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澄慶和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在社交平臺上又曬出了自己身穿女裝的照片,繼上次曬出女裝迅速刪除照片後,這次的哈利似乎更勇敢地在做自己了,照片上的他,化著精緻的桃花妝,戴著細圈珍珠項鍊,穿著粉色紗裙,並配上文字:「FEMBOY ERRDAY FEMBOY 4EVER」(每天都是女生節,永遠都是女生日)。
和之前一樣,哈利的女裝打扮引來不少網友的熱議,有人說哈利敢於做自己,而有的卻說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家長和社會給予關懷。
其實,只要孩子身心健康,不耽誤學業,怎麼穿都是自己的自由,也是一種選擇,我們無權幹涉,現代社會逐漸變得包容和多元,男生穿女裝,女生穿男裝都不奇怪。
何況,哈利的學業也是很優秀的,拿到了兩所名校的offer,有能創作歌曲和編舞的能力,還是很又才華的,另外,對於學習藝術類的人來說,穿女裝或許也是他的一種藝術表達,沒傷害和妨礙到任何人,自己圖個開心不行嗎?
1、
所以說現在女權意識崛起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性別平權解放的全人類,不分性別,男性不能穿女裝就是因為潛意識裡對女性氣質的貶低,認為不陽剛,不大氣,沒有男人樣。
所以說,認為男性不能穿女裝就是一種性別歧視。
現在女生出門,試衣服試上七八套,化妝化半個小時以上大家都可以接受。
但男性呢?大家普遍認為,男性不需要打扮,不需要太好看,不需要愛漂亮,最多也就是收拾乾淨就行了。試問,憑什麼?男生也有愛漂亮的啊。
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就是,不能蓄髮、蓄鬚,不能穿任何「不合時宜」的衣服,任何非上衣下褲結構的衣服都是不適合男性穿著的,身上不能佩戴過多飾品,衣服不宜有過多顏色,不宜顯得過分老氣,也不能太過新潮。
是什麼扼殺了男性追求個性的權利?
就是偏見,一切會影響男性陽剛氣質的元素都會被摒棄。
2、
其實社會對男性的偏見一點都不比女性少,這不怪女性,也不怪男性,而是怪父權,怪傳統的定式思維。
熟悉服飾史的人一定知道,古代有「服妖」一說。大凡穿衣服不合禮制,都是服妖。
但是在從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西方國家,男童都是有穿女裝的歷史的,一般男童在幼年時(2歲左右-8歲左右)要穿長袍或連衣裙,直到長大後才穿褲。
穿褲禮是男童人生中重要的慶祝儀式,這意味著父親在撫養孩子方面會更多的參與。
比如女裝大佬:法王路易十五
英王查理二世
P社封面大佬克裡斯蒂安四世
和他的兒子烏爾裡希
對比看看,相同時代的正宗女裝:
維多利亞女王一家,左邊倆全是兒子。
以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這些男人都有穿女裝的經歷,並且一點都不影響他們的個人成就和身心健康。
3、
男性的女裝愛好極容易被人當作是一種變態的性需求,進而對這種行為進行大量的汙名化,以至於每個人都會本能地、不自覺地對這種行為感到不齒,而真實存在的性認同模糊與性教育缺失的問題則被擱淺了。
我們也會發現女性男裝的現象比起男性女裝似乎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在父權制中,女人比男人低級,女人學男人是女子漢、好樣的,男人學女人則是娘娘腔、死變態。
這其實就是性別教育中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而大部分現實生活中喜歡女裝的男人,其實不是有什麼性別認知上的障礙,或者說真想當個女人。
或許,他們只是渴望美,渴望讓自己的審美得到滿足,當男裝無法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時,他們就會想嘗試一下作為女性的美。他們可能一開始只是好奇,想嘗試一下,可當他們發現,女裝能獲得如此絕佳的審美體驗時,就會欲罷不能。
女裝男,大多數也都稱不上叛逆者,因為他們還要回歸作為男性的生活。他們只是群嘗試者、發洩者和逃避者。當然,更是群熱愛生活,熱愛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