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鄧和平收養棄嬰後再未結婚,棄嬰被保送研究生回報養父

2020-12-22 左岸楓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孔子《禮運大同篇》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求著一個理想的社會,這個社會沒有許多的紛擾沒有品德的敗壞,有的只是人和人之間和諧坦誠的相處。

早在三千年前孔子就曾寫下《禮運大同篇》提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是孔子理想中的桃花源。但三千年來能夠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多少文人墨客雖滿腹經綸卻不能知行合一,但一個普通的農民卻做到了,他就是鄧和平。

雪地裡的鳳凰

在30年前的某一天一個可愛的女嬰出生了,但是她的出生卻並沒能給家裡帶來歡聲笑語,反而讓這個家裡籠罩了一層陰雲。女嬰的父母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丟棄了這個上天帶來的小天使,而且是在寒冷的冬夜丟在了野外。

幸虧這個女孩命不該絕,附近村子的一個普通農民鄧和平一早就出門去趕集,當他行駛到半途中時聽見了女孩的哭聲,他趕緊下車去查看竟在雪地裡發現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

鄧和平當即就把孩子帶回了家,決心自己撫養,但鄧和平的家庭並不富裕,自己是個普通的農民並沒有太高的收入,而自己的弟弟又有一些先天的缺陷,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他的身上,但他依然沒有猶豫把孩子帶回了家。

鄧和平撿到這個孩子時她的身上只有一張塞在襁褓裡的紙片,此外別無他物,親生的父母甚至沒有為她起一個名字。鄧和平把女孩抱回家後決心當成自己的女兒撫養,他為這個女孩起名為「鄧雪鳳」寓意為雪地裡的鳳凰,他希望這個女孩無論在多艱苦的環境下都能茁壯成長一飛沖天。

有女初長成

鄧和平自從收養了鄧雪鳳之後一直精心的養育女兒,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她,並且十分注重女兒的學習,他不顧自己的辛苦堅決要供自己的女兒讀書。

村裡的鄰居也曾勸鄧和平娶個妻子給雪鳳找一個母親,但鄧和平全都回絕了,他從影視劇裡看到了很多後媽的負面形象,因此不願女兒受一點苦的他竟然再也沒有結婚。

鄧雪鳳深知父親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上十分懂事從不讓父親多操心,在學習上也是十分的刻苦,經常是名列前茅。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大學的臨床醫學系,用自己的成績回報了父親多年的養育之恩。

鄧雪鳳知道家裡的生活都是靠父親一個人苦苦支撐,所以在學習之餘也經常去勤工儉學,拿自己的工資為家裡添置了許多的電器。鄧和平多年的養育之恩一直被女兒記在心中,並且身體力行的回報自己的父親。

轉眼鄧雪鳳大學即將畢業,因為優異的成績,她以第一名的成績保送到研究生階段學習,鄧雪鳳還沒來得及把這個喜訊告訴自己的父親,家中就傳來了父親病重的消息。

坎坷人生

原來多年的勞作讓鄧和平患上了慢性支氣管炎並且引發了肺氣腫,一次嚴重一點的感冒都讓他難以承受。但是由於家庭的拮据和需要上學的女兒,鄧和平不願花費太多的錢給自己治病,經常是吃一點最基礎的藥物維持生命的運轉,一旁的鄧雪鳳雖然急在心裡卻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鄧雪鳳和父親的每一次見面都是彌足珍貴,因為父親的生命已經危在旦夕,父親常常盯著自己的女兒因為怕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會離開心愛的女兒,父女倆的人生實在太過坎坷。

幸運的是雪鳳的事情被大學期間的輔導員知道了,輔導員了解到雪鳳的家庭情況後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讓雪鳳去參加一檔名為《中國夢想秀》的節目。

雪鳳的夢想秀

雪鳳帶著對父親深切的愛走上了《中國夢想秀》的舞臺,她用一曲「驚鴻舞」讓大家驚豔,用自己被背後的故事讓無數人感動。

雪鳳帶著自己的父親站在了舞臺上,父親還是一如既往的樸素,穿著平時穿慣了的藍色外套,聽著女兒說出自己的夢想,就是為自己的父親做一次檢查,希望自己心愛的父親能夠恢復健康。

雪鳳攙扶著父親站在舞臺上,她的目光十分堅定,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從小養育自己的父親而努力。節目特意拍攝了雪鳳家裡的情況在現場播放,雪鳳父女的家裡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家具和電器,但是兩人互相攙扶支撐的身影卻印在了所有觀眾的心裡。

鄧和平曾在重病時寫下過一封信告訴女兒,如果自己有了意外,就讓她回到親生父母的身邊,無論如何他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有人照顧。但是鄧雪鳳卻含淚告訴父親沒有他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感恩養父這一生為自己犧牲了太多,只要能夠和父親在一起就是自己最幸福的事情。

鄧雪鳳和父親的故事感動了大家,現場獲得了企業和嘉賓的捐助,終於有了足夠的資金去治療父親的疾病。

雪鳳在捐助資金足夠治療父親的病後,婉言謝絕了許多人的好意,她告訴大家現在的捐助已經足夠了,只要父親的病好了,自己的人生自己會努力地去實現。雪鳳的夢想和態度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最終雪鳳以300票的滿票成功圓夢。

貝多芬曾經說過:「苦難是人生的導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對這對父女來說曾經的的人生經歷了許多的苦難,但正是因為這些苦難讓父女倆的親情顯得彌足珍貴。鄧雪鳳和自己的父親攜手體會了生活的艱辛和苦難,相信以後迎接他們的都會是無盡的歡樂。

生而為人,善良是我們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數千年的話語一直流傳至今。

但是功名利祿的繁雜讓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本心,忘記了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但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卻做到了他從沒有因為貧窮的生活而放棄自己的女兒,也沒有因為血緣上的親疏而影響自己的感情。

他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放棄了很多的機會,但是他的精神卻是十分的富足,雖家徒四壁卻仍富有人生的美好。

相關焦點

  • 30年前的棄嬰鄧雪鳳,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與重病養父不離不棄
    從此棄嬰就有了爺爺奶奶爸爸叔叔姑姑,有了一個完整的家。棄嬰是一個女嬰,鄧和平沒有太多的文化,也想不出太高雅的名字,他用老百姓最平凡的想法,給棄嬰起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鄧雪鳳。收養了鄧雪鳳不多久,奶奶就因病而去,重病的爺爺不忍拖累一家大小,選擇了上吊自殺。姑姑也忍受不了如此情景,悄悄離家出走。家中就只剩下了爸爸叔叔和小雪鳳。
  • 出生被棄,她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最大願望:給養父做一次體檢
    她是一個棄嬰,從出生以後,她的悲慘命運便已經確定。雖然她被養父收養,得以健康長大,但是命運之中突如其來的曲折讓她難以招架。即便如此,她依舊依靠自己的力量同命運作鬥爭,她就是鄧雪鳳,一個苦命的女孩。一、出生就被拋棄,好在遇到養父1990年的寒冬,忠縣普通農民鄧和平從鎮上回家,就在他回家的路上,在雪裡之中遇到一個被人遺棄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棄嬰。當時,這個被遺棄的孩子在雪地裡嚎啕大哭,過往的行人沒有人理睬她。就在棄嬰哭聲越來越大的時候,鄧和平路過,一向好心的鄧和平停了下來,看著眼前的棄嬰,他心裡是那樣的悲痛。
  • 她出生後被棄,後來被保送研究生,最大願望:給養父做次體檢
    富商詢問年輕人想要怎樣的報答,卻聽到了那句熟悉的話:「我不要你的報答,我只要一個承諾......」富商一生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因果輪迴,他再次收到了這份善意。現在的社會不乏人心冷漠的負面案例,很多人說著人心不古,對需要幫助的人敬而遠之。但社會上仍然有人願意付出真摯的善良,仍然有人願意回報這份善意。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年滿30周歲,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滿足這些條件後,再提交包括收養人生育情況證明,公安機關出具的撿拾棄嬰、兒童報案的證明,身體健康檢查證明、收養書、申請書等一系列材料,通過審核,獲得收養登記證才能去收養棄嬰,而且整個領養手續辦下來,需要約3.5萬元。就因為這些繁瑣程序,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拾荒媽媽張菲:為撫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長大後卻從不聯繫
    在醫院,有一位特殊的母親接受了記者採訪,向大家講述了她多年來和30多名棄嬰的故事,今天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走近這位無私偉大的母親——張菲。,成為了一名棄嬰,但有個好心人「吳媽媽」將她收養,之後和養母住在江蘇,命運再一次和她開了個玩笑,在8歲時養母離開人世,張菲開始了漂泊生活。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一、收養棄嬰是一種福報凡世人,都有三個最大的願望,乃財、子、壽。如果有了錢財而又長壽,膝下猶虛,也是美中之不足。二、「棄嬰多是富貴命」佛教是相信萬物之間都有聯繫的,因而面對棄嬰,認為他們是自身帶有大富大貴命格的人,而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他們的生身父母沒有福報,不配享有。
  • 還記得4年前的「皮包骨棄嬰」嗎?24歲網紅收養她,現在還好嗎?
    現在基本不會出現什麼棄嬰的情況了,要麼就安全生了下來要麼早早就打掉了,但是在幾年前,還是會有很多這種大街上看到棄嬰的情況的。那個時候也有很多收養棄嬰的新聞,4年前有一位24歲的女孩收養了一個瘦得皮包骨的女嬰,她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撫養了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的「拾荒媽媽」,現在怎麼樣了?
    你願意無償撫養棄嬰嗎?你願意為了這些毫無血緣關係的棄嬰,終身不嫁嗎?「拾荒媽媽」張菲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大善,人間的大愛。張菲是一個特殊的母親。自1980年,26歲的張菲在垃圾堆裡撿到了第一個女嬰起,靠拾荒為生的張菲,至今已經撫養了30多名棄嬰。為了撫養這些棄嬰,她日夜操勞,終身未嫁。「拾荒媽媽」張菲的出現。
  • 拾荒媽媽張菲:為了撫養30多歲的棄嬰
    讓我們來談談一位母親,她把一生都獻給了與她沒有血緣關係的棄兒,對於這些孩子,她從未結婚。為了撫養這些孩子,這位母親來一直通過收集垃圾來撫養這些孩子,人們也叫這位偉大的母親「拾荒媽媽」。也就是說,在26歲的時候,她發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她沒有忘記她自己的養母和她自己的養育之恩,也沒有忘記她是個棄嬰。她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開始收養棄嬰,她應該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被遺棄的孩子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 拾荒媽媽張菲:為撫養30多歲棄嬰終身未嫁,過半「兒女」成白眼狼
    也就是在張菲26歲那年,她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價值,她沒有忘記自己的養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也沒有忘記自己就是一名棄嬰。她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開始收養棄嬰,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被拋棄的孩童感到這個世界的溫暖。
  • 拾荒媽媽張菲:為撫養30多歲棄嬰終身未嫁,過半「兒女」成白眼狼
    今天咱們就來談一談這樣一位母親,這位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和她沒有血緣關係的棄兒,她為了這些孩子,終身未娶。她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開始收養棄嬰,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被拋棄的孩童感到這個世界的溫暖。
  • 世界首富貝佐斯:收養中國棄嬰寵成小公主,是親情還是資本運作?
    中國古代有句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世間種種事,也印證了這句話,有人出生即使水深火熱,再遇上一生的貴人後,卻又可謂平步青雲,獲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幸福。
  • 鄧雪鳳:出生被拋棄,與貧困養父相依為命,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
    鄧雪鳳有幸遇見了自己的養父,擁有了完整的家庭和人生,自此開始了自己鳳凰浴火,艱難涅槃的過程。無情被棄據鄧雪鳳的養父鄧和平回憶,撿到鄧雪鳳那年,是在一個冰天雪地的冬天。一家人的生活負擔本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鄧和平的心頭,更別說平白無故再添一張要吃飯的嘴。更加未知的,是這個棄嬰的健康情況,萬一她是因為有先天性疾病被遺棄,那麼無疑對於他們的生活來說,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 他們將殘疾棄嬰背進大學
    「我考了527分超過了二段線32分,我想報考省內的學校,想學財會將來回到常山福利院上班,回報那些好心待我的人。」圖為:同學背著常華。(來源:人民視覺)這個至今不知道親生父母的孤兒被福利院收養後,被福利院安排到兩戶好心人家寄養,兩戶人家接力將常華從小學背到高中畢業。圖為:養父王根水和常華。
  • 西安六旬老人收養棄嬰,如今遇到這個難題!該咋辦?
    在和兒子兒媳商量後,決定抱養一個孩子。2016年12月26日的清晨,當保潔員的張老漢聽到一個消息。記者了解到,由於張老漢一家當初抱養孩子後,始終沒有辦理領養的相關手續,使得孩子到現在為止沒有戶口。沒有戶口,也就意味著孩子將來上學、就業,甚至長大後結婚都要受到很大的影響。
  • 老人扛煤氣罐將棄嬰養成博士,親父母前來認親,後來如何?
    前言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在1983年火遍中國的電影《搭錯車》,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一位退伍老兵收養棄嬰阿美的故事。或許電影中的橋段被大多數人定義為不真實的橋段,但是這樣的故事卻真實地發生了。在1987年的寒冬,一戶清貧的人家就將湖北孝感火車站的棄嬰帶回了家,並將其收養撫養長大。1987年的冬天非常冷,而在小年夜的那一天,則是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但家境貧寒的肖崇陽卻不敢懈怠,他是以扛煤氣罐為生的,多扛一天,家裡的經濟就會稍好一點。他和往常一樣騎上三輪開始工作,煤氣站在城西的桂口村附近,肖崇陽需要騎行六七公裡。
  • 「拾荒媽媽」張菲,撫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兒女卻多半不聯繫她
    在很多人看來,他們是需要他人幫助的人,可卻有這樣一位拾荒者,明明是弱勢身份,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撐起了30多個棄嬰的一片天。這名"拾荒母親"叫做張菲,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棄嬰,剛出生就被父母丟棄在荒野。
  • 《中國夢想秀》鄧雪鳳:出生就被家人拋棄,參加節目只為拯救養父
    鄧和平家中的經濟狀況非常艱難,但他從來沒有虧待過鄧雪鳳,為讓鄧雪鳳能像同齡人一樣接受教育,鄧和平堅持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鄧雪鳳鋪出一條光明的求學路。,將來有能力再好好的孝順父親。一路拔尖的她後來順利考上理想大學,之後還以專業第一的好成績保送研究生。眼看著孩子讀書出人頭地,能夠有一個好前程了,鄧和平的努力也終於有回報,全家可以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卻突然傳來一個噩耗,鄧和平病危住院了。
  •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世界上有三種人,黃種、白種、黑種。從古至今,雖然三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背地裡波濤洶湧。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是純潔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只知道給予而不企求回報的。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名老太太和一名黑人棄嬰的故事。
  • 拾荒媽媽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斷絕聯繫,網友:不值得被救
    拾荒媽媽張菲現如今已經56歲了,她是一名棄嬰,後來被好心人收養了。之後收養她的人也去世了,年僅8歲的她就成了孤兒,靠著拾荒來生存。直到26歲時,她在拾荒的過程中收養了第一個棄嬰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她一輩子未婚,僅靠一人之力收養了30多個棄嬰。如今30多個孩子,有過半在成年步入社會後便銷聲匿跡從未聯繫過張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