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接診!1400名醫護人員,1000張床位,為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為中國「戰疫」勝利增添更多信心。
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一條短短的時間軸,記錄著這座醫院如何在舉世矚目中生長拔節——
·1月23日,相關方面決定參照「小湯山模式」建設一座專門醫院;
·1月24日,相關設計方案完成,上百臺挖掘機開始平整土地;
·1月25日,正式開工;
·1月26日,第一間樣板房建成;
·1月27日,首批箱式貨櫃板房吊裝搭建;
·1月28日,雙層病房區鋼結構初具規模;
·1月29日,300多個箱式板房骨架安裝完成;機電管線作業同步展開;
·1月30日,防滲膜鋪設全面完成;汙水處理間設備吊裝同步展開;
·1月31日,九成貨櫃的拼裝完成;活動板房骨架安裝3000平方米;
·2月1日,全面展開醫療配套設備安裝;
·2月2日,醫院建成交付。
即便是最苛刻的旁觀者,也不得不為「火神山速度」讚嘆。奇蹟何以實現?縱然有許多解釋的維度,但作為建設主體的企業的衝鋒陷陣,絕對是一大關鍵。央企國企責無旁貸,施工、通信、供電、加油、供材、運輸等領域都有其定盤星一般的身影。令人動容的,還有廣大民營企業的義無反顧。
「還差幾千個管材、管件,能否馬上配送過來?」
「需要複合地板約1100平方米,當天安裝!」
「急需960颱風機專用控制保護開關,最好明天就能發貨!」
面對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些生產企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立下軍令狀,一場與時間的競賽開始了。
正值春節假期,員工們都在休假怎麼辦?千方百計動員,有負責人說,「員工們都是從被窩裡拉回來的。」會技術的都上生產線了,後勤保障誰來做?全家老少齊上陣,有的老闆把丈母娘叫來給工人做飯。安全檢疫越來越嚴,物流怎樣才能高效有序?多式聯運,靈活調度,陸鐵空組合築起「全國救援大動脈」……從地板、開關等建材,到空調、熱水器等電器,再到霧化器、消毒機等設備,廣大民企傾盡所能,與「國家隊」攜手創造了「火神山速度」。
以更大視野來看,這座醫院的建成何嘗不是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的生動縮影?生命衛士衝在前線,其他戰線各司其職。廣大企事業單位響應號召,儘可能安排職工在家辦公;網際網路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緊急開發在線教育;社區工作者24小時堅守小區大門,為業主把好第一道安全關……可以說,不論是在人們看得見的地方,還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都有一群人在默默地貢獻著一己之力。正如歌中所唱: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近些年,網絡上流傳一句話:大災大難時,你的背後是「整個祖國」。何謂「整個祖國」?是國家行動、是政府作為,更是14億同胞的守望相助。社會主義制度重塑了這個古老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組織方式,今天的中國人更加愈發深刻地認識到: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國;我怎樣,中國便怎樣。當這種國民的主人翁意識被空前喚醒,我們面對災難的心態也就愈發成熟:悲慟而不苦痛,哀傷而不絕望,關切而不驚慌,焦急而不失信心。
疫情以慘烈的形式將困難和挑戰帶給了中國,但在這樣的極端時刻,我們又一次看到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精神。當前,「戰疫」激烈膠著,已經建成的火神山醫院,即將建成的雷神山醫院,更像是一種精神象徵——攜手攻堅,不信東風喚不回!
來源: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