菜減少到12個,每道菜的分量減少,大盤子全部換成小土碗。如此一來,每桌的費用從800多元降至400多元。

「現在從簡辦、節約辦逐漸成為農村新的風氣。」馬草村村支部書記敖曉剛告訴記者,現在農村不再流行整雞整鴨了,取而代之小盤小份的葷素搭配,只要按需供應,村民依然吃得開心。

踐行、宣傳「吃得文明」可獲積分

在馬草村有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超市」,與普通超市不同的是,這裡的物品不是用錢購買,而是通過村民手中的積分卡來換取。如何獲得積分?敖曉剛表示,村民只要參與志願服務、移風易俗等活動,即可賺得積分,每1積分折合人民幣5元。

記者在積分細則上見到,踐行、宣傳「吃得文明」有明確的計分規定:家中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控制在10桌內計10分;宣傳「吃得文明」計2分……

村民王昌建8月底滿70歲,他決定不辦宴席,改為和老伴出去旅遊一趟慶祝生日。「村委會每天都在宣傳不大操大辦,這樣既給自己減輕了經濟壓力,又給親戚朋友減輕了負擔,我還能得10積分,哪裡要不得?」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踐行「吃得文明」 農村擺席從「九大碗」變成小土碗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之風在我市農村吹得如何?近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榮昌區清流鎮馬草村,發現在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深入推進下,該村的宴席已經大變樣。  過去「九大碗」 動輒幾十桌  「過去農村的確有『愛面子、講排場、比檔次』的消費陋習。」
  • 反食品浪費已立法審議,動不動就九碗十盤川菜宴席怎麼辦?
    一直以來說起川菜宴席好不好吃一直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川菜宴席桌上動不動就要擺下九碗十盤,那令非我國西南人士看著都震驚的氣勢。相傳川菜始興於有「天府之國」名物產豐富時,當然當時只限於巴蜀地方的達官貴人家。不過民富了將眾多川菜菜品集中一起成為宴席就不是難事了。於是幾乎很快川菜宴席就大規模此起彼浮的出現在各種平民百姓的「生張滿日」慶賀吃席上。當然最初的川菜吃席是只有九大碗的,而且這九大碗是按照每桌八人,每一川菜菜品只有八片加配菜組成的。就是其中肘子也是分歷有8個小方塊,只不過表皮沒切斷而已。總之正宗川菜吃席一直以來都是每個菜品每人只有一次品嘗機會,除非有人不想吃那樣才另當別論。
  • 中國哪裡的宴席最好吃?
    ▲ 蒸扣肉,農村X大碗宴席裡最常見的壓軸菜。冬日的宴席,往往滿載著農人豐收的喜樂。▲ 燒豬,不僅是婚嫁上的宴席菜,也是廣東人祭祖的必備祭品。在追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上,宴席菜從來都是急先鋒。▲ 最正宗的岐山臊子麵出自農村流水席。
  •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除了生活用度方面,最明顯的就應該是飲食方面。過去人們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人們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健康。
  • 長沙驚現農村流水席主題餐廳!土鍋土灶帶你返璞歸真,重拾童年味道~
    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初,每個房間都有各自年代的獨特風格,拿起道具,讓你一秒回到久違的農村!因為是流水席,所有的當家菜都會在開餐前做好,早上8點廚房就開始忙碌準備中午的宴席。炒菜用的都是鄉裡的土灶土鍋,只有經驗豐富的廚子才能駕馭得了它。
  • 宴席知識簡介及宴席菜單
    宴席,俗稱酒席,是多人聚餐的飲食方式,由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整套菜點,按一定的規格程序組合而成的。一、宴席的起源我國宴席淵遠流長,從遠古的祭禮、禮俗脫胎而出。商周時期,繼承石器時代穴居遺風,把竹草編織的筵席鋪在堂內,席地而坐、宴客聚餐。「筵席」二字開始是「坐墊」的總稱。
  • 曬500一桌的農村宴席,網友:這太實惠了,在城裡至少1千
    一家一院的近人親屬,每天都要過來幫忙,一大碗白菜豆腐湯,手裡掐著幾個大白饅頭,或蹲或坐,便又成了農村婚宴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一張八仙桌,落坐七人,哪怕客人坐不下,等著下一批,也不能坐滿,那是農村人的「面」。古人以右為上,主家去敬酒,右手位的永遠是最尊貴的客人,叫「迎門首坐」,陪客的人只能坐對面的單位子。
  • 沂水最場面最實在的農村婚禮在這裡!
    1.搭棚子,露天廚房 要擺宴席,自家的廚房就不夠用了,必須搭一個露天「廚房」才能大展手腳。 2.準備鍋碗、桌椅、大鍋 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的灶臺上都是這種超級大的鍋。
  • 農村老輩人講究:「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有道理嗎?
    農村宴席上的規矩非常多,現在不怎麼講了,以前的農村孩子,很小時就開始被灌輸這些宴席上的規矩,就是怕以後上桌了會丟人。怎麼坐有講究、怎麼吃有講究、吃多少有講究、上多少菜有講究,到處都是規矩。像是這種「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更是牢牢刻在一些老年人的腦子中。
  • 先嘗嘗九大碗和馬槽酒,寓意好吃得香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北川,一起踏進羌族自治州,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美味。要知道,當你吃到九大碗和馬槽酒時,你定會覺得不虛此行。當地的北川羌城旅遊區、藥王谷、尋龍山、龍隱鎮、九皇山猿王洞都是值得一賞的美景,而觀光的同時,不能錯過的特產,就是九大碗和馬槽酒了。「九大碗」,也叫做「九鬥碗」,流於四川各地,北川自然也盛行。
  • 【我的榮昌情緣】緣起海棠,情定榮昌
    我是四川瀘縣人,瀘縣與榮昌山水相連,但我第一次得知榮昌這個地方,是在大二的一次古代文學課上。當時,老師興致勃勃地談起「海棠香國」的來歷。他說,稱樂山為「海棠香國」,是因為樂山古代特產「嘉州香海棠」之故。「海棠香國」其實原指古代昌州,如今在重慶市永川、大足、榮昌一帶。因喜愛海棠之故,可能在那個時候,「海棠香國」就在我的心裡埋下「種子」。
  • 曬農村500一桌的宴席,網友:這太實惠了,在城裡得1千多
    一家一院的近人親屬,每天都要過來幫忙,一大碗白菜豆腐湯,手裡掐著幾個大白饅頭,或蹲或坐,便又成了農村婚宴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一張八仙桌,落坐七人,哪怕客人坐不下,等著下一批,也不能坐滿,那是農村人的「面」。古人以右為上,主家去敬酒,右手的位子永遠是最尊貴的客人,叫「迎門首坐」,陪客的人只能坐對面的單位子。
  • 靜樂宴席上的規矩,你都知道嗎?
    在老家靜樂的農村,似乎這點並沒有被改變,凡是家裡有大事發生,主人一定會宴請賓客,當然,不同的家境,不同的地域,都有一定的講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咱靜樂農村那些傳統宴席上的講究,快來看看你們村是啥?靜樂一帶居民婚喪宴一般設「五皮間」,即五大碗四葷菜。五皮間又分軟五皮間、硬五皮間。
  • 農村宴席的六大菜譜,個個都是經典
    在我老家的農村,每年每月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宴席,宴席上的每菜道道都是經典,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農村宴席的六大名菜,農村人辦宴席都會做些什麼好吃又經典的菜呢!味道濃鬱,扣肉肥而不膩,所以這道菜農村辦宴席都會做的一道菜。第二個:粉蒸排骨粉蒸排骨屬於家常菜譜,主要原料是排骨,口味是鹹香,工藝是蒸,烹飪難度屬於中級。豬排骨可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維護骨骼健康。
  • 陝南特色美食:「三點水」宴席
    緊接著是盤裝「柞水大炒」。它主料選用五花肉煮熟,切成片狀,配菜有過油豆腐片、木耳、白菜、胡蘿蔔片等,大火爆炒而成。第一輪甜池碗,一般是自己加工的白米甜酒和糯米糰子。雞蛋燜子第三輪熱菜:首先是心肺綠豆湯,選用豬心肺作主料,清洗煮熟,將綠豆浸泡煮熟裝入大碗中,再把豬心肺切成薄片覆蓋於綠豆上
  • 農村7旬大叔吃飯的大缽碗,網友說是「元青花」,看看啥樣
    圖片上這位大叔名叫蔡中華,今年76歲,老人家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村人,說起蔡大叔那可是個名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網紅」,大叔雖年已古稀,可是身強體壯,尤其是飯量驚人,很喜歡吃燴麵,常常一頓飯要吃2大缽碗外加一個大饅頭,讓很多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 放著城市的高檔飯店不去,卻跑到農村吃宴席,這其中是什麼原因?
    很多像現在來說,在農村請客吃飯,他並不代表著儀式感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傳統習俗的追求。因為在舊有的年代時候,那時候農村的宴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現在在農村請客吃飯,更多的是為了一種面子,是對固有親戚形態的一種表達,因為有一些守舊的親戚,他們並不願意去城市的高端酒店吃飯,更多的喜歡像農村宴席這樣熱鬧的氛圍,所以雖然有上酒店吃實習的機會,但是農村宴席的傳統習俗,到至今為止還是不能扔掉的。
  • 民俗百科:邳州人宴席慣制(作者 王如坤)
    二 喪喜事宴席慣制喪事又稱白事,本家多三天蓋鍋熄火吃「大鍋飯」。頭天為「大鍋菜」,不為正席。菜為蘿蔔、白菜,粉條、丸子、豆腐混烹煮,另上四個碟。二涼二熱,或四涼中有兩葷兩素。宴席:主要招待弔孝的親朋好友和左鄰右社的鄰人、幫忙的人。從民國到解放後的70年代為「四碟八碗」,八碗多為:炸丸子、炸地豆片、炸小魚、炸肉片、炸松肉、炸豆腐、蒸卷纖、紅肉、甜米飯。
  • 國內大咖雲集榮昌論道鄉村振興 《契約劇場》驚豔八方來客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如何發揮文化藝術的功能,推動公共藝術融入鄉村生活,促進鄉村文旅融合,讓鄉村文化活起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策展人徐洋通過在重慶榮昌打造的國內首個《契約劇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耒陽頭菜碗
    我曾經採訪過新市一位廖姓老廚師,他也說不出年代,但廖師傅說,耒陽自古以來就有做酒設宴習慣,哪時有宴席哪時就有了頭萊碗。按照這個說法,耒陽頭菜碗就有了千年歷史,真可謂從遠古走來,飄香了歲月長河。      在耒陽,東西南北,頭菜碗大抵差別不大,有些地方也把頭菜碗叫做頭碗包圓,如南鄉一帶,有的叫頭碗大菜,如西鄉,東鄉北鄉則只叫頭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