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白蘭度25歲成名,31歲成為影帝,48歲二度影帝。而我們絕大多數人認識他就是因為他出演的教父。他是好萊塢電影史上裡程碑級的人物。劃分了美國的電影時代。而美國電影從表演形式上分為,白蘭度前時代和白蘭度後時代。
他的演技強到什麼地步?可以稱得上是天縱奇才,爐火純青。他的臉上劃了一個傷疤,演一個小混混就獲得了奧斯卡影帝。披一件軍裝就是美國十大軍官形象,他在黑西裝插一朵紅玫瑰就成了世界上最經典的黑幫教父。
我一直認為,一個演員想要演好電影,就必須有相應的閱歷。但是天才都跟常人不同,看到他的榮譽,我們應該能想到他是個睥睨天下的人物,在美國這樣一種資本社會中,他無論是身份還是地位。都已經躋身於上流社會,讓人仰望。但是他卻始終無法融入這個上流社會,他內心的深處,一直沒有脫離社會底層。
但他的情人們都是在社會上極具地位的明星,政客。比如瑪麗蓮夢露。格蕾絲凱利,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遺孀傑奎琳甘迺迪,還有數不盡與他傳過緋聞的女人。他結過三次婚,前兩次都是奉子成婚,並且閃離。他和七個女人生過九個孩子,但警察局的記錄有15個,據傳聞有25個。他還收養過無數的孩子。他的情人更是無數,好萊塢有一個說法,貓王有過3000個女人,而白蘭度遠超貓王,就有6個女人為他自殺。
而這一切的來源都是因為他的父親,馬龍白蘭度曾說:
「當我父親臨終時,我很想跟父親單獨待幾分鐘,把他耳朵撕下來,當著他的面吃掉。」
他的父親是不顧家的。母親同樣是個演員,也是個酒鬼。他的童年沒有什麼美好的回憶,而這童年的經歷也成為了他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心魔。他一直都希望獲得母親的認可。但是他的母親一直都忽視著他。童年的痛苦,母親的忽視讓他變得脆弱,受挫之後便自暴自棄。
而馬龍白蘭度的一生中也是有過低谷的,拍攝《禁房情變》時,他要求製片方為他提供一輛全新的哈雷,可是自始至終他碰都沒碰。他在劇組控制整個拍攝。但卻很散漫,公司因為這一部電影超支幾乎破產,但他依然我行我素。隨後他七年拍攝十部爛片,藝術光環漸漸暗淡,加上私生活混亂,為人過於跋扈,演藝事業一落千丈。
在這之後,他幾乎成為了社會最底層的人。幾乎身無分文。
而他之後的崛起,是直到1972年,導演科波拉堅持邀請他。才憑藉《教父》重回王者之位。而這部電影幫他奪回了奧斯卡獎,但他卻拒絕領獎。也許正是這幾年,他經歷的事情太多了。而那一部《教父》則是凝結了他巔峰與低谷的精華。
在我看來,馬龍白蘭度更像是一個掉進下水道的金幣。一面身處社會沾滿泥垢。而當你翻開另一面,你會發現他是無比的乾淨光鮮,儘管這面一直被埋藏在下面,可是我們終將會發現它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