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報記者 郭坤 通訊員 郭永偉
「作為全市唯一一個專業化的神經重症監護室和神經介入團隊,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危重患者,可能因為你一時的疏忽而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因為你的無知,會讓病人失去最合理的救治;可能因為你的技術缺失,讓病人增添不必要的痛苦。為此,我們要枕戈待旦,在細緻入微救治患者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自我,保持學習的熱情與動力,掌握本專業領域最新的醫療技術,引領我市神經介入和神經重症專業不斷發展。」8月19日,在周口市中心醫院迎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慶祝活動中,該院「最美醫師」代表嶽新燦發自肺腑的這段發言,引起了現場200多名醫護人員的強烈共鳴。大家都知道,5年來,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嶽新燦正是憑藉著他的醫者初心,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堅守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填補了醫院,確切地說,應該是全市神經介入和神經重症領域的一項項技術空白。
重症監護室(ICU)是由高水平醫護人員,應用專業設備對危重症患者進行嚴密監測和有效治療的場所。但綜合性重症監護室缺乏對神經系統損傷進行量化監護的措施,這給神經危重症的早期有效治療帶來了困難。因此,建設專業的神經重症監護室(NSICU)非常必要。
將專科專病建設確定為實現醫院「豫東南區域性醫療中心」目標突破口的周口市中心醫院領導班子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15年2月,在對醫院神經內外科人才和診治水平進行充分科學評估後,醫院領導班子認為建設神經重症監護室的條件已經成熟。
從無到有的開拓需要一個信得過的帶頭人。醫院領導班子把目光投向彼時擔任神經外二科副主任的嶽新燦。
1991年從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的嶽新燦自參加工作後,一直在神經外科深耕臨床,並多次到上海長海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三博醫院進修神經病學醫療技術。有經驗、懂技術,且工作務實、敢於擔當,他來牽頭組建神經重症監護室正合適。
不負眾望,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強力支持下,嶽新燦帶領新組建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將神經病學與危重症醫學結合為一體,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變化特徵,為神經系統損傷如腦出血術後、腦腫瘤術後等的患者提供了全面、系統並且高質量的醫學監護與救治,有效降低了神經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守好了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
這個新組建的團隊還為醫院腦卒中中心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2015年5月,周口市中心醫院在中國腦卒中大會上被授予"國家腦防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的榮譽。醫院以此為契機,迅速成立"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小組",掀開卒中中心建設的篇章。當年6月,醫院就建成了以靜脈溶栓為主的卒中中心,逐步開展動脈溶栓、動脈取栓及血管內治療工作,正式組建了綜合性卒中中心。「卒中中心組建後,我們科室一直承擔著患者的靜脈溶栓、動脈取栓任務。」嶽新燦說,「今年6月之後,為更快地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醫院將靜脈溶栓的關口前移至急診科。目前,我們科室進行的動脈取栓手術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
帶領團隊為神經損傷患者提供系統的醫學監護,助力醫院卒中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嶽新燦還勇於擔當,將填補周口神經病學領域空白的神經介入手術引入醫院並發展成熟,為腦與脊髓血管疾病開闢了新的治療思路和途徑。
神經介入手術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的支持下,採用血管內導管操作技術,通過選擇性造影、栓塞、擴張成形、機械清除、藥物遞送等具體方法,對累及人體神經血管系統的病變進行診斷和治療,既可以獨立解決許多腦血管疾病,又可以和傳統的開放手術、放射治療等巧妙結合,使原來無法或難以治療的疾病得到滿意療效。
神經介入手術的引入對於患者來說是福音,因為它在血管內操作,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但同時,它對醫生的操作技術要求極高。因為在血管內操作伴隨著很大的風險,一旦手術過程中出現血管破裂、堵塞等,就會引起顱內出血或腦梗死,造成嚴重後果。醫生要想掌握這項先進的醫療技術,需要具有深厚的神經病學、神經解剖基礎,還要有敏銳的影像辨別能力和熟練的導管操控能力。
神經重症監護室成立之後,進修過神經介入技術的嶽新燦就想把這項先進技術引入科室並發揚光大,為此,他多次邀請外地神經介入醫療專家到院臨床操作以方便學習觀摩,還多次外出或指派科室年輕醫生外出不斷學習這項技術。
2016年10月,在認真評估科室「引進來」「走出去」掌握的神經介入手術能力後,嶽新燦決定帶領團隊獨立操作。他至今仍記得自己領銜進行的第一臺神經介入手術。
手術對象是一名50多歲患有顱內動脈瘤的男性患者,需要進行介入栓塞手術。「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當時的心情很忐忑,儘管做足了準備,但我依然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脫掉這件白大褂。」回憶當時的選擇,嶽新燦微笑著說,「作為三甲醫院的神經重症監護室,獨立操作神經介入手術是早晚的事情,作為首任主任,我必須有承擔這個責任的勇氣。」
走上手術臺,拋去一切雜念,嶽新燦憑藉所學,將細小導絲引入血管,對患者病變部位施展「繡花」技藝。這臺在周口神經病學發展過程上具有「破冰」意義的手術進行得相當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在神經重症監護室呆了幾天後就出院了。
第一臺獨立操作手術的成功,大大提振了嶽新燦及其團隊的信心,他們開始將神經介入手術更多地運用於臨床。隨著臨床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也實現了更多零的突破。
2015年7月,嶽新燦帶領團隊成功實施首例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介入治療腦梗塞患者,這項技術不僅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也開創了我市乃至豫東南地區的先例;2019年10月,嶽新燦帶領團隊成功實施首例脊髓血管造影手術,標誌著周口市中心醫院血管畸形診斷技術進一步完善,神經介入水平再上新臺階……
四年過去了,曾經讓嶽新燦心神忐忑的神經介入手術已經被神經重症監護室更多年輕醫生所掌握,年平均手術超過200例,無論是手術數量還是質量,已跨入全省先進行列。「目前,我們科室已有13名醫生掌握了這項技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嶽新燦不在意自己的「一枝獨秀」,他更驕傲整個神經重症監護室的「滿園花開」。
今年54歲的嶽新燦再過6年就要退休了,注重團隊建設的他深感時間的緊迫。他經常對科室的年輕醫生強調,神經重症監護室每天面對的都是危重患者,可能因為醫生一時的疏忽而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因為醫生的無知,讓病人失去最合理的救治;可能因為醫生的技術缺失,讓病人增添不必要的痛苦……作為一名醫生,一定要恪守醫德,慎獨自律,不斷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診治水平,守好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希望能在退休之前,帶出一個過硬的團隊,與省級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探索聯合發展模式,讓我市乃至我省神經病學發展再提高一個層次,讓科室年輕醫生的專業診治水平走進國內先進行列,惠及更多神經系統受損傷的患者。」嶽新燦真誠表示。
【來源:周口日報官方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