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孔子《禮運大同篇》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求著一個理想的社會,這個社會沒有許多的紛擾沒有品德的敗壞,有的只是人和人之間和諧坦誠的相處。
早在三千年前孔子就曾寫下《禮運大同篇》提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是孔子理想中的桃花源。但三千年來能夠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多少文人墨客雖滿腹經綸卻不能知行合一,但一個普通的農民卻做到了,他就是鄧和平。
雪地裡的鳳凰
在30年前的某一天一個可愛的女嬰出生了,但是她的出生卻並沒能給家裡帶來歡聲笑語,反而讓這個家裡籠罩了一層陰雲。女嬰的父母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丟棄了這個上天帶來的小天使,而且是在寒冷的冬夜丟在了野外。
幸虧這個女孩命不該絕,附近村子的一個普通農民鄧和平一早就出門去趕集,當他行駛到半途中時聽見了女孩的哭聲,他趕緊下車去查看竟在雪地裡發現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
鄧和平當即就把孩子帶回了家,決心自己撫養,但鄧和平的家庭並不富裕,自己是個普通的農民並沒有太高的收入,而自己的弟弟又有一些先天的缺陷,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他的身上,但他依然沒有猶豫把孩子帶回了家。
鄧和平撿到這個孩子時她的身上只有一張塞在襁褓裡的紙片,此外別無他物,親生的父母甚至沒有為她起一個名字。鄧和平把女孩抱回家後決心當成自己的女兒撫養,他為這個女孩起名為「鄧雪鳳」寓意為雪地裡的鳳凰,他希望這個女孩無論在多艱苦的環境下都能茁壯成長一飛沖天。
有女初長成
鄧和平自從收養了鄧雪鳳之後一直精心的養育女兒,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她,並且十分注重女兒的學習,他不顧自己的辛苦堅決要供自己的女兒讀書。
村裡的鄰居也曾勸鄧和平娶個妻子給雪鳳找一個母親,但鄧和平全都回絕了,他從影視劇裡看到了很多後媽的負面形象,因此不願女兒受一點苦的他竟然再也沒有結婚。
鄧雪鳳深知父親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上十分懂事從不讓父親多操心,在學習上也是十分的刻苦,經常是名列前茅。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大學的臨床醫學系,用自己的成績回報了父親多年的養育之恩。
鄧雪鳳知道家裡的生活都是靠父親一個人苦苦支撐,所以在學習之餘也經常去勤工儉學,拿自己的工資為家裡添置了許多的電器。鄧和平多年的養育之恩一直被女兒記在心中,並且身體力行的回報自己的父親。
轉眼鄧雪鳳大學即將畢業,因為優異的成績,她以第一名的成績保送到研究生階段學習,鄧雪鳳還沒來得及把這個喜訊告訴自己的父親,家中就傳來了父親病重的消息。
坎坷人生
原來多年的勞作讓鄧和平患上了慢性支氣管炎並且引發了肺氣腫,一次嚴重一點的感冒都讓他難以承受。但是由於家庭的拮据和需要上學的女兒,鄧和平不願花費太多的錢給自己治病,經常是吃一點最基礎的藥物維持生命的運轉,一旁的鄧雪鳳雖然急在心裡卻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鄧雪鳳和父親的每一次見面都是彌足珍貴,因為父親的生命已經危在旦夕,父親常常盯著自己的女兒因為怕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會離開心愛的女兒,父女倆的人生實在太過坎坷。
幸運的是雪鳳的事情被大學期間的輔導員知道了,輔導員了解到雪鳳的家庭情況後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讓雪鳳去參加一檔名為《中國夢想秀》的節目。
雪鳳的夢想秀
雪鳳帶著對父親深切的愛走上了《中國夢想秀》的舞臺,她用一曲「驚鴻舞」讓大家驚豔,用自己被背後的故事讓無數人感動。
雪鳳帶著自己的父親站在了舞臺上,父親還是一如既往的樸素,穿著平時穿慣了的藍色外套,聽著女兒說出自己的夢想,就是為自己的父親做一次檢查,希望自己心愛的父親能夠恢復健康。
雪鳳攙扶著父親站在舞臺上,她的目光十分堅定,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從小養育自己的父親而努力。節目特意拍攝了雪鳳家裡的情況在現場播放,雪鳳父女的家裡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家具和電器,但是兩人互相攙扶支撐的身影卻印在了所有觀眾的心裡。
鄧和平曾在重病時寫下過一封信告訴女兒,如果自己有了意外,就讓她回到親生父母的身邊,無論如何他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有人照顧。但是鄧雪鳳卻含淚告訴父親沒有他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感恩養父這一生為自己犧牲了太多,只要能夠和父親在一起就是自己最幸福的事情。
鄧雪鳳和父親的故事感動了大家,現場獲得了企業和嘉賓的捐助,終於有了足夠的資金去治療父親的疾病。
雪鳳在捐助資金足夠治療父親的病後,婉言謝絕了許多人的好意,她告訴大家現在的捐助已經足夠了,只要父親的病好了,自己的人生自己會努力地去實現。雪鳳的夢想和態度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最終雪鳳以300票的滿票成功圓夢。
貝多芬曾經說過:「苦難是人生的導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對這對父女來說曾經的的人生經歷了許多的苦難,但正是因為這些苦難讓父女倆的親情顯得彌足珍貴。鄧雪鳳和自己的父親攜手體會了生活的艱辛和苦難,相信以後迎接他們的都會是無盡的歡樂。
生而為人,善良是我們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數千年的話語一直流傳至今。
但是功名利祿的繁雜讓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本心,忘記了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但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卻做到了他從沒有因為貧窮的生活而放棄自己的女兒,也沒有因為血緣上的親疏而影響自己的感情。
他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放棄了很多的機會,但是他的精神卻是十分的富足,雖家徒四壁卻仍富有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