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權衡生活與童話

2021-01-08 無戒學堂

作者 l 千雅

來源 l 無戒學堂 (ID:wujiexuetang)

轉載請聯繫授權 (微信ID:735848498)

愛情,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它似夏天吹過耳邊的微風,似街角偶然抬眸的心動,似夜幕降臨時的竊竊私語,也似熊熊燃燒的不熄烈火。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這樣談道:愛情不但可以進去一片敞開的心田,而且可以闖入一座壁壘牢固的靈府。

在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書中,有這樣一位美豔動人的女性:她大膽聰慧,勇於跳出教條的束縛,尋找內心最深的渴望;她不畏人言,敢於為愛執著,探索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正是這樣極具魅力的女性,卻最終落得自殺而亡的悽慘結局。

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女人跌宕起伏的悲慘一生,同時也展現了造就這一悲劇的背後原因。

無愛的婚姻

安娜卡列尼娜18歲時便嫁給了亞歷山大卡列寧,那是一位在官場中地位顯赫的人物,然而這段看似美滿的婚姻實則早已暗流湧動。

這天,安娜的哥哥斯蒂瓦因婚外情與其妻子關係破裂,焦急的她連忙穿衣戴帽,趕去遠在莫斯科的哥哥家。

令她沒想到的是,這趟莫斯科之行,卻足以使今後的生活翻天覆地。

當火車到達車站時,安娜遇見了青年軍官渥倫斯基。

他為她的美貌所傾倒,而她也暗暗懷了一絲期待。

經過她的一番勸說,斯蒂瓦的妻子多莉原諒了他的犯錯,此時她的妹妹基蒂正好前來拜訪,邀請安娜參加隔天的舞會。

舞會上再次見到渥倫斯基時,她開始慌亂了,面對這位英俊風流的貴族軍官她淪陷了。

但是她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緒,第二天便匆匆回到了聖彼得堡。

未曾料到的是,渥倫斯基也來到了這裡,對她展開了熱烈而又浪漫追求。

丈夫聽聞流言後,並未因此惱怒,只是責怪安娜的行為舉止不夠得體,引起了輿論的指指點點。

他說:「你要表現的無可挑剔。」

作家茅盾曾說:夫婦間的恩愛,兩個人的靈魂的合一,也只有這默然相對忘言的當兒,才是人生中最難得的真味。

顯然,安娜的婚姻並不是這樣。

她與丈夫實為夫妻卻同床異夢,他們彼此並無愛意。

她需要熾烈的愛情去撫摸空虛的靈魂,而他想要完美的家庭與一絲不苟的生活。

古語有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其實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外表的華麗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而適合自己的才能稱得上是最好。

勇敢不是衝動

在渥倫斯基的猛烈追求下,她終於無力抵抗,選擇了內心深處的對愛的渴望。

於是二人開始了一段不被世人所認可的甜蜜戀情。

他們在鋪青疊翠的草地上幽會,暖陽透過樹梢灑在身上,這對戀人彼此訴說著愛意,也彼此激吻著,似乎時間永遠停在了這一刻。

在一次賽馬會上,安娜前去為心愛的情人鼓氣,然而在比賽途中,渥倫斯基卻不慎摔下馬身,她心痛的大聲驚呼,眾目睽睽下暴露了自己的秘密。

當晚,她便向丈夫承認了自己的所愛,卻得到了原諒。

丈夫表明願意給她富足的生活,只要她留下。

可是安娜此時再也無法忍受內心的煎熬,她想要離婚,想要名正言順的與情人在一起,可惜並未如願。

時間一點點過去,她也順利生下了和渥倫斯基的女兒,他們之間的事情也已鬧得滿城皆知。

安娜是勇敢的,但同時也是衝動的。

她擺脫世俗的眼光,拒絕對無望生活的妥協,她不甘做金絲籠中的小鳥,寧可放棄優渥的物質生活,也要追求精神的自由與滿足。

可她又屈服於愛的欲望,不顧一切的與情人在一起,為此也賠上了名譽與前途,而她的女兒也可能因此背上私生子的名聲。

勇敢的面對前方坎坷,但也要三思而後行,一味往前衝,卻不懂得思考背後的隱患,最終的結果只能走向不幸。

永遠不要將希望寄託於他人

在那之後,安娜與渥倫斯基飛往國外遊玩,度過了一段幸福無比的時光。

可好景不長。

回國後,安娜遭到了旁人的冷眼相對,之前的親朋好友無一例外的不再與她來往,這讓她倍感痛苦與屈辱。

一次晚會前,渥倫斯基禁止她前去參加,因為這樣有失體面。

可安娜卻身著一襲華美衣裙,佩戴亮麗的珠寶首飾,出現在眾人面前。

果不其然,她被當眾侮辱了。

而渥倫斯基在母親的介紹下,結識了一位年輕的貴族小姐。

這一切讓安娜變得愈來愈敏感,她會因為他的一句話而哭喊著「你不愛我了」,會因為他的久不歸家而越發的沒有安全感。

最終他們發生了爭吵,渥倫斯基摔門而去,留下了傷心欲絕的安娜。

她坐上火車,仿佛看見了那位貴族小姐與愛人親熱的畫面,她又回想起了之前的種種,內心百感交集,懷著絕望的心情臥軌自殺,結束了這短暫的一生。

她生命中的希望源於一次車站相遇,而最後的離開也歸於火車。

有人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安娜的一生無疑是精彩的,但同時也是可悲的,她將自己的未來都寄托在了他人身上,得到的卻是無盡的懊悔。

香港作家亦舒說過這樣一句話:現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的確,自立才能自信,而自信的人生才能綻放更絢爛的花朵。

人生要懂得克制

安娜的哥哥斯蒂瓦有著和諧幸福的家庭,妻子溫柔賢惠,孩子可愛活潑。

可他受不了逐漸歸於平淡的生活,也逐漸厭惡妻子的人老珠黃,於是他出軌了年輕美麗的家庭女教師。

雖然最終得到妻子的原諒,卻仍舊不改作風,繼續尋找著下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

可是這樣又能換來什麼呢?

欲望永無止境而妻子的一次次期待總有失望至極的時候。

古語有云:縱慾之樂,憂患隨焉。

生活亦然,倘若一個人無法抵擋住種種誘惑,那他也無法攀登成果的山峰。

一個懂得克制的人,他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也會為此而持之以恆地努力。

餘生願我們都能做一個自律克制的人,向著心中的目標大步向前!

相關焦點

  • 《你好生活》女孩說朱迅像安娜公主,尼格買提問是安娜卡列尼娜嗎
    1月6日,在今天播出的《你好生活》中一個新疆女孩看見朱迅後脫口而出,「姐姐你好像安娜呀!」不得不說,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麻花辮再加上這雙大眼睛,朱迅就是就是安娜公主本人!被小女孩這麼一誇,朱迅估計得開心好幾天吧。不過尼格買提問安娜是誰?是安娜卡列尼娜嗎?真的好好笑!
  • 《安娜卡列尼娜》:多個家庭圖景的交織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描繪了多個家庭的生活圖景,它不僅僅專注於安娜和卡列寧一個家庭的敘述,反而還囊括了奧布朗斯基和道麗、列文和吉蒂兩個家庭的故事。就像作品開篇說的:「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 《安娜,卡列尼娜》a赴湯蹈火婚外戀,只有一個結局卻
    愛情的每一個開始都期待著一個幸福的結局,但很多幸福未必是完美的結局託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一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讓我們了解婚外戀不可避免的發生,盡情享受煙花般絢麗的窒息之美,灰燼瞬間是一團糟
  • 《安娜,卡列尼娜》一場赴湯蹈火的婚外情愛情,結局卻只有一個
    每一分愛情的開始,都期望著美好的結局,但是很多的美好未必是完美的結束託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讓我們讀懂婚外的愛情不可避免的發生時,享受煙花般絢麗令人窒息的美妙時,瞬間的灰飛煙滅是一地的狼藉。
  • 安娜卡列尼娜,一個女人的果敢與瀟灑
    「我是原創作者紅萍果兒,專注於文學文章創作」安娜卡列尼娜,一個女人的果敢與瀟灑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本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列夫託爾斯泰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著作。
  • 《安娜卡列尼娜》:生命在哪裡,奇蹟就在哪裡
    《安娜卡列尼娜》是託爾斯泰第二部裡程碑式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73—1877年 。作品由兩條既平行又相互聯繫的線索構成條是安娜與卡列寧、伏倫斯基之間的家庭、婚姻和愛情糾葛:#安娜卡列尼娜#一條是列文和吉娣的愛情生活及列文進行的莊園改革。
  • 《安娜.卡列尼娜》裡10句熠熠生輝的名言,給人啟迪與深思,收藏
    託爾斯泰是俄國文選巨匠,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就像中國的《紅樓夢》一樣蜚聲文壇,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也是非常精彩好看的一部經典名著。對於人性的描述,託爾斯泰也和曹雪芹一樣的思維,不把人物粗暴簡單化,強調要用有血有肉的手法,不批判,不議論,把他們各自的狀態真實呈現出來,也唯其如此,他寫的《安娜。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安娜的一生
    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故事一開始是可憐的是陶麗面對丈夫的出軌,無能為力。她的生活全部是為了她那五六個孩子。陶麗勤儉掎家。她一直以為她的愛情她的生活幸福美滿,可是在她發現丈夫出軌後便轟然倒塌了。安娜來做說客。在火車上遇見優倫斯基的母親,兩人一見如故,聊的很開心。在車站,有人臥軌自殺,那也是她第一次見到伏倫斯基。
  • 專欄·畫外因|高冷之下,是安娜卡列尼娜可愛可憐的靈魂嗎
    而這,是《安娜卡列尼娜》裡渥倫斯基對安娜的初印象。劇本如下:莫斯科彼得堡車站,渥倫斯基在等候自己母親時,邂逅了來自彼得堡的貴夫人安娜。當然,渥倫斯基本人也是一個「來自彼得堡的花花公子」。無名女郎與安娜卡列尼娜,兩個女人有何關聯?要從創作她們的人——克拉姆斯柯依和託爾斯泰之間的關係說起。眾所周知,克拉姆斯柯依是「巡迴展覽畫派」的創始人。
  • 《廊橋遺夢》和《安娜 卡列尼娜》:同樣為愛選擇,為何結局不同
    文/學乃身之寶 看了電影《安娜 卡列尼娜》(1997年版)後,我的心情很沉重,回想著安娜臥軌後臉上出現的笑容,我知道她解脫了,而這又讓我想起電影《廊橋遺夢》中的弗朗西斯卡,她和安娜的經歷相似,也是在結婚後愛上了另一個男人,但她和安娜的結局卻大不同。
  • 外媒曝BCC將拍《安娜卡列尼娜》劇集,《名利場》編劇加盟
    俄國文學大亨託爾斯泰的巨作《安娜卡列尼娜》自登報連載以來就廣受好評,即使已過一百多年,仍是很多人手中的經典讀物。對於經典作品,翻拍成影視作品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樣也是為了更好得傳承經典。《安娜卡列尼娜》被多個國家翻拍稱各種版本,近期,也有消息稱英國BBC將投資拍攝新劇集,這也引起了不少書迷的熱切關注。根據相關消息,新劇集仍處於籌劃階段,將由《名利場》的編劇格溫妮絲休斯來運作,劇情基本未變,繼續講述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人生及愛情故事,其它相關信息還未確定。
  • 經典影片在線觀看 ▏安娜卡列尼娜
    說到託爾斯泰便想到安娜卡列尼娜。說到安娜便想到那句經典的開場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起觀看電影《安娜卡列尼娜》 ▼說明:本片伯納德·羅斯執導,蘇菲·瑪索主演,1997年美國影片。又名《愛比戀更冷》、《浮世一生情》。
  • 《安娜卡列尼娜》,一個平凡女人的不平凡一生
    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託爾斯泰,也是優秀的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除了《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也是其代表作。小說還有另一條主線,是圍繞列文展開,與安娜一樣,列文追尋真善美,結局不一樣的是列文最終得到了愛情,這也算是對安娜的探索做出的答案吧。對於這部小說我有過很多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讀這部作品時,我更多的關注主角的表面,愛情和背叛,安娜是個放蕩的女人,卡列寧是個冷漠的機器,沃倫斯基是個情場老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沒有一個人能說自己絕對完美。
  • 怎麼評價經典作品改編電影《安娜卡列尼娜》?
    如果說世界上,哪本名著最難被改編成電影,這部《安娜卡列尼娜》必然榜上有名。全本小說近百萬字,雖然這本書的名字是女主名字,但是書中所表達的世界觀遠超個人生活或是情感挫折能概括,書中涉及政治、軍事、階級和宗教等等,每一條都是值得被後人反覆研磨的課題,可以說是俄國版本的《紅樓夢》都不為過。
  • 從《安娜卡列尼娜》到《包法利夫人》:淺談安娜和艾瑪悲劇的異同
    文/陽光緣素讀完《包法利夫人》,細品主人公艾瑪的悲劇,讓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不同階級下的女性,卻有著相似的命運。但木訥、不解風情的丈夫都以「工作忙」、「不感興趣」拒絕了。擁有浪漫主義思想、嚮往城市生活的艾瑪,和平庸、木訥、沒有上進心的查理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他們的肉體雖住在同一所房子裡,靈魂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 《安娜卡列尼娜》:世間可有心如止水的愛情?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長篇小說,被譽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曾被改編成多個版本的電影搬上螢屏。 01、面對渥倫斯基的追求,安娜一開始明顯是抗拒的,這來自她的教養和理智,也來自女性特有的矜持。
  • 《安娜卡列尼娜》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教我們如何去愛一個人
    「我不是對你失望,這個世界,或是生活、命運,或叫它神,或無論叫它什麼,它好差勁。我現在讀小說,如果讀到賞善罰惡的好結局,我就會哭,我寧願大家承認人間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討厭人說經過痛苦才成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認有些痛苦是毀滅的;我討厭大團圓的抒情傳統,正面思考是多麼媚俗!可是,你知道我更恨什麼嗎?我寧願我是一個媚俗的人,我寧願無知,也不想要看過世界的背面。」
  • 《廊橋遺夢》和《安娜•卡列尼娜》:同樣為愛選擇,為何結局不同
    文/學乃身之寶看了電影《安娜卡列尼娜》(1997年版)後,我的心情很沉重,回想著安娜臥軌後臉上出現的笑容,我知道她解脫了,而這又讓我想起電影
  • 《安娜卡列尼娜》感性與理性永恆交錯,只有情慾的愛終將消亡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世界名著有很多電影版本,這裡分享的是2012年大陸上映的一版。在這部電影中,充滿舞臺感,從富麗堂皇的官邸轉身到華麗的舞會,再一轉身又到了美麗的田園中。時而又是兩個人充滿欲望火焰的眼神。在很多時候,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追求個人解放的典型人物,生活在虛偽的上流社會,勇敢面對真實的內心。
  • 《安娜卡列尼娜》感性與理性永恆交錯,只有情慾的愛終將消亡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世界名著有很多電影版本,這裡分享的是2012年大陸上映的一版在很多時候,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追求個人解放的典型人物,生活在虛偽的上流社會,勇敢面對真實的內心。然而在這部電影中,似乎在不斷地場景轉換中可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追求情慾是否就是真實?走向社會是否就是冷血虛偽?追求個人解放是否就要讓身邊的人全都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