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電影《八佰》上映,引來無數媒體熱評和萬千觀影者熱議。電影我還沒看,躺在家讀了幾篇關於它的報導,莫名產生一種「危機四伏」和「兵臨城下」的緊迫感。
此外,我還不禁將它與好萊塢史詩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聯想起來。沒辦法,一個《三百》一個《八佰》,兩個都是戰爭題材,都著重描繪了一個領導人的形象,票房都過億,連海報都好像。。。
但我畢竟是泰國資訊博主嘛,別人的博主看完了可能會真的寫影評,而我:泰國人會拍《八佰》這種電影嗎?
- 1 -
不拍《八佰》那拍什麼?
不會,我覺得不會。以我對泰國人的了解,似乎他們對把這種正經歷史戰爭題材拍成電影的興趣小之又小。
那麼他們對拍什麼感興趣呢?
驚悚G片!倫理雷片!爆笑喜劇片!清新愛情片!
不是我誇張,旅居清邁這麼多年,每次路過影院看近期上映海報時,印象中沒有哪一次是不帶G片的!G片之於泰國影院,就像你的對門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不見也得見!
而倫理雷片是什麼?就是那種整個家族/遠親近鄰一起亂來的劇情(泰劇也愛用這招)。
說到泰國爆笑喜劇,不能沒有泰國鳳姐——小茵老師的席位!
清新愛情片更不用說了,穿著大學校服談戀愛,牽個手就差不多是老夫老妻了的泰式純愛片,不缺,泰國真的不缺。
仔細觀察,泰國的電影題材風格變數不大,但中國不是的。
早幾年刮西域妖魔G怪風,於是《畫皮》啊什麼捉妖降魔記啊都來了。
接著刮懷舊青春片,於是出了《芳華》《同桌的你》 《左耳》一堆強行穿校服談戀愛的(而且結局一定要錯過)。
然後是愛國風,火得不得了的《戰狼》《建國大業》 《無問西東》都是代表。
- 2 -
越怕越拍是什麼邏輯?
那麼,為什麼泰國電影市場都沒有我們這些風?為什麼他們從始至終地熱愛G片?也許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素材匱乏:
中國歷史悠久,被侵略史反抗史各種史要啥有啥,相比之下泰國這方面的歷史就沒有我們多,常見的都是和古緬甸啊柬埔寨之間的愛恨情仇……所以可能不是他們不想拍,是沒有那麼多人物故事來渲染。(當然,如果有對泰國歷史很了解的朋友,歡迎留言給我們上課)。
宗教影響:
就像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崇尚溼婆,愛拍《巴霍巴利王》那種宗教神片一樣,泰國信仰佛教,既然有神相對的就會有G,很自然就把宗教色彩融入到電影藝術創作裡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隔壁的日本也愛拍G片,但兩者有個不同:日本的G片更多是為了劇情需要編寫了一個恐怖角色,但泰國的G怪來源是因果報應。
泰國坊間是相信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神奇的故事的,他們相信如果一個人被G怪纏身厄運不斷,是因為遭了報應,一定是他或者是與他有關聯的哪個環節出了錯,做了有悖佛理的壞事才被魔鬼找上門來。
那麼自己做了壞事當然要被懲罰啦,所以一般泰國G片的結局都是合乎常理的(邪不勝正),這樣正的三觀除了有戲劇成分,從某種角度說,可以當成「電影版今日說法」來看,有點教育和普法作用哈哈哈。
我曾問過泰國人:「為什麼你們那麼怕G又愛拍G片?」他們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
「可能是潛意識裡對這些東西有敬畏感吧,然後真的很想探索出個結果來,現實裡做不到,只能拍電影來想像咯。」這個回答有點道理。
換個角度來看也未嘗不可。剛採訪身邊一個朋友「關於泰國人愛拍G片這事你怎麼看?」她出乎我意料地答道: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不是泰國人愛拍G片,而是他們的G片拍的比其他國家好,所以G片就成了他們的標籤。」
TIMES君覺得這個也說得通。比如,為什麼我們的G片一直不溫不火呢?因為我們的大環境是不(允許)相信這些東西的呀。拍G片?可以!只要結局都用TA患了神經病解釋就好了。。。
- 3 -
和我們分享你的愛看名單吧
全球影業被疫情害得夠慘,影院空蕩蕩了大半年,現在終於慢慢恢復了點人氣。那麼近期泰國有什麼電影值得一看呢?TIMES君覺得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洞穴營救》(外文名: The Cave)不錯。
The Cave根據於2018年6到7月發生在泰國清萊的轟動了全球的一場洞穴救援行動改編——2018年6月23日,清萊府的一支12人少年足球隊和教練,因遭暴雨灌入洞穴而被困洞內多日,由於與外界失聯甚久而產生的一系列神秘猜測和救援故事。
記得當時這個新聞傳得沸沸揚揚,連大法師都給請出來幫忙找人了,熱鬧程度完全不輸前陣子的全網幫忙找塞班!有時間大家可以看看電影了解救援經過。
最後,TIMES君的一個恐怖片愛好者朋友要向大家推薦幾部經典的泰國G片,膽子大的朋友你們隨意。它們分別是:《厲G將映》《G影》《S神的十字路口》《惡魔的藝術》《連體陰》《G妻娜娜》《G亂舞》……
你平時看泰國電影嗎?有什麼電影推薦嗎?歡迎留言分享哦。
對了,關於泰國電影的其他文章,點這裡和這裡可回顧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