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感染性重症監護室護士長...

2020-12-25 廈門網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蓉 通訊員 王秀真)從2003年非典開始,為了應對突發公衛事件和傳染病的醫療救治,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陸續精挑細選了一批醫護人員充實感染性重症監護室的隊伍。有15年黨齡的章秀錦,成為這支護理隊伍的領頭人。從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再到這次新冠肺炎,她都親身參與了戰鬥。從疫情初期到現在,她始終奮戰在一線。

  1月17日,她帶領分散在其他科室的5名護士第一時間趕到負壓病房投入戰鬥。那時,她已第一時間交代科裡的所有醫護人員做好全面防護。

  重症監護室每一秒都在與死神賽跑。作為這樣一個特殊科室的護士長,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她要統籌安排各項工作,調配人員、人員排班、崗位分工、防護用品,檢查並做好護士們的防護培訓,還要滿足患者們的各種需求……她的小身體爆發出大能量,連續奮戰在抗疫前線。

  「科室就是她的家,我們就是她的孩子。」科裡的護士都這麼形容章秀錦。「她每一天都在崗,每次都被催著去吃飯,她總是說我不餓,你們先吃。」同事周雅玲說,「我們提醒她已經下午兩點了,你還沒吃午飯呢,她就隨便吃兩口,有時一瓶酸奶就當成午飯了。」

  「水花,你的防護面屏忘戴了……」「琳燕,你的眼鏡起霧了,口罩再壓緊一點……」每天進入隔離病房前,章秀錦都會仔細檢查護士們的防護措施做得是否到位。為了減少其他人員的進出,防止發生感染,呼吸機故障了、感應水龍頭壞了、馬桶堵了等情況,大家找章秀錦準沒錯。護士們開玩笑地說,護士長都可以去做呼吸機的工程師了。

  章秀錦把護士們看成自己的孩子,把患者看成自己的親人。牙膏、牙刷甚至紙巾,這些生活必需品都提前準備好。01床的小夥是河南人,喜歡吃麵食,覺得食堂的飯菜不合口味,胃口變差,她了解後馬上聯繫食堂為他重新定製三餐;02床的阿婆上廁所不方便,每次蹲下後站起來都會氣喘,血氧飽和度下降,細心的她在店家都關門的情況下,為阿婆買來了坐便器。為了讓病人增進食慾增強營養,章秀錦甚至進行全家總動員,讓丈夫化身外賣小哥,煮好小米粥送到醫院,有時還會送肉鬆、香蕉等,只要病人有需要,她都樂意去做。她說:「患者都希望保持原有的生活狀態,我們要盡力幫助他們。」她和護理團隊細心周到的護理讓患者出院時點讚:「感謝廈門,廈門的醫護人員真的太好太好了。」

  章秀錦說:「我什麼都不求,只要我們大家好好的,患者也好好的,就夠了。」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平時練兵備戰 戰時從容應對
    【難忘瞬間】廈大附一杏林院區供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廈門最小的疑似患者是2歲多的妞妞(化名)。為了她和爸爸媽媽、哥哥分開隔離治療,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每班的護理專門騰出一名護士照顧她。病房裡,每名護士都是她的臨時媽媽。
  •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楊莉:患者盼著和家人重聚,是...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 通訊員邱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48歲的楊莉,是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長。認識楊莉的人,都知道她對人總是一臉笑,做事卻十分幹練。曾是湖北省優秀護士的她,在ICU一幹就是12年。疫情之下,她帶著團隊衝在一線中的一線,每天睡眠不足2小時,堅持守護著重症監護室的每一位病危患者。
  • 省立醫院東院發現一棄嬰,目前正在重症監護室搶救
    12月11日晚9點多,在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內,保安巡邏時發現一名棄嬰。據了解,該嬰兒疑似剛出生,性別暫無法確定。目前,嬰兒已被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詳細情況還在調查當中。12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了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
  •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改造新增32間負壓病房
    為更好地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5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由32間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負壓病房交付使用,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疫情防控水平。  記者 官宇: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第一醫院杏林分院負壓病房,為了更好地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從1月31日開始,啟動負壓病房改造工作,僅用了5天時間就改造完成32間負壓病房,比原計劃提前了10天。
  •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醫生:如果再次選擇 我還會做醫生
    駱錦忠和伍定輝是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的兩位醫生,兩人都從醫多年,雖然工作都很辛苦,但說起從醫過程中的幸福感,兩人不約而同地表示,作為一名醫生,能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救回來很有成就感,那一刻也是最幸福的時刻。
  •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2號樓改造封頂 增110個床位
    2月25日,經過10天10夜的奮戰,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二號樓改造工程完成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廈門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保障。據悉,二號樓改造完成後將增加55間負壓病房、110個床位。
  • 記者走進重症監護室 感受生死線上「驚心動魄」
    昨日,記者走進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感受生命邊緣的「驚心動魄」。  【體驗1】小夥突然「癱瘓」搶救室中恢復健康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的搶救室和急診重症監護室,感受生命邊緣的「驚心動魄」。  25歲的小方,早上醒來,突然發現四肢無力,連床都起不了,遂被送到河科大一附院急診科。
  • 北大醫院—密雲院區綠色通道轉診首例重症新生兒
    2020年12月9日下午18時30分,3名疾步走來的北大醫院醫護人員推著轉運暖箱進入密雲院區兒科病房,護士站的護士喊了一聲「北大醫院來接孩子啦」!12月9日是北大醫院兒科醫生白薇常駐密雲院區的第6天,期間她為密雲院區帶來了更先進診療技術及更專業的診療知識,並協助成立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目前病房已初見雛形。當日中午12時,產科一名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白薇醫生立即決定將其收住新成立的兒科重症監護病房。
  • 華山醫院PET中心最美逆行者陳怡靜
    210人,醫生30,護士180,明天馳援武漢,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監護室(ICU)」的消息,立馬得到了科室陳怡靜等同志的積極響應。最後經醫院領導協商,同意了陳怡靜同志奔赴武漢的抗疫申請,她也成為「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團隊的一員。17年前SARS肆虐,陳怡靜同志在華山醫院急診科戰鬥在抗擊SARS的最前線,現在,她又成為了抗擊「新冠」戰役的逆行者。
  • 【最美逆行者】第一醫院杏林分院肺科伍定輝:戰疫連軸轉 「伍帥...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楚燕 通訊員 羅超)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肺科,伍定輝是全科公認的「溫文爾雅」「幽默風趣」大帥哥,被親切地稱為「伍帥」。戰疫期間,伍定輝長期衝在一線,晚上就睡值班室,大家都說他憔悴了許多,黑眼圈很重,不帥了,於是改稱「伍爺」。一天,伍定輝在辦公室角落裡閉目小憩,同事偷拍下來。他看了照片很嫌棄,認為拍得不夠帥。
  • 這些濱州最美勞動者被省市表彰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王 晶(女)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陳 凱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主管護師吳 偉(女)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主管護師陳貞敏(女)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腎內、中醫科主管護師
  • 戰疫風採|孫燕蕾:重症監護室的生命保衛戰
    2006年9月,她作為首批招聘的文職人員進入部隊醫院,在護理崗位一幹就是14年。而今年春節,她是第一次捨棄兒女,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第一次經受抗擊疫情這樣前所未有的挑戰。孫燕蕾疲憊的眼神裡寫滿了堅毅與果敢,看似嬌小柔弱的身體裡卻透露著戰士般的血性與膽氣。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孫燕蕾第一時間向組織請戰,可領導並沒有把她放在發熱門診第一批增援護士名單中。
  • 吉大一院重症醫療隊轉戰武漢肺科醫院
    繼3月27日吉大一院重症救治醫療隊負責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10樓東療區患者清零之後,從今天開始,醫療隊全體134名醫療隊員轉戰武漢肺科醫院接管重症監護病房繼續戰鬥。自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療區至清空封倉,歷時50天。在這50天裡,吉大一院醫護團隊與同濟醫院同仁緊密配合,在領隊呂國悅副院長帶領下,全體隊員全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 守好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專訪市中心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嶽...
    大家都知道,5年來,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嶽新燦正是憑藉著他的醫者初心,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堅守患者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填補了醫院,確切地說,應該是全市神經介入和神經重症領域的一項項技術空白。重症監護室(ICU)是由高水平醫護人員,應用專業設備對危重症患者進行嚴密監測和有效治療的場所。
  • 80後護士長以院為家累白頭 懷化市二醫院彭美華獲全國通報表揚
    (近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室(ICU)護士長彭美華,以其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被評為全國優質護理先進個人。圖為彭美華在重症監護室護理病人。)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室(ICU)護士長彭美華,以其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被評為全國優質護理先進個人。「80後」的彭美華,2000年畢業伊始,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護理工作。從踏上崗位的那一天起,從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分院到懷化市總院,從急診科到重症監護室(ICU),她瘦小的身影始終出現在醫院最危急、最困難、最難熬的地方。
  • 重症監護室ICU,多少人頭皮發麻的地方
    重症監護室的可怕,無外乎兩個點:命懸一線和超高費用。無論哪一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承擔不起的,因一提到重症監護室ICU,每個人都心驚膽戰。1.監護,按小時計酬只要是進了重症監護室ICU以後,第一個環節的話,基本上先住下來,進行24小時的觀察,會有人專門負責記錄病人的病情情況,在體溫,心電,呼吸,血壓等各個方面都會有監測。這些監測都要按時間來計費的,關鍵不便宜。一些緊急的情況,病人會用到創血壓,也是按小時計費的,而且穿刺費用貴的 很。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杏林巾幗戰疫綻芳華!聚焦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中醫藥行業女性...
    獲表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女醫務人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名單(中醫藥行業)李 靜: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杜 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骨科一病區護士長王樹苓: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霍 焰: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病二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