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分辨一個人的善惡,看他眼睛就夠了,你以為如何?

2021-01-10 歲月城堡

俗話說,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口,通常情況下,人的情緒很容易從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來,比如說一個痛恨的眼神,一個慈祥的目光。都可以透露出眼睛主人當時的心態。網上曾流傳過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眼神,看過一次就沒能忘記,那是一個孩子面對城管仇恨的目光。許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心態是否有所平息。

孟子早在幾千年前就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意思就是:心志正直,眼睛就明亮有光澤,心志邪惡,眼睛就會暗淡有陰影。所以,當你觀察一個人時,再也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中正大光明,眼睛就是明亮,心中不正大光明,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閃閃。

由眸子延伸到一個人的長相,也可以用這條定律,為什麼有這樣一種說法,三十歲之前的長相是父母給的,而三十歲之後的長相就是自己修煉的。小編非常贊同這種看法,心底溫暖善良的人通常面目好看,眼睛明亮。心胸狹窄自私的人普遍越長越殘,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覺得他 面目可厭。

在古代,人的相貌是可以左右一生的運氣和仕途道路的,顏值高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的機會遠遠高出長相奇特難看的。有一張人見人愛的臉和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簡,直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的人生贏家。你看那本記錄魏晉人物誌的書《世說新語》中,那些個有風骨又風趣的人,大多都是相貌俊秀身材挺拔的。你看人家潘安並沒有什麼大的才學,照樣能將美名跨越千年。

要說以貌取人非乾隆莫屬,就因為和大貪官珅年輕時面貌長的眉清目秀,加上有些神似乾隆一個曾經寵愛但已經死去的妃子,乾隆就乾脆把和珅寵的不要不要的。不過這和和珅情商高愛拍馬屁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相關焦點

  • 人有分辨是非的眼睛。人有智慧,能分辨善惡
    人有分辨是非的眼睛。人有智慧,能分辨善惡。但如果真的要分享美真的很難。絢爛煙花背後是揚起的塵埃;絢麗的背後是傷人的毒藥;醜蠶背後是吐絲獻計;在這些漆黑的煤炭背後是10億年的積累。我們不僅要用眼睛,還要用心靈去體驗,去體驗最美麗的東西。歲月流轉,滄海換愛情。父母和孩子的深愛,朋友和知心朋友的愛,戀人的牽手之愛……哪裡有愛,哪裡就有美。沒有大小,沒有形狀。
  • 人性的善惡明明同時存在,為何孟子提出「性善論」?
    在與孟子交鋒過程中,告子的論述被相對完整地記載下來: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幹。」
  • 老人常說:「善惡看眉眼,貧富看馬樁」,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戶,在通常情況下,人的情緒很容易從他的眼睛中流露出來,在幾千年前孟子就說過: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心裡正直的人,眼睛比較明亮,有光澤,心裡邪惡的人,眼睛就會浮現一種陰影。
  • 看一個人的醜惡,是否善良?可以從眼睛看出來,這話是否有道理?
    曾經有一個人對我說,他這一生很不幸的是在某公司遇上了一個為人不正的同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幾年前,他在一家公司工作,是一個管理業務的,大家都叫他老王,長得還蠻帥氣的一位年輕人,而且又是一位非常愛運動的年輕人,很陽光,一般客戶都很欣賞他。
  • 善惡有報,如何報?
    不過,因此也翻看了不少很多中國古代的小說,算是一個額外收穫吧。中國傳統的小說,有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基本都是講善惡有報,最終都是要懲惡揚善,勸導世人向善。也就是,只告訴你理論,但是如何思辨這些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沒有條件實現。況且,中國的文化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要你自己去悟,去思辨,需要自己開悟。而古代的師承,口口相授,也需要你自己去思索,老師也就是在你最困惑的點上給你開悟。而我們這些習慣了用邏輯思維去學習,需要老師一步一步教給你如何推理的現代人,好像也失去了思辨我們自己文化的耐心和能力。
  • 【續編】關於孟子是否是「善惡混」人性論的討論(兼及《孟子外書》真偽問題)
    由《荀子》書"偽"、"綦"兩字的這種特殊用法看,否定《性惡》篇為荀子之作是沒有理由的,《性惡》篇當為荀子的代表作。李銳:《荀子·性惡》引孟子語及篇章研究——《邯鄲學院學報》 2019年01期摘要:長期以來荀子的人性論標籤是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對立。近來對此認識有了不同看法。葛瑞漢認為除了特定情境下,孟子絕不說性善。
  • 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西方說人有原罪,到底誰對呢?
    (《孟子告子上》)這裡的善,就是「不忍人之心」(用現代化講,就是不忍心看到別人有難處或遭遇痛苦)。他又進一步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其次,孟子所講的「性」,看重物類的不同, 「人之初,性本善」的言論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人之初」指人剛生下來的時候。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中敞亮,眼神就明亮;否則,眼神就昏暗不明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名言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文西從人物畫的角度來說的。而我們看到,早於他一千多年,中國的孟子就已經從識人的角度把這個啟發說得非常清楚了。與其察言觀色,不如觀察他的眼睛。現代美容術已經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試驗場地,但是,仍有一點是它無能為力的,那就是眼神。眼神是無法加以化妝或掩飾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級美容大師。別聽他說得口若懸河,天花亂墜,你要看著他的眼睛。觀察眼神,洞若觀火,一目了然。
  • 分別善惡樹和生命樹
    讓我們回應使徒保羅在【羅馬書7:24-25】中所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 2、問:根據聖經記載,人類的始祖亞當犯罪是因為吃了神所禁止吃的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神既是全知的,知道人會犯罪,為什麼還要造那棵樹使人陷在罪中呢?我以為人類犯罪,神也要負一部份責任,你說對嗎?
  • 謝文鬱 :柏拉圖和孟子
    從這裡出發,蘇格拉底說,對於求善的那部分人,他們是求善的;因此,我們不用管這部分人。對於那些求惡的人,他認為還是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惡為善而求惡」,一類是「明知為惡而求惡」。在這兩類人中,那些「以惡為善」的人,當他們在追求惡的時候,並不知道那是惡的;相反,他們以為在追求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於他們善惡不分,把惡判斷為善,從而選擇並追求惡。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這是正確理解《孟子》的第一步。再來,說明《孟子》討論「人性」的用意。當《孟子》提倡「性善」的時候,他並不是從科學家的立場在研究人性。科學家的立場就是像在研究DNA一樣,把人類的基因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看人類的體內有哪些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如何決定人類的思想及行動。
  • 《冰鑑》:如何從眼睛判斷一個人
    要判斷一個人的邪正,應先看他眼睛處於動態和靜態兩種狀態下的表現。眼睛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安詳沉穩而有光,真情深蘊,宛如兩顆晶瑩的明珠,含而不露。眼睛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像螢火蟲的光,微弱而閃爍不定,處於動態的時候,有如流動之水,雖然澄清卻遊移不定。這兩種神情,是奸心內萌且喜淫的神情。處於安靜狀態時,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於動態的時候,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的內心的神情。
  • 如何分辨一隻貓是公還是母?掌握這幾種方法,一眼就能看出來
    只靠看的話,如何來分辨一隻貓是公貓還是母貓呢?別著急,小編來教你幾種識貓的辦法,你用這個辦法再看一下貓咪,就知道它是公貓還是母貓了。(一)如何分辨一隻貓是公貓還是母貓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它的眼睛。公貓的眼睛跟母貓的眼睛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公貓的眼睛裡所隱藏的「殺氣」比較濃重,換句話說,公貓的眼神比起母貓來說顯得更加的犀利,有神。
  • 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對你動情,看他眼睛就知道
    眼睛是一波碧潭,深邃或迷人,平靜或驚濤駭浪,都能一一窺探出來。一個人的眼眸正如一道堅固的橋梁,它聯通了我們跟對方的心靈和大腦。通過一個人的眼眸,我們能揣測一二:對方此時此刻在想些什麼,對方的意圖如何,對方到底是不是真心等等。所以,想知道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對你動情,其實看他的眼睛你就知道了。
  • 儒學論壇 | 曾振宇:「只是要正人心」:孟子「性善說」獻疑
    如果兒童與野蠻人皆不具辭讓之心,如何能證實「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楊國榮教授繼而指出,孟子這一論證方式與觀點「似是而非」:「事實上,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已非純粹的自然本性,作為一種滲了道德意識的情感,惻隱之心乃是在長期的社會教化影響下形成的,這種影響在沉澱、內化之後,便習慣成自然,亦即取得了某種『自然』的形式,如果離開了後天的社會作用過程,這種情感顯然不可能形成。
  • 『分別善惡樹』的意義
    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16】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首先肯定,這個樹的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就像洗禮的水,聖餐的餅。特別在那呢?
  • 如何分辨真笑和假笑
    >關注我們如何分辨真笑和假笑04:02來自LearningYard學苑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笑容並不都來發自於內心,有時候,明明做了令對方反感厭惡的事情,對方不好意思說,只是「友好」地笑笑,可你卻還傻傻地以為對方是真的高興。
  • 如何分辨假笑?3種科學方式幫你看穿對方的演技
    下面這幅畫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微笑,你能分辨出哪一個是在假笑嗎?答案會在文章結尾揭曉。一旦我們臉上的微笑肌肉收縮,就會產生一個積極的反饋循環。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感覺良好並告訴我們要微笑,我們的微笑反過來告訴我們的大腦要感覺良好,約等于越笑越開心。而在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真正的微笑可以給大腦提供的「獎勵」刺激,相當於吃掉2000個巧克力棒。
  •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
    外祖父對小女孩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是啊,一個人的目光所及,就是一種心情,還是一種人生。眼睛看著哪裡,腳步就會走向哪裡,心就會想到哪裡。如果你的眼睛看錯了地方,也會走錯方向,越往前走,人生越灰暗。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
  • 熟記孟子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輕鬆識別一個人的本質
    熟記孟子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輕鬆識別一個人的本質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隨著近些年西方心理學的興起,心理學中的讀心術也很受人們的歡迎。但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古代就有這方面的研究了,只不過那個時候,人們把它叫做「識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