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語錄》VOL.40
作者:林子傑
編輯:張明
註: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
1
前言
FOREWORD
創業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人為了一股熱情,比如自己創新了新的教學手法,想要推廣給社會;
有些人為了一種使命,例如有人不滿意現今的教育方式,而自行創立學堂,希望能帶給孩子不同的人生。
不管任何事業的經營,賺錢一定是企業經營的目的之一,因為企業不賺錢,是無法永續經營下去的。
所以再怎麼清高的創業者,一定要把賺錢,作為經營管理的目的之一。
講到賺錢,很多人不是學習財務專業背景,對於財務的規劃與管理非常陌生,這時候冒然的創業就非常危險。
然而專業的會計專業對於一般創業者又太過於困難,那要怎麼辦呢?
創業者一定要知道的簡單基本財務知識是必要的了。
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最簡單的財務知識:搞懂營業收入、毛利與淨利是什麼?
營業收入、毛利與淨利,是經營企業最基本的三個財務會計用詞,它代表了一家企業的營業狀況與獲利狀態。
2
基本財務知識
BASIC FINANCIAL KNOWLEDGE
Q:甚麼是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是從事主營業務或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就是企業銷售自家的產品、商品、服務或商業模式獲得的收入。例如販賣衣服的網絡商城公司,在各種衣服、褲裙、配件等等產品銷售的收入金額即是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所得就是企業在其他業務方面獲得的收入。像是某些企業會轉投資其他項目產生收入,例如一家房地產公司轉投資幼兒園產生收入即是其他業務所得。
把這兩者相加就是營業收入,然而通常企業規模不大時,其他業務所得可能不存在,這樣只要計算主營業收入即可。
Q:甚麼是毛利?
毛利就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
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又稱為運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
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
營業成本項目有 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製造費用。
直接材料就是產品或商品製作的材料費用,例如衣服的原料、拉鏈、配飾;
直接工資是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製造費用是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許多人認為毛利就是企業賺錢的利潤,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淨利才是企業的最後利潤。
Q:甚麼是淨利?
一家企業的支出,不只有原料、員工薪資等等成本,還有其他費用的支出,必須考慮進來。
所以毛利並不是企業的純獲利,淨利才是。
淨利是毛利減去費用與所得稅的金額稱之,淨利=毛利-費用-所得稅。
費用包括房租、管銷費用等等,例如公司辦公需要一些辦公用品的費用、水電等等開銷。
另外,只要有收入,就必須要繳交稅金,這些稅金也都要扣掉,最後留下來的金額就是淨利了,這是經營企業最後留下來的純收益。
3
結語
CONCLUSION
這樣的說明大家就會清楚經營一家企業,有收入與支出兩大方面,收入是比較容易了解的,而支出的項目種類繁多,很多創業者是不清楚的。
很多人以為開一家麵館,只要有原料、房租、員工薪資支出即可,但他們忽略了要廣告、水電開支、稅金等等許多其他費用,所以創業之後才發現,原來收益沒有想像中來的那麼多,如此就容易發生儲備金不夠花的狀況,很容易創業沒多久就收攤了。
那麼經營一家企業要如何提高獲利呢?不外乎是提高營業收入,或是降低成本支出,就是所謂的:開源節流。
那麼開源節流的重點是甚麼呢?下一篇文章跟大家來分享~提高創業者獲利的關鍵。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