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口,通常情況下,人的情緒很容易從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來,比如說一個痛恨的眼神,一個慈祥的目光。都可以透露出眼睛主人當時的心態。網上曾流傳過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眼神,看過一次就沒能忘記,那是一個孩子面對城管仇恨的目光。許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心態是否有所平息。
孟子早在幾千年前就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意思就是:心志正直,眼睛就明亮有光澤,心志邪惡,眼睛就會暗淡有陰影。所以,當你觀察一個人時,再也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中正大光明,眼睛就是明亮,心中不正大光明,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閃閃。
由眸子延伸到一個人的長相,也可以用這條定律,為什麼有這樣一種說法,三十歲之前的長相是父母給的,而三十歲之後的長相就是自己修煉的。小編非常贊同這種看法,心底溫暖善良的人通常面目好看,眼睛明亮。心胸狹窄自私的人普遍越長越殘,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覺得他 面目可厭。
在古代,人的相貌是可以左右一生的運氣和仕途道路的,顏值高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的機會遠遠高出長相奇特難看的。有一張人見人愛的臉和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簡,直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的人生贏家。你看那本記錄魏晉人物誌的書《世說新語》中,那些個有風骨又風趣的人,大多都是相貌俊秀身材挺拔的。你看人家潘安並沒有什麼大的才學,照樣能將美名跨越千年。
要說以貌取人非乾隆莫屬,就因為和大貪官珅年輕時面貌長的眉清目秀,加上有些神似乾隆一個曾經寵愛但已經死去的妃子,乾隆就乾脆把和珅寵的不要不要的。不過這和和珅情商高愛拍馬屁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