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海塞
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又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這次戰爭也是在抗日戰爭之後,最為悲慘的一次戰爭,期間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國家英雄,就連毛主席之子毛岸英也在這場戰爭中為國捐軀,好在,中國志願軍為了國家的安危,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和敢於犧牲的精神,最終贏得了這場勝利,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阻止在了中國邊境,粉碎了他們的計劃,這場戰鬥無疑是可歌可泣的,註定是要永載史冊的。
入朝後的「第一次」
不過在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時,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說起來也是殘酷的戰場上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了,這些有趣的場面,主要是我軍入朝時看到的一些從來沒見過的東西,也就是第一次見到,這些「第一次」可以說是給了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為數不多的樂趣,接下來就一起說說有哪些「第一次」吧。
首先是第一次看到直升飛機,我軍第42軍入朝後,很快就佔領了很多高地,並迅速開始修築防禦工事,但有一次在剛天亮的時候,正在修築工事的士兵們突然聽到了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隨後大家往天上一看,發現是一架架像大蜻蜓一樣的傢伙,那個時候我軍根本沒見過這樣奇怪的東西,每個人心中都產生了疑問,於是大家開始了猜測,有人說這可能是個大飛彈,一靠近就會爆炸,也有人不知道這是啥,就說乾脆開槍打下來,但指揮員說不要開槍,以免打草驚蛇,容易暴露,之後大家才知道,這是美軍的直升飛機,就是用來觀察敵情的,好在當時沒有輕易開槍,不然我軍的位置也就暴露了,不過說它是大飛彈的那個士兵就有點尷尬了。
看到黑人士兵大喊「有鬼」
第二個「第一次」就是中國志願軍第一次看到美軍有黑人士兵,我軍在煙臺峰、松茸洞進行狙擊戰時,我軍深入敵後,當時的副營長趙際森奉命帶領5連偷襲美軍的一個制高點,為了減少傷亡,他決定先讓尖刀班偷偷爬到山上,然後掩護部隊進行攻擊,尖刀班的士兵個個都是分勇猛,他們偷偷爬到敵人的陣地,發現敵人沒有任何動靜,只是隱約看見彈坑裡有幾十個腦袋,橫七豎八的躺著,還時不時傳來打呼聲,原來他們都睡著了,尖刀班認為這是偷襲的好機會,於是班長下令士兵,迅速上前。
當他們上前準備動手時,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因為這些美軍的皮膚黝黑,所以大家都不敢上前,生怕是美軍搞的什麼新怪物,這樣的士兵在以前的戰場上可是沒有見過的,因此第一次看到黑人,志願軍都蒙了,此時,不知道誰忍不住叫了一聲:「鬼!」,隨後其他戰士耶隨聲附和:「是有鬼!」,看到這些「鬼」,我軍士兵急忙下山,後面的部隊看到尖刀班的人都慌張的衝了下來,於是他詢問什麼情況,戰士們慌張的說山上有鬼。
趙際森聽後也是十分的困惑,但他的態度也十分堅決,無論如何都要拿下這個高地,就算真的有鬼也必須拿下,於是我軍又重新衝了上去,而此時美國黑人士兵也已經發現了我們,但為時已晚,最終我軍還是擊斃了十多名黑人士兵,佔領了高地,第二天,我軍士兵看著這些「鬼」的屍體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美國的黑人,怎麼長這個樣子。
第一次看到葷腥,狂追5公裡
第三個「第一次」就是在入朝之後第一次看到了葷腥,為了兩條牛腿,一整個連隊直接追出去5公裡在1951年春節,我軍將士長途跋涉準備狙擊敵人到了夜間,敵人一整個營的數量就鑽進了伏擊圈,戰鬥打響之後,敵人很快潰敗,他們四處逃散,被我軍追到了一個不知名的村子當中,本來為了安全,我軍官兵準備撤退,但敵軍也是太作死了,就當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只見他們一把火燒掉了一間茅草屋,頓時火光沖天,就在這時,我軍突然看到有兩名敵人正一人扛著一個牛大腿急匆匆的跑了起來,隨後我軍一個小士兵立刻大喊:「快把牛大腿搶下來」,聽到這樣的呼喊,我軍官兵們立刻就來了精神,於是就繼續開始作戰,對敵人展開了追擊,那兩個敵軍。
自從我軍入朝以來,還沒見過葷腥呢,因此對於這樣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戰利品必須拿下,在我軍的追趕下,那兩個敵人也最終累得直接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我軍士兵也終於得到了朝思暮想的牛大腿,全連的士兵也因此改善了一頓夥食。
看到美式手榴彈,稱之為「鐵蘿蔔」
第四個「第一次」是我軍第一次擺弄美式手榴彈,大家都知道我們之前用的手榴彈都是自己製作的,所以在這次,大家也都對美國的手榴彈有點好奇,看到美式手榴彈,大家都覺得像一顆顆「鐵蘿蔔」,但是大家在研究了之後,也終於研究出來了它的原理,並且還使用在了戰場上對付敵人,並且還給敵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不得不說,好奇心有時候是好事,但一定要用在正確的方面。
以上就是我軍在入朝之後所遇到的幾個「第一次」,從這些第一次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雖然當時我們沒有很好的設備和武器裝備,但是我們有著強大的意志力和團結力,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特質,所以我們才會克服每一次的困難,贏得勝利。
結語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的,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親身體會過戰爭帶來的痛苦,但通過所學的一些歷史知識,還是能感受得到當時的悲壯,因此我們在現在和平的生活中,一定不能忘記了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抗爭,對於這樣說法,不知道廣大讀者是如何認為的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評論,想了解更多中外歷史趣事,記得點讚和關注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