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對年過九旬的老夫妻,用行動證明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96歲的喬治和94歲的雪莉生活在加拿大,73年前,喬治和雪莉相遇、相知、相愛,並養育了4個孩子。幾十年來,夫妻倆一直相濡以沫,從黑髮到白首,時光流逝,喬治和雪莉互相之間的愛卻沒有改變。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雪莉的身體大不如前,飲食起居都要人照顧。
有一次,雪莉心臟病發,被送去搶救,差點死去,在喬治的精心照料下,雪莉的病情有了好轉。不過好景不長,雪莉的身體才恢復一點,喬治自己就出了問題。先是心臟狀況不佳,接著又感染了病毒性流感,吃不好睡不好,還暈倒在浴室裡不省人事……
兩人都越來越老,病情都越來越重,死亡正一步步畢竟。
當時,加拿大通過了《醫生協助死亡合法化》,夫妻倆深思熟慮後,決定一起申請安樂死。
經過溝通,家人表示尊重兩位老人的決定。申請通過後,喬治和雪莉與家人們舉辦了最後一次聚會。聚會上,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神情,沒有一絲悲傷。聚會後,喬治和雪莉一起緩緩地走進臥室,手拉著手,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坦然地面對死亡,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喬治和雪莉做到了。
近年來,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逐漸增多,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安樂死依然是不可觸碰的「禁區」。畢竟,自主選擇死亡,需要很大的勇氣。
02 親人患重病,你是否同意讓ta安樂死?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當親人患重病,正在遭受巨大的痛苦,已經沒有治療希望時,你是否同意讓親人安樂死呢?
陳浙冰(化名)就曾面臨這樣的選擇題。
幾年前,陳浙冰的父親被查出腹膜惡性間皮瘤,全身轉移,已經無法治療。作為一名醫生,陳浙冰非常清楚父親的情況。入院治療一段時間之後,父親告訴他:反正也治不好,不要再做無謂的掙扎,浪費醫療資源。
陳浙冰很了解自己的父親,深知這番話的意思。與家人商量之後,他決定尊重父親的決定,放棄治療,辦完出院手續後,將父親送回老家休養。
陳浙冰的心裡很清楚,與其說是休養,不如說是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出院後,父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臨終前幾天還是被送到了醫院搶救。陳浙冰趕到時,醫生問「是否繼續搶救」,陳浙冰流著眼淚說「服點安定鎮靜藥,讓父親安靜地走吧。」
對於陳浙冰來說,做出這個決定是艱難的,但他不想父親再受苦。與陳浙冰相比,很多人沒有這樣的勇氣,甚至寧願看著親人痛苦,也堅決不同意踏出這一步。
劉嬋娟是溫州醫科大學健康與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她帶領團隊做了一份關於安樂死的調研,結果卻讓她非常困惑。
調研結果顯示,84.27%的人贊同安樂死,但如果親人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卻有64.8%的人選擇不同意,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在劉嬋娟看來,這些數據反映了不同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醫護人員每天都要接觸不同的病人,深知無法治療的病人每天要經歷的痛苦,也了解安樂死的意義,所以支持安樂死的比例最高,達到95.4%。
對於農村人來說,由於經濟條件不如城市人,對疾病的經濟負擔比較重,再加上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生死的思考也比較簡單,所以對安樂死的支持率為87.62%,比城市人的78.5%略高。
03 對於安樂死,各國態度如何?由於種種因素限制,我國暫不支持安樂死的合法化。目前,國際上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加拿大、盧森堡、比利時和荷蘭等。
我國沒能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的原因,一是在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於中國人來說,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幫親人選擇死亡,更是有違道德倫理的行為;二是,很難去衡量符合條件的人是否有義務安樂死,以及他們是否具有判斷能力;三是,一旦安樂死運用得不好,就可能成為剝奪病人生命權的藉口,被不法不義之徒濫用。
因此,安樂死立法還存在諸多限制和不足,合法化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一直以來,安樂死都爭議未休。
退一步講,不管安樂死是否合法化,患者的臨終關懷都需要被重視。所謂臨終關懷,在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的症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
讓患者走得尊嚴,走得體面,這才是面對死亡應該有的態度。
參考資料:
[1]醫生放棄對晚期癌症父親治療 幫助其安靜離世.浙江在線.2012-05-15
[2]如果「安樂死「」不能立法,我們是否就只能痛苦而終?.醫師報. 2020-06-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我花200塊,買來女兒性早熟」:多少中國孩子正在被掏空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孩子智商和相貌?太準了
葉酸的強大功效:抗癌、防中風、治療萎縮性胃炎...
排尿很黃、異味很大?身體在向你「報告」這5件事
同房後「血崩」,90後姑娘差點沒命!原因竟然是…建議所有女性都看看!
被乳房按摩害慘的中國女人……這個病例為所有女性敲響警鐘
美容院害慘了多少中國女人,這些坑人的美容項目,千萬別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