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要建成一個方艙醫院,誰捨得花時間睡覺……台州臨海馬大哥帶領...

2020-12-24 麗水網

  疫情期間,武漢市一個個拔地而起的方艙醫院,建成時間都以「天」為單位。目前,武漢市方艙醫院開艙的有13家,下一步,將再建19家方艙醫院。

  這些方艙醫院接連完工並投入使用的背後,是成千上萬人不眠不休、揮汗如雨的奮戰。

  在這些人中間,有一個台州人帶領的建築小分隊,團隊中有二十餘人,他們承擔著方艙醫院裡隔板以及門窗的安裝工作,24小時不停歇地在方艙醫院裡周轉。從1月底自願加入醫院建設至今,他們已經參與並完成了武漢市7個方艙醫院的火速建成。

  一家人準備回老家過年

  看到援建通知他帶領工友衝到一線

  今年45歲的馬彩利是台州臨海杜橋人,是一名主要從事門窗安裝和維修的技工師傅。20年前,他便帶著妻兒來到武漢闖蕩。

  今年春節臨近,馬彩利一家人商量好,回趟老家,陪老人過個年。「後來因為疫情突然爆發,武漢封城,我們一家人就回不去了。」馬彩利說。

  很快,馬彩利就接到了集團在招募志願者援建方艙醫院的通知,他當即報名。

  「我們的施工隊那時候早已放假了,我就趕緊挨個給工友們打電話,問他們願不願意和我一起去支援,所有人都很支持。」一天時間,團隊裡二十多號人集結完畢。

  1月31日,馬彩利團隊趕到武漢火神山醫院時,醫院的基礎施工已經完成,緊接著是室內裝修。

  「火神山醫院規模大,但要求建成的時間前後只有10天工期,一進到裡面,所有人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工作。」馬彩利他們負責的是門窗安裝工作,此外,他們還分到一項任務,要把醫院內部每個病床位置之間裝上隔板,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條件有限,施工過程遇到很多麻煩。

  「那段時間武漢時不時下大雨,醫院頂都還沒裝好,外面下大雨,我們裡面下小雨,這邊在全力裝門窗,那邊還要提防樓頂有雜物掉下來,避免砸傷。」馬彩利最擔心,有時候工地供電不穩定,時不時斷電,「不少用電的工具沒法啟動,最後全靠人工一點一點安裝起來。」

  三天完成一個方艙醫院建設

  誰捨得花時間睡覺

  火神山醫院建成,首批病人得到安置和治療,馬彩利和團隊們開心得互相擊掌慶祝。然而,火神山並不是工作的結束,相反,更多的方艙醫院要快速建設起來,以滿足更大的醫療需求。

  「三天!三天時間就要完成一個方艙醫院的建設。」馬彩利說,這種感覺,像是打仗,「建得越快,意味著患者越能及時收治。」

  三天能夠從平地上建出一座質量過硬的醫院嗎?

  「場地我們去看過,是一處坑坑窪窪的泥地。」建設現場,幾千號人來來往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看著一塊塊磚變成一堵堵牆,再變成一間間房間。

  基礎構架一完成,馬彩利他們立刻進駐,聞著牆壁還沒幹透的水泥味,開始組裝門窗和隔板。

  「條件非常艱苦,現場人來人往,風險也很大。我反覆提醒工友們,一定要戴好口罩,和其他人員保持距離,儘量先選人少的位置優先安裝。」用這樣「沒有辦法的辦法」,馬彩利和工友們完成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團隊成員們來說,他們最懷念的是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飯菜。「這麼多天,我們吃飯都是在工地拿飯盒吃,但因為運輸困難加上大家比較忙,基本上頓頓都是吃已經涼透了的飯菜。」

  每天能席地睡兩小時

  問及他們怎麼睡覺的,馬彩利苦笑:「總共3天時間,72個小時,誰捨得用來睡覺?」

  但人畢竟不是鐵造的,為了保持戰鬥力,團隊中的成員輪流席地休息,每個人每天平均能分到2小時的休息時間,「經常是一個夢還沒做完,就被叫起來幹活了。」

  因為長時間工作,工人連洗漱的時間都沒有,幾天不洗澡,工作中出一身臭汗,渾身都癢。「我就隔天在附近開一家賓館,讓『撐不住』的員工輪流過去洗個熱水澡。」馬彩利的話語中透著心疼。

  已參與完成7個方艙醫院

  堅持到最後一個醫院完工

  1500個床位的方艙醫院,在所有人的全力奮鬥下,三天左右時間就完成了。「不是這樣的壓力下,我們根本不敢相信這麼短的時間,靠我們能造成一個可以投放使用的醫院。」

  從1月31日參與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後,一直到今天,馬彩利和他的工友們沒有停歇過,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參與和完成了7個方艙醫院的建設。

  「今天(2月22日)我們在趕的是一個叫『長江新城』的方艙醫院,早上8點不到我們就已經在現場施工了。」馬彩利告訴小時新聞記者,他們也不知道這樣的方艙醫院還要再建幾個,「但是我們工友們都說好了,大家會互相鼓勵一起奮鬥,堅持到最後一家方艙醫院完工。」

  穿橙色安全服的是馬彩利師傅

  談及建設醫院以外的事,馬彩利有些黯然。「我現在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老婆孩子,還有家裡的父母。我實在太想他們了。」

  馬彩利告訴記者,他要和團隊來一線支援建設的時候,老婆孩子都很擔心,畢竟武漢的疫情最嚴重,但馬彩利堅持要去,妻兒也就不再阻攔。「他們反覆叮囑我要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還給我包裡塞了很多口罩。」

  至於遠方的父母,馬彩利也不敢跟他們視頻,怕父母看到自己蓬頭垢面的樣子會難受,他也不敢看父母淚眼汪汪的樣子,怕自己會哭。

  「精神每天都是緊繃到了極點,我不能讓它斷掉,因為我還要繼續下去,方艙醫院的建設還需要我們。」馬彩利希望,所有人的努力,可以儘快換取疫情的退散,祖國的平安。「到那個時候,春暖花開,我一定帶著妻兒回老家台州走走,踏踏那邊的山,嘗嘗家鄉的水,一切都很值得期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相關焦點

  • 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  湯三立今年41歲,是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組長、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前川派出所社區民警。他15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如今在方艙醫院裡派上了大用場。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這家方艙醫院總計提供了約800張床位。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魯衝/攝建成34年的武漢市洪山體育館第一次成為一家醫院。這個迎接過小虎隊、李宗盛、NBA明星隊等名人的地標,近一個月最多同時容納了近800名患者。48歲的張兵曾送女兒到這裡學遊泳,還曾作為保安維持克萊德曼鋼琴音樂會的秩序。
  • 「方艙醫院」英文怎麼說?
    原標題:「方艙醫院」英文怎麼說? BGM:The Chainsmoker&Coldplay--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mobile cabin hospital 方艙醫院
  • 為建方艙醫院各國都拼了!行軍床+摺疊椅=醫院床鋪,公交車也用上了
    看了這樣「簡易版」方艙醫院部分美國網友忍不住吐槽自家的實在太簡陋當地時間3月22日,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宣布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為疫情「重大災區」。隨後,西班牙政府用了18個小時將馬德裡的一個會議中心改建為一個臨時的大型軍事醫院。有報導稱,按照正常操作,這家會展中心為大型活動所需改建的時間一般為18天,這次18個小時就完成方艙醫院改造,可見馬德裡當地的疫情已經非常嚴峻。
  • 武漢方艙醫院康復患者的口述:「要撫平傷口,堅強地活著」
    最近的20多天,何偉(化名)的心情猶如過山車般起落。從確診住不進醫院的焦慮,到住進方艙醫院治癒後的激動,「做一個健康人」,和家人平平安安過日子,成為他這段時間以來想得最多的心願。他開始懷念以前武漢街上車水馬龍的熱鬧勁,他在這裡待了超過20年。
  • 一線抗疫群英譜|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這是時女士要的酸奶和水果,這是鄧小姐要的餅乾,還有劉女士要的勺子,分開密封好。」2月26日23時,民警湯三立對著一張紙條,和輔警李賽正在做著進入方艙醫院的準備。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蔡羽中及同事和患者在武昌方艙醫院南1號通道處拍照留念。35天以前,他和同事在這裡收治了武昌方艙醫院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如今,他又目送了最後49名患者治癒出院,和他們一起高歌《我和我的祖國》。方艙醫院是一個轉折點。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院資料圖。來源:湖北日報而在昨天上午,武漢另外一家方艙醫院宣布,合艙!3月5日上午,一陣陣的「加油!加油!」聲從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內傳來。
  • 武漢方艙醫院的5個動人故事 展現中國速度與力量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高永哲說,跟定點醫院的重症病房相比,這裡單個患者的救治並不複雜,但因為一組4名醫護人員要管50名患者,工作並不輕鬆。  14日,是高永哲在方艙醫院工作的第十天。妻子黃文莉是護士長,也和他一起在醫院工作。兩人一個負責看病,一個負責護理,吃住都在這裡。雖然都在方艙醫院,但除了工作時偶爾相遇外,夫妻倆一天很少見面。
  • 方艙醫院沒有黑夜
    方艙的概念來源於軍事領域。不僅僅是患者,對很多醫護人員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2月5日晚,3家方艙醫院啟用,分別位於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現在還有多家方艙醫院正在修建。第一還是先選黨員,有二十幾個黨員,成立一個黨支部,然後再劃分區域,選區長,湖北省腫瘤醫院負責122張床位。我們分了5個區,每個區大概20多張床位,區長是自己推薦,加上我們的一些了解,也主動去問詢,一個架構就形成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建了一個醫患溝通群,群裡經常會有消息說,10點來領口罩,3點來領藥品。
  • 英國「方艙醫院」變「幽靈醫院」,原因是人手不足?
    4月7號,英國最大的急救中心「夜鶯」--南丁格爾醫院(Nightingale Hospital London)正式開始接收病人。這家臨時的急救醫院所在場地是倫敦ExCel展覽中心,曾經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比賽場地之一。由於它的改造前後只用了9天時間,所以它也被人們拿來和武漢「方艙醫院」做比較。
  • 我到北京領獎④丨四川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陳康:20小時改造出一座方艙...
    他的故事奮戰20小時 帶領隊員再造一家「方艙醫院」四川在線記者 黃大海「時間很緊,而且我們也缺少這方面的經驗,幹起來非常困難。」2月10日下午,陳康接到國家衛健委武漢督導組通知:立即到達武漢國際博覽園,為完成「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控制傳染源的國家目標,24小時內將博覽園改造成方艙醫院的建設並收治患者。「臨危受命,壓力巨大。」陳康坦言,當時武漢國際博覽園的情況和要求的有點遠。「不睡覺也要幹完。」陳康在現場發了狠。
  • 見證方艙醫院的最後時刻:縱有不舍,仍願後會無期
    繼3月9日江漢方艙醫院休艙後,3月10日,武漢市最後的兩家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也正式休艙,這標誌著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部完成使命。和其他還沒有離開的康復患者一樣,趙女士的床邊也放著一個黑色塑膠袋,裡面鼓鼓囊囊的,東西看起來不少,要帶走的東西她在吃飯前就已經整理好了。身邊不斷有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走過,趙女士不停地向他們致謝。「我現在心情挺複雜的,盼著趕緊出院,又有點捨不得這些醫護人員。
  • 一天建成「火神山醫院」
    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向中國學習,趕緊建「火神山醫院」,應對可能的疫情爆發。坦率地說,疫情發生後,西方媒體對中國有嘲諷有攻擊,但有一點都是讚揚的,就是基建狂魔的建設實力,10天就建好一個傳染病醫院,這樣的實力,全球誰能比?沒法比!並不意味著就坐以待斃。
  • 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艙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把利用休息時間幫患者們採購的東西帶進去。湯三立今年41歲,參加公安工作18年,進方艙之前是黃陂公安分局前川所魯臺社區的社區民警,有著近15年的社區工作豐富經驗,現在是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的小組長。
  • 32天的方艙工作,讓她成為了病人們的開心果,但心底仍藏著個心願
    32天的方艙工作, 不僅讓她成為了方艙醫院病人的開心果, 也讓她成為了「網紅」。從那天起,她再也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入艙: 換個方式去「表白」 在沌口方艙醫院工作32天裡,內蒙古醫隊療負責三個區,一共是191名新冠肺炎患者。
  • 方艙的日與夜|戰疫日記
    2月初,武漢抗疫策略轉向,集中隔離取代居家隔離,重症感染者、輕症感染者與疑似感染者將分流至定點救治醫院、方艙醫院、臨時徵用的社區隔離點三處不同去向。首批三個方艙醫院的修建在2月3日啟動,武昌方艙所在的洪山體育館正是選址之一。僅用了兩天修建,首批方艙就投入了使用。張偉是確診者,但發燒已經是十幾天前的事情了。「我說我都已經好了,就不用去佔用政府的資源和這個名額了。」她說。
  • 武漢方艙醫院變瑜伽教室,患者在護士帶領下練習瑜伽,動作齊整
    最近,武漢方艙醫院患者瑜伽頻頻登上熱搜。這不,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造的方艙醫院裡,就有位護士小姐姐帶著大家練瑜伽,動作整齊劃一,滿滿的感動和正能量。視頻中的護士小姐姐,是來自海南護理團隊的薛梅麗,在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後,薛梅麗帶領患者們一起練習瑜伽,提高免疫力。大家一起練習瑜伽拉伸,舒展身體,調整心態其實,瑜伽早已出現在了方艙醫院,比如漢陽的方艙醫院裡,也上演了一堂瑜伽小班課。
  • 誰來為方艙醫院兒歌定調
    《方艙醫院真神奇》這首兒歌突然就掉進輿論漩渦。  那麼它的歌詞說了什麼?主要是說方艙醫院既能治病還能教舞技,各種舞蹈鍛鍊身體,充滿歡樂氣息。  這有什麼問題嗎?沒有。但有人就是特別擅長挑刺。  這是一個事實問題。我們必須明白,方艙醫院不是抗疫的整體敘事,而是一個特定場景。住在方艙醫院的都是輕症患者,他們的快樂態度贏得國內外觀眾的讚譽,甚至鑽石公主號郵輪和伊朗方艙醫院等國外疫情發生地也歌之舞之。  如果對整個抗議敘事定調為歡樂也許不合適,但是,對一個特定的歡樂場景進行特定表達,沒必要如此撻伐。  其次,這首兒歌表達得好不好?這是一個審美問題。
  • 武漢13家方艙醫院位置圖出爐,將集中收治輕症患者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  每50個床位隔成一個「病房」 床上加鋪電熱毯  下午3時,採購的床鋪正陸續往場館內運送,現場工作人員已經投入緊張的場地清理及床位鋪設。據悉,該「方艙醫院」千張床位4日晚要全部鋪裝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