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專訪市中心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嶽...

2020-12-24 瀟湘晨報

周口日報記者 郭坤 通訊員 郭永偉

「作為全市唯一一個專業化的神經重症監護室和神經介入團隊,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危重患者,可能因為你一時的疏忽而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因為你的無知,會讓病人失去最合理的救治;可能因為你的技術缺失,讓病人增添不必要的痛苦。為此,我們要枕戈待旦,在細緻入微救治患者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自我,保持學習的熱情與動力,掌握本專業領域最新的醫療技術,引領我市神經介入和神經重症專業不斷發展。」8月19日,在周口市中心醫院迎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慶祝活動中,該院「最美醫師」代表嶽新燦發自肺腑的這段發言,引起了現場200多名醫護人員的強烈共鳴。大家都知道,5年來,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嶽新燦正是憑藉著他的醫者初心,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堅守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填補了醫院,確切地說,應該是全市神經介入和神經重症領域的一項項技術空白。

重症監護室(ICU)是由高水平醫護人員,應用專業設備對危重症患者進行嚴密監測和有效治療的場所。但綜合性重症監護室缺乏對神經系統損傷進行量化監護的措施,這給神經危重症的早期有效治療帶來了困難。因此,建設專業的神經重症監護室(NSICU)非常必要。

將專科專病建設確定為實現醫院「豫東南區域性醫療中心」目標突破口的周口市中心醫院領導班子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15年2月,在對醫院神經內外科人才和診治水平進行充分科學評估後,醫院領導班子認為建設神經重症監護室的條件已經成熟。

從無到有的開拓需要一個信得過的帶頭人。醫院領導班子把目光投向彼時擔任神經外二科副主任的嶽新燦。

1991年從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的嶽新燦自參加工作後,一直在神經外科深耕臨床,並多次到上海長海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三博醫院進修神經病學醫療技術。有經驗、懂技術,且工作務實、敢於擔當,他來牽頭組建神經重症監護室正合適。

不負眾望,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強力支持下,嶽新燦帶領新組建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將神經病學與危重症醫學結合為一體,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變化特徵,為神經系統損傷如腦出血術後、腦腫瘤術後等的患者提供了全面、系統並且高質量的醫學監護與救治,有效降低了神經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守好了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

這個新組建的團隊還為醫院腦卒中中心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2015年5月,周口市中心醫院在中國腦卒中大會上被授予"國家腦防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的榮譽。醫院以此為契機,迅速成立"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小組",掀開卒中中心建設的篇章。當年6月,醫院就建成了以靜脈溶栓為主的卒中中心,逐步開展動脈溶栓、動脈取栓及血管內治療工作,正式組建了綜合性卒中中心。「卒中中心組建後,我們科室一直承擔著患者的靜脈溶栓、動脈取栓任務。」嶽新燦說,「今年6月之後,為更快地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醫院將靜脈溶栓的關口前移至急診科。目前,我們科室進行的動脈取栓手術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

帶領團隊為神經損傷患者提供系統的醫學監護,助力醫院卒中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嶽新燦還勇於擔當,將填補周口神經病學領域空白的神經介入手術引入醫院並發展成熟,為腦與脊髓血管疾病開闢了新的治療思路和途徑。

神經介入手術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的支持下,採用血管內導管操作技術,通過選擇性造影、栓塞、擴張成形、機械清除、藥物遞送等具體方法,對累及人體神經血管系統的病變進行診斷和治療,既可以獨立解決許多腦血管疾病,又可以和傳統的開放手術、放射治療等巧妙結合,使原來無法或難以治療的疾病得到滿意療效。

神經介入手術的引入對於患者來說是福音,因為它在血管內操作,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但同時,它對醫生的操作技術要求極高。因為在血管內操作伴隨著很大的風險,一旦手術過程中出現血管破裂、堵塞等,就會引起顱內出血或腦梗死,造成嚴重後果。醫生要想掌握這項先進的醫療技術,需要具有深厚的神經病學、神經解剖基礎,還要有敏銳的影像辨別能力和熟練的導管操控能力。

神經重症監護室成立之後,進修過神經介入技術的嶽新燦就想把這項先進技術引入科室並發揚光大,為此,他多次邀請外地神經介入醫療專家到院臨床操作以方便學習觀摩,還多次外出或指派科室年輕醫生外出不斷學習這項技術。

2016年10月,在認真評估科室「引進來」「走出去」掌握的神經介入手術能力後,嶽新燦決定帶領團隊獨立操作。他至今仍記得自己領銜進行的第一臺神經介入手術。

手術對象是一名50多歲患有顱內動脈瘤的男性患者,需要進行介入栓塞手術。「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當時的心情很忐忑,儘管做足了準備,但我依然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脫掉這件白大褂。」回憶當時的選擇,嶽新燦微笑著說,「作為三甲醫院的神經重症監護室,獨立操作神經介入手術是早晚的事情,作為首任主任,我必須有承擔這個責任的勇氣。」

走上手術臺,拋去一切雜念,嶽新燦憑藉所學,將細小導絲引入血管,對患者病變部位施展「繡花」技藝。這臺在周口神經病學發展過程上具有「破冰」意義的手術進行得相當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在神經重症監護室呆了幾天後就出院了。

第一臺獨立操作手術的成功,大大提振了嶽新燦及其團隊的信心,他們開始將神經介入手術更多地運用於臨床。隨著臨床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也實現了更多零的突破。

2015年7月,嶽新燦帶領團隊成功實施首例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介入治療腦梗塞患者,這項技術不僅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也開創了我市乃至豫東南地區的先例;2019年10月,嶽新燦帶領團隊成功實施首例脊髓血管造影手術,標誌著周口市中心醫院血管畸形診斷技術進一步完善,神經介入水平再上新臺階……

四年過去了,曾經讓嶽新燦心神忐忑的神經介入手術已經被神經重症監護室更多年輕醫生所掌握,年平均手術超過200例,無論是手術數量還是質量,已跨入全省先進行列。「目前,我們科室已有13名醫生掌握了這項技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嶽新燦不在意自己的「一枝獨秀」,他更驕傲整個神經重症監護室的「滿園花開」。

今年54歲的嶽新燦再過6年就要退休了,注重團隊建設的他深感時間的緊迫。他經常對科室的年輕醫生強調,神經重症監護室每天面對的都是危重患者,可能因為醫生一時的疏忽而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因為醫生的無知,讓病人失去最合理的救治;可能因為醫生的技術缺失,讓病人增添不必要的痛苦……作為一名醫生,一定要恪守醫德,慎獨自律,不斷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診治水平,守好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希望能在退休之前,帶出一個過硬的團隊,與省級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探索聯合發展模式,讓我市乃至我省神經病學發展再提高一個層次,讓科室年輕醫生的專業診治水平走進國內先進行列,惠及更多神經系統受損傷的患者。」嶽新燦真誠表示。

【來源:周口日報官方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特別關注」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
    為進一步提高神經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經過百餘天的精心籌備,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於2020年1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醫務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本部骨傷科一病區等科室紛紛送上開科祝福作為危重患者的「生命之舟」,NICU位於醫院星沙本部1號樓四樓,暫設床位15張,配備術中腦神經監測系統、24小時腦電監測系統、可攜式彩色都卜勒、呼吸機、顱內壓監護儀、亞低溫治療儀、遙測心電監護系統、全自動多功能病床等先進設備。
  • 小兒神經重症監護室:生酮飲食治療超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
    生酮飲食可改變大腦主要的能量代謝從利用葡萄糖轉變為利用酮體,並可能涉及多種抗癲癇作用包括:抗癲癇發生特性、神經保護作用、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這可能是一種改善疾病的幹預措施。生酮飲食在重症監護室中運用儘管生酮飲食主要運用於治療慢性難治性癲癇,最近研究報導表明,生酮飲食可有效急性治療成人和兒童患者的難治性或超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
  •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楊莉:患者盼著和家人重聚,是...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 通訊員邱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48歲的楊莉,是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長。認識楊莉的人,都知道她對人總是一臉笑,做事卻十分幹練。曾是湖北省優秀護士的她,在ICU一幹就是12年。疫情之下,她帶著團隊衝在一線中的一線,每天睡眠不足2小時,堅持守護著重症監護室的每一位病危患者。
  • 53歲臺商潘先生在我市突發腦出血重度昏迷,市中心醫院醫生連夜為其...
    12月10日上午,市中心醫院神經疾病中心,範女士將一面寫有「醫術醫德精湛兩岸關係和諧」的錦旗送到神經疾病中心主任魏劍波、副主任李冬華和主治醫師賢趙中手中,對該院神經疾病中心醫護人員一個多月以來的精心治療和細心照護表示感謝。  一個多月前,範女士的老公潘先生(臺灣人,在我市經營芒果生意)突發腦出血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岌岌可危。
  • 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為生命的美好奮鬥,守得花開月圓
    大眾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張豔芳 通訊員 楊慧慧 臨沂報導一輪明月轉金波,且喜人間好時節,中秋、國慶「雙節」,美好如期而至。回首走過的2020年,臨沂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識大體,顧大局,守臨沂,戰湖北,用勇敢和大愛撐起一片天;回首走過的2020年,臨沂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用精湛的技術,救死扶傷,ECMO技術從死亡線上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用擔當和責任,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換來如期而至的佳節美好。
  • 省立醫院東院發現一棄嬰,目前正在重症監護室搶救
    12月11日晚9點多,在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內,保安巡邏時發現一名棄嬰。據了解,該嬰兒疑似剛出生,性別暫無法確定。目前,嬰兒已被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詳細情況還在調查當中。12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了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
  •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生命線上的白衣天使
    7月4日,帥帥的爸爸媽媽立即將他送到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就醫,收入重症監護病房。據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王祥醫生介紹,帥帥入院時病情非常危重,當時9歲半的孩子只有30斤,已經呼吸困難,說話無聲,而且血壓很高。而且帥帥的病情一直在惡化,到6日的時候連咽反射都沒有了,睡覺的時候眼皮都合不上。
  • 開封市中心醫院每周一星:段寶民——以仁心詮釋忠誠擔當的醫者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先進人物的榜樣力量培育和踐行新時代醫務工作者信仰,以「理想信念堅、業務技術精、服務意識優、群眾口碑好」作為全院幹部職工的精神追求。開封市中心醫院黨委決定在全院開展「每周一星」評選活動。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讓愛院敬業、卓越創新成為每一名職工執著追求、積極進取的蓬勃力量。
  • 老人中暑進了重症監護室,醫生提醒:中暑高發季須做好防範
    7月25日,家住天心區的王爺爺(化名),在家中突然出現意識障礙伴高熱,送往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救治,被診斷為「熱射病」。該院醫生提醒:據往年數據統計,該院急診科每年夏季都會接診百餘名中暑患者,其中約20%為重度中暑。隨著近期高溫天氣持續,中暑可能性明顯增大,市民須注意防範。據王爺爺家中保姆劉女士介紹,老人今年68歲,因腿腳不便,近幾年一直臥床。
  • 首相病情惡化轉入重症監護室,川普這次麻煩大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地時間4月6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因新冠肺炎病情惡化,在其醫療小組的建議下,被轉移到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當天早些時候,詹森還表示自己感覺「精神狀態良好」並堅持在病床上主持工作,然而在當天下午,他的病情開始惡化,據了解,詹森目前已經出現呼吸困難並接受了吸氧治療
  • 加拿大安大略省重症監護病床將在二月初爆滿
    加拿大安大略省重症監護病床將在二月初爆滿 原標題: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從安大略省政府獲得的消息,根據省政府專家小組對新冠疫情的預測,該省的重症監護病床將在二月初爆滿,超過全省所有醫院的接納能力。
  • 神經內科專家盧武生獲評全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稱號
    日前,第909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盧武生獲評全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稱號,消息傳來,單位領導、同事都紛紛向他表示祝賀。
  • 秘魯北部重症監護病床短缺 政府宣布假期防疫措施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秘魯《公言報》報導,當地時間23日,秘魯衛生部和社會保障機構EsSalud對秘魯北部多個地區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缺乏床位的情況,表示關注。隨著聖誕節和新年假期的到來,政府宣布限制交通、關閉海灘等措施,以遏制疫情擴散。
  • 重症監護室ICU,多少人頭皮發麻的地方
    重症監護室的可怕,無外乎兩個點:命懸一線和超高費用。無論哪一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承擔不起的,因一提到重症監護室ICU,每個人都心驚膽戰。1.監護,按小時計酬只要是進了重症監護室ICU以後,第一個環節的話,基本上先住下來,進行24小時的觀察,會有人專門負責記錄病人的病情情況,在體溫,心電,呼吸,血壓等各個方面都會有監測。這些監測都要按時間來計費的,關鍵不便宜。一些緊急的情況,病人會用到創血壓,也是按小時計費的,而且穿刺費用貴的 很。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醫學越來越精細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治好病的前提下,打好「組合拳」,還患者有質量和尊嚴的生活才更值得探索。
  • 福建最美逆行者蔡菲莉:45個日日夜夜 守好醫護人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蔡菲莉是福建省立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已經從事護理工作17年了,且其中有近10年是護理重症醫學科的患者。2月3日傍晚6點,福建省立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福建)隊接到了馳援武漢的指令,而在這之前,蔡菲莉就已經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
  • 【最美逆行者】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感染性重症監護室護士長...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蓉 通訊員 王秀真)從2003年非典開始,為了應對突發公衛事件和傳染病的醫療救治,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陸續精挑細選了一批醫護人員充實感染性重症監護室的隊伍
  • 記者走進重症監護室 感受生死線上「驚心動魄」
    昨日,記者走進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感受生命邊緣的「驚心動魄」。  【體驗1】小夥突然「癱瘓」搶救室中恢復健康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的搶救室和急診重症監護室,感受生命邊緣的「驚心動魄」。  25歲的小方,早上醒來,突然發現四肢無力,連床都起不了,遂被送到河科大一附院急診科。
  • 痛心……美國重症監護室護士三天失去兩位親人
    莉桑·詹寧斯是美國俄克拉何馬城一家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然而她也沒能救回自己的家人。11月,詹寧斯的母親和丈夫因新冠肺炎接連去世,詹寧斯和家人深受打擊。莉桑·詹寧斯的丈夫丹尼斯感染新冠肺炎後於11月23日在醫院去世,而在此前3天,詹寧斯母親琳達也因新冠肺炎剛剛去世。三天裡兩位至親接連去世讓她痛心不已。
  • 戰疫風採|孫燕蕾:重症監護室的生命保衛戰
    2006年9月,她作為首批招聘的文職人員進入部隊醫院,在護理崗位一幹就是14年。而今年春節,她是第一次捨棄兒女,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第一次經受抗擊疫情這樣前所未有的挑戰。孫燕蕾疲憊的眼神裡寫滿了堅毅與果敢,看似嬌小柔弱的身體裡卻透露著戰士般的血性與膽氣。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孫燕蕾第一時間向組織請戰,可領導並沒有把她放在發熱門診第一批增援護士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