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醫派 | 傳承淮安文化,我們一直在路上……

2021-02-12 淮上會

今天最高氣溫26℃,明天最高28℃,不少人戲稱淮安一秒入夏,從大冬天直接跳入炎炎夏日。上周才春分,清明和穀雨還沒到啊!難道春姑娘故意和大家捉迷藏?其實,春天正在淮安,正在這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古城。

在這樣一個春光旖旎的季節裡,三五好友相約,同遊暢聊,美哉!上周日上午,再次來到千年古鎮河下,輕踏青石板,走一走,看一看。


上午9:50,在吳鞠通中醫館的大門前駐足。隨手刷朋友圈,看到「山陽醫派」群裡有人發消息,「我懷疑一不留神,得了冠軍。」瞅一瞅,原來是東海釣鰲客,平時稱他為「盧大師」,我們是舊相識。「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其實,我已經在園內溜達了一圈。於是去找他,剛想發消息問他的位置,一抬頭就望見正在大門內舉著手機拍照的他。

我們熱絡地打著招呼,順子也到了。順子,先前我加了他的QQ和微信,「淮上會」用了他的好多文稿,他為河下寫了系列文稿。對他仰慕已久,卻一直未曾謀面。在我的想像中,他是一位頭髮花白、衣著樸素的老人家。不曾料到,這位先生西裝革履,金絲眼鏡,風度翩翩,盡顯儒雅之氣。尤其讓我興奮的是,第一次見面順子送了我一本他的書——《味道——古鎮河下風情錄》。

說來也巧,東海釣鰲客原名盧順貞,順子原名趙長順,他們名字中都有一個「順」字。再仔細端詳,青磚黛瓦高高門楣上的「淮順堂」三字,不禁莞爾。

緊隨其後走進淮順堂的是老槐樹,老槐樹一點也不老,真人比朋友圈裡曾經見過的照片最起碼年輕十歲。是因為穿著絳紅色衣服的緣故嗎,抑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老槐樹,是研究《水滸傳》的專家,從他的一篇篇文章中,我知道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有三部與淮安有關。《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土生土長的淮安人,這我知道。《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曾寓居淮安數載,並在淮著書立說,這是先前的我所不知道的。《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和施耐庵是師生關係,《三國演義》也有人說是他們二人的合作,我略知一二。而老槐樹的文章,加深了我對他們的了解。這三部文學巨著中都有不勝枚舉的淮安符號,如方言、風景、美食、醫藥等。

還有兩位女士,一位是李梅芳,她在河下古鎮住了數十年。甫一見面,映入眼帘的分明是一位大家閨秀。另一位女士來自清江浦區,雖然此前我們網上神交已久,網下卻從未唔見。不過,當她從那長長的老街上走來時,我一眼就認出了她,她也一眼認出了我。「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古人之言,一點兒也不虛。她就是劉豔梅,熱愛生活,傾心隨筆。

李梅芳和劉豔梅共有一個「梅」字,她倆或似梅清新雅致,或如梅傲霜堅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說的不就是這樣的女子嗎?


這麼一敘,我倒像是個局外人啦?其實,我嘛,筆名如月、楚楚月,和松間月共有一個「月」字,也許我倆都是喜歡月之皎皎、月的盈盈的吧?想像月兒一樣恬淡,而不像太陽那樣耀眼。此外,我雖本名邵娟,其實和趙長順先生300年前可算是一家。因為我爺爺的爺爺入贅改姓,三代後回姓歸宗。我的娘家在薛家灣,第一大姓是薛,第二大姓是趙,所以,我也姓趙。也許,我們還都是與淮安有諸多淵源的趙匡胤的後人呢?

淮順堂的錢先生帶我們登上淮順堂的二樓,主人詹天祥先生正和淮安市廣播電視臺健康事業部主任田波等人邊喝茶邊聊著。我和豔梅先去走廊上看看外面的風景,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花木蔥蘢,煞是可愛。稍後,我們一行人圍著一張長長的木桌而坐,啜飲茅山茶,說著山陽醫派。


詹先生是淮安籍最後一位太醫韓達哉的後人,是第五代傳承人,他積極推廣和傳承山陽醫派,濟世惠民。韓達哉研製的有效治療頸椎病、肩周炎、關節炎、腰間盤突出等關節疾病的「骨康」外敷藥酒,傳承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清朝大臣李鴻章、張之洞,慈禧太后最得寵的太監李蓮英,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葉飛軍長等人使用後,因其藥效顯著,倍加推崇。淮順堂「骨康」外敷藥酒分別於2014年、2016年獲得「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老槐樹十數年前開始研究山陽醫派,他認為現在許多人只知道吳鞠通而不認識韓達哉,是因為吳鞠通是山陽醫派的創始人,而且興於清朝乾隆盛世,而韓達哉主要生活於晚清光緒年間。雖然他們二人都是山陽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實韓達哉在歷史上的地位要比吳鞠通高,因為韓達哉是太醫官,相當於現在的衛生部副部長,而吳鞠通只是民間醫生。中醫和武術一樣存在門派之爭,各家各派藥方密不外傳。韓達哉作為太醫,有機會廣泛閱讀皇家醫藥學典籍,他所編寫的《醫學摘瑜》一部分是自己研究心得,另一部分來自皇家從各地徵集來的典籍,書的原稿(孤本)傳之後人,存於淮順堂。

說來也巧,兩位名字帶「順」字的先生,對淮順堂的「順」文化頗感興趣,想來不久的異日,他們一定會有佳作問世,以饗讀者。

淮順堂,本部在淮安,上海、山東等地有省級分部——淮順堂古方理療館。清江浦區有分店,豔梅靠的近,會時不時地和詹先生的母親——老中醫韓秀玲女士說說家常,帶我們了解韓太醫逸事以及山陽醫派背後的故事。

梅芳,會一次次地徜徉於河下街巷,為我們娓娓講述一位位淮上名醫的傳奇。

數年前,老槐樹曾向政府部門提議,命名吳鞠通路,相信不久的將來還會有韓達哉路。路名也是一種文化載體,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

那日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絡繹不絕,和我們一樣走進自然、典雅、古樸的淮順堂。清逸閒適的庭院,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會給來到這裡的每一位有心人,留下美好的記憶和悠遠的遐思。此際,我的眼前似乎有一位身著長衫、鶴髮童顏、清癯俊朗的老中醫,正從歷史的長河中款款而來,走進淮順堂,坐堂問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輕輕地道一句:「哦,你在這裡嗎?」醫者仁心,聖者仁術。淮順堂,讓每一個有緣人「養心,養眼,養性,養生」。「菊花紅花金銀花花開華夏,丁香茴香廣木香香散神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淮順堂的使命,也是所有淮安人的共同心願。弘揚山陽醫派,傳承淮安文化,我們一直在路上……

(拍照:田波  淮青)


相關焦點

  • 桐城派文化的現代傳承
    桐城派文化的現代傳承 2016-03-24 13:06: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在安慶市作協副主席、桐城市作協名譽主席白夢看來,桐城派文化的現代傳承任重道遠。  桐城派又稱「桐城古文派」,內容多是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桐城派講究「義法」,「義」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白夢告訴記者,桐城派與八股文是相對立的,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其實就是一種變革。
  • 淮揚菜、淮揚運河中的「淮揚」,以淮安為首
    2019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國家戰略出臺,明確提出打造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六大文化高地。還有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這兩處的「淮揚」一詞究竟出自何時何處?明朝海防兵書《籌海圖編·卷之九》「淮揚大捷」一文記載,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向江北竄擾,佔據廟灣(今阜寧),進攻山陽(今淮安區),巡撫都御史李遂組織軍民,在山陽姚家蕩(今淮安區東)一帶殲滅倭寇千眾;五月,劉景韶破倭於廟灣。此次戰役發生在淮安府、揚州府境內,此處「淮揚」指的是明朝淮安、揚州二府。
  • 7000年淮安簡史之城市發展篇【四】
    此時一些需要大量土地供應的項目開始向外溢出,河下著重保持那個年代的商業、金融、房產、文化、休閒區域中心地位。  因清江浦是今天淮安經濟中心所在,一度時期曾出現過度拔高清江浦歷史地位、誇大清江浦城的規模,甚至有以清江浦歷史作為淮安市歷史主幹來敘述的現象,這些都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也容易隔斷人們對淮安歷史的整體認知與了解,對淮安古城的保護與文化的傳承都有害無益。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江蘇省淮安市牢記習總書記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導段、示範段、樣本段」和「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使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真正成為淮安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重要支撐、重要品牌。
  • 《三遂平妖傳》與淮安
    據說《三遂平妖傳》裡有關於淮安的文字。於是從書櫥中找出這本書,翻翻看看。這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演述北宋仁宗時鎮壓胡永兒、王則夫婦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小說。我看的是二十回版本。其中不少民間故事傳說,語言質樸,風格與宋元話本相近。它與流行的馮夢龍增改的四十回本有很大不同,是海內孤本。
  • 博醫精誠·文化傳承·守護健康 | 2020年度盛典暨2021迎新晚會圓滿舉行
    >我們堅持讓每位客戶都極致安全、舒服看診在博醫匯創立的第8個年頭,博醫匯國醫館、晶特爾齒科、美可普口腔董事長任福先生提出了「2021年文化傳承年」的企業年度任務主題,要求企業上下,在2021年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牢記醫療本質和神聖使命,圍繞這文化傳承為核心,提高醫療品質,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 以大醫精誠傳承中醫文化---記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何成詩教授
    中醫藥文化更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依然屹立於世界醫學之林,成為人類醫學寶庫的共同瑰寶。作為醫生,何成詩教授尤為注重個人德行的修養,他認為德在行前,先為人,再為醫。正如他一直推崇著名製藥企業的一句話:只要我們隨時隨地考慮到患者的利益,我們的利潤也就會隨之而來。故而,他一直堅持醫生也應該用同樣的態度服務患者,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風險來解除患者的疾苦,這樣醫者自然會得到患者的尊重,醫生的利益也才會得到長遠的保障。
  •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訪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 2019年05月24日 12: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楠 字號 內容摘要:近日,本報記者圍繞「桐城派與書院教育」這一主題
  • 「強富美高」新淮安向我們走來!
    近年來,淮安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從產業發展、綠色生態、文明創建等多個維度發力,持續塑造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強富美高」新淮安正向我們走來。「一區兩帶一樞紐」為淮安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首提首推的淮河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積極參與編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江淮生態經濟區規劃,更多淮安元素融入國家、省重大戰略;航空貨運樞紐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傳承蔡李佛拳 一路上有他們
    "快速訂閱天下功夫第一資訊             蔡李佛拳派始祖陳享        江門新會崖門是蔡李佛文化的"發源地",陳享公為創始人,其淵源和林則徐、太平天國洪秀全也頗有關係,甚至牽涉到道光年間的十三行,以武術的形式,承載儒、佛、道和歷史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和平年代,我們再次見證了陳享公創立的「蔡李佛文化」讓新成立的廣東南拳黃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得到展現。其武術文化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醫文武系系相關。
  • 行攝山陽 | 帶你走進山陽這個即將消失的大院子,紅磚灰牆間充滿了歷史的滄桑!
    院子很整齊,房子一排一排的錯落有致,陽光充裕,是個很有文化氣息的院子,只可惜啊,以後是再也看不到了!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 【我們的節日】中秋之夜,淮安月圓人團圓!
    昨天,淮安市民用自己的方式歡度中秋,讓傳統節日展現文化精髓、煥發別樣魅力。 由於疫情原因,雖然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回不了家,但是同學們聚在一起做了團扇,也代表了團圓,祝願我們的親朋好友中秋快樂、幸福安康。」
  • 【頭條】 淮安人記憶中的下關...
    如今,早就沒有了「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當時年景,也不見元代詩人薩都刺(約1305一1355年)途經下關《題淮安王氏小樓》留存的墨寶,更沒有歷代文人騷客在這裡留下的足跡。追憶之餘,我們只有在遺憾中翻開《下關史話》,從目錄表面上乍看,下關許多老街巷地名成因簡單,稱呼也直白,似乎沒有太多的文化典故可挖。
  • 淮安人吃野菜
    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有人曾戲言:「淮安人,不學好;春天到,吃野草。」此語雖說是戲言,但卻道出了淮安民眾的一個民間飲食習俗——春天吃野嘗鮮。那麼,淮安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野菜的?究竟吃哪些野菜?又是怎樣吃野菜的呢?
  • 淮安幸福中醫館老中醫看病如何 口碑好嗎 妙手仁醫 深得患者好評
    淮安幸福中醫館老中醫看病如何 口碑好嗎 妙手仁醫 深得患者好評市場信息網   2020-11-25 17:11:14   來源:    評論:   「做病人信任的醫生,醫德是基礎,醫術是核心,善良是本質。」王兆凱主任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 仲華國醫館:仁心仁術,傳承發揚中醫國粹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穆春俠文圖    在風景如畫的綠城鄭州,有一座古色古香,始於明末「長崗保元堂」,精耕中醫藥診療400餘年的中醫館——仲華國醫館。它坐落在鄭州市金水區,外觀樸實無華,卻一直致力於用國粹中醫治病救人,文化底蘊尤其厚重。
  • 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始末
    一、事出有因 嘉慶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08年,就在那一年的夏秋之際,黃河河水異常高漲,沿岸多處發生洪災,其中淮安一帶受災尤其嚴重,幾十萬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清廷聞訊,向受災地方下撥賑災銀,嘉慶皇帝批示,令各部籌齊白銀二十萬兩送到了兩江總督鐵保處。鐵保不敢怠慢,立即下發。
  • 舌尖上的淮安
    我們家吃的蘿蔔乾都是我媽媽自己醃製的,每年到了蘿蔔上市的時候家裡都會買進一大袋蘿蔔,切塊後配以醬料醃製,醃製完了用線串起,掛在陽光下曬,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切成小塊,拌上辣椒醬,實在也是民間美味。師專路上的小吃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我聽說過的較為出名的有:戰鬥雞排、魷魚卷和脆皮臭幹。
  • @淮安人,全城尋找御碼頭的美食!
    淮安御馬頭,又稱石碼頭,是淮安明清時期「南船北馬」的重要交通樞紐,曾經的繁榮與輝煌給予了這座名城濃厚的歷史積澱。15年清江浦開埠600周年大慶之際,為弘揚和傳承清江浦深厚的運河文化和濃鬱的風土人情,政府決定新建「淮安御碼頭美食街」,這裡的每一家店都值得去而復返。
  • [聚焦] 舌尖上的淮安
    第五章 美味傳揚在當代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一種文化能否成功的傳播,已經不再僅局限於文化本身的魅力,而是越來越取決於該種文化衍生的文化產業發展得如何。淮安有著豐富的美食文化,卻在當代的文化產業發展競爭中處於弱勢。為此當地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自從2000年7月起,淮安市盱眙縣舉辦「中國龍蝦節」。從第二屆起,「中國龍蝦節」就已經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聯辦,造成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雖然後來全國各地舉辦龍蝦節的不在少數,但是影響力能跟盱眙龍蝦節媲美的還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