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心能力」: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

2021-02-08 kordelia

awareness is the essence of meditation

昨天早上和彭老師聊到最近看了路斯·哈裡斯博士兩本關於 ACT 的書,被徹底安利了 「正念」。彭老師剛做過兩場關於 「正念」 的直播課,於是分享給我回看連結。我看完主題為 「基於正念的大疫,一線人員自我關愛」 的直播,記錄下幾個有感觸的知識點和相關的聯想。

出口轉內銷:正念好比 「蘋果梨」

之前我找 Helen 討論過冥想和正念的關係,我們都比較偏重概念及內容上的區別。這次彭老師關於正念是 「蘋果梨」 的比喻很形象,而且蘊含了其在東西方發展與進化的歷史。

如果將最初源自東方佛教禪修的正念比作蘋果,將西方現代心理學比作梨的話,後來基於正念衍生的心理療法,如 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CT(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等等,就是各式各樣的 「蘋果梨」。

正如正念的西方 「創始人」 卡巴金所說,中國是正念的第一故鄉。卡巴金教授在教學的過程中,十分善用古詩作為教學工具,諸如以下引自《中部》的詞句:

慎莫憶過去,亦勿期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處處當觀察;不壞不動者,智者應修習。

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

正念,就是如其實際地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是一種存在的方式。卡巴金對正念的定義是,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刻意地留心於此時此刻。

Mindfulness means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這種 「每時每刻裡非評判性的覺知」 意味著,不是更正或歪曲念頭,只是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除非你有親身練習的體驗,你無法理解他人正念練習中的體驗,究其根本,正念是人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教授正念的老師,也必須具備正念練習的親身體驗。

正念關乎專注力和覺察力的訓練,這裡彭老師提到了四個關鍵詞 「專注、柔軟、敏銳、淡定」,並說到自己的一個學生,因為擔心容易受到來訪者影響而捲入情緒(對方哭她也哭),所以覺得自己做不來諮詢師。這種 「擔心」 真是似曾相識,大學時我幾乎因為同樣的原因,覺得自己無法勝任老師和諮詢師兩種職業。而這種職業所需的 「穩定性」,其實可以通過練習正念來訓練。

我有情緒,但情緒不是我

錯誤地任由強烈情緒 「無意識地蒙蔽」 自己,混淆了情緒與 「我」 的從屬關係,意識到情緒不是 「我」,就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這個解讀對我來說很有力量。因為之前參與 「幸福知道」 的四周慈心訓練營,有一周的練習也涉及到 「RAIN」。

R(Recognize):知道有強烈的情緒出現A(Allow):允許並如實知悉自己的強烈情緒I(Investigate):探究身體、情緒和念頭N(Non-identify):不認同強烈情緒等於我

我將彭老師直播中的這個分享發到志願者群裡,Winnie 告訴我說,這版是最初版本的 RAIN 練習(20 年前由 Michele McDonald 介紹給大家)。與我們之前練習的那版,區別在於最後一步,即引導區分我們看見情緒或念頭,背後的 「我們」——不是情緒本身。後來 RAIN 被正念老師 Tara Branch 改編為培養自我關愛的練習,最後一步改為 「滋潤」(Nurturing)。

危機事件不等於陷入危機

彭老師說不少心理諮詢與幹預領域的專家及朋友,在這次全球性的 「危機」 來臨時都紛紛站出來,極盡所能地想要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大家共同應對疫情,帶給她無數次的感動,令她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但是,就像危機事件不等於陷入危機,英雄行動也不等於英雄情懷,是否逆行,其實可量力而為。

所有人都是頭一次面對新冠疫情,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像鍾南山院士、張文宏醫生那般專業應對。承認自己有片刻的脆弱,其實很勇敢:我沒有準備好,我感到很害怕。我們不必因為產生這樣的情緒,並且無法採取英雄一樣的行動,而感到羞恥。很多事情,都是個人所無能為力的。

言語無法抵達之域

老師翻譯的這本書,我沒有找到。而關於言語無法準確表達的事情,想到大學時和室友們一起做沙盤,很多細微的感受會通過具象化的事物表達出來。記得那時我還找老師單獨諮詢過一次,提到各種愛莫能助的無力瞬間,很久後,我才可以看見當時的一些經歷,是未被察覺處理的創傷體驗。

除了這次疫情中,公眾能夠看到的 「正念行動」,彭老師還提到患者 「愚蠢傷醫」 的現象,支配這種不解行為的,更深層裡也許是一種恐懼。很多恐懼藏在憤怒背後,是因為恐懼用憤怒表達出來,顯得較有力量。正義的好友雲不閒說看不慣那些不好的,但是如果又做不了啥,就會轉而攻擊自己是不是 「假道德」。我又忍不住劃重點了:良心是一種情緒反應。哪有不怪壞人沒良心,反倒怪自己 「假道德」 的?

嗚,反正我不做色厲內荏的人,反過來才酷呢。

相關焦點

  • 團購親子正念訓練營|讓孩子內心擁有強大的魔法
    於是,想到了正念。疫情尚未全面控制的當下,大家的生活都被改變了。什麼時候能恢復到從前?孩子們的心裡會留下什麼?本來就混亂的子女教養過程,是不是亂上加亂了?於是,又想到了正念。正念是一種心理素質和能力。正念狀態下,我們會察覺當下發生的事,包括對我們身體及情緒,環境的察覺。這種察覺又是有溫度的,讓我們把快樂和愛傳遞出去,與外界建立積極的連接。有了它,我們能活得更篤定。
  • 正念核心肌肉訓練
    前幾日他答應以後我回國免費教我,我還以為我們交情好呢。昨天,他居然推出了幾乎免費的培訓。我不太相信免費的培訓能搞得好,能維持下去,但還是那句話,我相信小金。課程內容:正念核心肌肉訓練體系基本原理,如何迅速鬆開肩胛骨等。完成課程之後,享用美味素食。
  • 《正念的奇蹟》|心是一切的根源 一行禪師書籍節選
    練習正念時,不要受制於好壞、善惡的分別,因而引發修行者內心的戰爭。不論何時,當善念生起,要認知:我心中生起了一個善念。當惡念生起,也要認知:我心中生起了一個惡念。不論你有多麼不喜歡,都不要執著其中或者試圖消除它,認知到它就足夠了。如果你已經離開正念,你必須知道你已經離開了:如果你還保持正念,也要知道你還在保持。
  • 修習八正道 - 正念
    正念是八正道的第七個元素,它被納入「定」的部分。東方人修習正念已有千年之久,而在西方則是近數十年才盛行。西方人不僅把正念運用在心理治療上,還施諸於教育、體育領域,甚至用於訓練狙擊手。但是,西方所流行的正念培訓是有別於佛陀所教導的正念。佛陀所教導的正念在於將正念的出發點和基礎都建立在正見之上。而樹立正見的目標就是為了理解四聖諦,因為了知四聖諦才能達證涅槃,離苦得樂。正念就是活在當下。人們需要正念來了知自己的身心動態,了解自己的身體行為和思潮活動。
  • 心住於正念,就與理相應,精進而不執著,就達到無漏、無為
    所謂「精進心易發,長遠心難持」,要堅住修行的目標、信心和行為,繼續不斷地努力修持,這就是「進」。有了「進」,就不會退;否則今天走一步、明天退兩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樣就不是「進」。什麼叫作「精進」?就是要在法上薰修,時時刻刻想這個道理,無論在事上或理上,都要與這個道理相應。進一步再配合發願,因為沒有願力,就不容易堅持。所以,每天早晚課誦要回向、發願。
  • 「接納的正念」網絡八周訓練營|華人資深正念導師郭海峰帶領(4月9日開課)
    奔行於車水馬龍間,念頭流失在妄念中,過去的煩惱,未來的憂慮,無法言說的情緒裹挾著我們無處安放的心,有多少時光未曾體會過身周的美好點滴
  • 正念幸福課,活在當下,找回內在的平靜和喜悅
    1979年,喬恩·卡巴金(Kabat-Zin)在麻省大學醫學院創立正念減壓療法,率先將正念訓練引入醫學界。自此以正念訓練為基礎的「當代正念療法」被研發和應用,僅截至1997年,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就有超過240家醫院或臨床治療中心實踐運用以正念訓練為基礎的課程。「當代正念課程」是去宗教化的,所以不論有無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學習和練習。
  • 正念人生|活在當下,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義
    正念的核心竟奇妙地與《心靈奇旅》不謀而合。所謂正念人生,是讓我們用有意識地、不加評判地、對當下的察覺去生活,把我們的心完全聚焦在這一刻,全然專注在眼前發生的事情,從而培養我們看見、感受和把握當下的能力,進而發現人生每一刻的樂趣與美妙,點燃生活的「火花」。
  • 【4月9日開課】「接納的正念」網絡八周訓練營|華人資深正念導師郭海峰帶領
    奔行於車水馬龍間,念頭流失在妄念中,過去的煩惱,未來的憂慮,無法言說的情緒裹挾著我們無處安放的心,有多少時光未曾體會過身周的美好點滴
  • 正念療法,成為自己和星孩的心理醫生
    「正念」對應的英文「mindfulness」指的是覺察、專注和憶念。正念,就是有意識地注意此時此刻,並明白自己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而正念療法則是意識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對處於當下刺激的高度的注意,也是當代心理治療中精神訓練的一種方法。舉個例子,比如正念進食,就是讓我們有意識地咀嚼和品味每一口食物;比如正念散步,就是去體會每一個動作的感受。
  • 正念冥想的積極意義
    實驗表明正念冥想對焦慮情緒幹預的即時效果達到顯著的中等以上的效果。如果感到焦慮時,練習正念冥想,可以讓你的焦慮在當下得到緩解。2延緩衰老正念訓練可提升端粒酶活躍度,端粒酶是在細胞中負責維持端粒長度的一種酶,它可以修復在細胞分裂過程中DNA縮短部分,這一縮短過程被證明與衰老有關。
  • 如何鍛鍊心肺功能
    但在做好這些防護工作的同時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請大家不要忘記了:加強心肺功能鍛鍊!做到內、外兩手抓!身體棒,防護強!為何要加強心肺功能鍛鍊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要如何鍛鍊心肺功能呢?運動是個很好的選擇!平時常見的慢跑或者快走還有遊泳,打太極,深呼吸運動……這些都是比較好的鍛鍊心肺功能的方法。這裡小編挑選了幾種適合大家居家鍛鍊的運動,做了簡單整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能情況進行選擇。
  • 《正念的奇蹟》第2課:什麼是「正念」?
    可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在這樣的時間裡被其他事物分心。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禪修時。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走在這條四周都是綠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習正念,你就能(真正)體驗這條小路,這條帶你去往鄉村的小路。
  • 要時刻觀察自己這念心是安住在善念上、還是正念,還是中道實相觀
    輕浮,就是這念心跑到外面去了;掉舉,就是這念心浮動不安、失去正念。「念」,上面是「今」字,下面是「心」字,「今心」,就是當下這念心,這念心時時刻刻都要存在。所以,念佛、念法、誦經……先把這念心專注靠到佛號、經咒上面,念念不斷、念念分明。念了、誦了以後,還要萬法歸一,歸到當下這念心,沒有能念、沒有所念。所以,古人說:「念佛有一個自性佛,誦經有一卷無字經」,就是指這一念心。
  • 728.心訓練與形式訓練
    我訓練他走一個形式。我出示紙條「冰紅茶多少錢?」他念完,我說3塊。他給我3個硬幣,我給他冰紅茶,他喝了一口,我要回來。他那裡還有13塊錢。我出示紙條「冰紅茶多少錢?」他念完,我說4塊。他把剩下的3個硬幣放到我手裡,發現不夠4塊,此時他思考著。我說把10塊錢給我,他把10塊錢給我手裡,他拿回原先的3個硬幣,我找給他6個一元硬幣,然後我給他冰紅茶,他喝了一口,我要回來。
  • 身在,心在(Wherever You Go,There You Are)
    然而,解行應該並重,任何具有啟發性的閱讀領會,都只是實踐的開始,而非結束。《正念》(Wherever You Go,There You Are)(臺版的譯名為「當下,繁花盛開」)是他在臨床實驗的十五年後,對一般大眾介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正念,以作為自我療愈的方法和原則,深入淺出,真摯感人。他的努力證明:優質的心能療愈身體的疾病,自我療愈是可能的。近年來,MBSR被英美主流醫護界、心理治療和諮詢輔導界廣泛運用,貢獻卓越。
  • 科學 | 正念減壓著中「禪」的根源與作用機轉(下)
    在短暫剎那的瞬間,不能同時具備善與不善兩種不同屬性的心識狀態;當健康的心(美心)存在時,不健康的心(不善心)便無法存在;反之亦然。具備正念的心是為美心,與不善心相對立。具備正念的美心現起的瞬間,不善心以及與不善心俱起的心理狀態(心所)便會消失。
  • 正念課程 | 化解「不必要的」心靈困苦,獲得當下的力量
    11月初,紫竹心理將推出正念訓練課程,幫助我們應對持續不良的情緒狀態,擺脫兩個關鍵心理過程的糾纏:1、對一些事物過度思考、窮思竭慮,或者過分擔憂的傾向。2、迴避、壓抑或逃避其他事物的傾向。什麼是正念?正念,英文翻譯為「Mindfulness」。「正」不是正確的、正向的,而是正在發生的意思。「念」,則是表達了「心在當下」。
  • 樂心手環5s一元購活動再次開啟,堅持鍛鍊90天一元得手環
    國內知名的智能穿戴廠商樂心最近再次在天貓旗艦店開啟1元購手環活動,僅需每天佩戴手環走路運動8000步以上,連續90天上傳步數到樂心健康APP視為達標,聯繫客服登記,購機款減1元其餘全部返還給用戶,等於用戶只需一元就可以入手樂心手環5s,而且還可定製各種專業鍛鍊模式,增強抵抗力,顯然比辦健身卡要划算太多
  • 【解憂錦囊01】-《正念的奇蹟》
    9.觀照內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10.「正念」這個詞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11.當漫步鄉間小路時,我們如果能夠真正地安住在正念中,就會覺得每一步都是無上的奇蹟,歡喜將如花兒般綻放在心間,使我們就此步入實相的世界。12.我在正念中踏下每一步,了知自己正行走在這美妙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