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對照打造民生幸福標杆要求
用足政策加快推進土地整備工作
為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和民生服務設施提供用地保障
近幾年,福田區加快推進土地整備工作,為轄區城市功能完善和增進民生福祉騰出更多的土地資源。截至目前,累計拆除房屋29.9萬平方米,貢獻用地84.6萬平方米。
01
不斷創新,攻堅克難
皇崗口岸土地整備項目受新冠疫情影響,300多輛汽車滯留車港城無法遷移。
對此,福田區一方面聯合市交警局等部門通過電視、報紙和新媒體等渠道發送公告請車主及時挪車,一方面積極協調尋找臨時停車場地做好證據保全後,將滯留汽車遷移到臨時場地停放,將疫情對工作計劃的影響降到最低。
而皇崗口岸的拆除重建工作創新採取「整體補償、分批搬遷」方式,推動因「拆遷難」擱淺7年的車公廟西變電站項目土地整備入庫。同時,參照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方式,以落實棚改政策及市場價回購兩種方式靈活回應住戶訴求,採取法律手段推動協商談判,最終攻克福田口岸航運樓十年徵拆難題。
皇崗口岸項目效果圖
02
為民解憂,貼心服務
車公廟西變電站屋徵收項目,被徵收人擔心變電站建成後產生輻射。
對此,福田區協調相關部門介紹變電站相關技術參數,帶領被徵收人實地考察已建成的變電站,確保對變電站建設不影響人體健康情況,打消被徵收人疑慮。
市急救、血液、醫學信息中心綜合樓土地整備項目,搬遷需安置100餘名員工,且員工受限於年齡、文化等原因,就業較為困難。
對此,區領導及工作組多次深入現場、大量調研,向企業耐心講解政策,充分保障企業合法合理權益,通過並聯處理、綠色通道等方式,及時為企業解決臨時安置用地問題,推動項目90天完成拆遷工作。
區慢性病防治院設計效果圖
03
依法依規,保障權益
在土地整備工作中,福田區採購法律顧問團隊參與項目全過程,確保依法依規開展土地整備工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在福田政府在線、項目現場發布徵收提示、補償方案、徵收決定等,並安排專人送達被徵收人,當面講解並籤收,保障被徵收人及公眾知情權。
同時,為保障被徵收人、被收回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前由被徵收人、被收回土地權利人選取評估、測繪機構,依法依規對徵收房屋或被收回土地及建(構)築物、附屬物的價值進行評估測繪,根據評估結果予以補償。
市急救、血液、醫學信息中心項目效果圖
近年來,福田區積極加快推進土地整備工作——
完成車公廟西變電站、春風隧道、坂銀通道、彩梅立交等房屋徵收項目,為市政交通工程貢獻了33.5萬平方米用地;
完成市急救、血液、醫學信息中心項目和深圳國際交流學校、福田區慢性病醫院等土地整備項目,為文教科衛事業貢獻了10.1萬平方米用地;
完成福田口岸航運樓、紅樹林溼地公園、二線關等土地整備項目,為轄區公共空間和公園建設貢獻了59.6萬平方米用地。
福田正積極推進土地整備
保障民生
打造首善之區、幸福福田!
-END-
信息來源:福田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
編輯整理:幸福福田
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福田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