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改造32間負壓病房 廈門勞動者率隊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2020-12-24 廈門網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記者 譚心怡 圖/記者 林銘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帶領團隊7天完成廈門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PCR實驗室改造,5天完成32間負壓病房改造,平均每天休息時間5小時——在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背後,是林錦清作為廈門中恆信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一名施工員的堅守與付出,更承載著一名廈門勞動者看似平凡實則不平凡的使命與責任。

  

  【人物名片】

  林錦清

  廈門中恆信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施工員,曾榮獲2019年度廈門市勞動模範。

  林錦清。(速寫/黃嶸)

  心聲>>

  面對疫情,我雖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但能夠利用我所學的專業知識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工作環境,防止交叉感染,為廈門抗疫盡綿薄之力,作為一名工程建設者,我深感榮幸。

  ▲林錦清(左)和同事討論施工圖。

  涉疫改造重任在肩像一個不停轉的陀螺

  「由於新冠疫情不斷升級,公司承接了醫院用於開展核酸檢測的PCR實驗室改造項目,困難當前,我們要立即投入這場防控阻擊戰。」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寧德老家過年的林錦清接到了一通來自公司的緊急召回電話。

  接到命令後,隔天一早,林錦清就火速駕車回廈。當天下午3點不到,連家都沒回,戴著安全帽的林錦清就出現在了施工現場,帶領工人們開始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改造任務。

  「擼起袖子加油幹」,這是林錦清和他的施工班組在PCR實驗室改造項目施工中的生動寫照。時值春節,天寒地凍,而施工現場在林錦清的指揮之下,卻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是絕不能輸的一仗!

  就在PCR實驗室改造項目進行到第三天時,林錦清又接到了公司的新任務:用7天時間改造32間負壓病房。原來,為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能力,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決定將杏林分院一號樓的九層、十層普通肺科病房改造為用於病患隔離集中診療的負壓傳染病房。

  常規需耗時兩個月才可能完成的改造工程,現在只給了7天的工期,又時值春節假期。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公司緊急動員並召集泉州、漳州等地區共計100多名工人回廈開始準備現場施工。

  「正常是按照工序一步一步完成,但當時考慮到時間緊迫,我們便商量將所有工序摻雜在一起,多點開花,交叉施工。」林錦清說,為了順利完成改造,工地上採用了24小時「不打烊」的輪班制。每天早晨7點40分,早班工人們到達工地時,林錦清就已經早早來到工地開始現場勘查情況。而到了晚班工人替崗時,他仍堅守在工地,最晚的一次甚至凌晨5點才回家。

  搭腳手架、卸貨、搬運……項目上的活,只要他有空,他都會上去搭把手。作為現場施工的總負責人,林錦清就像是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工地上哪裡需要他,他就在哪裡出現。「施工總是會遇上形形色色的問題,及時溝通並解決問題,對整個項目的推進尤其重要。」回憶起自己當時和工人們一起不分晝夜泡在工地上的情景,林錦清始終覺得這是他的職責所在。

  重重困難悉數破解5天完成兩個月工程量

  何為負壓病房?通過送風淨化裝置和排風淨化裝置,使得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的氣壓,這樣病房外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病房,但病房內被患者汙染過的空氣卻不會洩漏出去。傳統病房改造成負壓病房,解決「負壓」問題是重中之重。

  1月31日晚上,施工第一天,第一間負壓病房的改造就遇到了問題。「當時病房內的排、送風管道做好了,但檢測時負壓值卻怎麼也達不到要求。」林錦清皺起眉頭回憶道,從吃完晚飯後,他和技術部負責人不斷對房內的負壓值進行調試,六七個小時過去,直至凌晨,負壓數值依然沒有變化。

  回家躺在床上,林錦清腦海裡還始終縈繞著一個疑問——明明是嚴格按照圖紙和標準進行施工,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第二天一早,林錦清號召大家共同探討,通過不斷對比圖紙,分析各項原因,反覆重演施工過程,終於揪出了一個被忽略的細節——房間內水管附近存在的孔洞,可能就是負壓值始終不達標的關鍵。

  原因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去解決它。林錦清是個急性子,立馬爬上改造病房內的腳手架,開始對各處可能漏風的管道孔洞逐一排查,果然找出了問題孔洞。很快,工人們將孔洞一一填補後,負壓調試一次成功,林錦清放開緊緊攥住壓差表的手,長出了一口氣。

  第一間負壓病房改造成功的消息傳出,整個項目部士氣如虹。在林錦清的指揮下,大家都卯足了勁全面展開工作。眼看著一間一間負壓病房改造陸續告捷,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改造也接近尾聲。

  最終,由林錦清帶領的施工團隊僅用5天,便完成了常規要兩個月的工程量——32間負壓病房改造;與此同時,林錦清負責的PCR實驗室改造項目也傳來了完工的喜訊。

  在國內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在林錦清和全體施工班組的共同努力下,這兩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超預期、超標準地畫上了句號,為廈門抗疫工作構築了堅實的後盾。

相關焦點

  •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改造新增32間負壓病房
    為更好地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5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由32間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負壓病房交付使用,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疫情防控水平。  記者 官宇: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第一醫院杏林分院負壓病房,為了更好地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從1月31日開始,啟動負壓病房改造工作,僅用了5天時間就改造完成32間負壓病房,比原計劃提前了10天。
  •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2號樓改造封頂 增110個床位
    2月25日,經過10天10夜的奮戰,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二號樓改造工程完成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廈門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保障。據悉,二號樓改造完成後將增加55間負壓病房、110個床位。
  • 口罩「專班」、「戰時」機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完成
    為了省下一套防護服,醫護人員們少吃少喝,不吃不喝,一個班就幹十幾個小時,累了就在紅區裡休息一會兒。決不能讓白衣戰士,因為防護物資不足而被感染。從1月下旬到2月,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強化醫療物資的供應保障,緊缺物資要進行統一調撥,優先保障重點地區需要。
  • 上海寶冶完成第33屆金雞獎頒獎典禮主會場改造升級和直播運維任務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在上海寶冶承建的廈門會展中心海峽大劇院舉辦,上海寶冶圓滿完成海峽大劇院的改造升級和直播運維任務,提供了場館會展領域的基本建設、改造提升、運營維保的全流程服務,為公司打造大型高端場館建設品牌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火神山醫院今日接診收治病人,10天1000床醫院是如何落成的?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用地約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940平方米,整體按照戰地醫院形式設計,包括:接診區、負壓病房樓、ICU、醫技部、網絡機房、中心供應庫房、垃圾處理暫存間、救護車洗消間等功能,病床總床位1000床。17年前,應對非典疫情的小湯山醫院在七天之內建成。
  • 火神山醫院今日接診收治病人,10天1000床醫院是如何落成的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用地約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940平方米,整體按照戰地醫院形式設計,包括:接診區、負壓病房樓、ICU、醫技部、網絡機房、中心供應庫房、垃圾處理暫存間、救護車洗消間等功能,病床總床位1000床。17年前,應對非典疫情的小湯山醫院在七天之內建成。小湯山醫院集中收治了680名確診「非典」病人,1383名醫護人員「零感染」,被稱為「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蹟」。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5天建起柔性負壓核酸檢測實驗室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7月9日,北京市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6場新聞發布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表示,醫院用5天的時間建起了柔性負壓核酸檢測實驗室,17天內建設完成P2+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並順利通過驗收。
  • 廈門湖裡區提前完成全年徵拆任務
    湖裡區提前完成全年徵拆任務拆除面積突破600萬平方米,盤活空間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廈門日報訊(記者 郭筱淳 陸曉鳳 通訊員此時,湖裡區傳來好消息,島內東部舊村改造徵遷工作提前「撞線」——完成拆除600萬平方米的年度任務。 拆除超600萬平方米舊房屋,島內東部23個舊村落拆平。這背後的意義,遠比令人震撼的數據更值得人們深思。 為什麼要加速推進舊村改造?我們在城市發展的脈絡中尋找答案。
  • 提前5天完工!「柯橋供電」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2月13日下午13:54分,經過123個小時的奮戰,位於濱海的一項區政府重點工程的最後一個變壓器表箱液晶屏亮起,提前5天全面完成送電。此次配電工程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元宵節上午,他們接到了區聯防聯控指揮部的任務:在10天內為該重點工程送電!
  • 中國女排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原標題:中國女排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昨晚,2019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小組賽中,中國隊3比1完勝義大利隊。中國女排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南京進行的2019年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A組最後一輪比賽中,以替補陣容出戰的中國隊3比1力挫主力領銜的世錦賽亞軍義大利隊。中國女排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不服輸勁頭又一次感染了廣大球迷。 與首戰對陣土耳其隊的比賽相比,中國女排此役的首發陣容進行了調整,二傳手姚迪、主攻手劉曉彤和劉晏含、副攻手鄭益昕和王媛媛、接應龔翔宇和自由人倪非凡先發出場。
  • 武漢日記:搬運氧氣瓶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鄭秀雲的抗疫日記(二)  2月14日(馳援武漢的第20天)武漢暴雨  和往常一樣,我們提早1小時出發,到醫院穿戴好防護用品後,八點鐘準時交接。  沒想到,今天我們遭遇了自馳援以來最大的危機。因為病區收治的患者都是需要吸氧治療,部分患者還應用高流量加溫加溼的氧療,使得整個樓層時常發生供氧不足。設備帶上氧氣不夠,我們就用氧氣鋼瓶來補充。
  • 5天完成核酸檢測,北美華人怎麼做才能把「不可能任務」變可能?
    疫情爆發時,買不到機票難,好不容易能回國了,還得掐指一算符不符合「五個一」條件。現在,就算買到票了,你還得想一下,能不能在「登機前5天內完成核酸檢測」。 《公告》第一條要求所有搭乘來華航班的乘客,需在「登機前5天內完成核酸檢測」的。 消息一出,處於疫情風暴中心的美國華人們、滯留海外的中國遊子們都炸了。先是防疫健康碼,現在又要做核酸檢測,而且時間還限制在登機前5天內,網友們紛紛吐槽「咋回個國比上西天取經還難呢?」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平時練兵備戰 戰時從容應對
    這支精悍的護理團隊完成了廈門市疑似輸入性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等重大疫情的排查;甲流、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隔離救治工作,還出色完成了汶川大地震傷員救治、金磚廈門會晤等有關傳染病醫療保障任務。「面對每一次突發疫情,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醫護還能零感染,與護理團隊隨時緊繃的意識,健全的防護流程,有很大的關係。」許安有主任說。
  •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能完成一個全新任務
    收視關注:新聞綜合頻道黃金檔電視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在熱播3月
  • 我們改造了重症病房,給予重症患者生命的力量,一定要跑過死神
    此次到了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他是一崗雙職,既是感控醫師又是一名專業的重症醫學專業的醫師,既有外圍的感控任務,也有進入隔離病房面對面的對病人進行診治的重任。 救治危重症患者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2月16日,根據黃岡市的救治需求,山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負責的7樓西病區被全面緊急改造成有18張床的ICU病房,2月17日,重症病人就將被收治進來。
  • 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聯歡活動總導演張藝謀在介紹表演運用到的「數字光影」技術時說,這可以說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一種動態圖形表演,因為所有的活動都在不斷變化,全部在流動中完成。3000多名演員手持獨特的光影屏行進組圖,且沒有一個走位是重複的。在最初設計時,導演組都覺得這可能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難度有多大?答案就在讓霍成飛頭疼不已的「作業本」裡。
  • 廈門丨新年的第一杯咖啡!一起尋覓廈門巷弄間綻放的咖啡香~
    有一種生活,叫廈門不負詩與遠方,但食人間煙火領略廈門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探索廈門原汁原味的美食尋覓巷弄間綻放的咖啡香……坐在別樣情調的咖啡館裡或與二三好友暢聊人生或獨自一人悠閒看書新年,就從第一杯咖啡開始!
  • 蕪湖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蕪湖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7月21日下午5點無為大堤外圍堰合龍該工程使用塊石方量4餘萬方,4天時間內,70名武警官兵攜帶動力舟橋、衝鋒舟、挖掘機等21臺機車裝備在水中不間斷作業,終於比原定計劃提前了30個小時完工。緊急在無為大堤外側修築一個半圓形400米長的子堤,保護主堤壩。
  • 《碟中諜5》上美與您共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連續11天治癒超新增,「分級診療」在韓國起了多大作用?
    新增的64例主要來自大邱(24例)、京畿道(14例)、首爾(6例)以及入境檢疫(13例),是2月21日(新增74例)韓國確診病例數井噴式增長以來的最低值,創32天來最低。死亡病例則較前一天增加7例,累計治癒並解除隔離病例共3166例,較前一日增加257例。自3月13日以來,治癒人數已連續11天高於新增病例。此外,確診病例的病死率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