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不是我說的話安在我頭上」——《新周刊》專訪莎士比亞

2021-02-17 新周刊



今天是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逝世400周年紀念日。

莎翁傳記作家安東尼·伯吉斯嫌莎翁生平資料少得可憐,他曾經這麼打趣:「倘若在發現莎士比亞的一部新作和發現他的一張洗衣單之間可以任選其一,我們每次都會投票選他的髒衣服。」

所以,《新周刊》隔空跟莎士比亞展開一場虛擬訪談,以滿足圍觀群眾對他熊熊的八卦之心。

文/譚山山

有一個說法:威廉·莎士比亞誕生至今的450多年裡,大約有一半時間處於不同程度的被質疑的狀態。最大的質疑就是:他寫不出那些偉大的劇作,作者另有其人。早在1592年,劇作家羅伯特·格林就在他臨終的病榻上不指名地指控莎士比亞剽竊,「他們中間有一隻暴發戶似的烏鴉,用我們的羽毛裝點自己」。


左:羅伯特·格林;右:1592年,羅伯特·格林在這本書中不指名地譏諷莎士比亞。

所謂「真正的作者」人選不少,從弗朗西斯·培根、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到和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洛、本·瓊森,都有人提過;甚至有人提出是伊莉莎白一世化名寫的。

1942年,一位牛津伯爵的支持者請來一位神漢主持「降神」儀式,把莎士比亞、培根、牛津伯爵的「亡靈」招來對質。最終結果皆大歡喜:劇作由三人合作完成。分工是:莎士比亞了解市場行情,能迅速發現適合舞臺的題材;接著莎士比亞和牛津伯爵一起搭建戲劇框架,再由後者豐富情節和人物;培根則從頭到尾充當顧問角色。


左至右:牛津伯爵Edward de Vere、莎士比亞、培根

質疑聲不絕於耳,就是因為莎士比亞的生平資料實在少得可憐。作家安東尼?伯吉斯寫過莎士比亞的傳記,他曾表示,「倘若在發現莎士比亞的一部新作和發現他的一張洗衣單之間可以任選其一,我們每次都會投票選他的髒衣服」。因為,構成一個人物的形象需要諸多生活細節,但令人遺(fen)憾(nu)的是,莎士比亞什麼也沒有提供。

為此,《新周刊》隔空跟莎士比亞展開一場虛擬訪談,以滿足圍觀群眾對他熊熊的八卦之心。


本次採訪純屬虛構,如有侵權,請受訪者與新周刊聯繫。

● ● ●

《新周刊》:你最廣為人知的畫像,可能是出現在「第一對開本」書名頁上的那幅。不過也因此有人諷刺你有一張「布丁胖臉」,似乎有失大文豪的風採。你到底長什麼樣?能否發一張標準個人肖像?


莎士比亞:正如我的好友本·瓊森所說:「讀者諸君,不必看他的畫像,還是多讀讀他的書吧。」你們中國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新周刊》:也有人說你這個人也許根本不存在……

莎士比亞:「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皆大歡喜》)引用的時候務必記得寫上「BY 莎士比亞」。當然,也別把不是我說的話安在我頭上。


《第一對開本》(英語:First Folio)是現代學者為第一部威廉·莎士比亞劇本合集命名的名字,其實際名稱為《威廉·莎士比亞先生的喜劇、歷史劇和悲劇》。

《新周刊》:安東尼·伯吉斯在《莎士比亞》一書中猜測你可能是個近視眼,他的猜測對嗎?

莎士比亞:「他能夠明察自然界的細枝末節和人類面龐上的感情流露,他像是一個習慣於用力凝視的人。」我同意他這個推測。

《新周刊》:你聽說過一位名叫安妮·海瑟薇的美國女演員嗎?她特意取了跟你老婆一樣的名字。

莎士比亞:「名字中有什麼呢?把玫瑰叫成別的名字,它還是一樣的芬芳。」(《羅密歐與朱麗葉》)我想她一定比我老婆漂亮。女人千萬不要多疑善妒、愛嘮叨——就像《錯誤的喜劇》中的阿德裡安娜那樣,在床上把丈夫勸告得不能入睡,在吃飯時把他勸告得不能下咽——否不然,丈夫就會心灰意懶,最終離家出走。不過,我可沒有說我離開斯特拉福德是因為這個。


莎士比亞與妻子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擁有三個孩子。

《新周刊》:還有人說你是雙性戀……

莎士比亞:哈哈!是因為我的十四行詩中提及不知姓名的「美貌青年」與「黑膚女士」嗎?我知道會有人說第20首連曖昧都省了:「你有副女人的臉,由造化親手/塑就,你,我親愛的情婦兼情郎/有顆女人溫婉的心……」

有些學者則一直試圖找出我的十四行詩所獻給的那位「Mr. W.H.」是誰。是我一度的恩主南安普頓伯爵亨利·萊奧斯利(Henry Wriothesley)嗎?還是像奧斯卡?王爾德猜想的那樣,是一位名為威爾·休斯(Will Hughes)的年輕男演員(即詩中的「美貌青年」)?恕我不能透露。

一個成年男子也可以愛慕一個少年的美,假如他是詩人,他就可以找到適當的語句來表達這種美。只有幼稚的人才會由此想到不正當關係。


亨利·萊奧斯利(左)與莎士比亞。

《新周刊》:質疑你的作品有人代筆的理由是:只有學識非凡、受過大學教育、精於法律與科學、畢業前曾去歐洲大陸作廣泛間隙旅行的人,才寫得出那些偉大的作品。

莎士比亞:認為高深的藝術必須有高深的學問,這是無稽之談。還記得《冬天的故事》裡怎麼描述奧託裡古斯的嗎——「一個專門注意人家不留心的零碎東西的小偷」,其實劇作家和小說家也是這樣的人。他想要幾句心理分析的術語,無需閱讀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只需從一本平裝本術語彙編中抄一點;他想了解馬達加斯加,就問去過那裡的水手好了。重要的是寫作天賦好麼!


莎士比亞一家。

《新周刊》:據統計,你的劇作中有十部戲的場景設定在義大利,包括《羅密歐與朱麗葉》、《馴悍記》、《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冬天的故事》、《暴風雨》等。為什麼?

莎士比亞:在我的那個年代,無論是對文藝界人士還是追求風雅的人來說,義大利都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對於前者,它是孕育古典文學和知識的母體;對於後者,它是所謂優雅之風、時髦衣著、瀟灑做派的源頭,是引領風騷之地。

彼時只有少數人才能有幸赴義大利一遊,但只要花一便士到劇場看戲,就可以置身義大利的維羅納、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地,在憧憬的國度神遊。

另外,我從來不願意直接再現所在時代的生活——那是新諷刺派劇作家的事情;同樣的喜劇素材,儘管發生在英格蘭,我更願意把它們寫成遙遠的事情,發生在古老的異國。


莎士比亞表示,在那個年代,義大利對他們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新周刊》:託爾斯泰在《論莎士比亞及其戲劇》中全面批駁你的成就,把你說得體無完膚,以至於製造出文學史上一大公案。對此你有什麼回應?

莎士比亞:可以不回應嗎?實在要回應的話,就姑且用《麥克白》這句臺詞吧:「喧囂與躁動,卻無絲毫意義。」

《新周刊》:「莎士比亞成為了一個空洞的符號,在這個解構一切的時代被填充和改寫。」有中國媒體在你誕辰450周年之際這樣說道。你又會如何回應?

莎士比亞:「我不是我。」(I am not what I am.)」你們一定記得,這句話是《奧賽羅》中的伊阿古說的。

《新周刊》:你知不知道,麥克白夫人因殺死國王,為擺脫罪惡感而喊出的那句「洗掉吧,這該死的汙點!」被用於包括去汙劑、痤瘡膏、半導體清潔技術,甚至是遮瑕筆的廣告中?

莎士比亞:那又怎樣?


《麥克白》中的臺詞「Out, damned spot」(洗掉吧,這該死的汙點!)被用於各種廣告。

更多精彩,請戳閱讀原文購買新刊

相關焦點

  • 「專訪」半澤直樹說「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演大和田。」
    【專訪下篇】堺雅人大叔說,「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演大和田。」 小花的飯菜也很好吃,這次的菜單是不是有點低卡路裡呢? 臺詞是「叔叔,阿姨」,所以可能是考慮到年齡的菜單吧。
  • 新周刊丨寧財神:我藐視一切情感專家
    有一些人天生比較分裂,在特定情況下也許會判若兩人,在親密關係中,你只能學會跟他的「兩個人」相處。當你意識到你愛的是「兩個人」,當你碰到他那個特別不可理喻的內在本我的時候,你也許對他有更多寬容,而不是覺得匪夷所思,動不動就懷疑他是否不愛我了。《新周刊》: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有情感困惑,這是時代性特徵嗎?
  • 專訪|我不是魔鬼,我是天使
    專訪簡要我如果說加微信都是看人品的,如果他人品不好的話,我基本上不會加。我比較高冷,像你說的這種類似的情況的話,那估計不到一秒鐘他就已經被我刪除了。 一直跟著我,一直幫我,一直陪著我。特別欣慰能遇到他們。大嘴:抽獎為何如此厲害? 果兒:抽獎厲害是虧出來的哈哈哈。9月份8月份的時候瘋狂抽獎,那幾個月就一天衝兩三萬都有,中獎率高的話,幾十萬金幣。
  • 我好像發現了莎士比亞一個不得了的秘密
    作為一個直男,如果一個男的,背過身去,再把手伸到後面想握我的手,我會把我的雙手躲到背後,然後繞到他面前,噴他一臉口水說:你特麼智障麼?《科利奧蘭納斯》中,敵軍將領對男主所說的話:「我告訴你,我曾經熱戀著我的妻子,為她發過無數摯情的嘆息;可是我現在看見了你,你高貴的英雄!
  • 伊恩·麥克萊恩:莎士比亞是我的人生導師(圖)
    而6月12日,伊恩·麥克萊恩應邀參加本屆上海電影節「永恆的莎士比亞」系列活動,以一句屬於甘道夫的經典臺詞 「You Shall not PASS」點燃了與中國觀眾見面的現場。  「我不是老師,我不研究莎士比亞,只是正好在8歲那年看了一場《麥克白》,也正好是莎劇的演員之一。」伊恩·麥克萊恩這樣開始敘述他與莎士比亞的關係。
  • 平安夜別吃蘋果了你出來喝酒啊 寓意我們瓶瓶安安 嘗嘗酒酒
    平安夜別吃蘋果了你出來喝酒啊寓意我們瓶瓶安安 嘗嘗酒酒鄧超表情包平安夜別吃蘋果了你出來喝酒啊
  • 專訪「新謀女郎」張慧雯:說我像劉詩詩,我不介意
    騰訊娛樂坎城專稿 (文/楚飛 圖、視頻/小鋼)在張藝謀新片《回歸》裡飾演鞏俐的女兒「丹丹」一角,她成了新一代「謀女郎」,也是今年坎城電影節上最矚目的華語片新人。張慧雯在坎城住的不是酒店,而是在一棟公寓裡,雖不奢華,但窗口的風景可以讓人忽略其他的一切,採訪的時候,她站在窗口往外望,可以俯瞰坎城電影宮的全景,白色帳篷,紅毯一角,海天一色,對張慧雯而言,這一切都是新鮮的。
  • 莎士比亞 | 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寧可失去一百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    金庸也曾坦言:「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帶一套書,那必須是莎士比亞全集。」     「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大文豪歌德如是說。 01你有「病」,他有解藥  莎士比亞被稱為「四個世紀以來,最懂人性的人。」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凌晨2點29分,方方在寫完第35篇日記後,接受《新周刊》專訪。她說,武漢解封之後,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更新「武漢日記」。當然,以前比較多的是看我哥哥的孫輩們在幹什麼,現在他們經常轉一些別人寫我的東西。新周刊:有評論認為,知識分子、作家群體在此次疫情期間集體失聲。你怎麼看?方方: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其實很多作家都在寫,在記錄,只是每一個人的方式不同而已。
  • 《鏡周刊》報導奇談?
    《 回應鏡周刊報導 - 最新錄製視頻 》「吃滷肉飯也要當中國人?」
  • 這12句話不是莎士比亞說的(雙語)
    學英語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莎士比亞的名句,各類媒介也會傳播不少據說出自莎翁的名言。可是,有些所謂的莎翁名言根本不是他說的。以下這12句就是代表。   1. "When I saw you I fell in love and you smiled becauseyou knew."
  • 為什麼有人相信莎劇作者不是莎士比亞?by 奈傑爾·克利夫
    有人相信莎士比亞就是莎士比亞,有人相信莎士比亞不是莎士比亞。這兩個陣營不大可能像蒙特鳩和卡帕萊特兩家族那樣冰釋前嫌、握手言和。4月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月份,上述兩派吵得更起勁了。我不妨談談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關於瘋狂執迷和文學偵探的精彩故事,頗能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的文化及其對藝術、天才乃至社會階層的態度。我第一次參與關於莎劇真實作者身份的辯論之時,正在寫一本叫《莎士比亞暴亂》的書。
  • 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王世國:新快報《收藏周刊》給我鞭策
    ■收藏周刊記者 陳福香 梁志欽在微信上,忽見新快報《收藏周刊》主編發來邀請,要我出席《收藏周刊》創刊十周年慶典論壇活動。這讓我頓生感慨:驚回首,倏忽已過十年!十年過去,我已是年過花甲,黑髮變白首;十年過去,《收藏周刊》編輯部那幾位青年才俊,如今也都人到中年啊!
  • 安省首席衛生官聊天忘關麥克風:他們讓我說啥我就說啥
    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安省的新冠疫情根本治不好了。「不管他們什麼時候給我這些數據,我回應都是『哦哦哦』,」首席衛生官的話更是驚悚……「他們給我寫了什麼我就說什麼,」Yaffe能在(加拿大)政府中保持特權和高薪職位靠的不是才能,是『懂事』。」對於這段對話,網友們表示真的被震驚到了:如果不是他們決定自己說什麼,那是誰來決定呢?「我想知道他們是誰,是誰告訴Yaffe醫生該說什麼的?」
  • 上至國王,下至貴族:沒錯,莎士比亞的劇不是莎士比亞寫的!
    那麼為什麼莎士比亞會被懷疑他的著作不是他自己寫的呢?在總結了一些觀點過後,我認為我們首先要了解莎士比亞以他的著作在歷史上是多麼的出名,從他戲劇誕生的那一刻直到19世紀中葉,英美都把莎士比亞奉為神明。他是英語世界的最偉大頭腦、道德指南針和神聖精神的代表。
  • 別把人家說的「我沒努力」當真了
    往往問了幾句就開始扯自己頭上了,有的說:我不行,我一翻書就頭疼。還有的說:哎呀,別提了,我昨天剛看了兩頁書就想打瞌睡了。然後又扯到別人頭上說:還是某某厲害,上回聽他們說試題都快做完了。然後我當天是寫了六份的,後來下班時我的忘記拿了就沒交,而小胡看我的沒有拿,所幸她也不交了。第二天我正在寫剩下的14份,小胡的微信過來問我寫到哪裡了,她說:昨兒下午一不小心寫到10份了,到下班回去手都酸死了,今天上午先休息,下午再寫。我當下心一驚:不是講好先寫6份的嗎?
  • 七夕讀情詩,莎士比亞:到那時,我才敢誇說我愛你多深
    在此,何不嘗試一下莎士比亞的《莎士比亞十四行情詩》,比如這二十六首,外加我的一篇文學再造。原詩我愛的主呵,你的高尚的道德使我這臣屬的忠誠與你緊系,我向你派遣這位手書的使者,來證實我忠誠,不是來炫耀才力。
  • 專訪 《哭聲》一黑到底?羅泓軫:說我是變態我也沒辦法,但我相信我不是
    而對於一黑到底、幾乎沒有希望的結局,他卻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強調說:「我一直以來都秉持『善』的主題。」電影設定了那個日本人其實不是人類。那麼那個人到底是鬼還是仙,是善還是惡,這些種種的疑問就是電影想要問的。剛才也說了,為什麼拍這部電影。世界就是這樣的吧。我希望這個電影能夠讓人深思。
  • 誰說我不在乎?——王菲專訪
    誰說我不在乎?——王菲專訪(8月23日18:6)error  答:我覺得演唱會的重點應該不是在服裝和形象上,所以這次南京演唱會同樣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服裝,我也沒想過在形象上要突出出來。我以前就說過,我已厭了花哨的形象,不想再百變,我只想做回自己,平平實實地以音樂來打動觀眾,單單純純用音樂表達自己。在演唱會中,我會連話也少說,畢竟在我的觀念裡,我的語言是最差的也是最不足的溝通工具,但世界上太多人依賴它,因而才會有那麼多的誤會。
  • 專訪寧桓宇:我不是妻管嚴,當爸後只想賺奶粉錢
    這樣的改變聽上去有些無奈,但寧桓宇卻覺得,這是幸福的壓力,「我覺得每個人到相對的年紀,相對的階段,你必須要擔起相對的責任。就比如說現在我不能說什麼都不管,我每年就蹲那麼一兩個電影,拍電影也沒啥錢,我就要等。那這樣的話,你孩子老婆怎麼辦?」當年和寧桓宇同期出道的華晨宇和歐豪,現在事業都搞得有聲有色。對比起來,寧桓宇的事業發展的確是不溫不火。談起這些,寧桓宇非常地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