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0-01-04 09:5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題目:八年級下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片段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教學過程中有師生互動環節;
(3)介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的變化;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試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課件:「教師說關鍵詞,學生猜人物,關鍵詞是江蘇淮安、南昌起義、總理、外交家。」引導學生猜猜看,它是誰?
2.學生自主回答,教師揭曉:周總理。
教師總結並導入:毋庸置疑,周總理是一位偉大的總理,但同時他也是一名傑出的外交家,今天我們就一同感受周總理的外交風採。
二、探究新知
(一)環節一:初探背景
提問:請回顧一下建國之初我國的外交形勢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外交形勢比較嚴峻,兩極格局之下,蘇聯對中國採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
教師繼續追問:假如你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你會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面對這種外交形勢,我們採取的是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二)環節二:探析內容
過渡:作為一個新興的獨立國家,新中國在積極主動展開外交活動的時候,我們特別重視搞好與鄰國的關係,並在此過程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外交原則,這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提出
教師播放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的視頻,請學生認真觀看,結束後請學生扮演歷史小記者對當時的情況進行實時報導。
學生報導後,教師總結:1953年,中印兩國就西藏問題談判,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正式把它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係的行為準則。
2.內容
教師繼續提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有哪些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教師介紹其中有兩項內容後來又發生了變化,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
教師繼續追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項內容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是貫徹五項原則的保證。平等互利是實現五項原則的條件。和平共處是目標,前四項原則是實現和平共處的根本基礎和前提條件。
(三)環節三:評析意義
(四)教師組織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探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小組代表發言其他組補充,最後
教師總結。
首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促進了亞洲及世界各國對於新中國的了解,對中國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結成新的國際統一戰線是極其有利的。
其次,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策劃的強權外交、「實力政策」是一個勇敢的挑戰。
最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和提出,為國際間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規範,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謀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教師最後強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誌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拓展延伸
請學生口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四、課堂小結
提問:歸納總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學生發言,教師補充總結。
五、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相關資料,下節課召開「周恩來外交業績」故事會。
板書設計:
題目1:我黨第一次黨代會內容
題目2:卡裡曼帝國
題目3:人權宣言
題目4: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題目5:秦始皇陵兵馬俑
最後,華圖教師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努力學習、積極備考、持之以恆、克服困難,早日圓教師夢想!
文章來源於中國教師資格網
責任編輯:張欣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