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經過10天10夜的奮戰,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二號樓改造工程完成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廈門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保障。據悉,二號樓改造完成後將增加55間負壓病房、110個床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作為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接收救治全市所有確診和疑似病例患者。面對節後人流返廈潮帶來的疫情防控挑戰,廈門市委、市政府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果斷決定改造杏林分院2號樓,增加110張床位保障收治能力,盡全力實現「寧願床等人,不讓人等床」。
從接受建設任務到主體封頂,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基建辦主任張家寶便帶領整個科室投入建設,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經過招標、評標等程序後,2月12日晚,杏林分院2號樓改造正式開始。2月13日,三臺挖掘機和炮頭進場,配合三輛土方車平整場地,同步深化設計鋼筋圖紙,製作承臺鋼筋。2月14日,基礎承臺開始施工,同步預訂負壓病房風管和風機等設備。2月16日,完成基礎承臺和地梁施工,第一節鋼柱到場。2月19日開始安裝鋼柱,每天一層。2月25日完成主體鋼結構封頂。用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負壓病房,平時需要40天才能完成的鋼結構分部工程,最終在10天完成封頂建設。
疫情當前,為了早日交付,項目部採用輪班制,24小時連續作業,同時採用穿插施工方法,合理銜接工序。為了節約地基齡期限制,項目部在圖紙設計時便開始提高了一層混凝土等級,施工時又加強了一級,提高混凝土質量,後期通過澆築熱水、覆蓋薄膜麻袋等保溫養護措施,在確保基礎質量的同時縮短了工期。
據了解,施工前期雨天多,為保證施工進度,項目部為工人配備雨具及禦寒薑湯,減少惡劣天氣對施工的影響。同時,院方還為每位工人做核酸檢測。高峰期現場施工人數達202人,製作工人達134人。(廈門日報社 全媒體記者 陳蓴 通訊員 羅超)
(原標題: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二號樓改造封頂 將增加110個床位)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