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智慧助老河南:老年人就醫有幫手
□本報記者 李季
醫療機構如何採取不同方式暢通老年人就醫通道?近日,記者到河南省幾家醫院進行了採訪。
子女「遙控」操作
12月1日,鄭州下起了入冬以來第一場雪。
恰逢周二,是63歲的河南省漯河市民張阿姨每3個月回醫院複查的日子。自從兩年前確診為乳腺癌並進行手術切除後,這是她第三次回醫院複查。
在河南省腫瘤醫院的門診大廳,她不慌不忙地從背包裡掏出身份證,遞給收費窗口的工作人員,說:「取號!俺閨女幫我預約過了,今天上午盧主任的號。」很快,工作人員把掛號憑條和身份證交還給張阿姨。
從診室走出來,張阿姨給女兒打電話。掛了電話,她把身份證和醫生開的檢查單一起交給診室隔壁彩超室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說:「俺閨女幫我繳過費了,你查查看到帳沒?」原來,醫生問診後在系統開立檢查單的同時,張阿姨女兒的手機上已經收到了檢查項目的帳單提醒,她在手機上即完成支付,而不需要張阿姨再到收費窗口排隊繳費。
河南省腫瘤醫院在不斷完善信息化技術和服務的同時,已將老年人不善於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問題考慮在內。該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員趙燕燕告訴記者,目前醫院的微信服務號、App都實現了同一帳戶可綁定、關聯多個就診人的功能,患者子女可通過自己的手機為老人預約掛號、繳費以及查看報告單,老人只需要攜帶身份證,到醫院的自助機或者人工窗口取號即可就診。
不僅如此,該院信息中心開發了在線訂餐功能,患者在住院期間,子女可以通過手機在醫院食堂訂餐,並由食堂工作人員把餐送到患者病房。
「紅馬甲」陪同就醫
12月6日14時30分左右,在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門入口前,74歲的帕金森病患者高俊傑在丈夫的攙扶下,在手機上擺弄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出健康碼。儘管天氣寒冷,她的鼻尖已經冒出細密的汗珠。
「大媽,您是來看病的吧?」一名穿紅馬甲的志願者跑到高俊傑面前。「我是來複診的,到門口手機裡調不出健康碼了。」高俊傑回應。
「我幫您登記。」說著,「紅馬甲」用戴著一次性手套的雙手接過高俊傑的手機,迅速調出她的個人健康碼,幫她驗碼入院。
在隨後的複診中,「紅馬甲」形影不離地陪同高俊傑,從取複診號到自助取檢查結果,從自助繳費到藥房取藥,一趟走下來,僅用了30多分鐘。
「現在看病都是自助的,時間上節省了不少,但是我們上年紀的人,尤其是我這病,手抖,手機玩不轉,感覺還是以前的看病方式好,雖然時間會長點,但是能不急不慌。」高俊傑對陪著她走出醫院大門的「紅馬甲」說。
「大媽,沒事,我們醫院設了志願者崗,以後再來醫院,只要有需要,我們志願者全程陪您看病。」「紅馬甲」告訴高俊傑。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陳岷江告訴記者,醫院門診、檢驗、掛號等窗口有近百名志願者輪值,為患者提供單項或全程就醫服務,絕不讓數位化「鴻溝」阻礙就醫者的腳步。
人與機器共同值守
12月7日9時,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門診樓前,患者正排隊進入,保安不斷提醒大家掃碼。「不會掃碼的可以到裡面服務臺,有護士專門登記,有身份證就行。」針對一位老人的疑問,保安回答。
進入門診大廳,記者看到,除了自助掛號機,還有10多個人工掛號窗口供患者選擇。77歲的老人丁滿國剛剛在導醫的幫助下完成自助掛號,他說:「我不會用手機掛號,有時讓孩子幫忙提前掛好,自己來的話,如果不會操作旁邊有人幫忙,但有時一些專家號很難掛到。」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手機上輕輕一點,掛號、繳費、查看結果等都能很快搞定,免去排隊、等候時間。然而,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這些便捷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享受到。記者在採訪中看到,雖然有的醫院已經取消人工掛號等服務,但醫院的自助機旁都有志願者或者導醫,採取人與機器共同值守的措施方便老年人就醫。(李季)
責任編輯: 小雲
【來源:健康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