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感性與理性永恆交錯,只有情慾的愛終將消亡

2021-01-17 怡姐話電影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世界名著有很多電影版本,這裡分享的是2012年大陸上映的一版。

在這部電影中,充滿舞臺感,從富麗堂皇的官邸轉身到華麗的舞會,再一轉身又到了美麗的田園中。時而又是兩個人充滿欲望火焰的眼神。

在很多時候,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追求個人解放的典型人物,生活在虛偽的上流社會,勇敢面對真實的內心。

然而在這部電影中,似乎在不斷地場景轉換中可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追求情慾是否就是真實?走向社會是否就是冷血虛偽?追求個人解放是否就要讓身邊的人全都受到懲罰?

也許就像電影中的一次次精彩轉場,人生境遇不同,時代時空不同,感受到的就完全不同了。

1 感性獲勝: 列文追求基蒂失敗,安娜與沃倫斯基一見鍾情

當理智遇見感性,常常會被感性打敗,尤其是當感性披著追求個性和自由外衣的時候。

在穩定了多年的社會秩序,上流社會注重內部的規則。

有人嚴謹照做,比如卡列寧,安娜的丈夫,刻板又木訥,更願意把時間放在政治生活中。他還一心為社會謀福利,在當時社會有一定影響力,口碑也不錯。

有人內心壓抑渴望反叛,比如安娜,她比卡列寧小20歲正是活潑明媚的年紀。她一心掙脫牢籠,有機會就出去走走。

這一次她要去看看哥哥和嫂子,為了勸說出軌的哥哥收斂,委屈的嫂子為愛忍耐。

這個行程似乎預示著什麼?她遇見一個年輕的軍官,她們彼此注意到了。

到了哥哥家中,又參加嫂嫂妹妹的舞會,卻發現那年輕軍官就是妹妹心上人。

軍官和她跳了一個晚上的舞。

安娜預感到要發生什麼?她連夜離開,坐上列車仿佛在逃避自己的內心。

可是基蒂的心上人來了,他追上她了。

感性戰勝了理性,理性岌岌可危。

那頭,木訥嚴謹的列文向基蒂示愛遭到拒絕,傷心離開。基蒂看見沃倫斯基被安娜徵服,心不已。

感性一直在瘋狂叫囂著,這是情感還是情慾,不得而知

2 這邊情慾的猛獸戰勝理智,那邊理性之光如此美好

安娜這樣真摯熱情,活動明媚,卻總是披著黑紗,仿佛遮住了內心的狂野。

當她遇見沃倫斯基仿佛點燃了內心的火焰,飛蛾撲火一樣不管不顧。

這時的她讓人沒法想像是一個男孩的母親,一個尊貴的官員夫人。

她就是沉淪在愛情甚至情慾的小女人。

影片中,安娜和沃倫斯基就如大自然中兩個排除萬難也要在一起的小動物,還沒有感受到大自然的殘酷一味追逐彼此的本性吸引。

然而瘋狂的背後必然有代價。

木訥的列文身在貴族階級,內心卻對虛偽的上流社會生活深感厭惡。

這時候正是資本主義入侵,農奴制變革時期。

列文尋找人生出路的迷茫期,就像他像貴族小姐基蒂求婚,他喜歡她純潔尚未腐蝕的靈魂。

然而求婚失敗後,回到農莊親近農民和宗教,想要從中找到新的出路。

當基蒂被沃倫斯基丟下,列文再一次找到這個女孩,並用猜字的辦法俘獲了女孩的芳心。最終結合在一起。

這仿佛象徵著列文和基蒂,貴族階級思想變革的可能。

影片中有一道光,那是基蒂在為列文病重的哥哥擦身,善良的女孩沒有任何厭棄,反而特別認真仔細護理病人。

列文深深為之感動,這是人性的光輝。他仿佛找到了思想和人生的道路。

人性之美,宗教之光,列文和基蒂平凡又美好的家庭生活充滿著理性之光。

3 為何安娜和列文都打破現實束縛,一個墮入深淵另一個卻生活平靜?

安娜和列文的人生抉擇仿佛作者列夫託爾斯泰對社會變革道路的回應。農奴制變革,腐敗虛偽的貴族階級該如何自處?

是像安娜那樣,直面虛偽勇敢追尋個性解放和真愛,不惜得罪整個貴族階級,玉石俱焚?

還是像列文那樣,尋找一條關注社會,走近農民勞動力,親近自然和宗教,了解生命真諦的道路?

也許就算是列文也未必找到更合適的社會變革之路。但他沒有把愛局限在僅僅是男女之間而是擴大到社會,對貴族的憂慮與底層的接近,還有人性光輝的崇尚。

安娜衝破外表光鮮內在千瘡百孔虛偽貴族階級生活,只憑充滿情慾之愛,她如飛蛾撲火依賴沃倫斯基的愛情。

當這個年輕軍官被社會壓力崩潰,要麼自殺,確實有。要麼投降,繼續委身上流社會。

身為不忠女人,為聲譽不能離婚又不能繼續被上流社會相容的安娜,也只有隨著情慾之愛的消散而滅亡,她最後在與沃倫斯基相遇的地方臥軌自殺了。

當一個人只為自我情慾,個人去與世界為敵,想要改變規則,最後的結果總不太美妙。

當一個人為了世界,社會,更多人去做點什麼,哪怕是對抗當下的規則,也可能順應了歷史潮流獲得人們的尊重和祝福。

我們從這部十九世紀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著看到的,或許是我們如何定義愛,想要打破舊束縛追尋新世界,至少不要把目光局限在男女情愛,需要更理性把愛放地更大一些,人生社會世界之愛。

如果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感性荷爾蒙,甚至一個人身上。必將遭遇情愛至上不顧倫理法制的反噬。

4 電影用光影表現內心理性與感性掙扎

如果說託爾斯泰的名著,讓我們看到安娜從無趣壓抑中走出來飛蛾撲火瘋狂尋靈魂之愛,電影中似乎更多表現出她和軍官的情慾之愛。

在表現這段瘋狂愛戀的時候,光線從浮華光怪陸離的舞會到了大自然純粹的空間中。兩人瘋狂迷醉在情慾中不能自拔。

場景的變化看似只表現情慾實際也反映了那種瘋狂無望的掙扎,追尋自我解放的毀滅之路。

從浮華的舞會到自然中的還有列文,他和農民在一起,感受天地自然生命的魅力還有勞動的價值。

還有基蒂的聖母之光,她照看親人善良美好的品質,都用柔光呈現出來。

電影的場景變換和光影,讓我們看到了感性極致縱慾的癲狂和理性溫和實踐的柔和之光。

不同書籍文字帶來的無限想像力,這個時代電影帶給我們更直觀的視覺和心靈衝撞的魅力。

最後想說

年輕的時候,我們常認為愛情很大,大到世界都為兩個人讓路。

一個女人可以為愛人拋卻事業,家庭甚至名譽。好像安娜一樣。

又像曾經大熱的瓊瑤小說,明明破壞了他人的家庭,卻總愛情冠冕堂皇為自己開脫。

人們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說的也是愛情的重生吧。

婚後的愛情是踏實和穩定的,彼此珍惜願意負責任和義務的。

飛蛾撲火的愛只適合一時,所以婚後就不存在了。婚後的愛情是和理性經營家庭,成為社會細胞一份子緊密聯繫的。

藝術創作反映現實,中國歷史上從程朱理學到晚明的性靈學說,還有王陽明的心學,心即是理。

從理性光輝到至情至性,再到知行合一,似乎任何一個理論就像現實,走到極致一定會來到反面。

在歐洲,從古典到中世紀再到啟蒙運動,是理性的傳承和變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則有著人性解放的光輝。

當理性遇見感性,也許絕對控制的理性和絕對放縱的感性都不太合理,還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更能指導我們的生活現實。

就好像列文走近自然,社會一樣,那也是一種知行合一的理論實踐。

今日話題: 當你見到朋友有不為世人允許的愛情,你會鼓勵她勇敢追愛,還是理性阻止指出另一條路?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

@怡姐話人物,探索影視文化人物,細品百態人生。

相關焦點

  • 《安娜卡列尼娜》感性與理性永恆交錯,只有情慾的愛終將消亡
    在很多時候,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追求個人解放的典型人物,生活在虛偽的上流社會,勇敢面對真實的內心。然而在這部電影中,似乎在不斷地場景轉換中可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追求情慾是否就是真實?走向社會是否就是冷血虛偽?追求個人解放是否就要讓身邊的人全都受到懲罰?
  • 《安娜,卡列尼娜》a赴湯蹈火婚外戀,只有一個結局卻
    當他看到安娜的時候,他被她的驚人的美貌所吸引,他心悸的無法控制是他自己的原因,隨後,他拋開了戀愛已久的吉娣,展開了對安娜卡列尼娜的熱烈追求。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有家庭,她仍然被自己開朗陽光溫暖快樂的性格所吸引,她拼命追求不屬於自己的幸福。
  • 《安娜,卡列尼娜》一場赴湯蹈火的婚外情愛情,結局卻只有一個
    當他看到安娜的一瞬間,被她驚人的美貌吸引,悸動的心無法控制自己的理智,隨即拋開了戀愛了許久的吉娣,對安娜卡列尼娜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明明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有家庭,還是被她開朗陽光熱情快樂的性格吸引,不顧一切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幸福。
  • 《安娜卡列尼娜》:多個家庭圖景的交織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描繪了多個家庭的生活圖景,它不僅僅專注於安娜和卡列寧一個家庭的敘述,反而還囊括了奧布朗斯基和道麗、列文和吉蒂兩個家庭的故事。就像作品開篇說的:「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 專欄·畫外因|高冷之下,是安娜卡列尼娜可愛可憐的靈魂嗎
    而這,是《安娜卡列尼娜》裡渥倫斯基對安娜的初印象。劇本如下:莫斯科彼得堡車站,渥倫斯基在等候自己母親時,邂逅了來自彼得堡的貴夫人安娜。當然,渥倫斯基本人也是一個「來自彼得堡的花花公子」。無名女郎與安娜卡列尼娜,兩個女人有何關聯?要從創作她們的人——克拉姆斯柯依和託爾斯泰之間的關係說起。眾所周知,克拉姆斯柯依是「巡迴展覽畫派」的創始人。
  • 安娜卡列尼娜婚內出軌,為愛付出一切的女人,會幸福嗎?
    安娜卡列尼娜一個美麗優雅的上流社會貴婦,丈夫卡列寧比她年長20歲,不解風情,一心只想著他的政府工作,醉心功名,孜孜於公務!安娜雖跟丈夫的感情不是很好,但是也相敬如賓,維持著家庭的溫馨生活!她非常愛她的兒子謝遼沙,因此在沒有遇到沃倫斯基的時候,她從未想過離開這個家!
  • 《廊橋遺夢》和《安娜 卡列尼娜》:同樣為愛選擇,為何結局不同
    文/學乃身之寶 看了電影《安娜 卡列尼娜》(1997年版)後,我的心情很沉重,回想著安娜臥軌後臉上出現的笑容,我知道她解脫了,而這又讓我想起電影《廊橋遺夢》中的弗朗西斯卡,她和安娜的經歷相似,也是在結婚後愛上了另一個男人,但她和安娜的結局卻大不同。
  • 安娜卡列尼娜,一個女人的果敢與瀟灑
    「我是原創作者紅萍果兒,專注於文學文章創作」安娜卡列尼娜,一個女人的果敢與瀟灑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本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列夫託爾斯泰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著作。
  • 《安娜卡列尼娜》:生命在哪裡,奇蹟就在哪裡
    《安娜卡列尼娜》是託爾斯泰第二部裡程碑式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73—1877年 。作品由兩條既平行又相互聯繫的線索構成條是安娜與卡列寧、伏倫斯基之間的家庭、婚姻和愛情糾葛:#安娜卡列尼娜#一條是列文和吉娣的愛情生活及列文進行的莊園改革。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安娜的一生
    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故事一開始是可憐的是陶麗面對丈夫的出軌,無能為力。她的生活全部是為了她那五六個孩子。陶麗勤儉掎家。她一直以為她的愛情她的生活幸福美滿,可是在她發現丈夫出軌後便轟然倒塌了。安娜來做說客。在火車上遇見優倫斯基的母親,兩人一見如故,聊的很開心。在車站,有人臥軌自殺,那也是她第一次見到伏倫斯基。
  • 《廊橋遺夢》和《安娜•卡列尼娜》:同樣為愛選擇,為何結局不同
    文/學乃身之寶看了電影《安娜卡列尼娜》(1997年版)後,我的心情很沉重,回想著安娜臥軌後臉上出現的笑容,我知道她解脫了,而這又讓我想起電影
  • 經典影片在線觀看 ▏安娜卡列尼娜
    說到託爾斯泰便想到安娜卡列尼娜。說到安娜便想到那句經典的開場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起觀看電影《安娜卡列尼娜》 ▼說明:本片伯納德·羅斯執導,蘇菲·瑪索主演,1997年美國影片。又名《愛比戀更冷》、《浮世一生情》。
  • 《安娜卡列尼娜》: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權衡生活與童話
    作者 l 千雅來源 l 無戒學堂 (ID:wujiexuetang)轉載請聯繫授權 (微信ID:735848498)愛情,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似夏天吹過耳邊的微風,似街角偶然抬眸的心動,似夜幕降臨時的竊竊私語,也似熊熊燃燒的不熄烈火。
  • 《你好生活》女孩說朱迅像安娜公主,尼格買提問是安娜卡列尼娜嗎
    1月6日,在今天播出的《你好生活》中一個新疆女孩看見朱迅後脫口而出,「姐姐你好像安娜呀!」不得不說,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麻花辮再加上這雙大眼睛,朱迅就是就是安娜公主本人!被小女孩這麼一誇,朱迅估計得開心好幾天吧。不過尼格買提問安娜是誰?是安娜卡列尼娜嗎?真的好好笑!
  • 在《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影中,你對片中的安娜有什麼樣的看法
    當她們聚會時總愛把當時的幼稚拿來當談資,感慨當時的愚蠢,只有按照身份的配對結合,才是符合神主的旨意,是正確的「愛情」。安娜早早的嫁給一個貴族,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作為貴婦,她對這種婚姻關係並沒有很清楚的認識,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那麼那這也會是屬於她的命運軌跡。
  • 《安娜卡列尼娜》:蘇菲·瑪索沒能撐起的角色,但它拍得很好看
    這是一部根據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改編的小說。卡列寧(詹姆斯福克斯飾)和安娜(蘇菲瑪索飾)是十九世紀俄國上流社會的一對夫妻。安娜擁有非凡的美貌,萬種風情。後來,安娜和風流倜儻的渥倫斯(西恩賓飾)邂逅了。渥倫斯的炙熱愛情點燃了安娜心中沉睡已久的激情,兩人不顧一切的相愛了。
  • 《安娜卡列尼娜》:世間可有心如止水的愛情?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長篇小說,被譽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曾被改編成多個版本的電影搬上螢屏。 01、面對渥倫斯基的追求,安娜一開始明顯是抗拒的,這來自她的教養和理智,也來自女性特有的矜持。
  • 外媒曝BCC將拍《安娜卡列尼娜》劇集,《名利場》編劇加盟
    俄國文學大亨託爾斯泰的巨作《安娜卡列尼娜》自登報連載以來就廣受好評,即使已過一百多年,仍是很多人手中的經典讀物。對於經典作品,翻拍成影視作品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樣也是為了更好得傳承經典。《安娜卡列尼娜》被多個國家翻拍稱各種版本,近期,也有消息稱英國BBC將投資拍攝新劇集,這也引起了不少書迷的熱切關注。根據相關消息,新劇集仍處於籌劃階段,將由《名利場》的編劇格溫妮絲休斯來運作,劇情基本未變,繼續講述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人生及愛情故事,其它相關信息還未確定。
  • 《安娜卡列尼娜》| 沉淪虛實之間
    >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廣州大劇院2017年5月30日文 / 小X脫胎於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本劇通過舞蹈演繹了情慾與倫理,自由與禁錮,愛與痛,生與死,將人所面臨的最極致情緒都濃縮於一部芭蕾舞劇上。
  • 從《安娜卡列尼娜》到《包法利夫人》:淺談安娜和艾瑪悲劇的異同
    文/陽光緣素讀完《包法利夫人》,細品主人公艾瑪的悲劇,讓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不同階級下的女性,卻有著相似的命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寧選擇安娜,是因為安娜的貴族身份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安娜被迫選擇卡列寧,是因為卡列寧可以養活她和哥哥,他是一個好人,一定會很愛自己。在《包法利夫人》中,查理選擇艾瑪,是因為自己原來的妻子又老又醜,而艾瑪年輕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