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死了,也是你逼的,您的辱罵,讓我想撞死在牆上。」這句話出自於一個高中生對於班主任的控訴,這也是他留下的遺書。10月12日凌晨,留下一封遺書後,江蘇泰州高二學生朱劍跳河自殺。
對於朱劍自殺的原因,在遺書中已經明確表述,對於班主任和他的種種矛盾,是壓垮他的稻草。簡單梳理下遺書部分:
1、朱劍早戀遭到班主任反對,班主任說不反對將來朱劍就會是沒出息的人。而朱劍則反駁,自己和女友成績一直很穩定,戀愛是緩解學習壓力的方法。
2、班主任對他言辭過激,總說死不要臉臉皮厚,這些話也許是激勵,但時間長了也是對自尊心的打壓,朱劍也有自尊。
3、朱劍在入學後一直在努力改掉身上的毛病,並憧憬未來,為的是得到老師的認可。可班主任對他一直不認可,只能看到他的差,看不到他的進步。
4、班主任的長期施壓與不認可,徹底毀掉了他的白月光,毀掉了他的救贖。
5、向女友和家人道歉。
這些話說明了什麼,說明正是老師對他的不理解,打壓,甚至是謾罵導致了學生心理防線的崩潰。對於教師來說,他們一些有壓力的話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動力,但殊不知在一些學生看來這種動力已經成為了負擔,是壓垮他們心理防線的負擔。對一個學生來說,誰不想得到老師、家長、朋友的認可?長久壓抑的結果,不是崩潰就是爆發。
其次,批評早戀,在學生階段是十分常見的事情。但是通過朱劍的遺書,讓我也對批評早戀產生了懷疑。如果談戀愛能夠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與精力,在能夠保持成績穩定且影響對方的情況下,應該被阻止嗎?學習是苦悶的,戀愛不僅是對情緒的一種調解,還能讓一些人樹立起對未來的憧憬,這種憧憬是一種幹勁和動力。這種動力可不是老師強加的那種能比的。
當然,這只是對學生早戀的理想化想法,畢竟現實還是很殘酷的,誰能保證戀愛真的不會影響成績影響對方?誰又能保證分手或者矛盾不會影響學習情緒?估計朱劍自己也不能。
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去批判誰也不過是馬後炮。如果老師能對其溫和點,如果朱劍能想開點,如果家長能和他多聊聊,如果女友能再開導開導......當然沒這麼多如果,這個跳河的孩子不到17歲。
現在的孩子和以前不同了,他們看得多,經歷得多,思考的多,心中的想法可能也不願和別人分享。這也是近年來學生自殺率提高的原因。
其實,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支持他的一是父母、二是老師、三是夥伴。只要有任何一方面的良好支持,孩子都不會被輕易擊倒。如果他的支持系統非常欠缺,心裡遇到過不去的坎兒,又不知道主動求助心理方面的諮詢,那麼就很容易導致悲劇發生。
來源: 斑馬民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