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2020-12-23 騰訊網

國內實體店頻倒閉現狀堪憂

1、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2、「陣亡」名單頻現大品牌

其實,不止街邊小店出現關門潮,位於商圈中的百麗、達芙妮、美特斯邦威、李寧、真維斯等品牌店鋪也都在迅速縮減門店。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1、最人性化的細節服務

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拼」是最合適的方案。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東京每年有兩大打折季,分別在6月和12月(由於日本人每年發兩次雙薪,因此日本每年會有兩次打折季),每次持續3至4周。對早有目標的購物狂來說,往往打折季剛剛開始便會迫不及待動手囤貨;對節儉至上的精明客,那就要等到 Finale Sale(最後清倉)才會出手。

和國內商場一樣,東京百貨店也提供消費換取積分的優惠。不過國內大部分商場要求積分達到一定額度方能換購商品,東京商場的積分則可以直接衝抵現金消費,還可以即刻換購飲料和餐食。

此外,代客泊車取車、提行李、推嬰兒車、為輪椅顧客啟用專門電梯等免費服務都是日本百貨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項目,現在東京的大商場還配備了中文總臺服務員,專門為中國遊客提供幫助。

當然了,說來說去,日本百貨店最靠譜的一點還是品牌眾多,絕無次品、假貨。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把關很嚴,如果你在大商場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補償,經理還得親自上門道歉。在日本百貨店買東西最大的優勢還是放心。

2、貼心的基礎設施

木更津三井奧特萊斯佔地25萬平方米,擁有248家商鋪5000多輛停車位,維持整個環境的保潔員只有7、8個人。

7、8名保潔人員負責購物城的全部清掃工作。分類垃圾桶用潔白的抹布擦得一塵不染。這樣清潔的環境也讓人更樂意一起保持和維護。

為帶孩子和身體狀況不佳的顧客準備的嬰兒車和輪椅設置於大門的入口附近,下車即可利用,最大限地減輕特殊顧客的體力負擔。旁邊放著消毒紙巾,用於擦拭嬰兒車。

為方便攜帶旅行箱的外國遊客前來購物,免費儲物櫃特意設計成可以裝進旅行箱的大尺寸。

店家為早來排隊的顧客準備了椅子,不必站立等候開門。

進門處是自動傘套機。防止雨天傘上滴水路滑。

休息區內專門劈出兒童區。這些小椅子是專門為小顧客準備的。

兒童區內所有設備尺寸都小一號。桌椅,洗手池都是兒童尺寸。

這是為媽媽照顧嬰幼兒而設的嬰兒室。內有哺乳室、換尿不溼臺等。

嬰兒室內的自動售貨機,比照幼兒身體設計,就連飲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適合孩子的小手拿握。

嬰兒室允許男性進入給孩子衝奶粉,換尿不溼。而哺乳區內是一個個獨立的哺乳室,男性止步。牆上有應急按鍵。

木更津三井奧特萊斯購物城是一座海濱小鎮,很多日本人會帶狗前來,這是專門開闢的狗與主人的共同休息區——栓狗樁也很有創意

購物城內有些店允許攜狗進入,為了保持店內清潔,這是專門洗狗爪的池子。

3、讓場子融入社會及城市機能

大阪新開業 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輪、擁有日本最大 imax 屏幕的4d電影院,日本首個體驗型英語教育設施 English Village 以及小羊肖恩主題娛樂天地等。

還植入了最新科技和最新理念,將「娛樂」、「教育」、「購物」完美融合,讓場子成為大阪北新娛樂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生活。

Grand Front 則整合了無數社會功能新業態,高科技實驗室、大學研究所、品牌博物館、創客空間、汽車主題館、科技體驗館、展廊空間、沙龍空間等。

Grand Front 融入各種社會功能,吸引更廣區域的消費客群,增加消費粘性,如今已成為了大阪一大熱門旅遊地。

圖片來源 / Grand Front Osaka官網

4、匠人品質打造家的延伸

日本實體業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專注。一家壽司店可以經營150年,甚至250年,這在日本很常見。

日本的職人以傳承和精益求精為傲,在他們心目中沒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區分,他們能在持續不斷的專注中獲得滿足感,所以心平氣和。開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讓自己滿意。

匠心是日本實體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格林木購物中心是一個最貼切的案例。格林木購物中心遠在東京神奈川縣武藏小杉地區,開業13天,客流量突破100萬,而這個購物中心僅有3.7萬平方米,卻擁有日本最大的屋頂花園。

作為擁有7-11、伊藤洋華堂等公司的董事長鈴木先生,反覆強調「最重要的是把格林木購物中心建成大家樂意來玩的地方,在玩的過程中順便買一些東西回家」。

5、更重逛的樂趣而不是價格

作為中國民眾使用電商購物,大多會首要關注注重電商的價格,一般電商的價格要比線下要便宜些。

在日本,曾有個機構做過相應的調查,享受逛的樂趣,是日本消費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實體店便宜」。

6、日本對電商實施徵稅政策

日本很早就對其境內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實施徵稅政策。而目前中國對於電商企業是否徵稅仍舊是探討過程中。

由於中國目前並未對網上開店企業徵稅,因此,在中國網上開店門檻低,從而也使得網上有價格優勢。而日本的電商企業的價格優勢也並不是很明顯。

近日,日本生活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全球旗艦店在上海正式營業。開業當天,等待進店的排隊長龍刷爆了朋友圈,有網友吐槽稱,「這場面堪比2010上海世博會在最熱門的沙特館排隊。」

在全球電子商務持續升溫的當下,日本的實體店不僅沒有降溫,還愈發顯示出其價值感和生命力。「活得好」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

7、品質至上打造特有賣點

日本實體業最靠譜的一點還是品牌眾多,絕無次品、假貨。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把關很嚴,如果你在大商場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補償,經理還得親自上門道歉。在日本百貨店買東西最大的優勢還是放心。

譬如熱門日本的南前豆腐,在幾十年豆腐店手工傳承的基礎上,打造了特有的視覺體系,推出了男前豆腐、做成像槳一樣的「吹風的豆腐店吵架至上湯豆腐小子、男-TOMOTSU、綠大豆制豆腐等、豆乳的搖滾樂、厚炸豆腐隊長、豆腐丸隊長。

南前豆腐揚名日本後,售價比最早高出四倍。更是推出了更多漫畫主題的手工豆腐,各種跨界衍生品,儼然成就日本手工豆腐帝國的節奏。

8、費心讓消費者滿意

日本設計界一直追求精密的內容定位,一開始就要尊重商業定位再出具體設計。就像我們做博物館、科技館一樣,先做展示設計,再做建築設計。日本人招商不是做房東的心態,而是共同經營。

東京的六本木商業區花了十五年才開業,而中國的有些著名商場從設計到開業就花了半年時間,開業前一天還有2000多人通宵趕工。

日本松屋百貨是原研哉設計的,其張強調事物的原始狀態,堅持商業地產體驗話的場景化設計。一反商業設計中以品牌為主的場所設計,強調百貨與品牌一起傳達高品質的生活氣息。消費者當然愛。

9、020思維讓電商實體店相融

近年來,日本的很多實體店合作都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和實體店同步銷售的服務。消費者從電子商務平臺上購買的商品可在該百貨店的實體店取貨,實體店內斷貨的商品也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選購。

可見,日本百貨商場面對新形勢下的顧客消費需求,不是拒絕新的購物模式,而是與時俱進,積極打造網購平臺和開展電子商務業務,以應對衝擊。

10、互贏合作的生態商業圈

以大阪為例,大阪的商業形態有商業街、車站商業生態圖、便利店布局。通常商業街集中在市中心繁華地帶,同時各商業街通過各車站生態圈相關聯,在各車站之間的地帶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 布局,從而構建地上地下,從區域以點帶面的網狀商業生態圖,經常一個商圈的場子會聯合推出營銷活動。

每家實體店店面擺放的商品琳琅滿目,同時日本的商品包裝一般都偏小,一個貨架從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層,所以即是是一般的實體店也能置放絕對數量較大的商品品種,以供顧客挑選。而且線下實體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為顧客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多

11、商場無敵的售後服務

買好東西之後,如果不想拎著大包小裹回家,可以委託商場打包送貨上門。這一服務並不局限於家電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飾、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間。

日本的包裹服務商可以藉助便利店實現包裹的郵寄,在線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實現就近配送。正是因為日本的電商配送體系是建立在實體便利店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日本電商體系與實體店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關係,而不是絕對的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幹掉電商,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拼」是最合適的方案。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最人性化的細節服務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拼」是最合適的方案。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
  • 深圳,實體店倒閉越來越多了,電商是實體店唯一的死對頭
    電商已經幹掉了實體店,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員失業從此走向貧窮。商場百貨步行街冷冷清清的不見人影,一個朝氣蓬勃的社會景象一去不復返,難道一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現象嗎。一個國家只有實體經濟和科技經濟才是強國興邦的根基,這十年來電商一業興旺,而導致了現在的百業衰敗(有個大致數據,電商成功了只提供不到六千萬的就業率,但電商幹掉了實體店卻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失業,)為什麼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抗拒電商,因為電商的成功必然會讓更多實體店從業人會失業。窮人是渺小的,多一個少一個確實無關緊要,但整體的窮人卻是社會的基礎,沒有窮人誰都活不了活不好。
  • 為什麼電商在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發展不起來呢?
    許多實體店都已經支撐不下去,要麼選擇關門,要麼選擇裁員,隨著關店裁員,就意味著大量的就業崗位的消失,一大批嶄新的失業人口誕生了,當然,實體店的興衰並不能代表整個實體經濟,但是這也能夠做到一葉知秋吧!
  • 大逆轉:逼死實體店的電商卻爭搶開實體店,傳統的實體店未來5年一定會贏!
    電商覬覦線下資源不止他們電商二巨頭,底下的小弟也沒放過實體店,文章開頭的噹噹就是一例,高調宣布3年內要開1000家實體書店;膜法世家創始人黃曉東也說明年將在現有實體店的基礎上增開多家實體店;茵曼也在布局線下零售網絡,5年內開10000家實體店;還有御泥坊、阿芙精油……看來實體店不但要復甦,而且變成了一個聚寶盆啊,要不電商無論巨頭還是小弟都來湊湊熱鬧呢
  • 電商幹敗實體店,人工智慧讓工人失業,大勢所趨,何罪之有?
    中國比美國,日本科技發達嗎?中國電商比他們搞的早嗎?電商的科技含量高,美國,日本搞不出來嗎?都不是,各國都在考慮民生問題,努力提高就業率,不是利用科技使人失業。郵政局和郵遞員因手機而失業,但手機製造業也製造了大量的就業,並且信息更通暢了,你覺得是失去的多還是製造的多?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跟電商相比,實體店到底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有不少實體店的老闆經常抱怨生意難做,抱怨電商搶了自己的生意,但或許大多數實體店的老闆都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到底輸在哪裡。 在我看來,跟電商相比,實體店絕對不是輸在產品上,而是輸在用戶體驗上,輸在效率上。
  • 服裝實體店如何跨界明星IP社交電商,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流量裂變?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行業,不僅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也讓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網購浪潮下,作為小微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店如何逃脫四面合圍,八面夾擊?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實地探訪了成功幫助10萬+服裝店跨界社交電商,實現一個門店兩份收入的巨星行動,對話3位從業十餘年的服裝店主,深入了解移動網際網路如何精準賦能實體經濟,把流量變為「留量」。
  • 日本實體店驚人內幕:十招抵住電商衝擊.可惜國人學不會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日本無論是經營方式,還是在硬體設計、軟體公共服務上,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大阪的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輪、擁有日本最大imax屏幕的4d電影院、日本首個體驗型英語教育設施English Village以及小羊肖恩主題娛樂天地等。
  • 為什麼日本應該追趕中國的奢侈品電商潮流?
    eMarketer去年指出,日本的電商滲透率僅為8.7%,遠遠落後於中國的35.3%、英國的22.3%和韓國的22.2%。總部位於東京的諮詢公司Awa』Tori的聯合創始人Seiko Mbako說:「很多人認為日本是『先進的』,但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特別是在高端電商領域。」
  • 實體店為什麼幹不過網店,某寶不死中國不富真的是這樣嗎?
    某寶不死,中國不富,真的是這樣嗎?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先明白我為什麼在歐美或者日本,網際網路企業撼動不了他們的線下實體店?答案是極致服務和極致的體驗感。就拿日本來說,日本的實體商超無比幸福,從心理上就會讓客戶極致般的享受,你商家幫你拎東西,下雨不讓你打車,你買鞋真的襪子都給你穿上。
  • 發達國家都不大發展電商,電商對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危害有多少?
    我們的電商不斷刷新銷售記錄,全世界都震驚了,有人會認為電商行業的崛起,給實體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尤其對就業的影響,實體店倒閉,失業的人自然就多了,這樣的想法過於表面化了。在一些電商發展較早的發達國家,電商並沒有造成對實體店的打壓,恰恰相反,很難幹不過實體店。一方面是他們對電商的要求非常苛刻,用戶要退貨,期限可以達到三十天,不需要任何理由,這讓電商非常艱難,有些SKU甚至只在線下賣,不放到網上銷售,線上產品優勢不大。另一方面,對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力度非常高,商家的違規成本高,沒有什麼膽子敢公然售假。
  • 日本的電商為啥沒那麼火?為什麼東南亞電商狀況和日本高度相似?
    大家好,我是高妹高妹今天和朋友們聊天,說到日本的電商為什麼沒有那麼火?我們生活在日本多年的朋友,看到如今中國的電商效率,也是會大為驚訝。2018年,日本的電商,在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的佔比大概是6.2%,日本家庭中有網購的比例是28%,也就是說多數日本人一年都沒在網上訂購過任何東西。那不熱衷於網購的日本人,都去哪裡買東西?多數是去的實體店,一般他們是去超市,百貨公司,商店步行街。
  • 日本小酒館是如何做私域流量的?
    二、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日本小酒館作為一種實體店商業形態,並沒有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反而憑藉自己的獨特特點穩健經營,成為了日本一種獨特的商業形態。日本小酒館的穩健經營不是個例,與中國不同,雖然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但日本的實體經濟並沒有被摧毀,反而持續綻放生機。
  • 馬雲猜得沒錯,傳統電商也難做,它的出現,實體店「翻身」有望
    近些年來網際網路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實體店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大街上隨處可見那些旺鋪出租的告示,不少商家直呼生意不好做。然而很多人都將實體店生意難做的原因歸結到電商,接連關閉的實體店生意不好,真的是因為電商平臺的崛起嗎?為什麼在日本實體店就能夠成功打敗電商呢?其實日本主要靠的就是信譽2字。
  • 為什麼日劇主角下班後總是去同一家居酒屋?
    如果將上述特點總結一下,那些規模不大的日本小酒館能夠長期經營的原因,就是非常成功地經營了自己的私域流量。02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日本小酒館作為一種實體店商業形態,並沒有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反而憑藉自己的獨特特點穩健經營,成為了日本一種獨特的商業形態。日本小酒館的穩健經營不是個例,與中國不同,雖然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但日本的實體經濟並沒有被摧毀,反而持續綻放生機。
  • 很多實體店撐不住,並不是因為電商,而根源反而是它們?
    說起投資做生意,在最近兩年的經濟大環境下,確實有些不太好做,尤其對於一些做實體店的朋友,更是如此!就拿輝煌多年的貴人鳥來說,早些年各大電視平臺,都有它的身影,線下實體店數量更不用說,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人皆知的品牌,2018全年,線下實體店關門數量,就高達850家之多!
  • 電商「終結」了實體店?現實告訴你,這幾個行業電商永遠無法取代
    我們都知道,實體店的關閉,確實受到電子商務的衝擊,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取代傳統零售行業模式的歷史進程是不可避免的。但除了電子商務之外,實體本身的運營成本、不斷上漲的租金成為壓垮實體的最後一根稻草。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比實體商業模式,優勢更大。
  • 這些實體店是電商無法取代的
    全網人民開始直播,電商強勢崛起,很大程度上瓦解了許多線下的實體經濟。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它足不出戶的一大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電商購物。到底有什麼行業是電商取代不了的。這種專業的產業目前還不能通過電商來進行。現在,雖然有線上家庭醫生,但只能建議性的給出解決方案和治療簡單的頭疼腦熱。這個行業的開設難度大,需要較高的資質並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才可以。
  • 香奈集女裝實體+電商直播模式 多渠道賣貨
    原標題:香奈集女裝實體+電商直播模式 多渠道賣貨香奈集是集女裝品牌營銷策劃、實體店+直播電商運營、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於一體,新型的全渠道營銷的現代化公司。公司致力於女裝文化的建設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