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身份證」真實面貌曝光

2021-02-08 騰訊網

[摘要]在中國古代,普通人是沒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證只是對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會擁有身份證的。那年頭有身份證,確實是「有身份的人」。

魚袋(資料圖)

居民證——現代意義的身份證制度始於75年前

嚴格來說,中國古代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身份證,或者說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證的。現代意義的身份證制度,只有短短的75年時間。從史料上看,其始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當年,寧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證制度」,這便是中國現代身份證的雛形。在中國古代,普通人是沒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證只是對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會擁有身份證的。那年頭有身份證,確實是「有身份的人」。

古代的身份證沒有現代這麼複雜,還要錄入指紋信息什麼的,當然古代也沒有現在這種高科技手段。古代身份證上登記錄入的信息比較簡單,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職」兩項,再細一點,將「單位」加上,不會有「出生時間」、「性別」這些必須的內容。有的甚至連姓名也沒有,就是一個物證。

雖然簡單,但它上面也有現代身份證上所沒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職的,則要在上面寫清楚。這種身份證實質是一種「官員證」,寫有姓名的,在卸職後要交出來,作廢中止;未刻姓名的,則傳給繼任者,輪流使用。

魚袋——古代身份證的「防偽標記」

古代身份證如此簡單,很容易造假作偽,甚至出現連皇帝都敢騙的現象。

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有的會在身份證上特別註明偽造和出借或冒用的嚴重後果,如明朝就規定:「借者與借與者同罪」。沒有相應的身份證而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如混進後宮)、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如謊稱當大官),則要「依律論罪」。

除了加強對身份證的管理、核對外,筆者在研究中發現,一般有兩種防偽辦法。

一是設置身份證的「防偽標記」。古代身份證的防偽標記,也沒有現在這麼複雜,如魚符類身份證,僅是為它配一個袋子,即所謂「魚袋」。唐高宗李治當皇帝時是給魚符配一個相對應等級的袋子,這種袋子當然是用來裝符的,皇帝召見時,你有符還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員的身份證竟然只用當年的「防偽標記」來識別,即只用「魚袋」,而把身份證的核心憑證——「魚符」廢棄了。

二是製作不同質地的身份證。即不同級別的人,製作身份證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樣。仍以唐朝來說,製作魚符的材料各不相同: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的身份證,用黃金來做;五品以上官員身份證所用材料是白銀;六品以下官員的身份證,質地則是銅料。魚袋也據此使用相應的金、銀裝飾:三品以上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到唐中宗的景雲年間則改為:凡著紫衣者用金飾,凡著紅衣者用銀飾。因為這些身份證是地位的象徵,所以有的使用終身,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身份證制度。

唐代魚符A面(資料圖)

唐代魚符B面(資料圖)

身份憑證——隋唐身份證等級分明

中國最早的身份證始於何時?學術界比較流行的觀點是隋唐時期,當時朝廷給每位官員頒發一個「魚符」。實際上,能夠證明一個人身份的東西都可以看成是身份證,從這種含義上來說,中國古代身份證出現時間應該遠遠早於隋唐。中國古代身份證主要是以下幾種:等級身份證、職業身份證、臨時身份證等,其中以等級身份證最為流行。

古代的身份證式樣很豐富:虎符、免符、魚符、龜符、龍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屬於等級身份證,此即《新唐書·車服志》(卷二十四)上所謂,「以明貴賤,應召命。」這一類身份證中,數魚符最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時間亦久。後來武則天當政時,一度廢魚符為龜符。雖然形式改變了,但作為身份證的功能並不改變。

魚符這種身份證正式使用時間在唐代,應該是唐高祖李淵在隋代制度上的一項發明創造。李淵進入長安後,廢除了隋朝那套舊的「身份證制度」,將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銀兔符」,接著又改為「銅魚符」,有交魚符和巡魚符兩種。

魚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當時的內廷),作為身份證的「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帶著,作為身份的證明來使用。左右符的數量多少根據使用者的人數和實際需要來定,不一定對等,其第一功能起初並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權力憑證」,可用於調動軍隊、任免官員。

唐代龜符

金龜符——唐代最牛的身份證

唐代特別重視「身份證制度」的推廣,連高句麗、安南這些蕃國使者也統統都發給不同樣式的符,蕃國符以雌雄來分,雄符留在朝廷,雌符(有12塊之多)交給蕃國來使帶回去。再有來臣,則以雌雄符相合來證明其真實身份。

皇太子也有身份證,但不是符,而是一種玉質的身份證,即所謂「玉契」。如果皇帝外出親徵,或是其他事情離開京師,由皇太子當「代總統」(監國),此時皇太子的身份證又不同了,所使用的是「龍符」;親王或是大臣留守,則發給「麟符」這種身份證。

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軍將們使用。但唐朝實行身份證制度時並不用虎形符。原來,這是為了避諱祖宗李虎之「虎」。後來武則天篡國奪權,將李姓唐朝改為大周時,也沒有用虎符,而用龜符?也許是龜比魚更珍貴、更受尊崇的原因吧。

雖然不久後龜符隨武則天的逝去而消失,但卻留下了一個過去特流行的詞彙——金龜婿。金龜婿是過去民間優質女婿的意思。想想啊,女兒找到了一個身份證是「金龜」的男子做老公,最低也得是三品大員,那可是光耀門第的大喜事兒。所以,唐朝詩人李商隱留下了一首挺有名的詩《為有》:「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疑似鄭和身份證(資料圖)

烏木腰牌——疑似鄭和身份證

牙牌和腰牌是明清時候使用的身份證。牙牌是一種小片兒,當然也是等級身份證的一種。明朝的牙牌有象牙、獸骨、金屬、木質等多種質地,視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別。在錄入身份信息時,比唐代的身份證要多一點,有時還會寫上「單位」什麼,或標示冒用身份證、不用身份證的罪過等警示語。

明清時代的身份證,在現代考古中不時被發現。如在2004年,在南京明代寶船廠遺址第六號船塢遺蹟的考古發掘中,便發現了疑似鄭和的身份證。

這是一種腰牌,功能相當於特別通行證,由宮廷製作,為烏木質地,前窄後寬,渾圓形輪廓。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體印紋,目前僅識出右半邊「長壽」二字,推測是吉祥用語。

當時的寶船廠和現在大連的航母製造基地一樣,警衛森嚴,各司、各舫之間也不得隨意走動。沒有這類特別身份證根本進不去的。這腰牌應為鄭和這種在內廷行走的重要人物持有,所以有學者推測這塊腰牌很可能是鄭和或其部下視察船廠時不慎遺失的。

清代紅頭牌和綠頭牌(資料圖)

綠頭牌——清代妃子的身份證

信息較為複雜的古代身份證,出現於清朝。

清代身份證多稱 「腰牌」,牌子上不僅要寫清楚「姓名」、「年齡」、「單位」、「職業」、「官銜」等,還會特別註明身份證的用途。更絕的是,要求比較高的腰牌上還會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徵錄入,以防止別人冒用,這也許就是現代身份證上貼大頭照的起源。把面孔特徵寫到腰牌上,有點像現在把持有者指紋錄入一樣,是極為厲害的一種手段。當時還沒有整容術,面部特徵信息十分管用,想冒充是頗為困難的。清代最有趣的是後宮妃子的身份證。與一般身份證不同,妃子的身份證不叫「腰牌」,而稱「綠頭牌」——牌的頂端塗有綠色,故名。沒這張身份證,臉蛋長得再漂亮,再風情萬種,也別想得到皇帝的召幸。

原來,清代皇帝要妃子陪睡的規則與明代有異。在明代,當晚方便陪睡的妃子在天黑後,會統一在門前掛上紅燈籠。皇帝由敬事房太監陪著,親自走到妃子的門前挑選,如有興趣,太監就會摘下該妃掛出的燈籠。其他妃子看到後就不用再等皇帝老公來了,值班太監會通知她們各自關門休息。

清代不同,依祖制皇帝不能與妃子「娛樂」整夜,如果想要哪位妃嬪陪睡,則在晚飯後由敬事房太監將眾多妃子的「身份證」統一放進一隻銀盤內,端到皇帝跟前。皇帝看中哪個妃子,就將其「牌」翻過來。太監夜裡會將皇帝點中的那名妃子扛到皇帝的床上,完事後再扛出來。

相對於等級身份證,職業身份證和臨時身份證更簡單、隨便。職業身份證是根據從事職業的不同來制定的,如僧人的身份證叫「戒牒」、「度牒」,憑此牒可到處化緣、籌善款;妓女也掛一種特殊腰牌,它是性交易的合法證明。可以說,職業身份證更像現代的工作證、名片。「路引」、「門券」,則屬於臨時身份證,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古代臨時身份證與現代臨時身份證區別很大,它更像現代的介紹信。

相關焦點

  • 大話古今身份證
    PART 2  古代:有身份的人才有「身份證」  嚴格來說,中國古代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身份證,或者說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證。在中國古代,普通人是沒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證只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言,普通老百姓是不會擁有身份證的。那麼,古時候「高大上」的身份證,都是啥樣的呢?
  • 還原古代四大美女真實樣貌,看古代美女長什麼樣
    在古代中國最有名的美女莫過於「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她們都擁有著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貌,相信很多人都想一睹她們的真容。今天就來看看最新的科學技術還原古代美女的真實面貌,當然,今天說的並不是這四大美女,而是另外的四美女。
  • 古代的「身份證」——符牌
    漢代銅虎符我國古代並沒有身份證,但卻有兩樣與身份證相似的證件,那就是符牌與傳信。相比較而言,符牌側重於表明身份,傳信側重於準入通行。追溯符牌的歷史,它曾是我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將、任命官員、賞賜功臣、通行關隘、表明身份以及用於各種軍政、經貿、傳驛、查驗等事務的一種憑證信物。用金、銅、玉、角、竹、木、鉛等各種不同原料製成,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符以驗真假。符牌在不同時期其名稱和形制及作用亦不盡相同,經過歷代相襲沿用,規制完善,符牌制度也成為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典章制度。
  • 古代的「身份證」——符牌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我國古代並沒有身份證,但卻有兩樣與身份證相似的證件,那就是符牌與傳信。相比較而言,符牌側重於表明身份,傳信側重於準入通行。  追溯符牌的歷史,它曾是我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將、任命官員、賞賜功臣、通行關隘、表明身份以及用於各種軍政、經貿、傳驛、查驗等事務的一種憑證信物。用金、銅、玉、角、竹、木、鉛等各種不同原料製成,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符以驗真假。符牌在不同時期其名稱和形制及作用亦不盡相同,經過歷代相襲沿用,規制完善,符牌制度也成為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典章制度。
  • 中國的警察隊伍,1984年,為何開始推行身份證制度?
    1984年4月,我國開始施行《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在此之後,我國各地的百姓們開始辦理身份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第一代身份證。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第二代身份證。在辦理第一代身份證的時候,需要前往警察機關辦理,警察隊伍主導了辦理身份證的過程。
  • 「齙牙珍」真實面貌曝光,竟神似王祖賢?
    陳凱師無疑是被周星馳給「坑」了一把,很多人都以為陳凱師的長相就是那麼的醜,當她真實面貌曝光後,大家才知道原來她的長相和「齙牙妹」 一點也不像,完全就是兩個人。現實生活中的她長相是非常的清秀,雖然沒有那人一眼就覺得驚豔的臉龐,但是會讓人看了感到非常的舒服,甚至有幾分王祖賢的神韻在裡面。
  • 古代的鏡子分男女款嗎
    老鞠說:中國民俗老鞠說:中國民俗
  • 貂蟬墓已找到,古屍容貌復原圖還原貂蟬真實的面貌!
    關於貂蟬古屍容貌復原圖,貂蟬真實模樣大揭秘貂蟬這個中國古代最高著名的美女之一,,與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一起號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貂蟬之美到底有多美,閉月羞花,傾國傾城都不足以形容其美麗,看看三國時的呂布,董卓為其父子反目就可以想像她的美了,但是現代人已經不可能看見這麼美的貂蟬了,於是有人將貂蟬復原,這就有了貂蟬古屍容貌復原圖,到底是什麼樣子了。
  • TVB《我們的天空》反應香港真實面貌
    原標題:TVB《我們的天空》反應香港真實面貌 《我們的天空》劇照《我們的天空》劇照該劇延續《獅子山下》精神,反映現今香港社會的真實面貌,透視香港家庭的各種問題。  據介紹,《我們的天空》共分為12個劇集單元,講述12個不同的主題,反映香港近期面對的社會問題,包括教育、房屋、網絡文化等。  劇集故事圍繞高家五口的日常生活,講述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退休校長高八鬥(于洋飾),注重家庭倫理,深受各人尊重,但也有點「老學究」氣質。
  • 【聚·文化】古代名人屍骨面貌復原,康熙居然頗似陳道明!
    古代的人長什麼樣?真的如畫上一樣小鼻子細眼麼?難道古代就沒有帥哥美女了?
  • 【博之美物】古代的「身份證」——符牌
    【博之美物】 古代的「身份證」——符牌 漢代銅虎符 白玉章 我國古代並沒有身份證,但卻有兩樣與身份證相似的證件,那就是符牌與傳信。
  • 揭秘身份證遭曝光的十大裝嫩明星!
    張靜初剛出道時履歷表上寫的是1977年出生,後來有了「小章子怡」的名頭,這下麻煩了,章子怡是1979年出生的, 「小章子怡」總不能比章子怡還大兩歲吧。在《快樂女聲》早前的比賽中,鬱可唯公布的年齡是23歲,按推算應該是1986年出生,然而其真實年齡是1983年出生,證明鬱可唯刻意隱瞞了年齡。被發現以後,鬱可唯更新了自己的博客,為年齡造假事件道歉,說自己一時太糊塗。
  • 中國第一次嚴打期間,1984年,為何全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
    說起身份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離不開身份證。例如外出居住酒店,如果沒有身份證,根本就無法住宿。目前,新生兒出生以後,就會擁有自己的身份證號。其實,身份證出現的時間並不長,1984年,我國才開始推行第一代身份證。對於七八十年代的朋友們來說,肯定見過第一代身份證。
  • 《中國古代史》一部中國古代歷史教科書的故事
    他在一篇論文中寫道:「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農民戰爭被看做是中國古代歷史的最重大最直接的推動力量。反映在中國古代史教科書中,就是農民戰爭開道,把農民戰爭放在每一章的開頭去寫,是一場農民戰爭開闢了一個新的王朝,新的時代。這樣的處理,非常不符合歷史的邏輯。」  1979年,十院校聯合編寫的《中國古代史》試用本出版進入大學課堂。這部教材誕生於一個觀點交鋒、思潮湧動的歷史轉折時刻。
  • 老照片:清末農村民不聊生的真實面貌
    涼州四十里舖破敗的村莊。·························································································································································本文選取的10張照片,是莫理循在甘肅涼州境內拍攝的,再現了100多年前當地社會的真實面貌
  • 古代人「出國遊」需要帶身份證嗎?
    真實的唐僧為去西方求學,在沒徵得官府同意情況下出長安,所以,過國境線差點被抓判刑。唐僧西遊,屬於偷渡,只是他在印度聲名顯赫以後,唐政府才既往不咎,以禮迎回。唐僧負笈中國古代重視戶籍管理,嚴控人口流動。流動人口管理,先秦時已有規定。
  • 劉思瑤大餅臉垂死掙扎,網紅真實長相曝光,網友「有點想笑」
    隨著短視頻app的火爆,隨之興起的還有許多美女網紅,她們姿色萬千,風採各異,讓人眼花繚亂,簡直讓許多網友有了古代皇帝「翻牌子」的感覺。而近日抖音網紅劉思瑤原相機拍攝照片曝光,就像是在照妖鏡下現出原形,引起網友紛紛吐槽而隨後劉思瑤也發布了新的視頻回應,力圖打破「謠言」,不過網友們並不買帳。
  • 好奇號快速自拍,傳回火星真實面貌照,看到類似「河流」的路線
    「好奇號」自拍傳回,人類看到真實的火星面貌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在2012年抵達火星之後,一直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如今當然也還是在繼續工作之中,如今它為了歡迎美國宇航局(NASA)「毅力號」火星車。
  • 「博之美物」古代的「身份證」——符牌
    【博之美物】古代的「身份證」——符牌漢代銅虎符白玉章我國古代並沒有身份證,但卻有兩樣與身份證相似的證件,那就是符牌與傳信。追溯符牌的歷史,它曾是我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將、任命官員、賞賜功臣、通行關隘、表明身份以及用於各種軍政、經貿、傳驛、查驗等事務的一種憑證信物。用金、銅、玉、角、竹、木、鉛等各種不同原料製成,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符以驗真假。符牌在不同時期其名稱和形制及作用亦不盡相同,經過歷代相襲沿用,規制完善,符牌制度也成為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典章制度。
  • 《蝙蝠俠》大反派喪鐘概念圖 曝光面具背後的神秘面貌
    在曝光的短視頻中,目前尚不得知喪鐘面具背後的真實演員會是哪一位,然而粉絲間卻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消息,《真愛如血》和《魔力麥克》的演員喬·曼根尼羅將會出演喪鐘的角色。來自墨爾本的概念藝術家BossLogic今日特意繪製了一組曼根尼羅版喪鐘人物概念圖,讓我們可以想像「大本」新作中這一反派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