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宗耀
資本市場,共享單車概念股時不時會因為異動躍入投資人的眼帘。幾輪廝殺下來,ofo都敗下陣來,12月,摩拜單車也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不管共享經濟如何廝殺,自行車在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上依然是最便捷、有效的工具。
一提起自行車,諸位「後浪」們首先想到的恐怕會是「摩拜」、「青桔」,以及押金都退不出來的「ofo」等共享單車,而對於70-80年代的自行車品牌,能一口就說出「永久」、「鳳凰」、「飛鴿」等品牌的,恐怕就是無形中暴露年齡的「大叔」、「阿姨」們了。那麼,現如今這些「回憶殺」的老品牌自行車公司們狀況又如何了呢?今天我們來看看當年以「騎士的風採」的口號風靡千萬家的「永久」自行車。
說起當年的「永久」自行車,那質量自然是「槓槓滴」,一輛車可以騎十幾乃至幾十年,甚至在電動自行車風靡的當下,如果到農村去,還偶爾能看見老牌「永久」悠悠蕩蕩飄過的身影,然而如今「永久」品牌卻有些黯淡無光,雖然其也迫於市場需求變化的壓力,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永久」牌產品,但近期其產品因質量問題「榮登」黑榜的消息,似乎也反映出了公司的些許無奈。
圖1 2020年上海市電動平衡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部分)
圖片來源:上海發布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0年上海市電動平衡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紅周刊》記者吃驚的發現「永久」牌的智能平衡車赫然處於「不合格」產品之列,其「抗鹽霧腐蝕」項目被認定為「不合格」。
幾十年的老品牌了,如果產品偶有「不合格」,後續能加以改善,也是善莫大焉,然而,《紅周刊》記者發現,其產品出問題似乎並非偶然,目前「永久」品牌為上海永久自行車有限公司所擁有,而該公司則為上市公司中路股份(600818.SH)的子公司,鑑於「永久」品牌曾風靡一個時代,承載著無數人的回憶,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姑且將該公司以「永久自行車」代稱,以示紀念。
就近期的諸多情況來看,永久自行車似乎「攤上大事兒了」,其各種危機頻發,著實令人心懸。
併購失敗是件「幸運」的事
前些年,隨著我國年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人們出行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早期「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車,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失寵」後,2014年開始借著「共享單車」這根「稻草」又得以續命,而永久自行車也成為共享單車企業的「打工人」。
不過,共享單車企業並沒能讓永久自行車實現「爺青回」的鼎盛狀態,公司也僅得以短暫喘息,這一點從其這些年慘澹的經營業績就可見一斑。其收入和淨利潤金額在2016年達到近年來的新高度後,便持續萎靡不振(詳見下表),雖然業績表面看有許多年份均為盈利,不至於太「沒面子」,但掀開「裡子」就不難發現,這些業績不過都是靠著非經常性損益撐起來的「門面」,如果以扣非歸母淨利潤盈利算做是「及格」的話,那麼根據Wind查詢到的數據來看,其歸母淨利潤實際上已經連續十幾年「不及格」了,作為一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老品牌,陷入而今的尷尬局面,著實有些「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附表 共享單車誕生以來中路股份的業績表現情況 (單位:萬元)
電影《哪吒》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自己的命運當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實際上,諸多跡象表明,近幾年永久自行車並不甘僅做個「打工人」,給共享單車企業打工,其也在不斷努力,試圖改變目前業績「跌跌不休」的現狀。
理想當然要有,但若過於盲目,就很有可能陷入更大困境,俗話說「衝動是魔鬼」!中路股份2018年就「衝動」過一回,試圖花費數十億元併購一家化妝品公司,對此,《紅周刊》曾刊登過一篇題為《騎著「永久」自行車賣面膜,中路股份56億併購肥了誰?》的文章,對其併購中的種種疑點進行了分析,其中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永久自行車當時竟然瞄上了當時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大比例持股的上海悅目化妝品有限公司;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其當時給淨資產僅有3.56億元的上海悅目開出了高達56億元的超高溢價;而最讓人無語的是,當時的「準新娘」上海悅目「緋聞」不斷:不但在經營中屢屢被處罰,其訴訟案件也是頻發,既有因產品質量不合格引起的,也有虛假宣傳等原因所造成的。另外,或許是為了對得起超高的「身價」,這位「準新娘」也做出了很誘人的業績承諾,然而,只有能夠實現的承諾才有價值,如果只是空頭支票那豈不是「大忽悠」嗎?
《紅周刊》文章發布後,在質疑聲中,永久自行車將此次關聯交易的作價下調到了 40億元,不過經過漫長的「戀愛」過程後,雙方最終還是談崩了。根據永久自行車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的信息,其中原因為「標的公司經營情況有所波動,業績未達承諾預期」,「本次重組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也就是說,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這位「準新娘」業績果然不夠「漂亮」,應該是無法兌現自己承諾的,甚至連負責此次重組財務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身上也是有「汙點」的。因此,永久自行車能幸運躲過一劫,是值得慶幸的,否則,如果當時交易最終完成,有人因為併購獲益而笑眯眯的數錢的時候,上市公司恐怕已陷入巨額虧損的無盡深淵,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被殃及池魚?
圖2 重組失敗相關截圖
除了原來跨界化妝品行業的打算外,永久自行車還一度將橄欖枝伸向了保險行業,或是想從中分一杯羹,來改變自己業績不佳的狀態。其曾經想出資2億元參與發起設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持股10%的保險公司大股東,然而,保險行業似乎有些「高冷姐」的範兒,並不是誰想參與都可以當股東的,其不光要求有「身價」,更重要的是還要看你有沒有資格,結果永久自行車就成了沒資格的那位,其最終因為「資質」不夠,美夢化為泡影,落寞退出了該項目的投資。
圖3 成立保險公司相關截圖
投資項目進展不夠「彩」
摩拳擦掌,準備高價拿下上海悅目的計劃落空,參與「高冷姐」保險行業投資的夢想也破滅了,不過永久自行車豐富主營業務類別之心卻未因之而死。
2019年,其計劃投入很多項目,其中旅遊便是其「心頭好」之一。其成立專門的公司,籌劃開發地塊,準備建設一個集生活、購物、工作、娛樂、文化藝術於一體的大規模、多功能綜合文化旅遊服務產業區。
與此同時,其對靹米皮也十分感興趣,先成立了專門的子公司,然後其還拿出5000萬元,由子公司設立「萊迪科斯(安慶)靹米皮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萊迪科斯靹米皮的生產加工、銷售等,此後,其還引進同安招商,加以增資,打算在靹米皮方面大展拳腳。
除這兩項投資之外,其對「風口上」的發電項目也很有興趣,其預計以分步增資並分期建設的方式,首期投資1.75 億元建設高空風能發電站。
一時間,「永久」似乎成了「錢多多」,無限豪邁的投了這個又投那個,忙的不亦樂乎。然而,這諸多的投資項目雖然能輕鬆吸引投資者的眼光,但若看其目前項目進展情況的話,用當前熱播的《大秦賦》裡的話說,就不夠「彩」了。
從其2020年中報披露的信息來看,其「旅遊服務產業區」的項目仍然停留在前期籌劃階段;而其「靹米皮」項目方面,到今年11月份為止,萊迪科斯仍然未正式投產,其相關企業江蘇那米之家則尚處於調試試生產階段,只在內部關聯企業之間有小額交易,也就是說,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該項目尚未見半個銅子的回頭錢;而其「高空風能發電站績溪項目」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募集資金,目前仍處於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和申報材料階段。該項目最終能否順利募資成功,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最終能募投成功,要等到項目實現收益,也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而那時候的投資者們恐怕要「長髮及腰」了。
「官司」纏身
更重要的是,最近永久自行車的好消息著實不多,壞消息卻像冰糖葫蘆一樣成「串」的來。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其第一大股東近來「官司」纏身,股權也因之被輪候凍結。
圖4 大股東股權凍結相關公告
就說這幾個月吧,先是今年8月份,上海浦東花木工業總公司就因合同糾紛,向法院提請財產保全申請,於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中路集團所持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便被凍結;10月28日,又因為與上海海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借款合同糾紛,中路集團所持股權被執行司法凍結質押和輪候凍結;10月30日,因為與上海優逸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存在合同糾紛,中路集團所持股權被執行輪候凍結;12月4日,則因為和上海和荻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合同糾紛,而再此被執行輪候凍結。
實際上,其大股東的諸多股份,在被凍結的同時,已經被質押了出去。據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其普通證券帳戶累計質押的股份數量為8816萬股,佔其持股總數比例達68.60%,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7.43%,而這些質押的股權前期均已經到期。也就是說,雖然其大股東的股權被輪候凍結了,但實際上這些股權早已被大股東通過質押的方式轉化成白花花的「銀子」花掉了,現在質押到期,恐怕一時間也無法贖回。
而根據其12月8日發布的公告來看,在這一連串「糖葫蘆式」的凍結之下,中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凍結的上市公司股份達9122萬股,佔中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70.98%,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8.38%。
圖5 股東股份累計被凍結情況
俗話說「屋漏偏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對於永久自行車來說,更要命的是,目前,其「掌門人」中路集團還存在債務違約情況,而且其已到期未兌付的有息負債規模更是高達8.32億元。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貨幣資金已不足1億元,相對而言,其資金帳戶也就僅剩下「三瓜倆棗」了。更悲催的是,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目前中路集團的所有銀行帳戶均已被凍結,其資金情況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如此背景之下,其想要募集資金上馬「高空風能發電站績溪項目」恐怕也是兇多吉少!
以其股權又是抵押又是凍結的現狀來看,一旦大股東還不上錢,恐怕會暴露出更大的「窟窿」。而如果其控股股東一旦因為股權如果被債權人「處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恐怕也會發生變化,屆時上市公司的命運將如何?「永久」這一曾經家喻戶曉的品牌將走向何方都將打上一個問號。
啟動「敗家」模式
正如前文所述,實際上,這十幾年來,「永久」都是靠非經常性損益撐著「門面」,其扣非後的成績著實慘不忍睹,而今年前三季度,其表面的淨利潤雖然也超過千萬元,但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則仍然有300多萬元的虧損,更何況,第四季度狀況如何還未可知呢。
顯然,想要通過經營的方式實現大幅盈利已經相當不靠譜了,其公司「掌門人」已經債務違約,股權也是要麼被質押、要麼被輪候凍結,這時候想要找銀行借錢恐怕就「難於上青天了」,而借鑑以往依靠「非經常性損益」盈利的經驗,關鍵時刻能救苦救難的不是觀音菩薩,而是出售資產,於是「賣子」和賣股權似乎就成了不二的選擇。
早年間,其曾不斷增資雲帳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帳房」),取得了該公司12.8%的股權,而在此後的數年中,因為對雲帳房股權出售和雲帳房本身的多輪增資,其持股比例被攤薄至6.755%,按今年上半年度財務報表上的帳面價值,則約為3481萬元。而今年其便因囊中羞澀,再度開啟「敗家」模式。根據公告,其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轉讓雲帳房4.2857%的股權的議案。其中,以500萬美元向Eager Mind Limited出讓雲帳房1.7857%股權;以500萬美元向Great Lion Global Limited出讓雲帳房1.7857%股權;以200萬美元向Fengyua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出讓雲帳房0.7143%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其2019年12月份增資時,估值曾高達27.6億元,而此次資產出售中,雲帳房的整體估值僅為2.8億美元,顯然,為了回籠資金,永久自行車可謂是「揮淚大甩賣」,給出的折扣著實很大。
圖6 雲帳房估值信息截圖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其就曾以 6500 萬元的價格向上海金浦國調併購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協議出讓所了其所持有的英內物聯 10%股權;以1979.45萬元的價格向上海澍臨商務服務中心(有限合夥)協議出讓所持有的英內物聯3.05%股權。因此,其持有的英內物聯股權比例也下降到目前的15%。
尷尬的是,上市公司已經不得不通過「敗家式」資產出售來「回血」了,可見其已經陷入「貧困」的窘境。然而,在前文中我們也曾提到,其「心頭好」的項目還有一大堆,這些項目又有哪一個不是「吞金獸」呢?這種狀況之下,其未來項目如何順利完成就難免令人擔憂了。
上市公司尚有資產可以用來「敗」,然而其「掌門人」的心裡恐怕就有十萬隻羊駝在奔跑了,因為其不只是「窮得叮噹響」這麼簡單,在上文我們也提到過,其有息負債規模已經高達8.32億元,其儼然已經成了「大負翁」。於是今年11月份,中路集團便與動力谷籤訂《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將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3700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1.51%)轉讓給動力谷。如果轉讓完成,中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將減少到28.47%,雖然仍然是上市公司的「掌門人」,但其地位恐怕已經不再那麼牢固了。
不過,對於此次交易的確定性,似乎真的不太高,畢竟,其大股東的股權大部分處於質押和凍結狀態,而且以其負債規模來看,籤署意向性協議是改變不了其「大負翁」現狀的。再者,雙方籤署的僅是意向性協議,對違約責任沒有具體約定,約束力也是很弱的。而從動力谷的角度來看,其尚未開展盡調及內部審批程序,如果真正了解了中路股份的現狀,很難說其不會望而卻步。
回到本文剛開始所述,此次「永久」的智能平衡車之所以不合格似乎可以從上文提到的兩個角度找原因,一方面是其近年來不斷開拓新行業、投資新項目,用在其「老本行」上的心思恐怕沒有那麼多了;另一方,公司多年虧損之下,公司本身與其大股東的資金狀況均不怎麼好,因此在成本方面的投入恐怕也會受到影響。如此狀況之下,其產品出問題也就不足為怪了。
(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