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綜藝《演員請就位》進入了第二階段的比拼。觀眾還在咂摸第一階段誰該晉級誰可惜了誰在作妖的餘味之時,第二階段的兩場PK一下子讓人懵圈了。
第二階段,是由4位導演抽籤兩兩對決,每位導演帶著自己的7位組員,拍攝對手的影視片片段,然後由300位大眾評審(每人一票)和20位專業評審(每人兩票)投票選舉。
得票最多的獲勝一方,導演手握一百張演員票,失敗的導演手握五十張演員票,由導演分給自己組的參演演員。最後按得票多少,28位演員中晉級18位。
What? 演員請就位一下變成了導演請就位嗎?這畫風轉的太快,就象龍捲風!
節目伊始曾經說過:藝途浩瀚,上下求索,心懷執念,孜孜前行。這是考較演員演技的節目,為什麼評審們不能直接按演員的演技進行投票,而非要投票給導演呢?
如果劇本有先天缺陷呢?
如果導演有個人喜好呢?
如果贏的劇裡的演員演技,還不如輸的劇裡的演員呢?
這個時候,決定成敗的已經不是演技了。
走心vs走腎
陳凱歌導演抽籤與郭敬明導演PK。明顯陳導比較吃虧。他的作品數量多,對手的選擇範圍比較大。而郭導只有5部作品,《小時代》系列和《爵跡》都不適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展現,剩下的只有一部《悲傷逆流成河》,陳導別無選擇。而郭敬明導演選擇了《妖貓傳》。
陳凱歌導演的初衷是以演員為主,彰顯演技。所以他設計的故事情節和場景都很簡單。場景只在一間教室裡,女主要跳樓,兩個男生勸說。
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細摳演員的演技,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叫演員過監視器前看自己的演出,直到把沈夢辰最飽滿的情緒逼迫出來。
然後通過明暗光影的轉換,來反映人物內心和情感的變化。
應該說,越簡單的劇情和臺詞越能直觀反映演員的演技。就象廚師考核,考一個清炒土豆絲,刀功、火候、調味全包羅在裡面了,所謂大道至簡。
可是這年頭愛吃清炒土豆絲的不多,愛吃「亂燉」的大有人在,什麼東西都放一些,看著華華麗麗的一大碗,直接刺激腎上腺素。
郭敬明實在是一個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和觀眾喜好的導演,所以他的《妖貓傳》裡,處處「走腎」。
《陳情令》大火,帶動了男男CP。於是「郭版」《妖貓傳》,就貢獻了「俊俊美少男組合」——郭俊辰飾白龍,黃俊捷飾丹龍。除了宋芸樺的楊貴妃扮相差強人意外,兩位男主的顏值在剛一亮相,就伏獲了大批評審的心。
其次,與陳凱歌導演只拍了一個小片段不同,郭敬明導演是把整個《妖貓傳》的故事濃縮了一遍,是一部完整的微電影。將白龍丹龍與貴妃初相識,為了救貴妃想辦法,以及貴妃喝毒酒,白龍想去挽救貴妃,丹龍講述幻術等一系列情節都串起來了,讓觀眾前後呼應地觀看。
第三,郭導將《小時代》的風格成功嫁接到了《妖貓傳》裡,奢華、浪漫、夢幻和愛而不得。丹龍愛白龍,白龍愛貴妃,貴妃愛皇上,皇上愛江山。就像陳凱歌導演評價的:「這是抒情詩一類的影片」。而詩歌是跳躍的,不具體,不細節,甚至不連貫的。
郭敬明再次給評審們「造夢」,讓很多人沉迷其中,從而忽略了劇情的跳脫、鏡頭與燈光的不協調、臺詞的中二,以及演員演技的不在線。
最後,郭敬明以182票勝過陳凱歌導的159票,陳凱歌導演淡定地說:「非常正常」。
討好vs討巧
李少紅導演抽籤與趙薇導演PK。都是女導演,又是師生關係,兩個人執導風格也比較接近,都比較細膩而商業化。
李少紅導演選擇了趙薇主演的《親愛的》,這是一部反映被拐兒童家庭的影片,容易觸動觀眾的同情,傷心落淚。
她選擇了「主播直播」這個當下熱點為切入口,與陳凱歌導演相同,場景也只是一間簡單的直播室。不同的是,李導將幾種遭遇和感情濃縮其中,有丟孩子的賣菜大媽,有工作太忙的單身媽媽,有隱婚隱育的主播帥哥,還有身患重病被遺棄的孩子。
也許就是塞得太多,所以有些滿得溢出來的感覺。不象電影,有些象小品劇了。李導本來想用不同職業、不同遭遇的人來引起評審的廣泛共鳴,以「討好」觀眾的方式贏得比賽。結果卻適得其反,專業評審只給了她十票,而趙薇卻獲得了三十票。
趙薇導演拍的是改編版的《大明宮詞》。她延續了初賽時改編《還珠格格》的風格,再次將年輕演員的事業與愛情搬上了屏幕。這也是趙薇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也是年輕觀眾最愛看的內容。
與郭敬明導演類似,趙薇也是用多場景轉換,拍了一個完整的小故事。由片場、小餐廳、化妝間三個場景四段組成。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多劇情和場景的拍攝,對演員的指導必然不可能象老導演那麼細緻。
有演藝圈、有愛情、有經典加持,還有人氣最高的帥哥張哲瀚貢獻了屏幕上的超長吻戲,如此撒糖,如此討巧,焉有不成之理!觀眾可以完全忽略劇情上的紕漏、缺少矛盾衝突的鋪墊,以及細節的不完整。
最後趙薇以170票對李少紅的169票,一票之差險勝。
從演員角度出發,如果能在四天時間內,被陳凱歌導演和李少紅導演這樣細緻打磨,演技一定會有提高。但他們卻輸了,不是輸在演技上,而是輸在評審的觀影感受,輸在劇本和服化道上,輸在導演理念上。
多場景多劇情本身就會強化觀者的體驗與感覺,郭敬明導演的古裝劇更是在服化道上繁複華麗,視覺震撼。而趙薇的愛情戲比親情、友情戲更容易討得年輕評審的心。
不由想起郭敬明導演在抽籤時說的一句玩笑話:「我們(導演)幹嘛要緊張啊,有壓力的應該是他們(演員)!」
也許,應該就像陳凱歌導演說的:「這個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能不能從這一次拍攝中間有所領悟,能夠推動他們日後的進步。」
誠然,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走心還是走腎,討好還是討巧,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