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楊莉:患者盼著和家人重聚,是...

2021-01-17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 通訊員邱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48歲的楊莉,是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長。認識楊莉的人,都知道她對人總是一臉笑,做事卻十分幹練。曾是湖北省優秀護士的她,在ICU一幹就是12年。

疫情之下,她帶著團隊衝在一線中的一線,每天睡眠不足2小時,堅持守護著重症監護室的每一位病危患者。遇到老人鬧脾氣,她使出各路招數哄著、勸著、安慰著。

她總把重症監護室這個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之「家」,管得妥妥帖帖。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楊莉

以下是她的自述:

半夜驚醒,腦子裡都是患者的求助聲

我是ICU護士長,這場疫情,我和我的團隊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艱難。

1月22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成為發熱患者定點醫院,病人驟增,最高門診量2400人次,醫院原來的病區全部改造成發熱病區。1月23日晚,武漢協和醫院轉來100餘位住院患者,重症監護室瞬間滿床。

楊莉為患者進行當天治療

當時,防護物資緊缺,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由於前期長時間疲勞作戰,ICU的護士病倒、累倒了一半。我每天都不知道該怎麼排班。雖然醫院臨時從協和抽調護士支援,但團隊負荷仍很大。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我們在ICU裡高強度工作,身體能支撐多久?最初,我定下8小時工作制,不少年輕護士累得嚎啕大哭。哭完了,擦乾眼淚,轉身進去接著幹。

我看著這群孩子們,很心疼。她們中,大部分都是90後,有的剛新婚幾天,有的才當媽媽。但既然當了護士,這就是我們的戰場,沒理由當逃兵。

我是護士長,也是她們的大姐。我一邊寬慰團隊,一邊帶著大家往前衝。除了協調、處理突發狀況,我也要參與救治,大家的辛苦我都深有體會。

穿上防護服,戴上N95,整個人憋悶難受、束手束腳。以前打個留置針,輕鬆一分鐘搞定,如今兩層手套一戴,觸摸血管毫無感覺;防護鏡一起霧,什麼都看不清,打個針一身汗,腰都直不起來。

我和護理團隊苦戰數日,每晚睡眠不到2小時。半夜驚醒,耳邊都是機器報警聲和患者的求助聲。

直至1月26日晚,四川援鄂醫療隊抵達醫院,我們壓抑多日的情緒終於忍不住,哭著拉著醫療隊的手說:「總算等到你們來了。」

患者盼著和家人重聚,是我們堅持的動力

在四川專家的建議下,重症監護室與原呼吸病區合併整合成新的重症病區,病床增至18張。四川省人民醫院支援人員擔任護士長,我擔任副護士長。

我們做好分工,護士長主管醫療護理,我配合科室整體基礎管理和病人的生活管理,當起ICU的後勤管家。

楊莉經常到床邊安慰患者

這次疫情中,重症監護病區的患者年齡偏大、病情危重,很多都雙肺感染嚴重,血氧飽和度低。他們躺在病床上,身上插著尿管、胃管、呼吸機管道等各種管子。

每天上班,我和護士長一起,檢查每位重症患者身上的管道是否通暢,各項護理措施是否到位,皮膚是否有壓瘡等。患者雖然不能動,但只要我們靠近,就會拉著我們的手問:「我還有救嗎?」「我還能回家嗎?」從他們的眼裡,我感受到了強烈的求生欲。他們盼著和家人重聚,卻又時刻處在生死邊緣的恐懼中。

我們能做的,只有陪伴和安慰。我會故意在床邊多停留一會,拉起他們的手,拍拍說:「沒事哈,有我們在,一定能挺過去的。」

有時也聊聊家常,鼓勵患者多吃好吃的,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打敗病毒。我相信,一言一語間傳遞的溫度,能給患者帶來莫大的精神力量。

當代班兒女,哄老人一口一口吃東西

我們護理人員要做好治療,還要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我們病區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且老年人居多。有的情緒低落,又沒家人陪伴、精神恐懼,有時會耍性子,像小孩一樣鬧情緒。我和護士們就是患者的代班兒女,把他們當親人照料起居。

80多歲的孟爹爹,年輕時當過兵。住入病區後,因為家人不在身旁,脾氣時好時壞,每次吃飯時都會耍點小脾氣。他是北方人,特別喜歡吃麵食,心情不好時就會把飯菜、腸內營養劑推一邊,吵著要吃饅頭:「為什麼總要聽你們的,為什麼不聽我的,我就想吃開水泡饅頭。」

這時,我總會耐心向老人解釋:「這個病要加強營養,才能好起來,早點回家。」我先逗老人開心,趁著他不倔了,趕緊餵營養液。再順著老人的要求,用熱水把饅頭泡軟,一口一口餵著老人吃,最後再餵點營養品。老人還喜歡吃煮雞蛋,我也會把蛋黃、蛋白碾碎,用溫水拌著,餵給他吃。

看似簡單的一餐飯,卻要耗費護士們大量的精力,少說也要半個小時。在我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老人病情逐步穩定,心情也好了起來。每次看到走進病房的護士,都會翹起大拇指表示感謝。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楊莉

保存好遺物,這是逝者家人最後的念想

這段時間,我們經歷了太多的生死離別。

每次有危重症患者去世,我會幫著清理遺物,以手機、手錶、卡類居多,我專門準備了一個盒子,將它們消毒後保存起來,便於疫後逝者家屬尋找。這個想法緣於一次與逝者家屬的對話。

一次,一位危重老人去世,我整理時發現,老人的銀行卡、身份證、錢、手機等物品靜靜呆在床頭櫃中。我看著這些物品想,離開時家屬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或許這些遺物對其家人來說,是一份捨不得的念想。

我將這些遺物一一擦拭消毒,密封包起來,再聯繫老人的親人,互加微信,拍照發給他確認。我囑咐,只要有時間,隨時可以來醫院取回,我會送到醫院門口。電話那頭的聲音,哽咽了。

我至今還記得,老人的兒子來醫院,一接過遺物,眼淚就刷地掉了下來。他彎腰深深一鞠躬,哽咽說:「這手機裡存的東西,是父親留給我們最後的一點記憶,謝謝你們!」

隔一米距離站著,我的眼淚也瞬間崩不住了:「真是不好意思,我們沒能救回您的父親。」

看著家屬遠去的背影,我觸動很大。回到科室,我準備了一個盒子,把每位逝者留下的手機等物品消毒,一個一個寫上床號、姓名等信息,妥善保存起來。

他們離開時,沒能見到家屬最後一面。等到疫情結束了,我們會盡力將這些遺物交還給他們的親人,那些手機裡,一定還有著一家人最珍貴的回憶。

編輯 雷豔 校對 蘇新豔

相關焦點

  • 【最美逆行者】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感染性重症監護室護士長...
    >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蓉 通訊員 王秀真)從2003年非典開始,為了應對突發公衛事件和傳染病的醫療救治
  • 記者走進重症監護室 感受生死線上「驚心動魄」
    昨日,記者走進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感受生命邊緣的「驚心動魄」。  【體驗1】小夥突然「癱瘓」搶救室中恢復健康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的搶救室和急診重症監護室,感受生命邊緣的「驚心動魄」。  25歲的小方,早上醒來,突然發現四肢無力,連床都起不了,遂被送到河科大一附院急診科。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段瑞椿:患者病情好轉後和他合影留念
    龍頭新聞記者 霍營23日14時到18時,是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段瑞椿準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值班的時段,當天中午12時30分他準時從隔離酒店出發,到達醫院後,穿好隔離服,戴上各種防護裝備,在隔離病房工作了整整四個小時,回到酒店已是將近
  • 重症監護室ICU,多少人頭皮發麻的地方
    重症監護室的可怕,無外乎兩個點:命懸一線和超高費用。無論哪一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承擔不起的,因一提到重症監護室ICU,每個人都心驚膽戰。因為進ICU的患者都是生命垂危的嚴重患者,包括器官衰竭患者,嚴重感染患者,嚴重併發症患者等,可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也可能是7、80歲的老人,都說不準。那麼,ICU的開銷到底有多可怕呢?
  • 「特別關注」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
    為進一步提高神經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經過百餘天的精心籌備,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於2020年1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院長周繼如指導工作 隨著醫院神經外科的日益壯大,醫療質量以及服務能力的提高,住院患者不斷增加,收治病種多樣化,手術量和手術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於是NICU應運而生。NICU的成立是醫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需求所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對推動神經外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守好中樞損害的最後防線——專訪市中心醫院神經重症監護室主任嶽...
    周口日報記者 郭坤 通訊員 郭永偉「作為全市唯一一個專業化的神經重症監護室和神經介入團隊,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危重患者,可能因為你一時的疏忽而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因為你的無知,會讓病人失去最合理的救治;可能因為你的技術缺失,讓病人增添不必要的痛苦。
  • 戰疫風採|孫燕蕾:重症監護室的生命保衛戰
    深夜,急診重症監護室休息區,昏暗的燈光下,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護士孫燕蕾剛結束一天的工作。她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摘下眼鏡和口罩,靠在更衣櫃前吃著盒飯,額頭上深深的印痕清晰可見,頭髮也十分凌亂,兩側鬢角還有一滴滴汗珠在閃爍。記憶如月色縈繞在孫燕蕾的心頭。
  • 痛心……美國重症監護室護士三天失去兩位親人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很多美國家庭在疫情中失去家人,陷入悲痛之中。莉桑·詹寧斯是美國俄克拉何馬城一家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然而她也沒能救回自己的家人。11月,詹寧斯的母親和丈夫因新冠肺炎接連去世,詹寧斯和家人深受打擊。莉桑·詹寧斯的丈夫丹尼斯感染新冠肺炎後於11月23日在醫院去世,而在此前3天,詹寧斯母親琳達也因新冠肺炎剛剛去世。
  • 省立醫院東院發現一棄嬰,目前正在重症監護室搶救
    12月11日晚9點多,在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內,保安巡邏時發現一名棄嬰。據了解,該嬰兒疑似剛出生,性別暫無法確定。目前,嬰兒已被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詳細情況還在調查當中。12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了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
  • 武漢市第三醫院院長黃曉東: 每一個生命奇蹟都源於不放棄
    訪談嘉賓武漢市第三醫院院長 黃曉東武漢市第三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 付守芝104歲的王達全老人,是武漢市年齡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她幾個月仍珍藏著一束已經乾枯的玫瑰花,這是她出院時,武漢市第三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付守芝送的。近日,參加長江日報策劃推出的「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武漢戰疫院長訪談」時,付守芝醫生講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 重症監護室是人間煉獄?你真的了解ICU嗎?
    圖片來自網絡重症監護室是人間煉獄嗎?對於躺在床上的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來說,可能是吧。我們國內的監護室一般的床護比是2:1。說明一個護士要負責兩個病人。而在重症監護室裡,每個病人都是急危重症,哪個不需要密切監測?哪個不需要貼身照顧?別人把自己的親人,交到我們的手裡,我們也一定都是盡心盡力的在照顧的。不說日常的醫療方面的用藥治療,只說生活護理。
  • 申敏兒出演新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扮演重症監護室護士
    9日,某電視劇局相關人士對韓媒表示:「申敏兒將在SBS即將播出的電視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中扮演重症監護室擁有15年經歷的護士角色。」韓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真實地反映從1996年開始,在外科重症監護室擔任護士21年零2個月期間所經歷的醫療現實。圍繞著「護士並非白衣天使,也是人。」
  • 80後護士長以院為家累白頭 懷化市二醫院彭美華獲全國通報表揚
    (近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室(ICU)護士長彭美華,以其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被評為全國優質護理先進個人。圖為彭美華在重症監護室護理病人。)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室(ICU)護士長彭美華,以其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被評為全國優質護理先進個人。「80後」的彭美華,2000年畢業伊始,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護理工作。從踏上崗位的那一天起,從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分院到懷化市總院,從急診科到重症監護室(ICU),她瘦小的身影始終出現在醫院最危急、最困難、最難熬的地方。
  • 申敏兒出演新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 扮演重症監護室護士展演技...
    9日,某電視劇局相關人士對韓媒表示:「申敏兒將在SBS即將播出的電視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中扮演重症監護室擁有15年經歷的護士角色。」韓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真實地反映從1996年開始,在外科重症監護室擔任護士21年零2個月期間所經歷的醫療現實。圍繞著「護士並非白衣天使,也是人。」
  • 獎章蜀你⑧丨四川省人民醫院楊琴:與患者共度生死劫 所幸山河無恙...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受訪者供圖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楊琴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月25日,大年初一,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中心護士長楊琴作為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救援隊之一,出發前往武漢,定點支援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到達武漢時的場景,至今深深印在楊琴腦海中:陰天細雨,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人影,整個城市安靜得出奇。這座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
  • 小兒神經重症監護室:生酮飲食治療超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
    生酮飲食在重症監護室中運用儘管生酮飲食主要運用於治療慢性難治性癲癇,最近研究報導表明,生酮飲食可有效急性治療成人和兒童患者的難治性或超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生酮飲食在小兒重症監護室(PICU)和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中的運用具有挑戰性,這是由於患者處於危重狀態,經常昏迷。
  • 申敏兒出演新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扮演重症監護室護士展演技變身
    9日,某電視劇局相關人士對韓媒表示:「申敏兒將在SBS即將播出的電視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中扮演重症監護室擁有15年經歷的護士角色。」韓劇《我是護士,我也是人》真實地反映從1996年開始,在外科重症監護室擔任護士21年零2個月期間所經歷的醫療現實。圍繞著「護士並非白衣天使,也是人。」
  • 長沙七旬老人只抱了一下孫子,結果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急診科醫生馬上聯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曾祥伯副主任醫師會診,曾主任看過病人後馬上跟家屬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家屬患者慢阻肺合併繼發性氣胸、II型呼吸衰竭,生命體徵不平穩,隨時有生命危險。取得患者家屬理解與配合後,當日上午就將何爹爹安排住進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