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蕭,寒風入骨,北風已悄然而至。
身在南方的城城在想要不要穿上秋褲時……被一條新聞給刷屏了:
年平均氣溫-4.3℃,歷史最低氣溫達-53.2℃,每年-40℃的天氣多達40多天的「中國最冷小鎮」——
呼中,被大雪覆蓋了。
中國最冷小鎮,呼中。圖/網絡
然而被刷屏的原因是……
當全國人民還處在賞秋之樂時,呼中地區,一夜之間,大雪紛至。
當地居民還把殺好的雞,藏在屋外頭的雪裡「冷藏」。他們說這樣冷藏,能放到過年再吃,味道比放在冰箱裡還好。
呼中居民的「雪藏雞」。圖/燃新聞
實際上,這不是呼中第一次上熱搜了。
去年,一碗「冰川泡麵」和「鐵皮煎蛋」讓呼中連續三天上了熱搜。熱乎乎的泡麵和煎蛋,拿到室外不到一分鐘就結了冰。
真·天寒地凍。
「冰川泡麵」和「鐵皮煎蛋」。圖/網絡
在今年的5月10日,夏天,這個地方還下起了大雪(!)。一夜之間山間、樹林被白雪覆蓋,宛如一個冰雪童話世界。
五月初雪。圖/呼中祥子
呼中。
位於黑龍江的西北部,處在大興安嶺的興安之巔,是大興安嶺的四區之一。
也是呼瑪河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偃松之鄉」、「寒帶黑木耳之鄉」、「紅毛柳之鄉」、「中國森林氧吧」、「中國最美十大秋色」……
呼中鎮。圖1/圖說興安;圖23/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by 王平、張釗
這裡群山連綿,山高崖峭。
是大興安嶺地區中,高山最為密集的地方,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多達859座,是名副其實的「興安之巔」。
圖/呼中祥子
這裡最冷的時候,也是這裡最美的時節。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如果壯麗的北國風光令你嚮往。那麼,這個「中國最冷小鎮」你更加應該了解一下。
圖/呼中祥子
01
呼中,靜與淨
說起大興安嶺,無人不知。
但呼中這個地方,應該很少人聽說過。
這裡既沒有白雪覆蓋的雪山,也沒有漠河最北端的著名景點,只有著「中國最冷小鎮」的稱號。
呼中在大興安嶺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圖/網絡
因為,呼中是個很安靜的地方。
白雪和寒冷,是這座小鎮的代名詞,光是聽到就讓人覺得渾身發冷。但實際上,寒冷也確實是呼中永恆不變的主題。
早在十多年前,呼中就有了「中國最冷小鎮」的稱號。
這裡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大雪紛飛的場景,年平均氣溫只有-4.3℃。但這裡四季也分明,但因為氣溫極低和時間特別長的冬天,而被叫做「中國最冷小鎮」。
呼中鎮的中央大街。圖/網絡
當全國人們處在賞秋之樂時……
呼中居民早起開窗,就發現了這座小鎮和附近的山頭,一夜之間,變得白雪茫茫。
昨日還秋意正濃的小鎮,從五花山色變成玉樹瓊枝,在白雪的映襯之下,猶如一副濃墨重彩的中國畫。
呼中的街道,白茫茫一片。圖/劉喜佳
雪後的呼中,小鎮上的人反而漸漸多了起來。
凍貨,是這座小鎮最富有的所在。超低的氣溫,也讓呼中這座小鎮成為了一個天然的大冰櫃,萬物皆可凍。
一個個紙箱裡,裝著各種河鮮河魚、凍梨、凍柿子……甚至冰榴槤、凍草莓、凍黃桃都有,各種雪糕更是琳琅滿目。
嘗一嘗北方獨有的凍柿子、凍梨,甜甜的果肉夾著小冰渣,清涼透心。
別忘了,還有東北菜,可是別有一番風味!
專屬於東北的集市。圖/網絡
小鎮上的人口不多,常住居民只有萬餘人。
鎮上的中央大街也很安靜,除了機動車偶爾發出的呼嘯,很少能聽到別的聲音。
來玩的人也不多,大多數人聽到這裡的氣溫便被勸退。
冷顫吧,凡人!圖/網絡
雪後的街上,雪地裡,郊外……
有人在堆雪雕、打雪仗,有人騎著雪地摩託車,看馴鹿表演拉爬犁,有人在雪地足球場冬泳,也有扭著東北秧歌,跳著廣場舞。
跳著廣場舞的大媽們。圖/網絡
呼中的夜。
缺少大城市的人聲鼎沸,也沒有那裡的燈火輝煌。
所以靜得出奇,只能聽得到遠山林海的濤聲,卻有種獨特的溫馨。如果運氣好,還能看到天空中的浩瀚銀河,以及可遇不可求的極光。
夜幕下的呼中小鎮。圖/公眾號「中國最冷小鎮」
呼中,有著歐陸風情的建築群。
人們把這裡稱作東亞「中國小北歐」,呼瑪河支流穿城而過,花壇簇錦、水榭樓臺,又讓人仿佛置身「塞北小江南」。
這裡,是中國少有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
呼中的春夏。圖/呼中祥子
在東北那麼多城市之中,呼中的雪,更淨。
很多人去過東北,都說「吉林霧凇天下奇」,但在呼中的呼瑪河畔(呼中因這條河而得名),近百裡的樹掛,比霧凇島來得更蓬勃大氣。
圖/呼中祥子
蒸騰的冬霧,給一層一層給松枝、柳條染上銀色,風過後霧散去,瓊枝玉樹襯著藍天,分外純淨。
呼中的霧凇。圖/呼中祥子
都說呼中以「冷」出名,雖冰天雪地,但卻不覺寒風凜冽。
呼中鎮,四面環山。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位於小鎮東南的蒼山和東北的大白山。這兩座山在地理位置上一南一北,呈現出一黑一白兩種色彩,堪稱呼中獨一無二的景觀。
被大山包圍的呼中,有了天然天然屏障,而北風也溫和地帶來了原始森林中的負氧離子。
這裡常常下雪,吸引了眾多攝影師不遠千裡趕到這裡,要拍下呼中的美。
有人幽默說:在大興安嶺生活了這麼多年,今天才明白一件事,就是大興安嶺一年只有兩個季節,一個是冬季,另一個是大約在冬季。
在拍照的攝影師。圖/曹煥波
02
呼中,四季皆景
「興安環線、呼中必看」。
呼中,是大興安嶺黃金旅遊環線上不可或缺的一站。呼中四季皆美, 特殊的地理環境,讓呼中的春夏秋冬與外界的四季截然不同。
當地人說,「來呼中,春天看紅毛柳,夏天賞大森林,秋天觀五花山,冬天體驗大冰雪。」
呼中的春天
當羅平的油菜花開成花海、元陽的梯田變成綠油油一片,西藏高原被桃花映得粉紅,春風早已綠滿江南時……
呼中,依舊是白茫茫一片。
春天的呼中,白。圖/姜民
雖白雪會開始慢慢消融,春天也依舊遲到,卻給這裡帶來了獨一無二的壯觀景色——雪白冰河柳紅。
開始消融的河水,人們稱為「綠龍探春」。圖/網絡
當全國各地都進入初夏時,呼中的春天才姍姍來遲:一叢叢、一簇簇紅毛柳在呼瑪河岸邊連綿起伏。
雪白冰河柳紅。圖/網絡
紅毛柳,用熱情來宣告了春天的來臨。在那刻起,呼中便開始慢慢恢復它的生機。
雪白冰河柳紅。圖/孫亞先
山上的杜鵑花,被當地人稱為「報春花」。
山上會有將化未化的白雪,以及突然飄落的紛紛揚揚的大雪。杜鵑花在嚴冬裡孕育花苞,晚春初夏吐蕾開花。
它開放的時候,就是春天來了。
大雪會覆蓋漫山遍野的紅杜鵑,但杜鵑花依舊如煙如霞,傲然綻放,消無聲息地納著春色。
杜鵑花。圖/公眾號「中國最冷小鎮」
呼中的夏天
此時的呼中,綠意正濃。
呼中大橋。圖/時春金
當春天來了,夏天也離著不遠了。
把白雪化作流水,在山頭之間流淌,能為剛剛甦醒的呼中大地滋潤著這裡的一草一木。
呼中的森林,又醒了。
雨後夏日的呼中大山。圖1/圖說興安;圖23/「大美呼中·四季風光」職工攝影比賽
呼中的秋天
呼中的秋天,會如期而至。到那時候,最美的時候就到了。
一夜西風之後,金黃以迅猛之勢將茫茫林海盡染,藏在群山之巔中,五彩斑斕,奼紫嫣紅,正是欣賞五花山色最美麗的季節。
呼中的秋天,美不勝收。圖34/心在草原的視界
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的中國十大秋色中,呼中區名列第九名。
所以,呼中有著「中國最冷小鎮」之稱的同時,又有了個新的代名詞——「中國最美秋色」。
圖一為馬蹄灣秋景。圖/「大美呼中·四季風光」職工攝影比賽
呼中的秋天,水在雪中流,雪在水中融。
小溪間淙淙有聲,溪水散發的蒸汽,凝結在溪畔的落葉松上,增添了某種令人心馳神往的靜謐與安寧。
秋日的金黃。圖/心在草原的視界
山林之間,苔蘚和興安落葉松之間,映襯著匆匆走過的馴鹿身影。
子松、雲杉,白樺和紅毛柳等樹木,隔三差五點綴在興安嶺落葉松之中。
馴鹿園。圖/心在草原的視界
若是你能站到高處,就能遍覽大興安嶺的絕美秋色。
呼中的大山,連綿起伏。圖/心在草原的視界
呼中的冬天
呼中的冬天,說不清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五月的初雪,只是冬天來臨的提前預告。真正的冬季,會趁人們在夜間熟睡時,悄然而至。
飄落的大雪,壓在挺拔的青松上。
潮溼的霧氣在樹林間升騰,極低的溫度下霧氣來不及變成露珠,便積聚在樹枝上,形成了美麗的霧凇。
呼中的霧凇。圖/呼中祥子
那些被稱作「深林精靈」的馴鹿,此時也已換好一身「新衣裳」,狂奔到密林深處。
準備過冬的馴鹿,有了厚厚的毛髮。圖/呼中祥子
鄂溫克少數民族,世代居住在此。
可以在他們的帶領下,登上白山之巔,遠眺連綿起伏的林海雪原,浩瀚跌宕如萬馬奔騰,薄霧在山間浮動,雲捲雲舒。
山中薄霧。圖/「大美呼中·四季風光」職工攝影比賽
03
呼中,北方遊牧民族的發源地
大興安嶺地區,是鮮卑、契丹、蒙古、女真等眾多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發源地。
古代遊牧民族。圖/網絡
2013年,黑龍江文物考古研究所來到呼中,考古人員在考察呼中的一處洞穴時,發現了大興安嶺史前人類活動遺蹟。
在這個被人叫「中國最冷小鎮」的地方,很難想像——以前沒有取暖設備,人們是如何度過那漫長而寒冷的冬天。
然而,這處洞穴給了世人一個答案。
洞穴所在的山丘,蜿蜒如龍,被當地人稱作「青龍山」,而洞穴正好處於「龍首」位置。所以,將其命名為「龍首洞」。
龍首洞。圖/山城微生活
龍首洞,依山傍水,巖壁環抱,能避開冬季的寒風,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如今,居住在龍首洞的遊牧民族紛紛走出山洞,在北方各地繁衍生息。
直至今日,呼中這個地方,聚居了漢族、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朝鮮族等多個民族的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不同的民族的文化也逐漸融合。
北方的遊牧民族。圖/網絡
節日,就是最能體現這種融合的元素。
在呼中,人們會一起慶祝大大小小的節日,每年最熱鬧的節日是端午。
雖然被稱為「中國最冷小鎮」,但實際上它並不「冷」。
在端午節的當天,家家戶戶都會扶老攜幼,登山踏青、祈福,祈禱好運。一支由村民組成的志願軍小隊,還會聚在一起包粽子,幫助周邊貧苦的村民。
人民警察也會加入其中,與父老鄉親同樂,一起共度佳節。
呼中那個特殊的端午節。圖/公眾號「中國最冷小鎮」
呼中,就是這樣一座特別的小鎮。
它身處在茫茫林海之中,不僅隱藏著讓人震撼的自然景觀,還蘊含著厚重而滄桑的歷史遺蹟,更有讓人感動的民風民俗。
這樣加起來,就是呼中文化最生動的符號。
參考資料:
1. 這個秋天,我們在呼中走過……公眾號「心在草原的視界」
2. 「中國最冷小鎮」呼中:大興安嶺深處的自然之美,作者:潘玉
3.【新時代文明實踐】「粽」情端午,與愛同行——呼中區端午節志願服務豐富多彩,公眾號「中國最冷小鎮」
版權聲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呼中祥子、心在草原的視界、中國最冷小鎮以及「大美呼中·四季風光」職工攝影比賽;封面圖來自網絡,文章第一張圖來自劉佳喜,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