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
愛要走的時候,我們得學會挽留。
而挽留的辦法,
仍然是蘊藏著美好生活細節的愛。
爭吵、冷戰、敵視、彼此傷害等等的招數是無效的,
不僅無法挽留,還會加速愛的離去。
理性是更加久遠的愛
主播 / DJ曉蘇
文字 / S先生
插畫 / 拖延徵
1
有三個很小的新聞故事,我一直記憶猶新。先說第一個。在澳大利亞一個度假村,兒童們上完網球課後,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將一個小女孩忘在了網球場了。
當他們發現人數不對時,趕緊去網球場把小女孩找了回來。小女孩因為一個人留在了偏遠的網球場,感到很委屈,大哭得很傷心。
這時孩子的媽媽也很生氣,但她猶豫了一下,蹲下來,拉著孩子的小手說:「親愛的,已經沒事啦,這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非常難過。但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去親親那個姐姐,安慰她一下吧。」
結果,這個4歲的小女孩很快止住哭泣,擦擦眼淚。拉著媽媽的手,走過去。小女孩親了親工作人員的臉頰,說出了媽媽教給她的話,「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工作人員驚訝極了,也不再哭了。
你看,如果只是一個勁安慰孩子指責工作人員,那麼,就等於在跟孩子種下戾氣恨意,不愉快的事情再度強調,也等於2次傷害。但面對別人犯的過錯,我們還可以選擇寬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這雖然是很簡單的話,態度就不一樣了,你的確做錯了,但是,我可以原諒並撫慰你,你一定要注意。
這個4歲小女孩的心靈,像一隻小小的帆船,還沒有定向。她很幸運,被指引向寬闊的海,遠離狹隘與偏執的水溝,她就容易成長為一個懂得愛與寬容的人。
事實上,所有幼小的心靈,都如同小帆船。如果你也曾與孩子們相處,或者你現在就在孩子的身邊,會為他們吹起什麼樣的風?
或者你自己此刻還是個孩子,你願意被什麼樣的風吹拂?
2
第二個小故事是我在《南方都市報》看到的: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拉蘿•裡希克女士發現中國有一些女嬰被遺棄。裡希克的親生父母離婚後,母親再婚,幸運的是,她的繼父對她很好。這種經歷讓她萌生了收養孩子的念頭。於是拉蘿•裡希克夫婦通過複雜而嚴格的收養手續,向美國收養機構支付了1萬5千美元,從中國帶回一個小女孩。他們給女孩子取名瑪雅。
裡希克本以寫作為生,自從收養女兒後,她就不再工作了,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顧女兒。他們視瑪雅為掌上明珠,還把收養那天定為「獲得你」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一家人都要到餐廳慶祝,瑪雅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餐廳並點菜。瑪雅的人生就此改變。
此後一天,裡希克的丈夫邁克在家裡看著入睡的瑪雅發呆。他忽然想到如果我們沒有收養她,她的命運會怎樣?如果我們自己生一個孩子,就會有一個孩子失去被收養的機會。於是,這對夫婦私下商量,決定放棄自己生育孩子的念頭,再收養一個女孩。
2003年11月,裡希克夫婦帶著4歲的女兒瑪雅再次來到中國廣州,收養了被遺棄在一家超市門口的女嬰——八個半月的愛芮亞。這個故事如此美好,我本以為到此為止,但是沒有。對收養的孩子,要不要告訴她們真相呢?
裡希克夫婦沒有迴避這個事實,他們對瑪雅解釋:「你的父母不是不愛你,只是當時無法給你足夠的愛,而恰好我們能夠。所以,他們就給了我們這個寶貴的機會來愛你。」裡希克夫婦的意思是,他們不是居高臨下地施捨愛,而是獲得愛兩個小女孩的機會,並對此充滿了感恩。他們把這種感恩表達出來,讓小瑪雅懂得擁有愛是最重要的。
我相信他們的兩個寶貝女兒,在溫暖的愛中,可以放下對生身父母的怨恨,少了被遺棄的自卑與挫折感。有了愛和諒解,她們將會心靈健康地成長,擁有更光明的人生。
3
後來,我又讀到一個中國孩子的故事。「生活在青島的14歲初中生王華,在給小學老師江老師拜年時,將自己的一本小說送給了老師。」「這本一萬多字的小說沒有正式出版,是小王華自己為自己編寫的,裡面說的全是他的童年往事和父母即將離婚的家庭不幸。老師看完了以後感慨萬分,心裡多出一個念頭。」
「大年初二的一大早,小王華的父親突然接到了江老師的電話,說要來拜年。見面後,江老師拿出了小王華的那篇小說。」
「小王華用自己略顯稚嫩的文筆,寫著從他記事起父母對他的關愛,寫著一件件幸福的小事,寫著在他眼中的父母曾是多麼恩愛……其中還配了插圖,那些都是父母從小為他收藏起來的圖畫,裡面都畫著兒子每年為全家畫的全家福。」
「王華的父親和母親看著兒子的小說,流下了眼淚。在過年的短短5天裡,夫妻倆始終與兒子呆在一起,每天都會講當年「最浪漫的事」。在正月初七那天,他和愛人決定不再離婚。那一天,小王華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看完之後,為小王華的重拾幸福而點頭微笑的同時,別有感嘆。
不管是童年、少年時期,還是成年時期,幸福都是我們尋找的目標。但是,總有各種問題,使我們遠離幸福,墜入不幸。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設想一下,只會沉默寡言的小王華,能夠收復失落的溫暖家庭嗎?顯然不能。小王華把小說交給老師時,潛意識裡,是在謀求愛的援助。他成功了。
愛要走的時候,我們得學會挽留。而挽留的辦法,仍然是蘊藏著美好生活細節的愛。爭吵、冷戰、敵視、彼此傷害等等的招數是無效的,不僅無法挽留,還會加速愛的離去。一個中學生做出的努力,值得許多成年人學習。愛,只能夠用愛來挽留。
這三個故事,恰好是愛的三個形態,覆蓋了家庭中的兩代人關係,值得所有人深思。接受什麼樣的愛的教育,長大後就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大人,有時候還會從孩子身上接受愛的教育。
· 今日話題 ·
你是否也有過「用愛挽留」的故事?
· 你可能錯過的 ·
DJ曉蘇
聲音設計師,做有手工質感的電臺節目
現駐紮網易雲音樂,主播節目:吻安七分、樂讀紀
晚安,是換個世界想你。
- - - - - - -
微博:DJ曉蘇投稿郵箱:xiaosudj@163.com
合作請聯繫QQ:2225306281(註明來意)原創作品,歡迎分享,禁止商業用途,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