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荀巨伯遠看友人

2021-03-01 工字樓文藝俱樂部

本篇是《世說新語》第一章「德行」的第九篇,講的是荀巨伯探望友人時遭遇胡賊的故事。

 

原文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譯文

荀巨伯去遠方探望生病的友人,不幸遇到胡賊攻打郡城。友人對荀巨伯說:「我這回死定了,您快離開這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探望您,您卻叫我捨棄您而逃走,丟下道義而求生,這是我荀巨伯能幹出來的事嗎?」等胡賊攻進郡城殺到友人家中,便問荀巨伯:「我們大軍來到,你們全郡的官民都跑了,你怎敢不跑,在這充什麼好漢?」荀巨伯說:「我朋友生病,跑不了,我不忍心丟下他不管。現在我願意以我自己代替友人,你們不要殺他。」胡賊互相說道:「咱們這些不講信義的人,跑到人家講信義的地方來了!」於是胡賊撤軍,郡城得到了保全。

 

品讀

先來說說荀巨伯這個人。根據成書於南朝劉宋時期的《荀氏家傳》記載,荀巨伯是潁川郡人,荀淑的家族成員,生活在漢桓帝漢靈帝時期,但具體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跡都不詳,姓名字號也都不具體,只留下這麼一段故事。

 

古人有名有字,其中名是大號,輕易不用,位尊者需要避諱其名。如秀才一詞在東漢被改成茂才,就是因為需要避諱劉秀的秀字。又如王昭君在晉代被改稱王明君,就是因為需要避諱司馬昭的昭字。只有其本人自謙的時候可以自稱姓名,如果他人直呼某人姓名,那就是非常不客氣不禮貌。

由於名比較重要不能輕易稱呼,字就成了日常社交所用的代名。取字一般都跟從名的含義,如曹操字孟德,操和德都是有操守有德行的意思;如趙雲字子龍,雲從龍,這是《易經》裡的說辭;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不過也有不太相關的,如張飛字益德,這好像就沒什麼關係,大概羅貫中也不理解張飛為什麼取了這個字,於是在寫《三國演義》時就給三爺改成了翼德。

史書上記載,張飛當時喊的是: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東漢時期,時人有以單字名為貴的講究,極少出現西漢初年諸如周亞夫、霍去病、李延年、李廣利、趙充國、張安世這樣的雙字名。荀巨伯出身於潁川荀氏這樣的士族家族,按說不會有一個雙字名,所以有人猜測巨伯是字,其名不可考。

 

荀巨伯探望的這位友人住在何方也不清楚,從能被「胡賊」攻陷郡城來看,應該是在北方邊境。根據史書記載,在桓靈之間,南匈奴、烏桓、羌和鮮卑等少數民族時常入寇劫掠。不過除了鮮卑之外,其他幾個民族的入寇都被東漢軍隊擊破。從本篇中胡賊「班軍而還」來看,荀巨伯遇到的可能是鮮卑人,他去的這個地方有可能是晉北的雁門和雲中兩郡。

胡人習慣秋冬馬肥的時候南下劫掠

 

東漢時期的內附少數民族逐漸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東漢政府對他們役使過重,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再加上王朝衰敗時期與小冰期重合,迫使這些少數民族不斷反叛入寇,劫掠邊境郡國的財富和人口。荀巨伯提出以自己代替友人,就是做了被胡賊擄走當奴隸的打算。

 

從胡賊能被「義」影響行動來看,這群胡賊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深了。漢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學習,在西漢時期漢匈戰爭的時代就已開始。衛青和霍去病都擅於招納匈奴人做嚮導,匈奴也重用漢朝投降來的衛律、李陵等人。東漢時期,朝廷要求內附各部族送人質到洛陽,讓他們到太學中學習,希望以儒家文化的薰陶來祛除他們的威脅。

 

只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漢化的少數民族懂得道義,仰慕中華文化,奠定了未來民族大融合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漢化的少數民族建立了有效的行政和軍事組織,也吸收了漢人的先進技術,其實力比起劫掠時呼嘯而來,敗退時如鳥獸散的匈奴強大了許多,成為從東漢到西晉一直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的三百年大分裂。

開啟五胡亂華序幕的劉淵,就是長年在洛陽留學的匈奴人

 

福禍相依,當荀巨伯慶幸於自己和友人從胡賊手中撿回一條命時,他們一定想像不到,百年後的中華大地,這群胡賊的子孫竟改名換姓,接過了漢人的天命。

相關焦點

  • 初一語文上冊《世說新語》兩則課後練習題及答案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翻譯下列句子。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 一個人命運好不好,就看這三個細節,很準!
    在《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名叫荀巨伯的人,不遠萬裡去探望自己患病的好友,沒想到正趕上胡人攻城。 於是朋友對他說:「我馬上就要死了,你可以離開了!」 但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你卻讓我背信棄義去苟且偷生,這是我荀巨伯該做的嗎?」
  • ▷ 世說新語 - 王羲之《東床快婿》
    在網上可以找到《喪亂帖》的唐代摹本的圖片,看一下帖文: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 《世說新語》中的經典小故事
    《世說新語》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比如孔融讓梨、陳太丘與友期、人琴俱亡等。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期間許多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人物氣韻生動,躍然紙上,讓我們從中感受到魏晉風骨的風採。
  • 萌說新語丨老闆,你怎麼看?
    (8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萌說新語:萌說新語,不得不語,我是田萌。除開工作與睡覺,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不足3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日均休閒時間2.42小時」還包括了周末、節假日,由此可見,不少人不僅工作日要加班,連周末都要加班,甚至有部分勞動者全年無休。啊!多麼悲催的工作啊!
  • 《東北荀氏宗親會的回顧與展望》
    兩年來,我們行走過彷徨,經歷過迷茫,面對過苦難,笑傲過困煩,走過低谷,成就過燦爛;太多的不平凡已漸行漸遠……              回顧東北荀氏宗親會2017年4月26日在撫順成立之後,又於當年9月16日在長春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
  • 劉強:《〈世說新語〉研究史論》
    內容簡介該書題為《世說新語研究史論》,是對傳世名著《世說新語》及其相關文獻的綜合整理與系統研究。目 錄緒論 《世說新語》的成書及其影響第一節 《世說新語》產生的文化淵源第二節 劉義慶與《世說新語》的編撰第三節 《世說新語》的書名、卷次及門類
  • 部編版七上語文第八課《世說新語》二則資料彙編(含練習及答案)
    2019部編人教版七上語文第八課《世說新語》二則資料彙編文學常識1.《詠雪》出自《世說新語》的《夙惠》篇。夙,即早;惠,是聰敏。《夙惠》篇集中展現了當時的一批名流在少年時的聰明和智慧。《詠雪》講的是千古才女的佳話美談,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雅致而溫馨美好的家庭生活情趣;《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
  •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知識點+習題答案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二、課文翻譯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注釋內集:把家裡人聚集在一起。兒女:子女,這裡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講論文義:談論文章的義理。俄而:不久,一會兒。欣然:高興的樣子。
  • 10個來自《世說新語》的成語,趕緊給孩子收藏吧!
    管中窺豹【來源】《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王獻之)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釋義】指片面看問題。有時也指從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與「見微知著」近似。
  • 重溫「名士教科書」《世說新語》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下簡稱《世說》)是六朝志人小說的極品。胡應麟贊曰「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談,真致不窮。」魯迅則目之為「名士底教科書。」它不惟妙於文採,亦富於史料。唐太宗撰王羲之、徽之、獻之諸傳,所引軼事,幾乎無一字增減。此書唐時傳至日本,大受稱讚。江戶詩僧大沼枕山云:「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世說》傾倒眾生的魅力可見一斑。
  • 【世說新語】79.「最強大腦」王粲
    王粲一邊看古碑,一邊不自覺地朗讀起來。朋友見狀,突發奇想,給他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什麼任務呢?於是朋友讓他背對著碑文,開始背誦。結果,王粲還真的把那碑文全背了下來,而且,一字不差!還有一次,王粲看人下圍棋,不知道是誰不小心碰到了棋盤,把棋子兒碰亂了。王粲就在邊上說道:沒關係,我可以恢復原來的棋局。
  • 長安:古今共情的夢啊/《世說新語》/魏晉風流
    魏晉文體繁榮,重要的問文體之一魏晉小說有兩類:志人小說,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如幹寶的《搜神記》。長安遠還是太陽遠呢?《世說新語》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人問小孩,說:「你覺得長安遠還是日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