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漸漸長大,自然而然地就可能會遇到「死亡」這個問題。而在孩子的小小世界裡,可能來不及面臨人的離別,而是寵物的離開?
如何委婉地告訴孩子寵物過世了?
孩子不得不面對的「死亡教育」,你知道要怎麼教嗎?
最近有個媽媽分享說家裡養了多年的狗狗去世了,4歲的女兒早上起床守著一動不動的狗狗,嚎啕大哭!
狗狗是女兒出生前就養在家裡的,也是這個家中陪伴女兒最多的,可以說女兒是狗狗看著長大的,他們之間的感情可想而知。
發現狗狗死了,4歲的女兒不懂什麼叫死了。這個媽媽怎麼勸,女兒都不肯聽,還固執地拿狗糧去逗狗狗,想要讓狗狗起來吃東西,說吃了東西就好了。
媽媽說她實在不知道怎麼告訴女兒,狗狗死了,不會再吃東西了,更不可能陪女兒玩耍了。
孩子第一次直面死亡,難以接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趁機對孩子做好死亡教育,當以後孩子面對同樣的狀況,甚至是在以後面對人的死亡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去應對。
上一輩的家長喜歡用善意的謊言來將「死亡」敷衍過去。
比如知乎上網友提供了很多上一輩家長的關於寵物死亡的謊言——說寵物離家出走了;或者換一隻新的一模一樣的寵物,試圖矇混過關……
當然也有媽媽趁機對孩子進行了關於死亡、關於生命的一堂教育課程。
知乎上名叫「大貓」的網友,他的媽媽當年帶著還是小孩子的「大貓」一起給死掉的寵物舉行了葬禮,還引導孩子說寵物可能會冷,讓孩子給死掉的寵物蓋上被子,甚至提議說:「可以再給它準備一點大米,萬一它餓了!」
當孩子問被埋起來的寵物都去了哪裡。
這位媽媽沒有敷衍了事,反而開始給孩子教授關於土地伯伯會把它們變成能量,再反過來孕育生命的過程。順便教了孩子一句古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在關於死亡的教育上,其實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無需因為生命的交替過分悲傷,生命有始有終,不用避諱。
對於孩子而言,寵物是他們信任的小夥伴,小夥伴的離開,自然值得難過。但是如何讓孩子正確認識難過,認識死亡,這比欺騙孩子,讓孩子短暫忘記寵物死亡,更重要!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們當前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去解釋死亡這個事情,用一些委婉的善意的謊言,讓孩子暫時放下難過。
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之後,一定要嘗試著去與孩子聊關於寵物去世這件事!
孩子面臨死亡這個陌生的話題,一定會有很多疑惑,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耐心的傾聽,當孩子們提出各種問題,父母要儘可能的回答他們的問題,讓他們釋懷。
同時家長也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態,不管是嚎啕大哭,還是恐懼,或是愧疚,家長們只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去釋懷,給孩子包容和理解,耐心幫助孩子去理解死亡。
如果家長們擔心太過直接的方式讓孩子接受不了,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比如《尋夢環遊記》的故事,比如《Until we meet again》、《蜉蝣的一生》、《一片葉子落下來》。
讓孩子在別人的故事中得到情感的共鳴,獲得啟發和力量。
甚至家長可以將寵物還活著時候拍攝的小視頻,照片等配上文字,用寵物的視角跟孩子告別。
最後,如果孩子願意的話,讓孩子單獨跟它告別,跟它說說話,唱唱歌,讓孩子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跟它告別。
「一個練習過離別的孩子,才有力量承受無常,並對生命充滿敬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