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歷史上,有一位國王,他的父親是著名的金雀花王朝的創建者,他的兄長的有「戰神」威名的「獅心王」理查一世,而他,卻被後人稱為「最『無能』的英格蘭國王」,他就是史稱「失地王」的約翰一世。那麼,他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那般無能嗎?是的,他的確很無能。不過,也正是因為約翰一世的「無能」,才促成了《大憲章》的籤署,可以說,約翰一世在位期間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大憲章》的籤署——即使這件事被約翰一世當作他一輩子的恥辱。
對法律感興趣的朋友,在學習法的歷史時,總是離不開一份文件,那就是《大憲章》。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資產階級利用《大憲章》反對封建專制王權。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大憲章》代表著自由、民主與和平,對於現代法律框架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意義。然而,在最開始的時候,《大憲章》的籤署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般美好。今天,老狼就來帶大家了解下《大憲章》背後的那些故事。
這一切還得從「失地王」約翰一世繼承了理查一世的皇位後開始講起。
約翰一世是金雀花王朝創建者亨利二世的小兒子、理查一世的弟弟。在最初的時候,亨利二世屬意的繼承人並不是理查一世,即使那個時候,年輕的理查一世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已經威名遠揚。但是,亨利二世還是想將皇儲的位置留給約翰。
不過約翰可不領他父親的情,在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為理查的事而與亨利二世談判的時候,約翰開始悄悄向他的兄長理查一世靠攏,還光明正大地說要支持他哥。這下可把亨利二世氣壞了。於是,乾脆就答應了腓力二世的所有要求。包括將理查立為繼承人。
理查一世即位後,一直在外開疆擴土,而留在國內的約翰卻受到腓力二世的慫恿,竟想趁著理查被神聖羅馬帝國扣押的時候,在國內發動政變!不過約翰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麼,就被大臣帶著倫敦市民們給鎮壓下去了。
一般情況來說,就約翰這種情況,就算理查殺了他也不為過;可是理查原諒了他,還將他立為繼承人。所以,在理查一世因為心臟病去世後,約翰一世就坐上了他哥哥的位子。而英格蘭的噩夢也開始了。
坦白地說,約翰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國王,他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把亨利二世和理查一世辛苦半輩子才打下來的江山敗了個一乾二淨。
約翰剛上位的時候,與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籤訂協約,承認約翰一世在法蘭西境內的安茹、諾曼第和阿基坦的統治權。然而,約翰在這份協約籤訂的兩年後,他公然撕毀協約,在他並不了解己方和對方的軍備實力的情況下,貿然攻打法蘭西,結果我們大家都能猜出來:約翰一世輸了個徹底,最終只能領著寥寥無幾的士兵,灰溜溜地回到倫敦。
也是在這一次對法戰爭後,約翰一世漸漸失去了對安茹、諾曼第和阿基坦等地的統治權。要知道,當時英格蘭的經濟基礎並在英格蘭本地,而是在布列塔尼和諾曼第這兩塊歐洲領土上,可是,約翰卻將這兩塊土地拱手讓人,這一消息傳回英格蘭,馬上惹起了民眾的怒火,而他本人卻對此不以為意。
約翰認為,他遲早有一天會打敗法蘭西,奪回失去的領地。他將上一次的失敗歸結於沒有充足的資金,卻絲毫不反省自己的行為。於是,他開始大肆斂財,寡婦改嫁他要收錢、別人繼承財產他也要收錢、上法庭他收的錢更多;更重要的是,他在教士身上搜刮一通,徹底激怒了教皇,直接把約翰從教會中除名,不承認他的身份。在中世紀,一般激怒教皇后,第一時間肯定的下跪懺悔,可是約翰偏不,他還挺開心,搜刮教士搜颳得更狠了。
約翰的做法損害到了貴族們的利益,但是他們又不能把約翰這個國王換掉,因為換掉一個國王,並讓約翰繼續胡鬧下去損失更大。不過,貴族們想出了個好辦法,一個完全保護他們權益的好辦法——《大憲章》。
《大憲章》規定了一系列保護貴族權益,限制王權的規定,比如非經貴族議會的允許,不得徵收額外的稅;保障騎士和貴族的領地繼承權;尊重領主法庭的管轄權;保護商業自由等一些列保護貴族和市民利益的規定。從這些條例可以看出,最初的,《大憲章》跟「民主」這兩個字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只是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革命者們需要一份可以用作綱領性的法律文件,於是他們便賦予了《大憲章》新的意義,即和平、民主、自由。
所以說,《大憲章》的誕生只是因為一位失敗的國王無法統治他的臣民而誕生的一份法案。雖然對於約翰一世來說卻是挺恥辱的,但對於我們後世人來說,這份文件卻是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感謝約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