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喝的三清茶是什麼味道的?

2021-02-19 文化客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講述乾隆朝的後宮故事,劇情是不是靠譜觀眾們自有評判。不過裡頭出現的一些小細節倒是很有意思,比如剛剛播出的一集裡出現了這麼一段:乾隆皇帝請來幾位王爺在御花園品茶,特意讓大家品嘗自己最新開發的飲品:三清茶。

《延禧攻略》劇照

「三清茶」的確是乾隆皇帝的創造,不過可沒有像劇中所說的那樣在梅花、松實、佛手之外還要加龍井。在美食隨筆集《花點的春天》裡,作者孟暉講述了三清茶背後的故事。這種清心怡情的香茶以前只有宮廷雅集才喝得上,如今看完這篇文章,你也可以試試看。

《花點的春天》

作者: 孟暉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巧妙調製出獨家配方的花果茶,然後專門定製享飲這種茶所使的茶具,再然後憑著茶品與茶具的新穎組合為「爬踢(party)」營造氣質,這多像是小資和文藝青年的舉動,可是,乾隆皇帝在當年於用心國務之餘,卻也曾以如此的清娛舒緩心情,培養情趣。

乾隆漢服像

你以為皇帝與大臣在一起就準會大魚大肉縱情聲色嗎?錯!在清代,乾隆很用心的為每年的正月設計了一項重要的宮廷活動,乃是非常清雅的茶宴。這不是簡單的吃吃茶,而是由天子召集並主持的一次宮廷雅集。茶宴總是於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之間的某個佳日裡舉行,十八到二十八個具有文才的重臣蒙君恩欽召前往重華宮,一邊啜茶,一邊聯句賦詩。《紅樓夢》中,大觀園群芳曾於蘆雪庵賞雪聯句,類似的場景,可是在紫禁城中年年真實的上演哦。當然,宮廷裡的雅集到底不會像大觀園裡那樣輕鬆隨意,每次茶宴,均是由乾隆規定題材與韻腳,他不僅是這一次詩會的參與者,更是最終的評判人。在活動的結尾,會由乾隆來判定各位大臣所詠詩句的高下,然後分賜獎品。

清宮茶宴以優雅取勝,所以沒有酒,更沒有魚肉,只有一款茶飲,伴以一隻盛裝各種滿洲餑餑的點心果盒,此外也有多種蜜餞,作為茶食。最妙的是,名為茶宴,所供熱飲卻非以茶葉衝泡,君臣詩人一起啜嘗的乃是乾隆親自調配的「私房飲料」——三清茶。

三清茶的最大特點是以鮮梅花瓣作為主料,同時輔以佛手、松子。品嘗梅花的香息,是從宋代開始就在上層社會中流行的風氣,不過,宋明人都是將剛摘的梅花兌到茶葉裡,於茶香中洋溢梅香。可是,人們也認識到,以梅花摻入茶末,花香實際上會破壞茶葉獨有的香氣,效果未必理想。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讓梅香在唇間徘徊?乾隆皇帝想出的辦法是完全放棄茶葉,而為梅花精心挑選了另外兩種風味樸實的佐伴——佛手與松子。一種幽花、兩樣佳果,都散發著富有個性的清氣,所以乾隆稱之為「三清茶」。

對於乾隆來說,品嘗三清茶,最好是在輕雪漫飛的冬日。梅與雪,都是大自然在冬季所創造的美好現象,於是風流天子品嘗梅花的時候,也一定要以雪水與之相伴,同時感受這兩種冬季風物的天然滋味。他曾詠成《三清茶》詩,據詩中描述,逢到萬籟安寂的雪夜,乾隆會令太監將剛剛掃取的潔白細雪於小火爐上烹化,再由御膳房供進切成薄片的佛手嫩心與新焙熟的松子,與現摘的梅花一起,泡出一壺香氣交盈的熱飲。然後,這位君王一盞在手,聽夜色中報時的鐘聲悠遠,看雪停後出雲的月影如鉤,興之所至,往往詩思湧動,吟詠成章。

除雪天之外,必設三清茶的場合便是重華宮茶宴,顯然是由於其天香自然,與文人氛圍最相匹配。乾隆三十三年(1768)正月的茶宴甚至乾脆以「三清茶」為題,令群臣聯句,足見大清天子對這款花果茶的鐘意。他還下令景德鎮專門燒制「三清茶杯」,並親自設計杯的式樣:內底描繪梅枝、蒼松與佛手樹的畫紋,外壁則環布乾隆御筆書寫的《三清茶》詩。後來,又曾以玉或彩漆、雕漆一再製作同樣款式的三清茶杯。這些專配的茶杯不僅供乾隆御用,也是特為正月茶宴而備。在重華宮的賦詩活動中,正是精緻的三清茶杯內盛著梅花、松子與佛手沁泡成的香飲。

三清茶杯(下同)

按照宮儀,與宴大臣都可以將自己所用的茶杯與果盤一道作為賞賜帶回家,於是,宴畢攜一隻三清茶杯各歸府邸,便成了王公大臣們喜悅不已的榮耀,這意味著對他們的政治能力與才子情懷的雙重肯定!

重華宮正月茶宴這一新春嘉集由乾隆首創,此後在嘉慶、道光兩朝一直沿襲,但,隨著清朝國力的衰落,至鹹豐時便中止了。不過,當初由乾隆親自監造的瓷、玉、漆質三清茶杯倒是有少量倖存,如今保留在博物館與私人收藏中,成為昔日帝國氣象的沉默而珍貴的見證。

文| 孟暉

相關焦點

  • 皇帝乾隆最愛喝普洱、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鐵觀音、還是奶茶?
    歷代帝王裡不乏品茶高手,北宋有徽宗皇帝,一本大觀茶論奠定了其茶道皇帝的地位。另外還有一位宗師級的人物就是乾隆皇帝。如果說宋代盛行點茶法,茶葉種類還不夠健全的話,那麼清代基本上六大茶類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好了,問題來了,乾隆皇帝最愛喝什麼類型的茶葉呢?
  • 沒想到皇帝元旦也「跨年」
    包括他本人使用的曆書,上面依舊按照乾隆而不是嘉慶紀年。 元旦除了皇帝自己的「跨年」儀式之外,同樣也會舉行聚會。不過與今天不一樣的是,清代大家聚在一起是喝茶,而不是喝酒。元旦過後,皇帝會在未來的一星期內,找一個吉日,舉辦飲茶作詩的茶宴活動。
  • 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什麼地步?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世紀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六十年,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高壽八十九歲。歷史上有明君晚年昏聵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皇帝,在乾隆皇帝晚年,也不可避免地做出昏庸之事,導致乾隆晚期吏治敗壞,農民多次起義,採取的閉關鎖國政策與世界拉開差距,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黑暗埋下伏筆。
  • 乾隆皇帝愛喝的「四神湯」,原來這麼滋補,怪不得神清氣爽
    其實,對於在物資豐富的現在來說也沒什麼稀奇了,我們來看乾隆皇帝愛喝的「四神湯」就知道也不是什麼聖物,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四神湯」,順便和「四物湯」搭配一下,那肯定比乾隆皇帝吃的要好得多。我重新演繹「四神湯」,加入這些食材味道才清香,喝一碗神清氣爽。所謂「四神湯」中的四位「神仙」是指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
  • 不喝酒、不微服私訪的乾隆皇帝
    但是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乾隆,和真實的乾隆,反差很大。比如,在野史傳說中,乾隆皇帝沉溺酒色,日日笙歌宴飲。而事實上,乾隆不喜歡喝酒。除非在一些重大慶典場合,他會象徵性地喝上那麼一口,平時,他生活十分節制,基本不飲酒。一個有力的證據是,他一生寫了幾萬首詩,但是從不以「酒」字入詩。你去翻乾隆的詩集,裡面沒有一個酒字。
  • 乾隆皇帝長什麼樣兒?有人真的見過~
    老年乾隆皇帝同一個人,就算變老,也不至於完全換一副面孔吧,青年乾隆和老年乾隆差別咋這麼大捏!顯然,郎世寧知道其中的門道:青年乾隆一定要表現的清瘦精幹一些,體現出年青人的朝氣蓬勃。這樣皇帝才會高興。還記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嗎?
  • 永琪的死因是什麼?乾隆皇帝的一生之痛
    永琪的死因是什麼?乾隆皇帝的一生之痛永琪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乾隆皇帝的兒子,據說是第五個兒子。永琪從小就聰慧,他擅長騎馬打獵。也就是他最喜歡的東西害了他。他因為長時間騎馬導致他患了骨結核,這種病不會立馬死,但是很不好受一發作起來就疼痛難忍。但是永琪是一個好孩子從小乾隆問他疼不疼?這個小朋友忍著疼說不疼,還讓皇阿瑪注意自己的身體。由小看到老,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
  • 看《如懿傳》的一個驚人發現:乾隆真愛不是如懿,而是它!
    #請記住這對粉彩蓋碗,基本每一集裡都會反覆出現刷存在感#男主角乾隆皇帝呢,是後宮第一號愛茶之人,全劇看到現在,他基本是杯不離手,茶不離口的!還發明了「三清茶」——採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和茶一起,用雪水烹成。宮中舉行茶宴時,以「三清茶」宴請群臣,之後還要將茶碗賞賜給大臣,以示恩典。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乾隆的50多位妃子的?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令人驚奇的是像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竟然非常的高壽,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在古代帝王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乾隆皇帝死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太監|皇上|慈禧|溥儀|乾隆_網易新聞
    在古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住最好、最大的房子——皇宮,穿最珍貴的衣服——龍袍。而住在紫禁城裡的他們,到底吃什麼?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們拿過來。
  • 乾隆皇帝的試婚宮女是誰,為何乾隆皇帝難以忘懷呢?
    乾隆皇帝最愛的女人不是富察皇后,更不是令妃魏瓔珞,而是一個試婚格格。那麼,乾隆皇帝的這個試婚格格到底是誰,為什麼乾隆皇帝會對她難以忘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探究一二。乾隆皇帝的這位憫哲皇貴妃就是乾隆的第一任生理啟蒙老師,也可以說就是乾隆皇帝人生第一個女人。初戀是最美的,也是影響最深刻。雖然哲妃只是一個身份卑微的試婚格格,但是乾隆皇帝卻對她難以忘懷。
  • 故宮裡的茶味兒|清朝皇帝都喜歡喝什麼茶?
    而近幾年來,清宮劇始終熱度不散,爆款頻出,無論是哪部電視劇裡,都有「國飲」茶的身影,上至皇帝、太后、滿宮嬪妃,下至文武百官,都對茶愛不釋手。所謂「千茶千味」,每個人對茶都有自己的「偏愛」。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百年、夢回故宮,看下「大清王朝的皇帝們都喜歡喝什麼茶」。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在決定使用「皇帝」的稱呼後,秦始皇也制定了眾多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規定,比如皇帝的印章獨稱「璽」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皇帝有自己專屬的第一人稱代詞——朕。古人認為「舟之縫理曰朕」,附帶有統籌全局的含義,因此從「我」、「吾」、「某」等眾多第一人稱代詞中脫穎而出,變成了皇帝的專用字。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相比較前兩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來說,第三任皇后就有些悽慘了,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還遭到皇帝的厭惡,這位便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不過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了嫡福晉富察氏,所以當時的那拉氏只是一個側福晉。
  • 七十三歲的乾隆皇帝,仍然堅持騎馬的規定,這個規定是什麼?
    只關注清廷迎合漢族士人理想的這種分析,會妨礙我們全面地理解乾隆皇帝行動於其間的更廣闊的政治文化的複雜性。柯嬌燕已證明,清政治文化包括但不僅限於漢人或「儒家」的王權觀念。更具體地說,乾隆皇帝是通過什麼將民族一王朝的有效、開明領導權的要求擴展至文治領域,而無須放棄或「掩飾」一種明確的民族身份和差異的意識的?
  • 乾隆皇帝的火鍋搭配,有點奇葩
    當然,後來他也沒做成皇帝,但這個涮腰片的法子去因他而流入老百姓的餐桌。 從現金保持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清宮膳底檔來看,暖鍋出現的頻次實在是太高了。像乾隆皇帝,只要天氣不夠熱,一定是每頓都有火鍋,而且總是排在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