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與「00後」科學少年同桌對話,桌布載滿奇思妙想

2020-12-25 新華網上海頻道

圖為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新華網史依靈 攝

    新華網上海11月2日電(史依靈 許超 羅沛鵬)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迎來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活動——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楊雄裡,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這55位「小科學家」年齡集中在15歲至18歲,分別由中國科協和上海市科協從參加「英才計劃」等培養項目的優秀學生中選拔而來。55位科學少年中不乏已在國內外頂級期刊中發表文章、獲得國際奧賽金牌和在各項國際知名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

    聽說是和孩子們交流,幾位院士盡力從繁忙密集的工作中抽身而來,令人欣慰的是,精彩紛呈的現場給了他們源源不斷的驚喜。

    圖為「小科學家」代表分享展示科研成績。新華網 發

    論壇首先由八位「小科學家」代表進行分享展示,包括其在科研領域取得的成績、對科學和未來的暢想。

    「為什麼學霸的考試成績總比姚明的身高還高?」來自重慶市第十一中學的謝睿奇根據日常觀察,提出《論考試成績的影響因素的初步試探性研究》這一課題。他通過網課的自主學習,掌握了機器學習相關的數學矩陣和建模語言;通過構建影響因素模型,得出了各維度的歸因佔比,其中最顯著的是「自上一次大型考試以來平均一周投入的額外時間」。常言沒有騙人:越努力,越幸運。

    圖為上海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的郭秦菘展示其自製的蛇形機器人。新華網 發

    「我帶了個寶貝來現場」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郭秦菘從書包裡拿出一個蛇形機器人,這是論壇現場唯一的實物展示。來自上海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的郭秦菘,在一次農村調查中注意到,農藥過量噴灑問題廣泛存在於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民們基本依賴個人經驗判斷用哪種、應該噴多少。因此,他提出《基於GoogleNet和MATLAB的農藥過量噴灑綜合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一現實困擾。「製作這個蛇形機器人的實物,我大概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現在它真的能夠迅速、靈活地在田地裡穿梭。」郭秦菘自信地說完之後,把蛇形機器人盤掛在脖子上走下臺去,真摯的笑容讓氣氛瞬間活躍起來。

    其餘「小科學家」們的分享也同樣引人入勝,從樂器噪音防治到城市運動空間規劃,從二氧化碳複合材料到可逆光致變色的塗料製備等等。小科學家們詮釋了科學研究的三部曲:「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展現了新一代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讓我們感慨,好奇心和洞察力是科學最好的養料。

    圖為「小科學家」們展示手繪思維圖。新華網 發

    而後的桌布討論環節更是將論壇帶入新的高潮,55位「小科學家」分為4組,每組由一位頂尖科學家導師帶隊進行討論,討論話題緊扣科學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現象。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個「命題作文」,那就太低估小科學家們的潛能啦!

    「我們如何定義科研的創新?不同水平上的研究發現都如何推動科研發展?」「在解決問題前,我們或許應該利用大數據調查先摸清現存的問題、阻力。」「您對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怎麼看?」「神經網絡模型同樣能夠反映自主學習的優越性。」……四十分鐘的時間裡,「小科學家」們從未被題目所局限,他們從自身的優勢和研究課題出發,展開同輩間交流。當你看到兩個同學就某一領域展開辯論甚至面紅耳赤,仿佛能預見他們在未來的科學場中吸納意見,切磋提升的場景。

    圖為「小科學家」們展示手繪思維圖。新華網 發

    圖為「小科學家」們展示手繪思維圖。新華網 發

    討論結束後,四個小組分別用手繪海報的形式,圖示闡述了小組關於議題的討論結果,頂尖科學家們進行點評。

    圖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新華網 發

    「自然是交叉學科的現象,要更加清晰地解密自然就一定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徐政和院士在點評中說:「非常高興和『小科學家』們一起討論,通過項目的設計製作確實意識到『小科學家』一定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為創造更美好世界共同努力的未來核心層面,祝各位『小科學家』們在未來的學習科研取得更大的成就。」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新華網 發

    謝友柏院士說:「今天看到這麼多年輕的「小科學家」熱烈地對科學問題進行討論,非常高興,這是我們國家進一步高質量大規模發展的希望。」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新華網 發

    「我不得不說,這些孩子都比我聰明。我為這些後生感到可喜、可敬。」楊雄裡院士肯定了在場孩子們的精彩表現。他引用黑格爾的一句話:「尊重權威,同時又要挑戰權威」勉勵在場的「小科學家」。「尊重基本原則,但在這一過程中一定不要被權威的話所束縛,不然我們就不可能進步。科研是不斷地創造新的問題,所以我們既要尊重權威,又要挑戰權威。」楊雄裡院士說。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新華網 發

    馬大為院士則從基礎學習、科研心態方面對小科學家們提出了要求和期待。他說:「第一,我們要把基礎學好,基礎學好是很關鍵的因素,絕對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能夠真正站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創造。第二,做科研要有一顆淡定的心,科研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出來的,而是很長時間的艱苦探索,也許哪一天靈光一現出來的想法會改變世界。第三,化學是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中國有很完整的化學產品生產鏈,同時化學在醫藥、醫療、農藥都有幫助,希望年輕人能選化學,從事化學專業。」

相關焦點

  • 頂尖科學家與英才學生同桌對話,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馬大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全國17個省區市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隨後的桌布討論環節更是將論壇帶入新的高潮,55位「小科學家」分為4組,每組由一位頂尖科學家導師帶隊進行討論,討論話題緊扣科學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現象。  「我們如何定義科研的創新?不同水平上的研究發現都如何推動科研發展?」「在解決問題前,我們或許應該利用大數據調查先摸清現存的問題、阻力。」「您對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怎麼看?」
  • 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2020-11-02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愛科學,快看恆口示範區小學生的奇思妙想作品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學校積極動員,營造氛圍,以「熱愛科學,創造未來」為主題,讓孩子們充分發揮想像、自主創新、動手實踐,感受科學的無限魅力。開幕式上何鵬校長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號召同學們要在本次科技節中,積極實踐,大膽想像,勇敢創造,把閃耀著智慧結晶和創造火花的作品獻給科技節,讓科學的種子在我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
  • 徵集奇思妙想:平時生活中的好奇,可能會有大作用,快來參與!
    ,特開展「奇思妙想」徵集活動。2020年8月19日至2020年9月15日,青少年營員以及其他公眾,在線參與了此次活動,將對科學的奇思妙想,科學設想、科研計劃、科學探究,在雲上科學營主頁的「徵集奇思妙想」中進行了投稿。
  • 點亮奇思妙想!南山科協最後一場創新科技節圓滿結束!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熱情,同時推動南山區科技活動蓬勃開展,南山區科學技術協會與奇思妙想攜手推出了為期五場的「科技點亮生活,創新改變未來」創新科技節活動。11月28日14:00-17:30, 由 南山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招商街道五灣社區黨委、五灣社區居委會、深圳市奇思妙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場科技節活動,在五灣社區龍瑞佳園山海居9棟至10棟3樓廣場圓滿結束。
  • 就是00後中二少年,又怎樣?
    你是什麼時候注意到00後已經長大了?是年初《隱秘的角落》走出的三位00後演技派?靠短視頻模仿爆紅的00後鍾美美?還是各大選秀節目總能靠技藝秀你一臉的層出不窮00後?奇奇子近期最「00後 is coming」的,是這次對話時代少年團,馬嘉祺、丁程鑫、宋亞軒、劉耀文、張真源、嚴浩翔、賀峻霖,一個全員00後的團體。採訪前會有許多既定的設想,見到他們,這些固有印象一個個破碎,同時又有很多個關鍵詞站起來。有些新奇也有點趣味,這是一次探索的旅程,像大眾對00後的諸多好奇一般。
  • 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
    智能防近視提示器、水果發電機、太陽能無人駕駛車、智能無人愛心送餐車、智能分揀流水線、隱蔽存錢盒……今年校園中最受熱捧的都是實用性強的科技創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學校的科技節,看看同學們有哪些奇思妙想。九州小學 科技作品頻獲大獎「當帽子上這個超聲波傳感器與桌面或課本間的距離小於45釐米時,提示器就會發出滴滴的報警聲。」
  • 奇思妙想的兒童遊樂設施
    一起看看這些奇思妙想吧:在90年代末,奧利·巴爾斯倫德·尼爾森(Ole Barslund Nielsen)基本上沒有職業。他的專業是雕塑師,但他接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活兒,很多是在哥本哈根的劇院裡搭布景。在為一次設計展兼職搭布景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家具設計師克裡斯蒂安·詹森(Christian Jensen),然後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找到了同類:兩個人都陷入了創作的瓶頸期。
  • 跟院士做項目、和張文宏對話 2021年,中福會少年宮這一系列活動助...
    新民晚報訊(通訊員董蕾 記者馬丹)北鬥總設計林寶軍,最「硬核醫生」張文宏,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美芳……2021年,長三角的青少年將有緣與這些重量級的科學大咖「雲端相會」,並在大師「領路」下追逐自己的「科學夢想」。
  • 世紀櫻花十二年 奇思妙想不一「漾」
    奇思妙想 吹起春與海的狂想曲十二,是輪迴,亦是起點。十二,象徵著完整、神聖、不可超越。每一年的3.18都是世紀櫻花特別的日子,走過了十二年的世紀櫻花,今年第一次遇見陽光明媚的午後,第一次在深圳灣遊艇會浪翻天,第一次用奇思妙想吹起春與海的狂想曲,2017年,帶你玩點不一「漾」的周年慶。
  • 奇思妙想浙江行|讓腦機接口走出科幻片
    《奇思妙想浙江行》是由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推出的創業英雄匯節目。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策部署,倡導創業創新觀念,宣傳創業創新政策,弘揚創業創新精神,激發創業創新熱情,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而設立。
  • 「大夢想家」集聚深圳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科學教育創造原點
    央廣網深圳1月29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丁寧寧)昨天(28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創新科學教育中科TRIZ(萃智)創造力大賽暨大夢想家·創造的YUAN點作品展系列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
  • 天馬行空的他講述那些奇思妙想
    到隔天早晨5點多收音機又開始放音樂,聽得迷迷糊糊的就醒了,把收音機關掉後再睡一會起床。奇思妙想的年紀真是美好,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奇異的想法,例如假設一覺睡醒你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一天你會怎麼過?就像如果我是莉姐,因為我太了解莉姐了,所以我會照著她每天的生活過一遍。其實夫妻生活在一起時間久了,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會像是一個人一樣。
  • 周琪涵、熊子逸、邵子藝、何睿文、王瑜同學受邀參加港中大(深圳)「高中生對話院士」活動
    2020年11月1日(周日)上午10:00-12:00,紹興市第一中學周琪涵、熊子逸、邵子藝、何睿文、王瑜五位學子受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的「高中生對話院士:科學、人生、夢想」線上對話活動。
  • 泰國小哥的奇思妙想低成本COS
    看看小哥這次又用他的奇思妙想COS什麼角色呢?
  • 我想帶你看遍全世界「奇思妙想」的藝術裝置
    2019年9月5日-9日超1000名藝術家超500場活動超10個地點5天時間看遍世界「奇思妙想」的藝術裝置!今年的主題為「開箱即用——數字革命的中年危機」【 改良的天堂 】由發光絲綢製成的雕塑作品,添加發光水母和珊瑚基因,開發的轉基因蠶製成。
  • 四張桌布上後浪激蕩: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用跨學科思維造飛機
    黃浦江畔,4張桌布,4位院士,55位來自全國的「小科學家」,一同上了別開生面的一堂科學互動課。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入第三天,也迎來本屆論壇最受期待的一個環節——桌布討論。「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形式非常好,特別是在激發學生科學興趣上。
  • 80年代香港科幻電影的奇思妙想
    專業重磅嘉賓和你分享專業的映後電影分析也回答你對於電影的種種腦洞提問衛斯理傳奇(1987) 豆瓣 6.6分導演: 泰迪·羅賓編劇: 廖堅為 / 潘源良 / 鄭忠泰主演: 許冠傑 / 王祖賢 / 泰迪·羅賓 / 狄龍
  • 《海綿寶寶曆險記》:奇思妙想,大開眼界
    《海綿寶寶》系列作為大眾耳熟能詳的熱門IP,在電影裡並沒有走低幼化路線,而是導演重新構建了一個頗為奇思妙想的故事,整個過程既讓人回憶起童真,又不失有成人世界的樂趣
  • 快來看看包頭年輕人的奇思妙想……
    快來看看包頭年輕人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