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的綜藝節目《正大綜藝》,這檔綜藝節目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第一個綜藝娛樂節目,而這個節目就是由當時的正大集團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可以說,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開始有了對外面世界的迫切嚮往,時至今日,雖然正大綜藝早已停播,但是我想上了一定年紀的人,肯定無比懷念那段有正大綜藝陪伴的時光。
正大綜藝片頭
那么正大集團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集團,集團的領導者究竟有著怎麼樣的一個愛國情懷,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泰國的第一家族,也是我們所有華人驕傲的謝氏家族。
謝氏四兄弟:謝國民、謝大民、謝正民、謝中民
在2019年10月14日,泰國的國王參觀謝國民旗下的吉拉達宮牛奶中心的落成典禮時,當謝國民向國王和王后行跪拜禮的同時,王后也向謝國民回敬了跪拜禮,這在泰國的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可見謝國民在泰國的地位和聲望,這位謝氏家族的掌門人,是謝氏兄弟中的最小的一個,但是在謝國民的掌舵下,謝氏家族連續多年佔據泰國的第一家族的地位,而他旗下的企業早在1987年就已經躋身全球財富五百強,發展到今天,謝氏家族旗下的企業已經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業務也從最早的飼料業,擴展到零售、電信、地產、金融等行業,員工達到四十多萬人,謝氏家族的企業在中國稱為正大集團,而在其他的地方都稱為卜蜂集團,總資產達到了近一萬億泰銖,約300億美金。
詩尼娜跪拜謝國民
說到謝氏家族,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現在謝氏四兄弟的父親,也是正大集團的創始人之一,謝易初,1896年出生在中國廣東的澄海縣,二十幾歲漂洋過海來到泰國,開始了在泰國的打拼,1922年和弟弟謝少飛創建「正大莊」菜籽店,最早是從中國把菜籽等一些農作物的種子賣給泰國的農民。可以說這是謝易初的掘得第一桶金,之後開始向飼料業發展。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這位始終心繫故土的老華人,在1950年選擇了回國,希望能把他在農業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帶回國內,幫助當時一窮二白的家鄉迅速的發展起來,從技術員做起,之後做過農場的場長,直至全國僑聯委員,但是建國初期種種大躍進和種種運動,讓這位老華僑開始絕望,同時如果一直待下去的話,可能在文革中也會成為被批鬥的對象,所以在1965年他和他的夫人還是決定回到泰國,回國後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集團的發展之中去,在他的帶領下,卜蜂集團在整個東南亞的名氣越來越大,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卜蜂集團已經是東南亞的飼料業的領頭羊,而這個時候謝易初已經把企業交給了他最小的兒子謝國民。謝易初一共生了六個男孩,第五第六的孩子不幸夭折,這四個孩子,分別起名: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謝國民,,中間四個字分別為「正大中國」,可見謝易初對祖國感情之深,而且時刻關注祖國的動態和發展,直到1978年,謝易初終於等來了中國改革開發的好消息,聽到這個消息,謝易初激動了很長時間,一直尋找機會要回到國內,到了1979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掛牌成立,而當時已是83歲高齡的謝易初帶著謝國民踏上了那時還是小漁村的深圳,就在同年,深圳第一家外資企業: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取得了深圳第001號中外合資企業的營業執照。
當年的001號外資投資證書
據說當時正大集團拿出2000萬美金進行投資,當時剛打開國門的中國,面對這麼一個巨額的投資數字,竟然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是否要接納這2000萬美金的外資投資,最後好像最終確認的投資數額是1500萬美金,但是就是1500萬美金,在謝氏家族新的掌舵人謝國民的帶領之下,通過近40年的發展,正大已經遍布了中國每一個省份(西藏除外),同時投資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平安保險背後的最大股東就是正大集團,在中國大陸,還有正大置業、、大陽摩託、易初蓮花、正大製藥等等,而最近又控股了中信銀行和華夏人壽,可以說謝氏家族有一半的資產都在中國,現在正大在華的總資產大概接近1200億人民幣,年銷售達到了1300億人民幣之多,擁有的企業達到四百多家,可以說是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典範,而謝國民也因為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的貢獻,連續三年蟬聯在華僑商投資的協會的會長,是公認的僑商的領袖。在這裡有個小插曲,在中國有一個牛人,也是當時的正大成就了他,那就萬科的王石,但是正大在生產飼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來玉米,當時在國內管控得還比較嚴,而如果全部都從泰國或其他國家進口,成本也會很高,而那時王石利用其父親在鐵路上的關係,取得了和正大的合作,為正大提供飼料的原料玉米,從而獲得了他在事業上的第一桶金,還有中國新希望的劉永好、劉永行,也正是受到正大的啟發,成了中國本土的飼料大王,一度佔據中國首富的寶座。所以說正大集團對改革開放初期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同時祖國也給了他最為豐厚的回報。
謝國民
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正大集團,也在源源不斷的回報著這塊土地,正大集團旗下的慈善基金會,,積極地投入到中國的各項慈善事業之中,教育支援、扶貧濟困、抗擊災情等等,都可以看到正大集團的影子,正大集團用在慈善的總額已經超過16億元人民幣,這也是正大集團的「三利原則」: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公司有利的體現。
如今已經81歲的謝國民,很好的完成了父親謝易初交給他的使命,雖然在謝國民掌舵期間,遭遇到了東南亞經濟危機,但是這位商界的奇才始終秉承:在光明的時候,要想到隨時可能到來的黑暗時刻;而在黑暗的時候,要思考光明到來的時候怎麼辦?正是這樣的信念,讓他面臨危機的時機,總是顯得那麼從容,東南亞經濟危機的時候對於謝國民來說是一生最困難的時刻,那時的泰國百業凋零,銀行幾乎對所有的企業都失去了信任,包括當時謝氏家族旗下的卜蜂集團,再被銀行逼得沒有退路的時候,他決定賣掉了成立不久但是運營狀況很好的卜蜂蓮花,雖然遭致了很多人的反對,但最後證明正是因為這一決定,挽救了卜蜂集團,也挽救了這個家族。今年卜蜂集團又以高價把蓮花超市給買了回來,這種勇氣和抱負,我想沒有幾個人是能做到的。
謝國民和大兒子謝吉人
看到正大和卜蜂已經走到了平穩發展的軌道,同時幾個孩子也已經完全有能力從他手中接過交接棒了,謝國民在2017年選擇從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的三兒子接任了集團總裁的位置,而大兒子則繼任了集團的董事長,謝氏家族必將在第三代的掌舵人的帶領下,繼續在泰國和中國的土地上書寫輝煌,而從小在父親和爺爺影響下的第三代,也不會忘掉故土之情,延續著正大和中國的深情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