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劇都賺錢是怎麼做到的?這裡有一份萬合天宜的創業「秘籍」

2021-01-09 虎嗅APP

說起萬合天宜,如果你不是鐵粉,恐怕要問一句「他們最近在幹嘛?」,印象也停在最初的《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等爆款「段子劇」。

萬合天宜「江郎才盡」了?「我們這行業一天聽60遍這個詞」,萬合天宜的編劇兼演員鞭鞭於白水跟虎嗅說道。做內容之難,身為半個同行的虎嗅也深有體會:無法「睡後」躺著賺錢,且一刻不可鬆懈。

成立五年以來,萬合天宜對外鮮有發聲,但其實他們的腳步一直有條不紊,內容正從段子劇向正劇轉型,團隊也逐漸正規化,更重要的是,萬合天宜的項目從不賠錢。

那麼,萬合天宜這些年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保證項目只賺不賠的呢?在一個乍暖還寒的春日上午,萬合天宜CFO陳偉泓(以下稱「校長」)、編劇兼演員鞭鞭於白水(以下稱「鞭鞭」)與虎嗅分享了他們的看法,解密萬合天宜的內容戰略。

內容創業,全是「髒活累活」

2013年——「網劇元年」的前一年,中國網絡劇年產量只有50部,製作成本僅為傳統劇三分之一。單集成本不到10萬元的《萬萬沒想到》是當年最火的幾部網劇之一,點擊量過10億次,豆瓣評分8.2分。

《萬萬沒想到》的成功,既因為新鮮的「段子劇」形式觸到了觀眾的high點,也是因為當時網劇尚未遍地開花,競爭小。

校長說,「萬合天宜不追求大IP或燒錢,以原創為主」。這種「省錢」的路子的確適合剛起步的萬合天宜。即使到了今天,只有遇到一些「小卻好」的IP,萬合天宜才願意出點錢買下來改編。

萬合天宜當時採用「邊拍邊播」的制播形式,《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都是這樣製作的。因為劇集體量較小,公司甚至會撥給製作團隊八萬十萬拍試播集,看廣告主、視頻平臺是否感興趣。劇本幾乎都是在腦暴中誕生的,「大家開會想點子,你一句我一句,基本劇本就出來了」,鞭鞭介紹道。

從臺前到幕後,萬合天宜很少見正規軍,土木工程出身的叫獸易小星、播音出身的白客、美術出身的劉循子墨、物理專業的至尊玉都是萬合天宜的元老級創作人。「一開始我們真的很窮,請不起外面的演員,所以就有『做後期那個孔連順,這邊缺個女裝角色,你來試一下,串一個……』這樣」,鞭鞭說道。

而且,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尋找志同道合的人與公司一同成長,是較為普遍的做法。在校長看來,要做一家優秀的內容製作公司,成敗不在於眼前的三年五載,只有培養出自己的人才才能走得更遠。

《報告老闆!》第一季時,10集的故事,做了5集劇本劇組就開機,拍完第3集,第1集的片子就上線了。開天窗的危機感讓劇組苦不堪言,「那時候你突然發現,有種控制不了(局面)的感覺,如果這集不出的話,項目就要開天窗了,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鞭鞭說,那段時間他頭髮也掉了不少。

開天窗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劇本,《報告老闆!》是「段子劇」,創意是當時最急需的,為了趕進度想包袱,劇組的7、8個編劇曾開過為時24小時的頭腦風暴,「誰累了就在旁邊打會盹,不可能大家都在睡覺」,作為該劇執筆編劇的鞭鞭回憶道。

(《報告老闆!》)

據校長介紹,「我們一般是要求做過兩部作品之後可以做主筆(編劇)。」鞭鞭就是在三個月時間內,通過兩部劇(《報告老闆!》《高科技少女喵》)的磨練做到了主筆編劇的位置。

但「邊拍邊播」模式的高壓事實上並不可持續,員工吃不消,公司會對結果也難有預期。

另一方面,根基不穩的團隊,雖可在短時間內以靈性取勝,但很容易陷入瓶頸。鞭鞭對此深有體會,「如果你沒有專業基礎的話,感覺好像下一秒靈性就會被抽走一樣,有一種不安全感。」

現在的萬合天宜,怎麼做到不賠錢的?

隨著萬合天宜體量變大,公司更加結構化,員工職能細分,「先拍再播」取代了「邊拍邊播」制,並嘗試將生產方式又作坊式向工業化過渡。

目前,萬合天宜已擁有300多位員工,按職能被分為:

4個導演工作室(叫獸易小星、劉循子墨、至尊玉、馬詩歌);

7個製片人工作室(共約40位製片人,內部稱為」車間「);

編劇中心(30-40位編劇);

導演中心(80-90位導演,不包括4位「導演工作室」的導演);

演員池。

公司各部門成員可以自由組合,攢項目。據鞭鞭介紹,萬合天宜每年春天都一個大型春交會,製片人、編劇、導演甚至前臺都發起提案,只要創意夠好,感興趣的員工可以自由組隊,成立項目。

校長認為,公司應該負責搭平臺,為創意提供財務、法律等支持,把創作自由交給員工。

按萬合天宜的規定,員工除了拿片酬,還會參與項目分成。這樣一來,公司的項目就有了內部創業的意味,員工積極性更高,也會更負責任。

同時,萬合天宜也引入風控措施,為項目盈利保駕護航。據校長介紹,萬合天宜有以下三點風控措施:

一、確認有人買帳才拍:在投拍前,團隊與視頻平臺溝通劇本,小成本劇集會有整套劇本,大成本劇集有故事梗概,看平臺是否買帳,「我們前期會開發很多項目,比如開發100個人項目,最後成10個」。

二、控制劇本研發成本:公司以原創為主,「如果不請外面的編劇,就是一個工資成本。如果外請編劇的話,當合同進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會看一下,比較可行的,會花錢請編劇把劇本做出來」。

三、設項目成本上限:「特別小的項目,比如100萬的,製片工作室覺得想拍,就讓他們拍」,校長認為製片人應該對市場有所判斷。若是大項目,要看網站願意合作再批款,「製片人們有一定的信用額度,如果連拍幾部都賺不到(大)錢,就不能再拍了」。

除了大局上的調整,萬合天宜在細節上也學會了借力而行。

萬合天宜每周會請不同行業的專家做講座,比如針對內容部,會請專業編劇、北影中戲的編劇老師;針對藝人部,會請表演老師等等。

2015年的電影《萬萬沒想到》,萬合天宜請來曾執導《黑炮事件》、《求求你,表揚我》、《建國大業》等電影的黃建新導演作監製。

(《萬萬沒想到》電影)

據校長介紹,黃建新為電影《萬萬沒想到》引進了電影《智取威虎山》(黃建新曾任該電影監製)的製作團隊,萬合天宜從中學習管理上百人團隊的經驗,「怎樣保證每天拍攝的無縫銜接,整個影視工業都在過渡學習」。

此外,萬合天宜也會讓員工接外部機會,一方面,可以讓員工從專業團隊中學習知識經驗,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將演員作為可置換資源,換取外部優秀影視內容的合作機會,《美人魚》、《後會無期》、《大鬧天竺》都有萬合天宜的演員甚至投資參與其中。

鞭鞭也曾為外部劇做過編劇,據他的體會是,傳統電視劇團隊有完成的編劇流程,有劇本醫生來評估劇本的邏輯漏洞、人物刻畫等問題。相比之下,萬合天宜的創作更隨意,有的連劇本大綱、人物小篆都沒有,甚至存在傷筋動骨的大問題。

如今,萬合天宜也成立劇本中心,聘請了兩位資深編劇作為劇本醫生,校長表示,「比較大的投資項目,我們都會請劇本中心老師看一看,把一下關,確保劇本質量。」其中一位逗豆老師曾參與電視劇《花千骨》的創作,頗為資深。

再說說賺錢的事情

從萬合天宜給出的劇集信息來看,劇集整體的點擊量雖不如《萬萬沒想到》系列火爆,但也維持了幾千萬到上億的點擊量。這組數據是平臺方、廣告商願意繼續為萬合天宜買單的原因。

(萬合天宜過往片單)

據騰訊視頻相關人士告訴虎嗅,好劇從不缺投資,VC、PE們也想在好的影視項目上分一杯羹,不過一般來說,平臺不會將主投的網劇投資機會讓給它們。因為VC、PE無法提供行業資源,同時,好的項目也不缺錢。

萬合天宜也有類似的情況,校長透露,「我們的劇一般不讓VC、PE投,因為很多錢都會送過來,一般外面到處找錢的項目會有問題。」

2015年,萬合天宜試水電影推出影版《萬萬沒想到》,同樣秉承了不能賠錢的理念,在電影上線之前就通過網絡版權和廣告把成本收回來了,加上影片最終的3.2億票房,利潤空間很大。

2016年12月,萬合天宜立項了主投的第二部電影《報告老闆!》,目前電影的劇本仍在創作中,單據校長透露,該影片的玩兒法仍未確定,也許不再延續《萬萬沒想到》電影預售網絡版權的做法。

校長本身就是財務出身,曾在華爾街從事能源交易相關工作,有14年的旅美經驗。萬合天宜的資本布局、風控設置等,都有他的參與。

內容公司,首先做到不為錢著急,才能有空間創造出忠於自己的作品。

對於萬合天宜來說,他們對「段子劇」短暫的生命周期早有預判,據豆瓣評分,「萬萬沒想到」系列從第一季的8.2分掉到第三季的6.1分;「報告老闆」的兩季從8.1分下降到7.3分。

從內容到題材,萬合天宜一直在追求轉型,嘗試做正劇。目前來看,萬合天宜還未有連續打造爆款的能力,但校長認為,萬合天宜的粉絲忠誠度很高,在各地路演時,粉絲熱情難擋。對於打造精品劇,萬合天宜抱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

用昨日阿里巴巴合伙人、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的一句話結尾:「內容產業是很貴又很長期的產業,如果用兩三年、三五年的玩票心態或者投機心態很難走遠,要有『富養女兒』的心態。」

相關焦點

  • 專訪萬合天宜CEO範鈞:萬合天宜想成為年輕人的「夢劇場」
    CEO範鈞表示,對萬合天宜來說,「人」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次「小屏到大屏」的跨越讓整個團隊都得到了歷練,相對於票房,他更看重對人的培養,「萬合天宜想給所有有夢想的人一個舞臺,這裡就是一個人才的孵化器。」這和萬合天宜的一直以來的信條一脈相承:所有項目都不會虧錢,從創立至今,萬合天宜的每一個項目都在賺錢,且公司從幾個人發展到200人的階段,沒有接受外部投資,全靠自己的項目慢慢做大。如今這家公司已經達到410人。影視行業有一個「二八原則」:20%片子賺錢,80%片子賠錢。
  • 萬合天宜:我們上輩子都是巴爾克扎
    三個人創立的公司叫萬合天宜,這是範鈞第二次創業,距離上一次有6年之久。我只是一條分割線 回頭看範鈞的人生履歷,他有幾次大的轉型。第一份工作是在IBM做工程師,一做十幾年。「在大公司裡,再小的一件事也是打群架,團隊合作。這樣我知道大公司怎麼講究它的結構。不過大公司對人潛力的激發是遠遠不夠的。它的優點、缺點,我都學到了。」
  • 曾經的網劇先驅者「萬合天宜」怎麼突然就涼了?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萬合天宜的崛起2013年萬合天宜推出《萬萬沒想到》爆紅於網絡,2013年年底萬合天宜再次發力,又一部高人氣網絡短劇《報告老闆》上架,這兩部高人氣網劇直接把萬合天宜推上了巔峰,那一張張讓人銘記於心臉,一個個經典的鏡頭,都成了網友們難忘的記憶,2015年萬合天宜把網劇做成了以劇情為主的連續劇模式,《名偵探狄仁傑》上線,眼看著萬合天宜一步步走向正規化,開始涉足娛樂圈
  • 萬合天宜陳偉泓:IP與原創都是偽命題,賺錢的電影不到10%
    接下來我想談一下萬合天宜的商業模式,至今為止我們都在做原創的工作,我們覺得無論是IP的原創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無論你做什麼它的背後源頭就是人才,就是藝術創造人才,這才是關鍵的,我們要回到源頭,藝術創造的人才。我們在合適的機會、合適的時候會考慮買IP,我們還是要回到原創本身。
  • 萬合天宜的直播新生意
    「我們現在把辦公室都搬過來了,總部那邊倒很少回去。」萬合互娛的CEO柳震一邊說一邊介紹他們已經搭建完成的新錄影棚。這是一個有1200平米的大棚,棚內搭建了五檔直播綜藝和直播劇的錄製場地,柳震說每一個場地還可以重新組合再錄製新節目,但目前的五檔節目已經達到了直播棚的飽和狀態,接下他們會將其他沒有上線的節目都陸續播出,觀察市場的反應。
  • 萬合天宜「涼」了以後,「王大錘」們都去哪兒了?
    正是因為這兩部劇的成功,讓背後製作公司萬合天宜迅速進入了大眾視線,旗下藝人白客、小愛、劉循子墨、至尊玉、張本煜、柯達、孔連順、葛布、鄭合惠子等也因此被大眾所熟知然鵝萬合天宜的「花期」並沒有維持多久,大家應該都和小編一樣,對萬合天宜最後的印象停留在這部大電影版《萬萬沒想到》,雖說這部電影除了匯集自家當紅藝人之外,還邀請到了陳柏霖、馬天宇、楊子珊等實力偶像加盟,甚至還請來了曾志偉、韓寒
  • 紅極一時的「王大錘」為什麼會消失,萬合天宜到底是怎麼涼涼的?
    紅極一時的「王大錘」為什麼會消失,萬合天宜到底是怎麼涼涼的?2012年叫獸以易小星和範鈞、柏忠春一起成立了萬合天宜,當時資金不足,旗下只有白客、老溼、劉循子墨、葛布等幾個藝人,很多時候導演叫獸易小星都會親自出演,就這樣在一個經費不足,演員人少,各方面資源都稀缺的時候,一部小成本的爆笑迷你劇《萬萬沒想到》火了,每一集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是無數包袱,反覆轉折,讓你在笑得肚子疼的時候,永遠都猜不到結局,真的是應了劇名《萬萬沒想到》,可能導演和演員們也萬萬沒想到
  • 紅極一時的「王大錘」為什麼會消失,萬合天宜到底是怎麼涼涼的?
    紅極一時的「王大錘」為什麼會消失,萬合天宜到底是怎麼涼涼的?2012年叫獸以易小星和範鈞、柏忠春一起成立了萬合天宜,當時資金不足,旗下只有白客、老溼、劉循子墨、葛布等幾個藝人,很多時候導演叫獸易小星都會親自出演,就這樣在一個經費不足,演員人少,各方面資源都稀缺的時候,一部小成本的爆笑迷你劇
  • 為什麼紅極一時的王大錘會突然消失,萬合天宜到底是怎麼涼涼的?
    紅極一時的「王大錘」為什麼會消失,萬合天宜到底是怎麼涼涼的?2012年叫獸以易小星和範鈞、柏忠春一起成立了萬合天宜,當時資金不足,旗下只有白客、老溼、劉循子墨、葛布等幾個藝人,很多時候導演叫獸易小星都會親自出演,就這樣在一個經費不足,演員人少,各方面資源都稀缺的時候,一部小成本的爆笑迷你劇
  • 曾經爆紅的萬合天宜為什麼現在沒落了?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圈,有個不成文的說法,「五年一輪迴」。這話說直白點就是,一家網際網路型創業公司能夠挺過五年的壽命,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反之大部分創業都逃不脫這個時限。如今的萬合天宜已經不勝從前了。最致命的是《萬萬沒想到》大電影的上映讓萬合天宜遭遇了滑鐵盧。說叫獸團隊江郎才盡或許言之過早,但拿出來的作品確實令人失望了。叫獸雖然有很多厲害的靈感,可以在網絡世界玩得風生水起,但是回歸到影視製作的本源,他其實是有很多漏洞和缺失的。網絡短片有其獨特的生存條件,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表達很大的信息量,而觀眾享受的也是這種網際網路文化下的共鳴。
  • 自《萬萬沒想到》後,為何大家都說萬合天宜再無精品?
    《萬萬沒想到》大獲成功後,裡面的幾位演員都小有名氣。不知道是不是看見大鵬推出的電影《煎餅俠》大獲成功,緊接著萬合天宜就趁熱打鐵推出了大電影,可是這部電影卻沒有像劇版那樣受歡迎。花大價錢打造的電影,連本都沒有撈回來。
  • 為什麼萬合天宜公司現在越來越沒有名氣了呢?
    作為一個依靠短視頻起家的公司,在影視行業熱錢湧入的階段迅速轉變自身形態,進入到影視劇製作領域,出現了明顯的水土不服……這種水土不服,既表現在第一部大電影《萬萬沒想到》慘烈收兵,也表現在根本沒有後續的IP開發成功,其實萬合天宜還拍了十幾部網劇,但大部分人一步都沒看過對吧?
  • 萬合天宜陳偉泓:中國電影90%以上都虧本,要做原創人才孵化器
    萬合天宜 CFO 陳偉泓關於文創生態主題的見解,值得我們電影人思考,以下分享大家。做一個劇就會有一個細胞分裂?        陳偉泓:「可以把我們萬和天宜想像成原創人才的孵化空間。萬和天宜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新人,所以做一個劇就會有一個細胞分裂。我們從《萬萬沒想到》開始,細胞分裂有《報告老闆》是子墨做導演,萬萬(沒想到)是叫獸做的,相當於我們公司做內容創業的一個精神領袖一樣。
  • 「王大錘」已成過去,萬合天宜還能否重返青春?
    因此大電影從線上的物料發布到線下的宣傳點映,聲勢都相當大。只可惜,影片上映之後口碑爆冷,超規模點映過後,票房增長乏力,最終僅取得3.22億票房,豆瓣評分5.6,在及格線以下。大電影的失敗不僅造成了品牌的消耗、粉絲的流失,似乎也斬斷了萬合天宜的好運氣。在此之後,萬合天宜再沒做出過爆款內容,融資也一直停留在B輪,沒有更多進展。
  • 萬合天宜丨遺留在「中生代」裡的最後一隻獅子
    2011年土豆網上市,範鈞選擇離開,並在2012年的1月和柏忠春、叫獸易小星一起創立了萬合天宜。發現網生影視商機的他們,在2013年聯手打造了短劇集網絡劇《萬萬沒想到》,一經推出,一炮而紅。和以往幫客戶做定製劇、微電影時候的廣告模式不同,這部《萬萬沒想到》是萬合天宜歷經業務調整之後的作品,它是萬合天宜將製作團隊與創作團隊分開之後,以影視劇為基礎推出的品牌,並以此推出了自己的藝人。
  • 《三國志幻想大陸》聯動萬合天宜!這次,真的是萬萬沒想到哦
    「萬萬沒想到,啦啦啦啦啦」這段副歌相信大家都似曾相識吧!這段洗腦的副歌,出自萬合天宜出品的第一神劇,網劇《萬萬沒想到》,這部由當時已經掌握短視頻奧義的萬合天宜出品的網劇可以說是現象級的網紅神作了!在這之後萬合天宜繼續發力,推出了又一神作《報告老闆》。而就在前不久,爺青回信號彈擊發,高顏值卡牌王者《三國志幻想大陸》宣布與萬萬家族開啟神仙聯動!青回黨的春天又來了呢!
  • 萬合天宜打造「駭故事」實力班底引爆期待
    九部影片根據周浩暉、王雨辰、莊秦、寧航一、紫金陳、香無等國內一線類型作家的作品改編,涵蓋懸疑、推理、驚悚等熱門題材,並由原著作者擔任編劇。有了高質量IP的內容作擔保,影片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不僅故事情節驚心動魄、極致燒腦,還將為觀眾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懾。其中,就有曾以「刑警羅飛」系列在網上贏得大量粉絲青睞的周浩暉,此前口碑流量雙豐收的網劇《暗黑者》就改編自他的暢銷小說。
  • 拍出《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的萬合天宜,你還記得嗎?
    2012年萬合天宜出品《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一炮走紅,這時候網劇行業才剛剛起步,基本沒有幾個製作網劇的公司,而《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笑點密集諷刺能引發觀眾的共鳴,所以結合天時地利人和,萬合天宜自然火了,稱得上是當時最優秀的網劇製作公司了。
  • 專訪 萬合天宜CFO陳偉泓:從0到1,從1到N,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圖:萬合天宜CFO陳偉泓先生)先是引炸網劇市場的「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再是現在將武俠、科技、喜劇相結合的「西涯俠」,萬合天宜能夠推出一部又一部優秀作品,與其做好劇、為觀眾帶來快樂和思考的宗旨和理念不無關係。由此出發,萬合天宜對於人才的挖掘培養異常重視。
  • 萬合天宜涼了之後,王大錘孔女神張本煜都去哪了
    對萬合天宜最後的印象停留在大電影版《萬萬沒想到》,那麼那些曾經在萬合天宜鼎盛時期躥紅的藝人們的現狀又是如何呢?從2014年白客參演的第一部院線電影《後會無期》開始算起,他在《美人魚》《大鬧天竺》《建軍大業》《遇見你真好》《被光抓走的人》《合法伴侶》等電影中都出現過,雖然出場時間很短但卻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