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拒人,任性「脫歐」:英國佬的標準行為準則

2021-01-08 新周刊

「脫歐」第二天,很多英國人一覺醒來就後悔了:「說真的,我有點震驚,我以為我們肯定留歐,所以我就投了『離開』,萬萬沒想到還真就脫了。」不誇張地說,英國人有可能是最適應荒島求生的民族之一。寂寞、內省以及享受獨處幾乎是英國嬰兒都具備的本領。

文/宋爽 圖/Matt Stuart

簡·瓊斯朝窗外望去,儘管天氣晴朗,她還是觀測到了幾朵遠在天邊但顏色發灰的雲。這可不是好跡象,她馬上拿起那把足以給三個人避雨的黑色雨傘準備出門。剛踏出家門,簡便用餘光瞥見十五米開外的鄰居恰好也要出門,她沒有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嚇到,而是掏出手機假裝打電話,巧妙地躲開了和鄰居打招呼的夢魘。

簡順利地搭上地鐵,一坐定就掏出埃·倫·詹姆斯的暢銷書《格雷》,這種紋絲不動的低頭姿勢可以免除和任何人的眼神接觸,並安然度過二十分鐘的旅程。到了公司,簡還是忍不住焦慮起來,最大的麻煩即將來臨,她必須應對同事們鋪天蓋地的「你好嗎?你今天怎麼樣?」——這樣的戲碼一周上演五天,幾乎是這個公司最齊心協力的時候了。

在說了八次「我很好,你呢?」之後,簡終於抵達辦公桌。這張桌子簡直散發出母性的光輝,宛如一平方米的天堂。簡坐了下來,長籲一口氣,但馬上開始為三小時之後的「怎樣才能自己吃午餐」而煩惱。

如同凱特·福克斯在《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裡所寫:「要想做一個完完全全無可挑剔的英國人,唯一確定無疑的規則是在自我介紹和問候的場合中表現得笨拙而尷尬。一個人必須下意識地這樣做,要渾身不自在,要硬邦邦,要笨拙,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令人尷尬。那些伶牙俐齒、能言善道、信心十足的行為,都屬於不當行為,完全非英國式的行為。猜疑不決,微微發抖,不合時宜,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令人驚訝不已,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正確行為。」

英國人的尷尬症,讓他們的美國表親感到蒙羞。美國的熱門真人秀節目裡,永遠迴蕩著選手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論:「我來這不是交朋友的,我是來當冠軍的」「這些蠢貨沒有一個人能做出真正的義大利方餃,根本就是些嚼不動的橡膠,真令我作嘔」「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是這裡唯一的聰明人」「哈哈哈,他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被我踢出局了」。

在排山倒海的自我誇讚聲中,不少「聰明人」話音未落就已經拉著三四個提杆箱踏上了回鄉之旅。這種行徑在英國人眼裡近乎可恥,但在美國則大受歡迎。紀錄片《英國糟心事》中的英國演員不解地說:「洛杉磯的人誇我演技真棒,我客氣地回應道:其實沒有啦,我哪有那麼好。他們馬上問我:『什麼,你沒有那麼棒嗎?』接下來這些美國人就去找那些認為自己真的很棒的人聊天去了。」

在天生尷尬症的英國人這裡,一切都必須合乎邏輯。

除了在足球場上,讓一個英國人公開談論、表露情感無異于晴天霹靂。「我們不喜歡情感,我是說,我討厭極了。跟你掏個心窩子,其實我壓根不知道情感是什麼玩意兒。」 「有一次我坐的飛機似乎馬上就要墜機了,我掏出手機,但無論如何都無法發出一個充滿不舍和愛意的簡訊來通知我的家人。畢竟我是英國人,我可不能表達心意。」

英國人對來自南歐的朋友們充滿鄙夷,這些喝著葡萄酒、終日在海灘曬太陽、總是保持好心情的傢伙讓英國人火冒三丈。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南歐人高興的時候竟然笑得手舞足蹈,悲傷的時候就痛苦地哭泣。「我的老天爺,讓我當眾哭泣就和當街大小便一樣。」隨即,這個地道的島國人演繹了英國版的高興和悲傷,極盡我所能,也只是觀察到他的嘴角大約抽動了一下,這一舉動在他鬆弛的皮膚上竟然沒有擠出一道皺紋。

對英國人來說,就算是參加葬禮,也決不能哭得稀裡譁啦,要克制好自己的哀傷,掉眼淚是沒有必要的,低頭並保持面無表情即可。英國人認為,捶胸頓足、哭到暈厥不僅會影響到後續吃自助餐的食慾和味覺,也會讓死者的孫女覺得你毫無吸引力——因而喪失一次美好的約會。最主要的是,別人會以為你瘋了。

這種表現在異國人看來冷酷無情,但暗地裡,英國人對自己的孤傲引以為豪。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一點點對於天性淡漠的批判,但實際上,這不僅是英國人的行為準則,更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古怪魅力所在。從很多層面來看,這象徵著英國人一個重要的性格特質——理性。

理性,短短兩個字幾乎將這個彆扭事多、冷淡自私的民族拯救於水火之中,把他們一切和人性背道而馳的缺陷變得崇高且無懈可擊。事實也的確如此,就算是沒受過良好教育的英國中下層人民,也能毫不費力地將事情和情緒、一件事和另一件事分得清清楚楚;英國舍友絕不會因為你上個禮拜和他吵了一架,這個禮拜你找他借雞蛋的時候就告訴你「抱歉,一個都不剩」,或是在別的地方擠兌你,他會照舊借給你,但同時你們吵架的事情也並不會煙消雲散,而僅僅是,這兩件事不需要被關聯在一起,它們大可以同時進行、互不幹擾。

英國人對於理性的追求,在愛默生的《英國人的特性》中表達得很清楚,「他們認為凡事必須合乎邏輯。即便是喜從天降,如果不合邏輯,他們也不會喜歡——因為這種喜事與他們的自我價值判斷相矛盾,使他們難以理解」。這讓其他民族嘆為觀止,地球上的大部分人總是在各種綿延不絕的糾葛中快樂度日,如果讓他們不帶感情色彩地談論一件事,只是就事論事的話,簡直是一種酷刑。

英國人很幸運地被理性之神眷顧,他們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的論點,而是用審視的眼光以及自己的經驗暗自盤算這裡有幾分真理;他們任性而保守,對已經成型的規則嗤之以鼻,對新鮮事物卻無福消受,有言道,「一個英國人大概需要二十到四十年的時間才能接受新事物」;他們令人厭惡的同時也讓人欽佩,敢於被人詬病且拒絕悔改。

事實上,那些將sorry掛嘴邊的英國人根本不覺得抱歉。

研究表明,英國人平均每天說八次對不起。按照 6400萬人口計算的話,這片島嶼上空每天將迴蕩5.12億次對不起,這其中包括給無生命體的道歉,比如誤撞電線桿,或不小心踹倒了垃圾桶。

英國人對此的回應鏗鏘有力,一反他們懦弱侷促的品性:「抱歉?我根本不覺得抱歉,說實話我這輩子從沒有一次覺得抱歉過。」不用懷疑,英國人和聲細語的道歉相當虛偽。他們害怕打擾到別人,而這僅僅是因為更害怕別人打擾自己,英國人形容自己「說抱歉的時候就像膝跳反射」,嘴唇微微一動就能省去諸多麻煩,真是一樁再聰明不過的交易。總而言之,英國人神經質般抱歉不過是 「這件破事快結束吧,千萬別影響我一會兒吃美味的炸魚薯條」的心理作祟。

《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從另一方面闡述了這一現象:「我們對階級和地位差異的敏感性,也許比其他文化更加強烈。喬治·歐威爾正確地描述英國為『陽光下最有階級性的國度』。我們迷宮一般的平等主義的禮貌規則和潛規則,都是一種偽裝、一種精緻的符號……就像禮貌地微笑一樣,並非表達內心的歡愉,禮貌地點頭,也不就是一種真實的贊同訊號。」

至此,我們要明白,任何沒有必要的、過度的情緒表達都不可能是發自內心的,這讓人有點傷感。就好比日本人行九十度的鞠躬禮,其唯一的好處就是鍛鍊了背部肌肉和腰椎,因為無論如何,一個人也無法對另一個陌生人產生那麼多莫名其妙的感激之情。

如何裝得像個英國人?禮貌地拒人於千裡之外。

喬治·歐威爾指出:「最令英國人憎惡的名字,就是諾西·帕克(Nosy Parker,意思是愛打聽閒事的人)。」 英國人為了保護隱私,展開了巨量的周密工作,只不過這些工作都被小心地隱藏在「紳士風度」後面了,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禮貌地拒人於千裡之外。

如果英國人和你熱情地打招呼——「今天怎麼樣」,那麼一定要記住,無論是你今天開車撞死了一條可愛的純種狗,還是昨天下午理髮師剪破了你的耳朵,抑或是孩子已經發燒40度在醫院,都一定要像文章開頭的簡一樣,說:「我很好,你呢?」千萬不要被英國人的關切所蠱惑,他們可不想真的知道你好不好,最主要的是——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你不好,因為這會讓英國人立刻陷入崩潰,那就是:「天哪,你過得不好?!你讓我說什麼?我可不想知道你為什麼過得不好,快饒了我吧!」

英國人對他人的私生活不感興趣,並且尤為希望別人對他的生活視而不見(不包括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英國人對中國人熱衷的「親戚要多走動走動、過年要挨家挨戶登門拜訪」之類的想法不寒而慄。

不誇張地說,英國人有可能是最適應荒島求生的民族之一。寂寞、內省以及享受獨處幾乎是英國嬰兒都具備的本領。英國人痛恨被迫加入集體行動:「我的朋友過生日,一群人站在那裡唱生日歌,我的媽呀,我真希望樓快點塌掉。」可以想見,一個英國人要是被丟棄在南太平洋的島國上,他興許不會驚慌失措(前提是吃喝不愁),而是在每日的散步、沉思以及觀察熱帶植物中安然度過。

「脫歐」與「留歐」,都擋不住英國人依舊我行我素。

英國「脫歐」事件自始至終都充滿著任性的氣息。「脫歐」第二天,很多英國人一覺醒來就後悔了:「說真的,我有點震驚,我以為我們肯定留歐,所以我就投了『離開』,萬萬沒想到還真就脫了。」

更多的英國人在脫歐成功之後投入了搜索「歐盟是什麼」的集體行動(前提是他們不知道這是集體活動)。緊接著,請求重新公投的大小遊行接連不斷,但滑稽的是,這些遊行幾乎都在一派花團錦簇的祥和氣氛中進行,根本看不出英國人想要重返歐盟懷抱的急不可耐。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英國人民成功逃離了死水般的生活,並「手動」造成卡梅倫辭職、英鎊暴跌、中國人買買買狂潮以及歐盟信用評級下調等結果。

從另一方面看,「脫歐」不足為奇。時至今日,島國人民仍沒有採用世界通用的米制,仍使用英裡,直到1971年才將貨幣單位改為十進位。英國人向來不喜歡和其他人一樣,他們聲稱格格不入帶來了諸多好處,所以千萬不要被其笨拙謙遜的外表迷惑,要知道米字旗在維多利亞時代曾經飄揚在地球上24個時區的上空,「日不落帝國」是完完全全的字面意思,這一榮耀助長了英國人的狂妄氣焰,所以隨大流這種東西,還是留給其他民族吧。

是的,這就是英國人,他們吃著炸魚薯條、終年攜帶雨傘、在遠離歐洲大陸的高緯度寒冷島國上過活,他們不屑於像義大利人一樣晚飯吃三個鐘頭,更永遠不會發明出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比如「髮絲豆腐」,但這個古怪的民族卻從方方面面改變了人類的發展進程,至於那些小缺點,早已成為其追隨者的模仿對象。

相關焦點

  • 英國脫歐現排外海報:偉大祖國終於脫歐,不說標準英語的人趕緊滾
    隨著英國正式脫歐,英國國內各種與之相關的衝突也頻繁出現。據英國《衛報》於當地時間2月1日報導,在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前幾小時,英國諾威奇的溫徹斯特大廈內出現了以「英國脫歐日快樂」為標語的排外海報,海報稱,無法忍受有人不說英語,這張排外海報使用了列印字體,被張貼在了溫徹斯特大廈第15樓的消防門上。在被發現後,受到了當地政府重視及斥責。海報內提到:「我們偉大的祖國終於脫歐了。」
  • 英國脫歐「絕處逢生」?
    多家外媒報導,歐盟和英國接近在漁業領域達成協議。上周日,英國脫歐貿易談判在布魯塞爾恢復。隔夜,英歐談判方面傳來重大消息。多家外媒報導,歐盟和英國接近在漁業領域達成協議。上周末,法國就「威脅」稱,若脫歐協議不符合利益,法國將使用否決權,其中主要談及漁業領域的問題。法國歐洲事務部長Clement Beaune表示,法國知道,在英國脫歐後與英國籤訂的任何貿易協議中,法國漁民都不會維持目前在英國水域的捕撈配額。若漁業問題得到解決,可能加速談判達成的勝算。
  • 英國脫歐,脫了個寂寞?
    真正脫了歐的英國人,又都是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啊,整個事件回顧下來,烏鴉覺得英國脫歐,真就脫了個寂寞。 1、卡相妙計安天下,梅姨反被聰明誤 首先,我們將視線拉回到故事最初的起點——2016年的脫歐公投。
  • 解讀:英國脫歐了,英超怎麼辦?
    與此同時,一項對整個歐洲足壇都將影響深遠的政治事件也正式畫上句號——2020年1月31日晚11時(格林威治時間),英國將正式脫離歐盟,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將在2020年底結束。從2016年6月舉行公投,到2020年1月正式脫歐,英國與歐盟協商接近4年、更換了3任首相,「英國脫歐」在外國媒體上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Brexit」。
  • 英國脫歐紀念幣究竟是個啥?和我們的紀念幣一個意思嗎
    再過幾天,我們知道,歐洲就將發生一件大事,那就是英國,他已經正式宣布脫歐啦!話說這英國佬也真是搞笑的行家,從2013年起,已經快7年了,年年嚷嚷著要脫歐,年年沒能落實,而這次不同了,因為他們已經把具體的時間印在了硬幣上。
  • 脫歐以後,英國首相他爹鬧著要當法國人
    斯坦利·詹森說:「我將永遠是一名歐洲人,這是肯定的。我們不能告訴英國人:你們不是歐洲人。與歐盟建立聯繫是很重要的。」如此這般,在一些英國民眾心裡,未免會有其他想法。畢竟,鮑裡斯·詹森出生在紐約,一度拿著美國護照。如今,他爹搖身一變將成法國人。保不齊哪天,前美國人、現英國首相會變成法國公民。這脫歐不脫歐的,真是在尋英國百姓的開心嗎?
  • 英國正式脫歐,將對英國留學產生什麼影響?
    據悉,在脫歐協定中,英國收回了對金錢、邊界、法律、貿易和捕魚水域的控制權。同時,這項協議還保證英國不受歐洲法院的管轄。此前,英國今年1月31日正式「脫歐」後,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
  • 英國脫歐迷霧重重,與歐盟就北愛問題達成協議,僵局仍未打破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網12月8日報導,歐盟——英國聯合委員會於8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就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後如果管理北愛爾蘭貿易等問題達成「原則性一致」。英國將撤回引發歐盟強烈不滿的涉北愛爾蘭法案條款,取消《內部市場法案》中違反脫歐協議的條款,仍舊以歐英「脫歐」協議為準,處理北愛爾蘭問題。
  • 「脫歐」引去意,英國人要「入侵」紐西蘭?
    (新華/路透)  英國「脫歐」公投結束兩個月以來,不少英國人因各方面的不確定前景而萌生去意。其中,大批英國人有意移民紐西蘭,引發紐西蘭媒體驚呼「英國人入侵」。  還有不少人為在「脫歐」後享受歐盟內部人員自由流動的權利,爭相申請申根區國家公民身份。
  • 脫歐公投後,整個英國全亂了……
    但在公投結束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詹森突然換了一副面孔,他稱英國無需立即開啟脫離歐盟的進程,「沒有必要太匆忙」,歐盟有其重要意義,只不過「不再適合英國」。國防大臣法倫則稱,現在猜測誰將接替首相還為時過早,有一堆「事情要做,包括如何推進脫歐進程、如何穩定我們的經濟、如何安撫盟友……」因脫歐公投而陷入危機的還有在野的工黨。
  • 脫歐後的英國能夠獲得什麼好處?
    經過多年的國內與國外的鬥爭與爭取,2020年1月31日,隨著英國的國旗在歐盟的總部被降下,英國終於完成了脫歐。對於當初要不要留在這個大家庭裡邊,英國內部也是爭論不休,那麼脫歐後的英國能夠獲得什麼好處?
  • 環球論壇|英國脫歐談判中的關鍵問題
    另一方面,英國脫歐支持者認為「捕魚權」是主權象徵。捕魚業每年對英國經濟貢獻不到8億英鎊,相較金融業1300多億規模的收入,可謂微乎其微。但對英國脫歐而言,收回捕漁區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時,超過九成的英國漁民支持「脫歐」,而保守黨政府在後續的政策宣示中,也一再強調要保障本國漁民的訴求。
  • 英國若硬脫歐,對中國是福是禍?
    ,今天……今天的現實更精彩——英國和歐盟的離婚鬧劇持續了四年多,依舊沒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眼看著雙方就差把房子點了:如果明年一月一日前沒達成協議,將進入無協議脫歐,也就是所謂硬脫歐。但是脫歐又讓這個問題重新浮出水面。《北愛爾蘭議定書》約定無論英國與歐盟是否能順利達成貿易協定,北愛爾蘭都將與在關稅、政府補貼等方面與歐盟保持相同的標準,以防止在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出現硬邊界的問題。
  • 在倫敦漂泊的「倫漂」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
    正式「脫歐」後,還會陸續頒布相關政策,大概在一年之後,我們會看到「脫歐」對日常生活真正的影響。那麼在這段時間裡,已被英國人視為「外來者」的「倫漂」們,過著怎樣的生活?英國人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脫歐」與自己的民族身份?今天推送的文章,是一位「倫漂」留學生的觀察手記。
  • 英國正式脫歐:英國為何選擇脫歐?利弊如何?對中國有啥影響?
    ,當時英國怕被排擠在外才加入了歐盟,但由於重要的位置被德法掌控,所以英國並沒有話語權,由於兩方之間有矛盾,所以脫歐對於以後是有好處的,但是歐盟提出了400億到500億歐元的費用,這對英國是一個大負擔。 ②英國使用英鎊不用歐元脫歐在經濟和金融上對英國影響有限。 ③英國不是申根協議國家脫歐之後的法律關係沒有其他歐盟國家那麼複雜。 ④在歐盟的政治上英國向來話語權不多,都是被德法兩國壟斷,連歐盟的領導人幾乎都沒有英國人,因此英國脫歐也是在情理之中。
  • 英國人在「脫歐」談判中使出的那些高招,招招拍案叫絕!
    12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英國首相詹森同時宣布,歐盟與英國達成了「脫歐」貿易協議。歐盟和英國能夠達成這個協議,真是很不容易。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開啟了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英國和歐盟必須得在這11個月裡敲定雙方的貿易協議,不然英國就得「無協議脫歐」。
  • 聞博:英國若硬脫歐,對中國是福是禍?
    ,今天……今天的現實更精彩—— 英國和歐盟的離婚鬧劇持續了四年多,依舊沒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眼看著雙方就差把房子點了:如果明年一月一日前沒達成協議,將進入無協議脫歐,也就是所謂硬脫歐。 脫歐談判的現狀、爭議和時間期限 首先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英國自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的整個脫歐進程。
  • 英國轟轟烈烈的脫歐大業走進了迷宮 何以瀕臨死局
    商定的時間一拖再拖,準備的協議連番被拒,從不斷說「NO」的議會,到聲音嘶啞的女首相,再到像幼兒園老師一樣維持秩序的議長,英國政治的分裂和低效讓人大開眼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無奈地稱,連希臘神話中神秘的斯芬克斯都比英國「好懂」。公投至今已近3年,英國轟轟烈烈的脫歐大業為何走進了迷宮?
  • 從脫歐公投到協議達成:英國脫歐艱難史+最新脫歐政策詳解
    為此,頸長特別給你總結了史上最糾結  」英國脫歐史「  還能一文讀懂脫歐協議哦~  2020年1月31日英國時間23:00,英國正式宣布將與歐盟揮手告別,並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    英國脫歐大事記一覽   經歷四年半的超長拉鋸戰,最終以長達1,200頁紙的脫歐協議「握手言和」  2013.01.31 卡梅倫Donald Cameron提出脫歐公投  2016.06.23 脫歐公投:英國離開歐盟
  • 正式「脫歐」!英國下個起點怎麼走?
    來源:央視財經倫敦當地時間1月31日23點,也就是北京時間2月1日早7點,英國正式退出歐盟。1月31日,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布魯塞爾並沒有因為英國正式「脫歐」而進行什麼特別的活動,歐盟「安靜」地和英國「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