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上海·故事讀書會《永久故事》新書首發式本周末在上海書城福州路店舉行。
首發式上,嘉賓們分享了永久的故事,現場擺放著永久自行車13型、51型載重車、亞運會賽車和永久新品種車的身影,更有滬上收藏家收藏的歷史上各種永久自行車頭牌商標及自行車購車券展示,勾起人們很多回憶。
在國慶70周年遊行隊伍裡「青春萬歲」方陣中,350輛騎永久自行車的年輕人出場,永久車成為新中國70華誕之際獻給共和國的重要禮物,承載著幾代永久人對共和國的崇敬熱愛之情。
永久品牌有悠久的歷史,曾經創造過許多行業之最,為行業乃至整個國家作出過重大貢獻。
隨著時光流逝,早些年的永久故事漸行漸遠。為了不讓這些曾經使幾代永久人乃至中國人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歷史被堙沒和消失,傳承永久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永久故事》編委會在老廠長章和軾的帶領下,組織老永久職工撰寫了《永久故事》。自2017年至今,完成了180餘篇故事創作,大多數已在《永久故事》(微信公眾號)上發布。
一篇篇故事情節生動、感人,編委會從中選出110篇故事,2020年10月,《永久故事》一書出版發行,這部真實反映自上世紀40年代至改革開放初期,幾代「永久人」創業經歷的書籍,把人們重新帶回到了那個如火如荼的歲月。
上海自行車廠的前身是1940年日商創辦昌和製作所。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年8月,誕生了「永久牌自行車」,翻開了中國自行車工業史的嶄新一頁。
永久自行車品牌的歷史是一部新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不吃草的小毛驢」——永久51型載重車誕生、打破「零」記錄的永久賽車問世、PA13型奪得國家首枚銀質獎、以紙代木的自行車包裝改革……這一個個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故事,記錄著那些激情歲月,也展現了永久人深深融入於血脈之中的、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壯志豪情。
上海自行車廠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在行業技術領域裡開創先河的歷史。原副總工程師張德昌、技術部門負責人鄔城鈞、老勞模沈佔陶等人的回憶,再現了永久人敢為人先,在材料革命、工藝革新、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領域中的生動故事。
該書編委會成員之一安軍說,編輯出版《永久故事》的初衷是寫給永久人看的,如今圖書出版發行了,更希望永久故事能成為上海故事的一部分,能將圖書推向全社會。
安軍表示,「永久精神誕生在上個世紀,但它也是上海工匠精神的體現,有傳承意義,是可以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