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撿木頭,撿成藝術家,爛木塊堆出來的雕塑讓人難以置信

2020-12-22 絳紫藝術

創意是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意,科技的進步需要創意,創造藝術品更需要創意,我們每個人在能力上都不會比別人遜色多少,之所以有的人成名成功,只不過他們想到了我們想不到的事,這就是創意的價值。

最近,小絳和大家一起認識了撿石頭的藝術家、砸玻璃的藝術家,還有排列蔬菜的藝術家。不少人說,別人撿石頭可以撿成藝術家,而我撿石頭就是個收「破爛兒」的。其實,我們並不是不能做到,而是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捫心自問一下這些東西難嗎?事實上,這並不難做到,只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就可以完成得十分漂亮,之所以這些人可以成為藝術家,就是他們想到了,並且利用自己的創意製作出來。

今天,小絳再來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位特別的藝術家,這位藝術家的名字叫多蘭·韋伯,他創作的藝術品,既不用畫,也不用雕刻,所用的材料就是在森林裡撿來的腐爛和廢棄的木頭。

一般人收集腐爛的木頭,都是用來燒火,而多蘭·韋伯卻將這些爛木頭收集起來,通過排列和拼接,這些原本只能燒火用的爛木頭成為一個個壯觀的雕塑。假如,我們沒有了解多蘭·韋伯的創作過程,真的不會想到,這些看起來非常酷炫的雕塑作品,都是由多蘭·韋伯撿來的一根根爛木頭製作而成。

多蘭·韋伯最新創作的一個龍形木雕作品,就給人帶來難以言喻的震撼,這個雕塑作品近五米長,龍的翅膀、爪子、尖角都非常逼真,第一眼看過去仿佛就像一條真正的巨龍一樣。

除了這個龍形的木雕,多蘭·韋伯還以動物為原型,創作了許多個精彩的雕塑作品,其中有馬、兔子、獵豹等等,每一個動物雕塑都是多蘭·韋伯用他撿來的爛木頭製作而成的。

創作藝術作品其實和我們做人做事是一個道理,我們總是會抱怨自己沒有更好的條件,所以做不成別人那樣好,實際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撿石頭、撿木頭、砸玻璃,都可以成為藝術,區別只有我們的思維不夠發散,解放自己的創造力,就會擁有更大的空間。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多蘭·韋伯的木雕作品吧。

相關焦點

  • 她靠撿樹枝,撿成藝術家,用樹枝編織出來的作品充滿自然氣息
    來自英國的藝術家安娜,就是一位利用樹枝和藤條進行編織的藝術家,利用樹木的藤條進行藝術創作,可不是安娜首創,考古學家就發現過一個在一萬年前用藤條編織而成的籃子。不過,安娜用樹枝和藤條編織的並不是籃子,而是一個個精彩的雕塑作品,從10多年前安娜就開始用這種材料製作雕塑,到處撿樹枝也成了她生活習慣之一,在撿樹枝的時候,對安娜來說是一种放松,可以讓她萌生更多的想法。
  • 他靠撿石頭,撿成藝術家,堆砌出的圖案讓人看了很解壓
    石頭是我們最常見的材料,也有許多藝術家將它們創作成精彩的藝術品,每一位對於石頭的利用不同,有的藝術家喜歡在石頭上繪畫,將它們變成非常逼真的動物,也有藝術家將石頭進行雕刻,讓這些石頭在外形上發生巨幅的變化。 在藝術家創作作品上,讓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的石頭,竟然能發生這樣精彩的變化。
  • 他在海邊撿石頭,撿成藝術家,擺成的作品太解壓了
    藝術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事實上,藝術就在我們生活中,每行每業都存在藝術的身影,只要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極致,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名藝術家。夏天,海邊是每個人放鬆自己的地方,我們只顧著遊玩,卻有一位名叫Jon Foreman的人,在海邊到處撿石頭,他撿石頭並不是做遊戲,而是將這些石頭通過組合和排列,拼成不同的造型,許多人看到Jon Foreman的作品,都直呼,太神奇了,看到後非常減壓。
  • 他把私房錢嵌在木頭雕塑中,藏了600餘年,兩任收藏家都沒發現
    比如有個木頭雕塑,裡面還鑲嵌著一張銀票,至今都不知道這個木頭雕塑的真正來歷。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傳統,那就是大多數的男人都會懼怕老婆,以至於在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都給這一類人取了個外號名叫「耙耳朵」,就是指在家裡丈夫被妻子控制,妻子掌握經濟大權,丈夫對妻子言聽計從,不管在外地位有多高,回家都得聽妻子的。
  • 第八屆「明天雕塑獎」揭曉:藝術家郅敏獲得金獎
    初評委員會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於凡;知名雕塑家史金淞;波蘭華沙藝術學院博士(波蘭)Ewa Maria Smigielska;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陳克;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教授何桂彥;新媒體藝術家(韓國)金泰俊;獨立策展人唐堯;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班陵生;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蔣鐵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董書兵;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譚勳等
  • 全球這21座雕塑,讓人難以置信
    我看你們這大院是沒人了吧?啊?竟然派個毛孩出來說話?怎麼了?當爺爺不打孩子?」  「大哥,打他是為了教育他!小傢伙,還讀書呢嘛?快回家找你媽吃點奶,才有力氣挨揍!滾!」  一旁的一個小青年上下打量著江山,嘴裡不客氣的嚷嚷道。  「江山,你回來了?快回家,別和他們爭執。我們報警了已經!」江母聽見外面的爭執,從自家門裡跑出來,拽著江山往自家屋裡拖。
  • 老漢偶然撿回塊「恐龍頭」木頭,卻被告知要上交公家!
    年過六旬的張大爺兒女都在城裡打工,只有他自己還在小村莊裡生活。很多家境好的村民也用上了電磁爐、天然氣,但對於靠拾荒為生的張大爺來說,每天還堅持自己上山撿拾一些柴火。前幾天張大爺在撿乾枯樹杈的時候,撿到了一塊和「恐龍頭」差不多的木頭,覺得形態方面看著不錯就順手拿回家了!
  • 雕塑新青年 | 連吳楚:由「養螞蟻」開啟的藝術實踐
    連吳楚是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雕塑系研三的學生,2019年下半年開始,他就著手準備自己的畢業創作,並且也完成了開題報告。
  • 木頭遇見巧手,能文能武能生花
    作為一個跟木頭打交道的當代藝術家,俞宸睿也關注著傳統木工行業的現狀。在跟師傅們學技術的過程中,他感受到傳統木工的工作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發展了。「要保護傳統木工,我覺得必須要實現理念的轉變,改變它的使用場景,讓藝術起到媒介的作用,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現代木雕的古典線條木雕藝術家。
  • 一個靠「女人」出名的藝術家
    質材之特性是形成繪畫、雕塑作品之美的重要因素,許鴻飛重視對材料的選用,他駕輕就熟地加工石頭、青銅、玻璃鋼、木頭,使它們的質地服從於自己的藝術構思和立意。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向他未知的翡翠材料進軍,經過頑強的探索性勞動,又徵服了這一難於駕馭的珍貴材料,創造了大量有很高工藝水平和藝術性的翡翠雕刻。頗有意思的是,這些作品被冠以「翡之隨想」的標題。
  • 他用木頭做衣服,創作被博物館和藝術中心收藏
    雖然小編見過不少爭奇鬥豔的服飾,卻還是被美國藝術家羅恩·艾薩克斯(Ron Isaacs)的手藝給驚呆了……他竟然用木頭做衣服!飄逸的長裙使木頭完成從堅固到柔軟的嬗變,從而在繪畫和雕塑之間實現美麗的和諧。羅恩的這種藝術靈感來自於16世紀和17世紀的荷蘭風俗畫。他創造出的三維形式時裝雕塑,具有極強的視覺效果。
  • 他用木頭做衣服,每一件都美呆了!
    雖然小編見過不少爭奇鬥豔的服飾,卻還是被美國藝術家羅恩·艾薩克斯(Ron Isaacs)的手藝給驚呆了……他竟然用木頭做衣服!飄逸的長裙精緻的洋裝時尚的襯衫典雅的外套每一件衣服都帶著別樣的風情,給人不同的感受,仿佛永遠不會過時一般。
  • 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雕塑作品亮相山西
    屈麗霞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太原10月25日電 (記者 屈麗霞)24日下午,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的雕塑作品《圖騰》在山西太原展出,這件3米多高的銅鑄作品吸引了眾多民眾參觀和互動。
  • 畫裡畫外—每周一家:藝術家陳浩偉
    《緣否?源否?》系列畫:雕塑的神秘感體現在什麼方面呢?陳:雕塑需要動手能力非常強,它涵蓋了所有的材料。當代雕塑中,更可以嘗試用各種材料去表達。材料可以很廣泛,這是雕塑顯著的一個特質。雕塑是三維立體、有體量的,佔據一定空間,所以當一個雕塑作品置於展廳中,它是有場域,會影響整個空間的,這可能和其它的平面藝術形式不太一樣。
  • 賈科梅蒂——他的雕塑全球最貴!
    他細長如火柴棍般的人形雕塑作品靈感來源於二戰德國集中營的囚犯,模特卻是具體的個體——朋友或者親人,體現著他與他的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藝術家哲學家朋友們共享的精神氛圍——那是戰後歐洲的氛圍,充滿了威脅、負罪感、憂慮、懷疑和一種瀕臨死亡的意識。2015年,賈科梅蒂的雕塑作品《指示者》在佳士得拍出1.41億美元的高價,刷新了之前仍舊由他保持的全球雕塑最高價。
  • 他用木頭做衣服,讓衣裙中飛出蝴蝶,每一件都美呆了!
    而同樣,做衣服這件事爺爺讓美國藝術家羅恩·艾薩克斯(Ron Isaacs)非常快樂~ 就是下面這位老爺爺~他做的衣服呢,充滿了張愛玲所說的那種「袖珍戲劇」的氣息,相信很多小姐姐都期待穿上它後能開始完美自如的表演~但是,他做的衣服誰也穿不上,羅恩老爺爺也不是一個服裝設計師。因為他是用木頭來做衣服的!
  • 馮至炫|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藝術家
    藝術家在過往參與公共雕塑實踐的經歷中常常思考,雕塑的內部結構為何不被雕塑本身包括在內?工藝所需要採用的聚氨酯泡沫是否具有除去功能以外的現實意義?雕塑形成後剩餘的負形又是否有機會成為主角?在逐步進入個人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嘗試將雕塑的內外空間進行顛倒,將內部結構向外顯現而使其成為不得不被重視的一部分。
  • 「木頭堆裡發現一條大尾巴,真想揪出來看看……」兄弟還是太年輕!
    01 「木頭堆裡發現一條大尾巴,真想揪出來看看...」兄弟還是太年輕! 原來我年輕的時候也對這些未知的生物充滿了好奇,長大以後經受了社會的毒打才發現有些東西不要產生好奇心,離的越遠越好,否則發生意外沒有人能救你,這種生物真的是觸及到我知識盲區了,有網友說可能是穿山甲,也有網友認為很有可能是地龍蛇,雖然說什麼的都有但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人去抓,有一句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時候可以無懼無畏,都有了閱歷和知識面就開始懂事兒了。
  • 宣洩雕塑,是一位藝術家為癌症倖存者創造的紀念碑!
    在過去兩年左右,藝術家Prune Nourry將自己視為雕塑。Nourry女士是法國人,分布在布魯克林和巴黎之間,2016年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當她接受包括化療和重建手術在內的治療時,她認為她的醫生是雕塑家,而她自己是他們的材料。正在塑造。
  • Damien Hirst 達明•赫斯特|頹垣敗瓦中難以置信的珍寶
    欺哄我們這些曾對他喪失信念的人藝術為赫斯特帶來過巨大的財富,現在又給予了他另外的收穫——為他挽回地位。多年來,赫斯特的商業主義扼殺了他的藝術火花,導致他成為了一個怪異的荒廢了潛能的人物。赫斯特,一個1990年代讓人無比震撼的藝術家帶著他傲慢,興奮,風趣以及非凡的想像與《頹垣敗瓦中難以置信的瑰寶》一起毫無畏懼並美麗的重生了。這一次的展覽正在威尼斯葛拉西宮和位於大運河河口寬敞的船型海關大樓博物館中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