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醫院今日接診收治病人,10天1000床醫院是如何落成的

2020-12-27 健康界

火神山醫院衛星數據圖 圖片來源: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

10天時間,一座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正式落成。這是另一場與時間持續賽跑的「戰役」。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完工,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參照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所建,於今日正式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而另一座雷神山醫院的總建築面積75000平米,將有1500張病床,預計將在2月5日晚交付投用,將在2月6日能夠正式收治病人。

火神山的中國速度

回顧火神山進程

1月23日:任務下發

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為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決定將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武漢蔡甸知音湖旁邊建設一家專門醫院,並命名為火神山醫院。該醫院採用活動板房建設,可容納1000張病床,並於2月3日前建成投入使用。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用地約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940平方米,整體按照戰地醫院形式設計,包括:接診區、負壓病房樓、ICU、醫技部、網絡機房、中心供應庫房、垃圾處理暫存間、救護車洗消間等功能,病床總床位1000床。

17年前,應對非典疫情的小湯山醫院在七天之內建成。小湯山醫院集中收治了680名確診「非典」病人,1383名醫護人員「零感染」,被稱為「世界醫療史上的奇蹟」。如今,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成,將是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的重要環節。

參建火神山醫院的有四家單位,中建三局牽頭,武漢建工、武漢市政、漢陽市政等3家企業參與。在23日下午接到任務之後,相關單位迅速組織了數千名工人和300多臺施工機械設備,準備進場。

1月24日: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除夕,第1天。從24日開始,在蔡甸區的知音湖大道武漢市職工療養院所在地,擁有1000張病床的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施工現場,燈火通明,千餘名建築工人,各種機械開足馬力。

截至24日晚,項目已累計平整場地5萬平方米,相當於7個足球場大小,內轉土方15萬平方米,足以填滿57個遊泳池。削高填低已基本完成,部分完成基礎築底工作。場地整平工作基本完成後,鋼筋、管材陸續進場。

1月25日:醫院正式開工


正式施工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大年初一,第2天。上百輛大卡車絡繹不絕,往來運送砂石、管材等建築材料。大年三十完成場平工作和土方回填後,接下來主要是進行管網建設。醫院項目涉及衛生防護問題,要考慮它在使用時不對周邊人群造成影響,所以需要一套複雜的環保管網,這是整個項目的重要工作。部分場地土工布、防水卷材已鋪設。

雖然武漢火神山醫院位於知音湖畔,但知音湖並非武漢水源地。同時,施工方也會嚴格執行排汙標準施工,該醫院汙水、雨水、醫療垃圾均單獨收集處理,不會排入湖中。

1月26日:樣板房建成

第一間活動板房完成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大年初二,第3天。火神山醫院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鋪設20公分厚度的砂子,與管道預埋穿插施工。從全國各地調集汙水處理設備以及物資已經到位,汙水處理部分已經提前進場施工。

3萬平HDPE防滲透膜安裝中,施工全面展開,為火神山醫院地塊穿上「防護衣」,不讓汙水進入地下。地下管網溝槽開挖,貨櫃板房材料陸續進場。同時,第一間活動板房完成。

改造後的樣板間為負壓病房,這是WHO(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搶救非典病人時強調的必備條件。所謂負壓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裝置之下,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的氣壓,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病房,病房內被患者汙染過的空氣卻不會洩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從而減少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機率,這種病房最適合搶救類似非典這樣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病人。

此外,樣板房還配有衛生間廢水處理、防止病毒外洩、向病人送食物等特種設備。

1月27日:首批箱式板房開始吊裝

建設第四天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大年初三,第4天。場地平整、碎石黃沙回填全部完成。

上午11時,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首批箱式板房開始吊裝。截至當天晚上,火神山醫院場地平整、碎石黃沙回填全部完成,現場管溝開挖、北區板房基礎混凝土澆築仍在持續進行。正在鋪設的用於防滲的HDPE防滲透,目前鋪貼面積已經過半。

為適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治需求,現場對箱式板房進行改裝。

1月28日:雙層病房區鋼結構搭建

大年初四,第5天。1棟雙層病房區鋼結構初具規模。上午,大批貨櫃活動板房材料已在現場吊裝。1棟雙層病房區鋼結構已經搭建起來,一些半成品地面也已經裝好。現場正在建設一條醫用走道,將4棟雙層病房區連接起來,目前已搭起一棟,爭取當天能完成兩棟。

為了快速施工需要,採用的是半成品材料,裝配式施工,自帶吊頂、電線電纜,地面也是自帶PVC材料,不用裝修,只需通過連接蓋板將地面連接。每個房間四周有4根起支撐作用的角柱,工人們通過6個螺栓將角柱與底板連接,非常迅速。下一步再施工隔牆、門窗等。預計,3天時間將建起4棟雙層病房區。

同時,為了防潮防水,工人們還在病房下面通過方鋼墊高,架空起來。考慮到病房的採光,每棟病房區有一定距離,每棟之間的空地上將進行綠化,建成花園。

1月29日:板房搭設全面鋪開

大年初五,第6天。醫院板房搭設已全面鋪開,目前已拼裝完成板房約400個。病房的框架結構已經逐步搭建起來,單層病房框架結構也在加緊建設。現場有近700名管理人員、4000餘名工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等近千臺,24小時輪班作業投入醫院建設戰鬥。

截至當日20時,現場場地平整和回填全部完成,板房基礎混凝土澆築完成約90%,已經完成300多個箱式板房骨架安裝。同時,水電暖通、機電設備等材料全面到位,已同步開展作業。

1月30日:HDPE膜鋪設全部完成

大年初六,第7天。截至當日中午12時,武漢火神山醫院項目場地平整、砂石回填、HDPE膜鋪設全部完成,基礎混凝土澆築完成95%;貨櫃板房進場、改裝、吊裝正快速推進。管線溝槽開挖、埋設及回填完成50%;汙水處理間設備吊裝完成,管道安裝完成60%;調蓄水池HDPE膜開始鋪設。

項目最大雨汙水處理一體化泵站完成吊裝,標誌該應急醫院排水「主動脈」就位。

1月31日:9成貨櫃的拼裝均已完成

工人在進行內部安裝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大年初七,第8天。1月31日,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疫情和防控工作最新進展情況。也介紹了廣受社會關注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情況。

截至當日中午12時,中建三局承建的火神山醫院項目板房區域場地平整、砂石回填、HDPE膜鋪設全部完成,基礎混凝土澆築完成100%;貨櫃進場1650套(其中現場拼裝完成1400套,場外拼裝完成250套),完成約90%;活動板房(醫技樓、ICU病房)骨架安裝完成3000平方米,完成約70%。管線溝槽開挖、埋設及回填完成70%;汙水處理間設備吊裝完成,管道安裝完成80%;調蓄水池底板混凝土澆築完成。

1月31日23時49分,經過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施工人員五天五夜的奮戰,湖北武漢第一個「小湯山模式」醫院——火神山醫院全部通電。武漢蔡甸區火神山醫院配套電力工程採取雙電源供電方式,安裝4臺10千伏環網箱、24臺箱式變壓器,總容量14600千伏安,敷設電力電纜8公裡。

自1月23日接到防疫指揮部下達的火神山醫院電力工程建設任務以來,國網武漢市蔡甸區供電公司快速響應,引領200餘施工人員,冒著大雨、踩著泥濘,兩個小時拆除了主供線路保障大型機械進場,連夜完成2條10千伏線路遷移,同時,根據建設方初步負荷需求提前調配好物資和車輛,制定供電施工整體初步設計方案,採取雙電源供電方式,架設總容量14600千伏安的箱式變壓器。至1月31日,該公司完成了全部24臺箱式變壓器落位及電纜展放工作,開始送電。

2月1日:進入醫療配套設備安裝階段

大年初八,第9天。場地基礎施工全部完成,全部共1650套貨櫃安裝完成,其中九成以上為現場拼裝,活動板房(醫技樓、ICU病房)骨架安裝完成。

2月1日下午,已全面進入醫療配套設備安裝階段,包括水電暖通設備、供氧系統等安裝完成1200套,完成70%;管線溝槽開挖、埋設及回填完成95%;汙水處理站設備吊裝完成;管道安裝完成95%;雨水調蓄水池底板混凝土澆築完成;設備安裝完成60%;化糞池基礎施工完成;一體化雨水提升泵安裝完成;室內裝飾配套、室外醫療配套工程等全面展開。

2月2日:完工交付

大年初九,第10天。火神山醫院工程完工。病房外是三平米大小的緩衝間,裡面設有洗手池,門上方是通風管道和空調,角落放有文件櫃。病房裡有兩張並排的病床,每個病床旁邊的心電監護、輸注泵已經到位。

房間有獨立的文件櫃,還有專門的傳遞藥品、餐飲的傳送口。病床正對面有一臺電視機,配有空氣淨化器和空調。病房裡面有獨立的衛生間,有電熱水器可以淋浴。

病房一角 圖片來源:人民網

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交付當天,院長張思兵大校亮相。公開資料顯示,張思兵出生於1969年,曾任解放軍總醫院醫療處處長,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醫務部主任,解放軍總醫院醫務部副主任、主任,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等職。

與此同時,軍隊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於2月3日起承擔武漢火神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科醫院醫療救治任務。該醫院主要救治確診患者,編設床位1000張,開設重症監護病區、重症病區、普通病區,設置感染控制、檢驗、特診、放射診斷等輔助科室。

此次抽組的醫療力量來自全軍不同的醫療單位,其中,聯勤保障部隊所屬醫院抽組950人,先期抵達的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450人納入統一編組。此外,從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抽組15名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現地指導醫院疫情防控工作。

據了解,醫護人員中有不少人曾參加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任務以及援助獅子山、賴比瑞亞抗擊伊波拉疫情任務,具有豐富的傳染病救治經驗。

10天10夜與時間賽跑,自1月23日以來,幾千名建築工人和安裝工人夜以繼日加緊施工,於2月2日按時交付使用,3日即可收治病人,又投入到另一場「戰爭中」。

解構關鍵參建方

在10天內建設如此大規模的醫院,需要迅速場平、回填、接通室外道路、進行管線拆改、接通布設室外管網等土建工程。土建工程之後還有裝飾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與監控、通風空調系統、通信弱電、醫用氣體工程、淨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汙水處理設施。

火神山醫院為傳染病醫院,所有病房醫療設備都按國際標準配備,均為負壓病房,配套醫療氣體系統、智能化系統、汙水處理系統、消毒系統系統和垃圾焚燒系統等10多個系統。為此,病房內的風管系統複雜,風管面積與建築面積比達 1.5:1,是普通醫院的 3 倍多。  

日夜鏖戰中,多家建設參與方參與其中,緊密配合,創造世界醫院建設奇蹟。

防滲膜

HDPE防滲透膜

HDPE防滲透膜在新聞報導中屢屢被提及,北京市海澱區某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了該醫院的防滲工程施工。施工過程中,高能環境按照垃圾填埋場標準,利用3萬平方米HDPE防滲膜,為火神山醫院地塊2.5萬平方米地下基礎穿上「防護服」,不讓一滴汙水進入地下。

本次火神山醫院施工結構為「兩布一膜」結構,也就是兩層土工布一層HDPE防滲膜。HDPE防滲膜又稱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是一種防滲效果好、耐酸鹼、耐腐蝕、高抗拉、使用壽命長的防滲材料。HDPE防滲膜適用於工程防滲、汙水池防滲、垃圾填埋場防滲、尾礦處理場防滲、固廢棄物填埋場防滲等工程。火神山醫院採用HDPE防滲膜可以保證汙水和廢棄物無法滲入地下,雨水全收集全消毒,不會汙染周圍環境和湖泊。

負壓通風

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醫院專業通風系統和空氣安全品質解決方案供應服務商,提供負壓病房、傳染病房、普通病房和醫療用房的成套通風系統產品和空氣安全品質設計、施工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

1月23日,海潤公司接到了信息,將參與建設武漢火神山1000張床位的醫院負壓隔離病房負壓通風系統的建設。24日,海潤公司又再接到武漢雷神山醫院設計單位中南建築設計院的信息,提供雷神山醫院1500床位的負壓通風系統。

負壓病房是指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的氣壓的病房。這也是WHO在規定搶救非典病人時特別強調的一個重要條件,一些醫院都難以實現。「普通的通風系統僅能起到製冷作用,病毒極易循環吸入而導致交叉感染。而專業病房的通風系統對空氣品質要求非常高,對潔淨度、PM2.5、溼度、溫度等都有極高的要求,甚至相鄰的兩個病房對於空氣品質要求都完全不一樣,海潤專業通風系統具有殺菌、防菌、衡溫衡溼衡氧、熱回收高效節能等功能,有效保障病房空氣品質安全。」海潤公司負責人介紹。

海潤公司迅速投入到兩所醫院的設計工作中,緊急召喚員工回歸崗位,成立臨時病房通風系統工作小組、臨時傳染病房通風改造工作小組和售後服務小組。針對武漢臨時隔離病房、臨時負壓病房需求作產品開發,加強物資調運與盤點,三班倒作業加快產品生產,作為緊急物資隨時供應。

29日清晨,總共2500套負壓通風系統,從重慶發往武漢。

汙水處理系統

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汙水處理採用生化處理,在接觸消毒、化糞池、調節池、MBBR池、高效沉澱池、消毒之後,再排至市政汙水管網。

1月24日除夕夜,銀江環保作為分散式汙水處理一體化方案供應商,正式接到了參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汙水處理系統的任務,提供2套2千噸/天醫療汙水處理設備。1月27日,銀江環保提供的4臺汙水處理設備裝上貨車,並將於當天晚上運往武漢火神山醫院,確保醫院2月3日投入使用。

潔淨空調機組

 1月26日中午,江蘇太倉博納環境設備有限公司收到火神山醫院承建方中建三局的電話:急需大量手術室用的專業淨化空調機組,請求支援!

庫存中有12套大型專業空調機組可以緊急調用給武漢疫區使用,這些設備是山東齊魯製藥集團委託博納公司加工生產的,原計劃今年2月5日運往濟南。

博納公司請求齊魯製藥暫時將設備轉運武漢,齊魯製藥第一時間做出配合的決定。雖然這12套設備可確保新型冠狀病毒在排風系統中被有效殺滅,但由於空調機組是為製藥車間量身訂做的,風量、開口尺寸等具體參數與「火神山」醫院隔離負壓病房的要求不符。再考慮到醫院環境條件,要想直接使用,必須對機組進行改造加工。

火神山醫院建設迫在眉睫,留給改造設備的時間僅有兩天。1月27日正值大年初三,博納公司組織內部技術交流,確定改造方案。

經過18個小時晝夜奮戰,12臺空調機組成功完成改造。1月29日下午,一輛懸掛「博納環境攜手齊魯製藥,馳援火神山醫院建設」橫幅的卡車,從太倉駛出。通過多方合力協作完成組裝的淨化空調機組,以最快速度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

信息化系統

1月24日大年除夕夜,東華軟體的子公司東華醫為被確定為火神山醫院信息系統承建主體。東華醫為成立了30人總指揮部協調相關項目建設工作,助力武漢火神山醫院儘快建成並投入使用。

火神山醫院約1000張病床、20個病區,專門收治從武漢市內轉院過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正常情況下,這個規模的信息系統建設需要2到3個月。78名東華醫為員工主動請纓參與此次火神山醫院IT建設工作,34名武漢外地醫為員工主動申請前往項目一線,武漢當地20名醫為工程師已經做好了準備,為武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最好的符合疫情防控的產品、技術、專家人員等資源支持。

CT設備

2月1日清晨8點,聯影工程師「勇士隊」在通宵奮戰後完成第一臺CT裝機

1月30日,從直播中看到這樣的畫面:第一次醫院尚未封頂,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就已進駐。貨櫃裡裝載的正是由聯影支援並火速從上海發來的三臺高端CT。

為了馳援這項十萬火急的戰「疫」工程,聯影緊急成立了覆蓋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培訓的「特別項目組」,加碼人力物力,並按照2月1日交付的 「死命令」倒推時間,平日裡需8-10天的生產用時,僅用時4天;過去耗時2天的運輸,壓縮至16小時。

在最後的36小時內,聯影工程師還必須完成3臺CT的安裝調試。這在平時,一臺CT的裝機就需要4天。為了爭分奪秒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來自新疆、東北等全國各地的聯影工程師集結成平均年齡僅27歲的「火神山勇士隊」,以六人一組實行三班倒接力裝機。「工作一旦開始,完成前不會再停下。」工程師組長說。在持續鏖戰36小時後,距離交付僅剩下最後的調試工作。

體外診斷和移動DR

移動DR時刻待命

邁瑞體外診斷方案成為火神山醫院實驗室的主力設備。除此之外,邁瑞的移動DR、智能呼吸機、智能監護儀及中央站系統、輸注泵以及手術室所需的麻醉機、手術床等設備亦成為火神山醫院的重要設備。

1月29日,邁瑞團隊安排生產與調配設備運輸等工作,計劃全體設備在1月31日運抵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現場的設備準備及安裝時間緊張,邁瑞工作人員輪班投入工作,每批次保證不少於50名工程師保持安裝進度。「在現場,我想儘快把設備準備到位,一分鐘也不能耽誤」,一名工程師如是說。2月2日,經過連夜戰鬥,將近千臺輸注泵、數百臺呼吸機和監護儀裝機完畢。

遠程會診

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撐的火神山醫院「遠程會診平臺」系統調通 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在醫院順利建設的背後,也少不了通信人的身影。在建設醫院的任務下發之後,華為、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鐵塔等公司迅速趕往現場鋪設5G網絡。1月26日,火神山醫院就已經開通了3G、4G、5G通信網絡,最先開通的一條5G網絡僅用了2天不到的時間。

5G通信技術也開始應用於遠程醫療場景,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撐的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將正式投入使用。此次開通的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利用的是千兆有線光纜,但這一系統目前已經配備了5G網絡備份。後期,根據實際醫療需求,5G網絡也可充分支持火神山遠程會診。

據了解,這是華為聯手中國電信打造,通過這一平臺,遠在北京的的優質醫療專家資源,可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與火神山醫院的一線醫務人員一同,對病患進行遠程會診。

這套遠程醫療系統有幾大亮點,一是由華為捐贈的一體化高清視頻會議終端TE20視頻會議設備和管理平臺,即便在512K帶寬的極限網絡環境下,也能保證遠程醫療暢通進行;二是這套系統支持1080P的高清畫質,在遠程醫療會診的場景下,兩地醫療專家可能需要通過輔助碼流分享病患的CT片等醫療檔案進行診斷,因此高清畫質的作用尤為關鍵。

據悉,目前火神山醫院也已採購配備有移動攝像頭的醫用推車,可進病房近距離拍攝病患情況。後期若有需要,推車拍攝的畫面也可以引入遠程會診系統。

負壓救護車

除夕之夜,上汽集團接到了來自工信部的「特殊訂單」——要從1月24日到2月5日生產負壓救護車60輛。一輛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要經過基型車生產、改裝兩個步驟,在基型車的基礎上,還需要歷經發泡保溫處理、布線、內飾安裝、電氣、醫療設備安裝、負壓設施安裝等多個步驟。

兩個步驟的生產需要歷時一個月。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全力調動內部力量,把原來1個月的生產周期壓縮到10天左右,確保2月5日交付60輛負壓救護車。

焦點問題

2月2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火神山醫院關於交接、門診設置等有關問題進行了答覆,雖然火神山醫院已經交付使用,但是圍繞一些焦點問題,民眾依然有許多困惑,據新華社消息,針對一些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焦點一:兩大醫院能否滿足需求?

「新建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可以解決2300張左右的床位。」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在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除了在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武漢市還將對遠城區6家醫院進行改造,增加床位1萬張左右,及時收治確診病例。

為應對疫情新形勢,武漢市1月29日決定將正在修建的雷神山醫院病床數由原先設計的1300張擴增至約1600張。

焦點二:10天建成醫院是怎麼做到的?

1月31日晚11時,當很多人開始進入夢鄉時,戴著口罩的中建三局項目負責人李健依然站在火神山醫院燈火輝煌的施工工地上,指揮工人熱火朝天地施工。按照規劃,火神山醫院於2月2日建成,這意味著從1月23日進場施工到竣工,僅有10天的建設工期。

相比之下,雷神山醫院更是「神速」。自1月26日正式開工以來,僅僅5天,總體建設進度已完成60%以上。

「速度的背後,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正在雷神山醫院現場指揮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兩個醫院的建設採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最大限度地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大幅減少現場作業的工作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在外部拼接過後進行整體吊裝,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焦點三:短期內如何調集大量建設工人?

項目有2000多名工人和近千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24小時輪班作業。時值春節假期,許多農民工都已返鄉過年,短時間內如何調集這麼多工人?

負責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技術部經理葉建介紹,1月23日進場當晚,中建三局迅速調集了武漢市正在加班的5個建設項目中的1400多名工人,場地平整等工作才可以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中建三局還廣發「英雄帖」,通過勞務分包公司迅速召集工人。湖北含璋勞務公司總經理付劍平說,1月23日晚接到通知後,24日一大早就帶著一輛大巴直奔恩施,沿路到宜昌、荊門、荊州、仙桃等地接回工人;同時,又動員武漢周邊農村的工人結伴前來。

正值春節,開始,一些工人並不願意回。當聽說是來建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醫院,許多人就同意了。「他們也希望早點把醫院建好,早點消滅疫情。」付劍平說,24日當晚,他們帶領300多名工人進場施工。

焦點四:如何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隔離病區病房樣板間內設有一個由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都會從這個傳遞艙傳遞進來,通過傳遞艙內的紫外線系統消毒,避免感染。每個病房安置有兩個床位,房間內有獨立的衛生間。

「既要嚴防汙染周邊環境,也要嚴格控制院內交叉感染。」雷神山醫院項目的總設計師、中南建築設計院黨委副書記楊劍華介紹,醫院以「潔汙分流、醫患分流、人物分流」為原則,採用嚴格的「三區兩通道」設計,醫護人員按「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區域。每進入一級區域,醫護通道與病患通道完全分離,為醫護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

焦點五:對臨近的湖泊會不會帶來汙染?

「不會汙染附近湖泊。」中建三局安裝公司技術負責人李永峰介紹,醫院的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要經過7道嚴格的工序,先在院區內經過全封閉的收集和預消毒處理,再提升到汙水處理站進行生化處理,最終經系統檢測合格後,才會排入市政管網。

李永峰測算,每所醫院每天最多會產生800噸—1000噸汙水,而每所醫院的汙水處理能力最大能達到每小時80噸,「也就是每所醫院每天最多可處理2000噸汙水,現有處理能力非常充足。」

對於雨水也不「放過」。中南建築設計院防水設計師張頌民介紹,為防止雨水滲入地下,隔離區內地面全部做了硬化處理。通過混凝土基層、防滲膜和鋼筋混凝土地面層等三層防護,確保無雨水下滲。而雨水經收集進入院內調蓄池,經消毒後排入城市汙水系統。

焦點六:是否會對醫院周邊居民健康造成影響?

「這兩所醫院的選址都位於武漢市常年主導下風向。」楊劍華介紹,兩所醫院所在的後官湖和黃家湖地區都是下風向,且所有房間排風均經過消毒殺菌及高效過濾處理達到國家標準後,才高空排放。

楊劍華說,醫院絕大部分醫技用房為負壓房間,並在病房、ICU按相關規範加大新風量。這樣的話,房間內的壓力比外面低,可以有效避免病毒隨著氣流傳到外面,汙染室外空氣。

焦點七:交付後如何使用?是臨時建築還是長期使用?

據了解,火神山醫院建成後,將整體移交給解放軍相關單位管理,作為專科醫院,用於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火神山醫院採用的是貨櫃房,而雷神山醫院為鋼架臨時建築。對於疫情過後兩所醫院是否繼續保留使用,武漢市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得有待疫情過後再予研究決定。

吳紅濤介紹,從功能上講,兩所醫院建成後可滿足長期使用的需要。同時,由於採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所有建築均可快速拆除,部件經消毒處置後可周轉使用。

火神山醫院建設高峰期間, 最多有4000多名建設者在現場忙碌,大型機械設備、車輛接近1000臺,而且全程都是24小時不間斷施工。同時,也有上億網友化身「雲監工」,時刻關心著建設進度。

不僅如此,離武漢75公裡的黃岡市,在48小時內改造了一座佔地18萬平米的醫院,完成了從施工到送電再到投入使用的進度。從1月26日起,鄭州將在10天內完成建設新型冠狀病毒隔離房,2月5日即可完工交付使用。在全國各地,更多的「小湯山」醫院將建立起來。

人們口中所謂的「基建狂魔」,只不過是一群善良勇敢的熱血建造者,日夜奮鬥,負重前行。

本文資料參考和整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澎湃新聞、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媒體。

相關焦點

  • 火神山醫院今日接診收治病人,10天1000床醫院是如何落成的?
    火神山醫院衛星數據圖, 圖片來源@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文丨vb動脈網,作者丨高道龍10天時間,一座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正式落成。這是另一場與時間持續賽跑的「戰役」。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完工,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參照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所建,於今日正式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 【中日雙語】武漢火神山醫院今日開始接診!
    2月2日,武漢首座用於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專科醫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
  • 詮釋「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5日正式關閉
    今天,一座名為火神山的醫院,正式落成。戰疫魔,增添了新的利器,開闢出新的戰場。  總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架設箱式板房近兩千間,接診區病房樓ICU俱全……這個建築面積相當於半個北京「水立方」的「戰地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  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於2月3日起在這所醫院承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任務。
  • 火神山醫院開始接診!10天10夜,是誰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今天,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接診!1400名醫護人員,1000張床位,為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為中國「戰疫」勝利增添更多信心。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一條短短的時間軸,記錄著這座醫院如何在舉世矚目中生長拔節——·1月23日,相關方面決定參照「小湯山模式」建設一座專門醫院;·1月24日,相關設計方案完成,上百臺挖掘機開始平整土地;·1月25日,正式開工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疫情暴發之初,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與連連告急的醫院床位讓救治病患陷入困局。根據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新建集中收治患者的醫院能夠迅速扭轉被動局面。1月23日,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一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火神山醫院。兩天後,武漢市決定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 生命物資擺渡人|防護物資|金鑫|張軍華|氧氣瓶|火神山醫院
    張軍華 攝這是金鑫到武漢的第55天,也是他在火神山醫院的第55次巡查。作為火神山醫院醫學工程科主任,金鑫負責醫院的醫用氧氣、耗材、試劑、防護物資等供應保障和醫療設備引進維護。2月3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火神山醫院首日,金鑫便開啟特殊戰備時刻。1000張床位,1500平方米庫房,金鑫和全科人員共同守衛著這個鮮為人知的「彈藥庫」。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自武昌方艙、江漢方艙、武漢客廳方艙收治患者後,武漢數萬新冠肺炎患者的尋醫通道不再堵塞,整個疫情防控也從無序走向有序。過去35天裡,武漢16家方艙醫院開放床位13000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000人,武漢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艙醫院治療。
  • 火神山醫院交付!小紅小藍背後的真人來了
    日夜和病毒賽跑的施工青年開打了一場與時間搶速度的戰役 青年們正在醫院建設現場緊張施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然爆發,來勢兇猛,武漢市的定點醫院「一床難求」。為此新建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可望解決約2300張的床位。從1月25日正式開工到2月1日,高峰期7000餘名建設者日夜鏖戰,與疫魔競速。2月2日,《中國青年》記者從中建三局獲悉,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可容納1000張床位、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據悉,2月3日將正式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從開工到正式使用,這家醫院僅用了不到10天。
  • 火神山醫院背後的溫州製造:泵站裝備、電線電纜、電氣設備……
    2月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這意味這座1000張病床的醫院只用了10天時間就建成了。 速度的背後,彰顯我國建造技術創新,釋放溫商溫企火速馳援武漢的熱情力量,深深的烙上溫州製造印記。
  • 武漢13家方艙醫院位置圖出爐,將集中收治輕症患者
    施工現場,火神山醫院37名工人剛下火線,立即馳援「方艙醫院」。上午10點,中建三局嚴剛一行37人從火神山醫院趕到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來不及休息就拿起工具,投入到現場的隔離安裝工作中。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他們此刻應該在地鐵8號線的施工現場。
  • 為建方艙醫院各國都拼了!行軍床+摺疊椅=醫院床鋪,公交車也用上了
    3月19日,俄勒岡州國民警衛隊在俄勒岡州博覽會場建設「方艙醫院」,該處將作為臨時設施,內置行軍床和摺疊椅,專用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月18日,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發表了記者盧卡斯·德拉卡爾的題為《方艙醫院:中國如何在臨時搭建的醫院中收治輕症患者,減輕衛生系統的壓力》的文章。文章中稱,疫情暴發後,中國有關部門在疫情核心區武漢的體育館和展覽館設立了14家方艙醫院,用於治療症狀較輕的患者,大大填補了當地醫療系統的空缺。
  • 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天(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另據@央視軍事消息,今天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部隊,軍隊1400人承擔火神山救治任務。目前,醫院的主體已經搭建完成,後續工作還在緊張忙碌進行。
  • 長沙製造支援全球戰「疫」 韓國版「火神山醫院」遠大援建
    5天運輸2天安裝1天調試……長沙製造支援全球戰「疫」 張揚中國速度 韓國版「火神山醫院」遠大援建 企業供圖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15天設計生產,5天運輸,2天安裝,1天調試……近日,在韓國首爾大學醫院,一座負壓隔離病房醫院僅用2天就在現場建成,目前已開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這所像「搭積木」一樣建立起來的韓國版「火神山醫院」,由遠大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建造,其也成為「長沙製造」支援全球戰「疫」的典型案例。
  • 盛京醫院急診科:最忙時每天接診三四百個發熱病人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是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省級救治定點醫院之一,這個春節,醫院的發熱門診和急診科都忙壞了。滑翔院區急診科最忙時,每天接診三四百個普通發熱病人。2月4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跟隨該院急診科主任趙敏,體驗了急診科的「戰疫」現場。
  • 北京醫院拒接急診患者將降級:不能容忍推諉病人
    「急診新政」將對推諉急診患者的醫院向社會公開通報批評,對不能勝任和承擔急診搶救工作的醫院,衛生行政部門要重新審核該醫療機構的能力和級別,對達不到要求的醫療機構「降級、降等」。這意味著,今後,醫院急診科以「沒床沒設備」拒接病人,醫院擬被降級。
  • 航拍對比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3天進度
    1月26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進入第3天,建設工地依舊如火如荼。現場大部分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平整過的地面上,正在鋪設厚度為20公分的砂子,並與管道預埋穿插施工,隨後將在上面鋪設兩布一膜——兩層土工布及一層HDPE防滲膜,然後再鋪設20公分砂子,具有較強的防滲作用。
  • 武漢部分醫院恢復正常門診 接診時間和項目公布
    普診接診時間為7:00-21:30。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患者診斷請到香港路兒童醫院門診發熱門診就診。婦幼門診安排:由於武漢市婦幼保健院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收治定點醫院,故建議有發熱或呼吸道、消化道症狀的患者前往相關定點醫院就診。
  • 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國內企業助力:邁瑞、聯影...
    據介紹,建築面積達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不設門診,只負責救治確診患者,編設床位1000張,開設重症監護病區、重症病區、普通病區,設置感染控制、檢驗、特診、放射診斷等輔助科室。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速度更是驚人:1月24日,除夕,上百臺挖機抵達現場,開始土地平整。1月25日,大年初一,火神山醫院正式開工。
  • 火神山醫院一位工程師在完工後的口述-虎嗅網
    今天,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9天時間,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在武漢落成,參照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在醫院床位緊缺的情況之下,大家對火神山和雷神山給予了期望,而實際效果如何,能多大程度緩解目前的壓力,還是未知數。
  • 對話鄭州岐伯山醫院院長:這樣的奇蹟,只會在中國發生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1月23日,武漢宣布建立火神山醫院,時隔一天,武漢決定再建雷神山醫院。就在這兩所武漢版「小湯山」醫院宣布修建不久,1月26日,鄭州市宣布,將用10天時間,修建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傳染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