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板塊徹底火了,補資本迎刃而解?2871億永續債落地後,19家IPO...

2020-12-27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翁榕濤

新一輪牛市已經呼之欲出,銀行股能否借勢而起,借政策利好徹底走出「低估值」的陰霾?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7月5日收盤時,A股36家銀行全線飄紅,共有23家漲停,大部分均為中小銀行,其中青農商行在上周連續2個漲停後繼續漲停,張家港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今年以來漲幅最大,分別上漲20.88%、15.28%以及10.59%。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新途徑。受此消息影響,上半年表現低迷的銀行股連續多日全線大漲。

補充資本金的利好政策為何能帶動板塊估值上漲?對於當前「資本饑渴」的中小銀行而言有多重要?

多重利好推動銀行板塊上漲

受業務發展和規模擴張等因素影響,補充資本成為銀行業的一項長期工作。原本因為疫情等原因而估值低迷的銀行股,在上半年IPO融資上「顆粒無收」,隨著近日銀行股價受到市場熱捧,銀行再融資也有望打開新的局面。

西澤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資深銀行從業者仝思考指出,根據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無論是「提供銀行業務的科技公司」還是「以金融科技為戰略的傳統銀行」,都需要遵循「資本-風險-利潤」的經營法則:利潤來自所承擔的風險,而所能承受的風險規模與程度取決銀行所擁有的資本。

上半年政策號召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板塊估值幾近觸底。然而近日風向急轉,銀行迎來了重大利好。

有分析指出,此輪銀行股上漲的直接原因是7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中小銀行在非常時期補血的新渠道終於「落地」。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面對疫情衝擊,需要加大對小微企業、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自然對銀行資本金提出更高要求。中小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金不足問題,此次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就是一個新的渠道。」

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大貨幣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此外,央行近日發文稱,決定於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其中,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調整後,3個月、6個月和1年期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分別為1.95%、2.15%和2.25%。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

中原銀行(港股01216)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指出,銀行股的走高,主要是央行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這可以適當補償銀行所承擔的小微、三農貸款的信用風險。這一政策也有利於降低商業銀行這部分來自於央行的資金成本,提升商業銀行主動進行信貸投放的動力;也可以看成是中央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金融系統讓利1.5萬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央行來承擔的,而並非完全由商業銀行承擔。

多項指標顯示,國內經濟正在復甦反彈,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發力,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下調為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增加動力,此外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混業經營大討論」也助力銀行股走強。

廣發證券(港股01776)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國內經濟處於復甦環境中,貨幣政策相對寬鬆,銀行業基本面緩慢向下,市場悲觀預期下,板塊估值已接近歷史底部,近期混業經營引發關注,板塊估值修復行情開啟。我們預計本輪銀行板塊上漲空間與上兩輪行情期間基本相當,銀行板塊PB(LF)估值有望修復至1 倍~1.1倍左右。

上半年2871億元永續債落地

受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業務發展需要,再疊加疫情的影響,商業銀行面臨著補充資本的壓力。除了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外,今年上半年永續債也成為了中小銀行的補血「利器」。

婁飛鵬指出:「非上市中小銀行資本金補充壓力大的問題主要通過優化業務結構降低資本佔用,以及豐富資本金補充渠道來解決。在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金的空間也在減少,更多的需要通過外援渠道補充,具體包括股權融資、發行次級債、永續債債券等。」

為緩解資本壓力,永續債等資本補充方式受到歡迎。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銀行成功發行永續債。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日,上半年已有16家銀行成功發行17單永續債,發行規模合計為2871億元。

其中,發行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永續債有5單。中國農業銀行(港股01288)發行規模達到850億元,位於首位。

最新發行永續債的為招商銀行(港股03968),7月2日發布的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債券計劃發行本金總額為人民幣500億元,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補充發行人其他一級資本。發行後,招行資產負債率將由91.67%降低到91.06%,一級資本充足率將由12.69%增加至13.77%,資本充足率將由15.54%增加至16.63%。

相比大型銀行而言,中小銀行的融資成本較高。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的利率普遍在4.5%~5.5%,中國農業銀行5月份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850億永續債,發行利率僅為3.48%。

從發行主體來看,中小銀行逐漸成為發行主力,在數量上佔據優勢,但在募資規模上仍比不過大行。除了郵儲銀行(港股01658)、中國銀行(港股03988)、農業銀行、平安銀行外,其他永續債的發行主體均為中小銀行,包括杭州銀行、江蘇銀行、湖州銀行、東莞銀行、深圳農商行等。

平安證券的跟蹤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大行不良率1.39%,環比小幅提升1BP,股份行1.64%環比持平上年末,城農商行不良率分別較上年末抬升13BP、19BP至2.45%、4.09%,中小銀行受疫情衝擊更明顯,相較上市城農商行不良率基本平穩,板塊不良率顯著上行的差異反映了尾部地方性小銀行存在一定資產質量壓力。

不難看出,永續債可有效解決多數中小銀行長期資金來源問題,支撐銀行業務規模持續發展。

「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的話,時機選擇很重要,要看市場整體的流動性,是否有合適的發行價格。」溫彬指出,「另外,中小銀行因為流動性較差,所以需要政策方面的鼓勵和支持,以票據互換工具CBS為例,就可以提高金融機構投資中小銀行永續債的積極性。」

銀行「資本饑渴」排長龍上市

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13.44%、12.65%、14.44%、12.81%,其中民營銀行、農商銀行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3%、0.16%。

作為能夠快速補充資本金且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方式,IPO融資受到不少中小銀行的青睞。然而,排隊上市的銀行雖然多,在上半年能實現「搶灘登陸」資本市場的卻沒有。

「上半年銀行IPO審核節奏放緩,可能的原因包括:疫情衝擊實體經濟,肩掛部門加強對實體經濟的傾斜;上市銀行估值較低,監管在審核銀行上市時相對也較為謹慎。」婁飛鵬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

最新的消息是,渤海銀行於6月30日-7月9日招股,擬發行28.8億股,每股發行價4.75-4.98港元,預期7月16日上市。以上限價4.98港元計算,市值約863億港元;7月3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重慶三峽銀行A股招股說明書,該行計劃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擬發行A股數量不超過18.58億股。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1日,共有19家銀行排隊候審,且均為中小銀行。其中,2家銀行處於「已反饋」狀態,包括上海農商行和湖州銀行;17家銀行處於「預先披露」或「預先披露更新」名單,包括重慶銀行(港股01963)、廈門銀行、齊魯銀行、蘭州銀行、海安農商行、大豐農商行、廣州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瑞豐農商行、廈門農商行、東莞銀行、藥都農商行、崑山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廣州銀行和重慶三峽銀行。

自去年8月重慶農商行過會後,就再無中小銀行闖關成功。回顧2019年,在政策鼓勵之下,銀行上市節奏提速,上半年共有紫金農商行、西安銀行、青島銀行(港股03866)、青島農商行4家銀行實現A股掛牌上市,蘇州銀行成功通過發審委審核。去年下半年,還有重慶農商行、浙商銀行(港股02016)、郵儲銀行3家銀行上市,可謂真正的「上市大年」。

在政策利好以及市場火熱情緒之下,銀行是否會擺脫上半年的「陰霾」,迎來和去年一樣的「上市大年」?

婁飛鵬指出,「預計下半年部分銀行IPO審核通過上市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是IPO是銀行補充資本金尤其是核心一級資本的重要方式,實體經濟發展也需要銀行的融資支持,銀行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需要資本金支撐。」

中國民生銀行(港股01988)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上市融資以及定增都是補充一級資本的主要途徑,從政策來看,還是鼓勵中小銀行上市補充資本一級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下半年隨著經濟復甦和資本市場的持續向好,經營業績優良的中小銀行有望可以加速IPO進程。」

相關焦點

  • 今年31家銀行發5500億永續債,3家國有大行佔比超四成
    31家發行永續債的銀行中有19家為城商行從統計結果來看,今年以來發行永續債的31家銀行中,城商行所佔比例最高,有19家;股份行次之,有5家;國有大行和農商行各3家;民營銀行1家。今年來,19家發行永續債的城商行分別為:泉州銀行、綿陽市商業銀行、廣東華興銀行、成都銀行(601838.SH)、平頂山銀行、東營銀行、泰安銀行、廊坊銀行、齊魯銀行、萊商銀行、日照銀行、濰坊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桂林銀行、湖州銀行、江蘇銀行(600919.SH)、東莞銀行、華融湘江銀行。
  • 『融資36計』之連環計的永續債
    永續債是舶來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國政府發的第一隻永續債。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欠下巨額債務,為了維持國家運轉,1917年英國政府於發放大批國債。國債利率最初定為5%,後於1932年下調至3.5%。2015年3月9日英國政府最終還清了總額高達19億英鎊(約合179億元人民幣)的這筆債務,累計利息支出55億英鎊(約合519億元人民幣),是債券本金的3倍左右。
  • 上市銀行近七年首單配股落地,江蘇銀行成功募資148億元!
    12月16日晚間,江蘇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12月15日15:00,該行配股繳款認配結束,參配股東總數137861戶,累計配股32.2508億股,募集資金總額148.03億元。這意味著七年來上市銀行首單配股已成功落地。
  • 券商永續次級債發行頻現!6家數百億融資已浮出水面
    券商永續次級債情況7月22日晚間,申萬宏源公告,擬以公開或非公開方式發行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含100億元)永續次級債券。本次債券採用浮動利率形式,單利按年計息。永續次級債募集資金用途為擬用於補充申萬宏源證券營運資金,償還到期債務、調整公司債務結構、補充申萬宏源證券流動資金等用途。Wind數據顯示,近年來券商發行永續次級債頻現,早些年中信建投、國泰君安、財通證券就已經發行過永續次級債,並且部分已經兌付及摘牌。
  • IPO前夕二股東臨陣變更 「浙江最小城商行」湖州銀行闖關A股
    A股IPO衝刺——湖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湖州銀行)日前披露了招股書,擬在上交所主板公開發行不超過3.38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 銀行補資本醞釀新路徑 專項債可否購買轉股協議存款?
    【財新網】(記者 武曉蒙 吳紅毓然)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難題是近期監管部門和市場的關注焦點,新的資本補充方式或在醞釀之中。  近日,據財新記者獨家了解,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購買中小銀行可轉債、二級資本債、可轉股協議存款這三種工具,以解決商業銀行資本金不足問題,但最終如何操作尚未可知(參見《財新周刊》2020年第33期《改革中小銀行進行時》)。  其中,地方專項債購買中小銀行可轉債、進而補充銀行資本,是近期已經公布的政策。
  • 2020年銀行股行情回顧:多家研報看好,重點關注這項指標
    【環球網記者 譚雅文】本周銀行板塊指數持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截至12月9日收盤,累計跌幅為2.87%。不過,從四季度表現來看,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多家券商看好未來上漲空間。「9月末以來,A股和H股銀行指數已較低位上漲16%和25%。」
  • 上市銀行七年首單配股方案落地 江蘇銀行配股啟動發行
    原標題:上市銀行七年首單配股方案落地 江蘇銀行配股啟動發行   時隔七年,A股上市銀行
  • 山西擬發行153億專項債,通過山西金控注入山西銀行補充資本
    山西省日前公告稱,擬於12月23日發行153億專項債,用於補充新成立的城商行資本金。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該項目實施主體為山西金控,具體操作方式為由山西省政府發行專項債券,通過山西金控採取間接入股的方式注入新城商行,以增強其資本實力,注入資金由新城商行統籌使用。
  • 券商進入密集「補血」期,這家公司將發百億永續次級債,已是本月第3家
    5月2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證券公司次級債管理規定>;的決定》,主要修改內容是允許公開發行次級債,且不再限制投資者數量。此舉有利於券商充實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近年來,隨著券商重資本業務的佔比增加,以及監管確立了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控管理制度,各大券商都多方融資以增加淨資本、增強自身競爭力。次級債和IPO、定增等方式同為券商「補血」的重要途徑,雖然長期次級債只能按比例計入淨資本,但由於發行過程更為便捷,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融資方式。
  • 「補血」超萬億元結構仍失衡 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壓力待解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融資已經超過萬億元,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是永續債、招股書顯示,齊魯銀行本次發行股票的數量為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含10%),且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25%(含25%),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今年以來,齊魯銀行、重慶銀行、上海農商行成功過會,廈門銀行(601187)也已順利完成上市。截至目前,還有15家銀行排隊等待A股上市。
  • 工銀投資300億增資背後:債轉股加速資本消耗!
    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大量企業的槓桿率不斷提高,債務負擔沉重面臨經營危機,導致銀行不良率高升。在此情況下,銀行債轉股機構AIC應運而生,隨後市場化債轉股迎來爆發。不過業務開展同時亦伴隨著資本的加速消耗,各家AIC不斷利用各募資渠道增資。而此時在監管對AIC明確三年內的資本充足率下,各AIC又不得不斥巨資「補血」。
  • 中小銀行專項債密集發行 預期收益率最高可達70%
    此前,廣東、山西兩省,已於12月7日、23日,分別發行了100億元、153億元專項債,用於補充當地四家農村金融機構、五家城商行的資本。上述四省區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均採用了注資的形式。但在具體形式上,廣西與山西、浙江、廣東有所不同。
  • 長電科技,解決永續債,負擔已經卸下2/3
    永續債在期限內解決,吃下定心丸 星科金鵬與2015年8月合併報表,永續債在2018年8月即將滿3年。永續債除了3年後利率從4%增長到8%,並且每年增長1%。除了這個巨大的利息差以外,最重要的是3年後的委派董事條款和星科金鵬債券表決條款。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永續債,那麼意味著收購是不完整的。
  • 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圖/ 圖蟲永續債是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重要渠道(銀行的資本可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三類),監管也曾經多次喊話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加快推進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銀行發行的永續債一部分由銀行理財這類表外資金來認購,因為市場價格低、流動性較低、市場主體的認購意願不足、投資熱情較弱,有些大行的永續債發行又動輒超過500億,各家銀行的表內資金和表外理財都會「互抬轎子」去大規模認購,「你來我往」,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 江蘇銀行配股正式啟動 每10股配售3股、募資超百億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配股屬於股權再融資方式之一,一般來說,配股再融資可以避免公司財務成本增加,現有股東均參與配股,可以避免股東權益被稀釋,上市銀行通過配股融資可以補充核心資本,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債權融資補充核心資本相對有限。
  • 銀行周報(11月30日)
    江蘇銀行:12月3日-16日「蘇銀轉債」停止轉股及交易成都銀行:逾7000萬股股權被司法拍賣交通銀行:完成中資銀行首單境外永續債發行中信銀行:董事會同意聘任蘆葦為副行長浦發銀行:完成發行5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中國銀行:第一期境內優先股贖回及摘牌完成成都銀行:24.43萬股限售股11月30日解禁
  • 「新基建」融資調研:專項債帶動,「銀行的人一撥接一撥」
    高債務和財政收支壓力上升的背景下,資金從何而來成為項目投資能否落地的關鍵。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目前基建項目投資確實有回暖趨勢,一些城投的基建計劃有所調升,且進度加快。在資金來源上,專項債被視為重要渠道,一方面其作為資本金可撬動槓桿,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專項債+市場化融資」的方式引入金融機構資金。
  • 銀行訂製基金徹底火了!又有爆款「一日售罄」 民生銀行狂賣120億!
    摘要 【銀行訂製基金徹底火了!又有爆款「一日售罄」 民生銀行狂賣120億!】
  • 銀行周報(11月23日)
    行業1.最大規模境外人民幣單筆高級債發行 國開行發行65億元離岸債11月20日訊,國家開發銀行周五表示,11月19日在國際市場成功發行65億元人民幣債券,這是迄今為止境外人民幣債券市場最大規模的高級債券簿記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