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日照日報社 日照日報 來自專輯青春追夢人
青春追夢人(第45期)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
「我愛好美食,愛好吃美食,更愛好做美食!」7月22日,在「廚老怪」民俗菜館裡,老闆李強這樣和記者說道。
店,
是在2019年中旬開業;
而李強的創業故事,
卻要從他上學時說起。
大學時期,李強便利用空閒之餘,幫家裡的茶園售賣幹茶。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他便開始在省內跑業務,開拓日照綠茶的空白市場。
2005年,李強帶著家鄉的綠茶跑到大連,邊旅遊邊拓展業務。
正巧當時家裡的叔叔在大連,李強去的次數多了,叔侄兩個就計劃合夥做點買賣。
「有一次坐公交,無意間看到有一個位置不錯,正好是一個中型的農貿市場,我和叔叔兩個人一盤算,就決定包下來。」李強告訴記者。
店面500多平方米,裡面有菜有肉、有日用百貨,還包含攤位出租,加上附近居民集中,一開張生意就很紅火。
李強笑了笑說:「當時為了幫我湊這個店的錢,真是舉全家之力。後來家裡也都陸陸續續搬到了大連,現在那個店還開著,是我妹妹、妹夫在經營。」
正是家裡人和朋友的全力支持,讓李強不敢放鬆,想著抓緊掙錢,把人情都還上。
每天,他五點半就開門營業,一直幹到凌晨兩點。眼瞅著開始賺錢了,2009年,店裡的一場大火,讓李強又背負了一屁股債。
「當時店裡線路短路,裡面的貨品燒了至少三分之一,價值將近30萬。」李強嘆了口氣說,「籌備開店時,也就30來萬,這一燒,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雖說給店裡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好在李強肯吃苦、堅持,又問朋友借了一筆錢後,他咬著牙讓局面扭虧為盈。
「應了那句老話,我們開店的,越燒越旺!」李強笑著說。
2010年,在外打拼久了的李強,想著回家鄉創業,正巧當時國家出臺了「放開二胎」的政策,李強便代理了幾個大的孕嬰產品,在日照的幾家大商場開了專賣店。
「雖說有了政策,但到日照開始實施的時候,還要晚兩年。」李強回憶說,當時因為不熟悉業務,手裡積壓了大量貨品,加上孕嬰產品是有保質期的,所以生意並不好幹,沒幾年便轉讓了。
談到如何跨行開了「廚老怪」民俗菜館時,李強一臉認真的說:「做其他行業,就是為了賺錢養家餬口,而美食,一直是我從小的愛好。」
「其實在大連搞農貿市場的時候,我自己就留了一個檔口,做點快餐生意。」李強說,當時自己賣的涼皮,一天能賣出去500多份呢。
而回到日照,決定做「廚老怪」民俗菜館這家店,完全是緣分。
「前幾年,有一次和朋友去鄭州玩,當晚到了住宿的地方就已經九點多了,正巧旁邊開著一家『廚老怪』,不知是餓急了還是味道真不錯,3個人6盤菜吃的一點不剩。」李強笑著說。
為了驗證菜品是不是真的好吃,第二天,李強和朋友驅車前往「廚老怪」在鄭州的另一家分店,點了幾個特色菜品,品嘗過後,便問經理要了電話,找到了「廚老怪」的創始人。
而讓李強堅定開店的決心,是在從鄭州回日照的路上。
在和「廚老怪」的創始人面談時,他們上了十幾道經典菜品,每一道都讓李強念念不忘,他也下決心把這些地道陝北美食帶回日照。
回來後,除了保留「廚老怪」的特色菜品,李強也添加了符合日照當地人的海鮮菜品,以及家鄉小炒,滿足不同顧客的口感需求。
聊到最後,李強告訴記者,創業十餘載,有賺有賠,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但好在他都堅持了下來。
未來,李強希望在經營好這家門店的同時,也多出去考察學習,將更多的美食帶回日照,與大家分享。
福利來襲
微信留言點讚
前30名
進店任意消費
免費送豆花魚一份
往期推薦
全媒體記者 王郡媛 路傑
原標題:《創業十餘載,返鄉後他把陝北美食帶到了日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