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最新力作直面青少年教育問題:用對的方式來拯救我們的孩子

2020-10-23 贏在高三

劉德華的全新治癒系力作《熱血合唱團》在今天突然發布預告片,並宣布定檔11月13日,網友們被這個超級好消息打得措不及手,同時熱淚盈眶。因為,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過劉德華了!

知道《熱血合唱團》即將11月13日上映後,網友激動萬分。定檔微博下全是」終於定檔了!這部電影盼了好久!「「終於等到你!」「太期待了!」的激動留言。

大家從2017年就開始看著海報期待上映,哪裡知道,一等就是三年。

所幸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從演職人員來看,天王劉德華監製兼出演,導演是2015年以小成本電影《可愛的你》,在香港創下了4500萬港元的票房紀錄,獲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提名的關信輝導演。

戲中演員還有《一生所愛》的演唱者盧冠廷,吳岱融、謝君豪、雷頌德、關禮傑、李麗珍、尹揚明等多位影壇戲骨。他們將在《熱血合唱團》中貢獻精彩表演,強強聯手,這部影片在青春熱血的輕快之外,更添了一層實力的厚重。

而演技方面,這清一色的老演員,演技毋庸置疑,而飾演學生的新生代演員們,也足以讓人期待!

從故事情節來看,這是一個溫暖人心,有治癒力量,又不落俗套的故事。從曝光的預告片可以看出,從影近40年,演過近300部影視作品的劉德華,首次演繹指揮家兼音樂老師。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敬業的華仔特意去向香港兒童合唱團的指揮家請教專業的指揮技巧。在影片籌備階段,更是提前進組跟飾演他的學生們的年輕演員溝通交流。去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他就像一個真正的老師一樣,在戲裡帶領學生們用歌聲治癒人生;在戲外,華仔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並不厭其煩地為年輕演員們講戲。

華仔在影片中不僅是音樂老師,同時還化身人生導師,帶領一群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因闖禍而被迫參加「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的「廢柴」學生,從零起步學習合唱,漸漸將音樂作為人生的動力和夢想,一起走出生活的低谷,迎來絢爛的篇章的。

有人說這是一部青春片,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治癒片,但其實,《熱血合唱團》是一部集結了青春、熱血、夢想和溫情的「教育片」。

關信輝導演一直著力關注現實社會問題,劉德華對於社會現實以及學生教育的重視更不需要多言。《熱血合唱團》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群被打上「廢柴」標籤的學生,通過歌唱的方式走上了逆襲之路。

導演用這樣一個故事探討了現下學生的成長中,校園、家庭以及社會的種種問題。

這部電影直指當下學生的成長痛點,這些具有各種「問題」的學生聚在一起,被指揮家嚴梓朗用音樂的方式,拯救了人生。這既展現青春熱血的感人主題,也隱喻了教育的正確方法:用對的方式教育孩子,拯救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會是 「天才」而不是「廢材」。

影片直觀的表達了教育核心,在外界視這次計劃簡直是天方夜譚,都覺得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唱好歌是比登天更難的任務。還有人恥笑他們是「爛橙合唱團」的時候,平時不苟言笑的嚴sir卻對學生說:「只要你們有信心留在這裡,我就有信心帶你們去贏!」這句話飽含了一個老師對學生的信任與熱愛,責任和擔當。


他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總是一副不易近人的嚴師面孔,但卻在背後默默為學生做了許多事情,他為了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四處奔走,低聲下氣地求人,在感到無力的時候黯然落淚,卻獨自承受。

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你投他以桃,他便會報之以李,尤其是天真可愛的學生們。在嚴sir拯救「廢柴」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在治癒傷痕累累的嚴sir。學生們透過音樂唱出心聲,找到人生方向,嚴sir也透過教學,面對過往傷痕,直面自己的人生。

這一年你我都不容易,每個人都需要被治癒。11月13日,讓我們一起用愛,用心,教育孩子,用音樂驅散陰霾,用歌聲治癒人生!相信我,這樣一部電影,正是所有人——特別是所有孩子,所有家長,2020年最需要的一部電影!

相關焦點

  • 問題青少年教育學校入讀須知_心源教育
    問題青少年教育學校入讀須知,心源教育,深圳市心源心理諮詢有限公司,於2018年11月經深圳市工商教育管理部門註冊成立,專注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和行為偏差等問題進行疏導和矯正,是一家專業心理疏導教育的特訓學校。問題青少年教育學校入讀須知, 南華專業從事問題青少年心理教育、行為矯正及文化輔導的專門機構。
  •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 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其中,有30%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抑鬱症狀,有4.76%-10.9%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不同的焦慮障礙,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校園欺凌、青少年厭學、抑鬱等事件時有發生,讓家長們也開始逐漸意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只是青少年心理教育涉及的知識體系是很大的,需要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父母若沒用對方法,只會適得其反,耽誤孩子。
  • 達州問題孩子教育全封閉式學校
    達州問題孩子教育全封閉式學校 聽,這是偉大的心靈在文明的長河裡低頌 歐健(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把館門打開,讓世界進來 曾品方(臺灣萬興小學) 「美基層圖書館」:如何盤活沉睡的學校館藏資源? 張俊(合肥市望湖小學副校長) 卓越中層的自我領導力 王幹(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副校長) 變革中的校長,渴求怎樣的中層夥伴? 劉豔萍(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校長) 問題少年。
  • 越是無能的家長,越喜歡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文丨C媽學堂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心寶,所以每個家長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有的家長雖然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可能並不是特別合適,所以就特別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媽媽打兒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適?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討論最為激烈的,但同時也是很多家庭教育當中,家長們會遇到的問題,下面就帶各位家長探討一下。
  • 青少年教育探討:家長如何正確地讓孩子理解死亡和對人生的意義
    提起死亡,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忌諱的,是的,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死,是一個很忌諱的詞。白巖松曾說過,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像小學生,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如何正確認識死亡,早已不是醫學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社會議題。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背後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深層次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問題。比如孩子本身有注意力缺陷,人際交往障礙,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差,情緒不穩定,自我管理能力有限等問題,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另一方面是父母教育方式問題。我們常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 《不可思議的青少年大腦》:原來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你不懂孩子
    當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青春期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了。這讓父母感到很難教育,會經常與孩子發生爭吵。並不是孩子故意想要和父母做對,而是因為他們受到大腦的控制。因此,不要把孩子與叛逆之間劃上等號。青春期孩子的變化如此巨大,如何來解釋這個現象呢?從科學上來解釋更具有說服力。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生理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包括大腦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不由自主的,孩子想控制情緒也很難控制。作者從五方面來進行深入的闡述。
  • 叛逆青少年管教學校_正心教育有口皆碑
    叛逆青少年管教學校,正心教育有口皆碑,我基地在全國範圍招生,師資力量強大,採取小班制教學。叛逆青少年管教學校, 和父母相處融洽, 孩子當然就不需要叛逆了。很多時候,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時常改變方式的。例如,小時候只有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
  • 超過一半孩子身高不達標,對比國內外父母的教育方式,答案很明了
    不過據說,現在也有不少懷孕的準媽媽們在家裡貼可愛寶寶的海報,無非是圖個好兆頭,生出顏值高、個子高、身材好的孩子。「為什麼我國孩子甚至沒能達到遺傳身高?」儘管現在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家長們都十分關心孩子的健康營養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的身高依舊不能達標。
  • 青少年的問題及危機
    ,到了成年後常會順應社會潮流來定位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案件2:「14歲」是最佳塑造期 儘管14歲左右的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教育專家冉乃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說:「14歲是危險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用優質數字內容,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召開全國教育大會,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表示:「青少年基於其自身獨特氣質形成了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景觀,對網絡流行文化較為敏感,在網絡流行文化熱點事件中的參與度高,網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言語和行為。對於青少年網際網路運用呈現的一些新特徵、新問題,要深入觀察思考。加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推動青少年教育創新是我們在新時期的重要責任與使命。」
  • 劉德華近況曝光,帶娃方式遭周潤發吐槽:天王竟然這樣養孩子?
    尤其作為娛樂圈最勤勞、最忙碌的巨星之一,劉德華卻捨得在女兒身上花大把的時間。女兒出生的前三個月,孩子都是劉德華親自照顧。他把月嫂的飯碗都「搶了」,換尿片,餵奶,洗澡...樣樣在行。直到父親勸說他學會放手,才決定正式回歸工作。在《康熙來了》,劉德華曾很認真地問小s,哪裡能買到好看的童裝。
  • 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為什麼這些年幼的孩子,會決絕地選擇以自殺這樣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有無限可能的人生?02「自殺高發」的青春期,我們的孩子怎麼了?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對於中小學生們來說,「自殺」並不是一個遙遠的概念。
  • 戲裡戲外,劉德華的「社會責任感」適合帶孩子去用心感受
    總之,他們都是人們眼中的"廢柴",不堪大用,甚至無法拯救。,自己能不能做好一個家長,能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影片中劉德華追趕一名學生的時候,被學生一拳打倒在地。這名學生,就是其中一個問題少年。
  • 教育孩子可以用懲罰的方式嗎?怎樣既不傷害孩子又教孩子守規矩?
    當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父母通常會懲罰孩子,而父母懲戒孩子的理由是孩子犯了錯。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明白:懲罰只是手段,並且是有「副作用」的手段,並不是教育的目的。與其討論「教育孩子是否可以用懲罰的方式」這個問題,不如我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合理、適度的懲罰?
  •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影片,劇情和製作實在讓人欣賞不來
    難道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就一定有問題,也能成為孩子的原罪?當然,你可以說,是華仔飾演的音樂老師在中間起到了作用,但其實,他真的沒做啥……華仔的教育方式,我總結為「路人圍觀+雞湯安慰」。看不出他對這些學生各自的問題有比較深入的介入,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默默看著他們發生各種狀況,給一個擁抱,說幾句雞湯安慰。結果所有學生就如同受到神靈感召一樣,突然變身,瞬間完成成長。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然而自複課以來,因青少年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在全國各地不時發生,這些事件則給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這些消息經過報導進入了我們視野的,而沒有報導的這樣的慘劇不知道還有多少?這一起起觸目心驚的事件,揭開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青少年心理諮詢在疫情發生前平均每天接2~3個諮詢求助電話。而疫情發生後,電話越來越多,他們還為此增加了一個熱線號碼。
  • 無人機技術可以為孩子教育提供哪些有用知識
    打開APP 無人機技術可以為孩子教育提供哪些有用知識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1-01-14 18:12:30 隨著社會的發展
  • 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然而這部電影並不僅僅局限於刻畫所謂的青少年成長之中的狀態轉變,還通過細緻的角色設定觸及了很多其他的問題,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成長和教育問題。1.爺爺奶奶和爸爸都不知道孩子喜歡的是什麼,從來不以一個對待孩子的方式來對待李玩。
  • 用刺激的方式,講述非暴力禁毒
    但有人知道6月27日是我國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的宣傳教育日嗎?昨天的毒禁好了,今天的青少年才會得到更積極的影響。所以我們來說說禁毒。形勢容得樂觀,但也不容得我們鬆懈。禁毒的方式有很多種,以法,嚴格劃出不可觸碰毒品那條線;以情,展示給人們毒品的危害,劉德華在出演的禁毒公益視頻裡,號召公眾認識毒品危害,拒絕沾染毒品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