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reness is the essence of meditation
昨天早上和彭老師聊到最近看了路斯·哈裡斯博士兩本關於 ACT 的書,被徹底安利了 「正念」。彭老師剛做過兩場關於 「正念」 的直播課,於是分享給我回看連結。我看完主題為 「基於正念的大疫,一線人員自我關愛」 的直播,記錄下幾個有感觸的知識點和相關的聯想。
出口轉內銷:正念好比 「蘋果梨」
之前我找 Helen 討論過冥想和正念的關係,我們都比較偏重概念及內容上的區別。這次彭老師關於正念是 「蘋果梨」 的比喻很形象,而且蘊含了其在東西方發展與進化的歷史。
如果將最初源自東方佛教禪修的正念比作蘋果,將西方現代心理學比作梨的話,後來基於正念衍生的心理療法,如 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CT(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等等,就是各式各樣的 「蘋果梨」。
正如正念的西方 「創始人」 卡巴金所說,中國是正念的第一故鄉。卡巴金教授在教學的過程中,十分善用古詩作為教學工具,諸如以下引自《中部》的詞句:
慎莫憶過去,亦勿期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處處當觀察;不壞不動者,智者應修習。
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
正念,就是如其實際地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是一種存在的方式。卡巴金對正念的定義是,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刻意地留心於此時此刻。
Mindfulness means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這種 「每時每刻裡非評判性的覺知」 意味著,不是更正或歪曲念頭,只是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除非你有親身練習的體驗,你無法理解他人正念練習中的體驗,究其根本,正念是人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教授正念的老師,也必須具備正念練習的親身體驗。
正念關乎專注力和覺察力的訓練,這裡彭老師提到了四個關鍵詞 「專注、柔軟、敏銳、淡定」,並說到自己的一個學生,因為擔心容易受到來訪者影響而捲入情緒(對方哭她也哭),所以覺得自己做不來諮詢師。這種 「擔心」 真是似曾相識,大學時我幾乎因為同樣的原因,覺得自己無法勝任老師和諮詢師兩種職業。而這種職業所需的 「穩定性」,其實可以通過練習正念來訓練。
我有情緒,但情緒不是我
錯誤地任由強烈情緒 「無意識地蒙蔽」 自己,混淆了情緒與 「我」 的從屬關係,意識到情緒不是 「我」,就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這個解讀對我來說很有力量。因為之前參與 「幸福知道」 的四周慈心訓練營,有一周的練習也涉及到 「RAIN」。
R(Recognize):知道有強烈的情緒出現A(Allow):允許並如實知悉自己的強烈情緒I(Investigate):探究身體、情緒和念頭N(Non-identify):不認同強烈情緒等於我
我將彭老師直播中的這個分享發到志願者群裡,Winnie 告訴我說,這版是最初版本的 RAIN 練習(20 年前由 Michele McDonald 介紹給大家)。與我們之前練習的那版,區別在於最後一步,即引導區分我們看見情緒或念頭,背後的 「我們」——不是情緒本身。後來 RAIN 被正念老師 Tara Branch 改編為培養自我關愛的練習,最後一步改為 「滋潤」(Nurturing)。
危機事件不等於陷入危機
彭老師說不少心理諮詢與幹預領域的專家及朋友,在這次全球性的 「危機」 來臨時都紛紛站出來,極盡所能地想要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大家共同應對疫情,帶給她無數次的感動,令她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但是,就像危機事件不等於陷入危機,英雄行動也不等於英雄情懷,是否逆行,其實可量力而為。
所有人都是頭一次面對新冠疫情,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像鍾南山院士、張文宏醫生那般專業應對。承認自己有片刻的脆弱,其實很勇敢:我沒有準備好,我感到很害怕。我們不必因為產生這樣的情緒,並且無法採取英雄一樣的行動,而感到羞恥。很多事情,都是個人所無能為力的。
言語無法抵達之域
老師翻譯的這本書,我沒有找到。而關於言語無法準確表達的事情,想到大學時和室友們一起做沙盤,很多細微的感受會通過具象化的事物表達出來。記得那時我還找老師單獨諮詢過一次,提到各種愛莫能助的無力瞬間,很久後,我才可以看見當時的一些經歷,是未被察覺處理的創傷體驗。
除了這次疫情中,公眾能夠看到的 「正念行動」,彭老師還提到患者 「愚蠢傷醫」 的現象,支配這種不解行為的,更深層裡也許是一種恐懼。很多恐懼藏在憤怒背後,是因為恐懼用憤怒表達出來,顯得較有力量。正義的好友雲不閒說看不慣那些不好的,但是如果又做不了啥,就會轉而攻擊自己是不是 「假道德」。我又忍不住劃重點了:良心是一種情緒反應。哪有不怪壞人沒良心,反倒怪自己 「假道德」 的?
嗚,反正我不做色厲內荏的人,反過來才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