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刻的氣定神閒,來自於對未知恐懼的突破

2021-02-15 心探索

  

01

緊張和焦慮,來自於對「好結果」的執念以及對眾人眼光的恐懼


要論當代年輕人的處事現狀,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網上活躍,現實緊張。

我的一個朋友小林是脫口秀演員,是一個典型的容易緊張和焦慮「患者」。

他日常很害怕跟人打交道,一說話就犯慫,經常緊張得直冒冷汗。去酒吧演出,想點瓶啤酒都要猶豫半天,下很大的決心才敢招呼店員過來。因為害怕和觀眾對視,每次演出他都會戴上墨鏡。

雖然經常調侃他,但仔細想想,我好像從小到大也都很容易緊張和焦慮。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讓我在詩歌朗誦節目裡扮演領讀角色,並為我設計了幾個節目裡常見的揮手握拳之類的動作。練習時做了好幾次,老師都覺得不夠完美。她一直強調「動作太硬了」,然後還自言自語說我「沒有舞蹈基礎吧大概」。那時候我的心就被羞恥和愧疚的感覺充斥著。後來到了上臺表演的那天,老師特意過來和我強調,「大家都看著呢,最後收尾動作一定要做好啊」。本以為一切都會順利,可朗讀到快要結尾的時候,我看著臺下老師的眼睛,看著第一排評委,突然腦子一片空白,心跳加快。

在一種無法控制的眩暈下,我不知道自己做了多麼愚蠢的動作。等意識重新恢復,我只記得臺下傳來一片哄堂大笑。

我狼狽不堪下了臺,班主任對我說:「平時讀書那麼好,性格也活潑開朗,怎麼做個動作那麼難看。」慢慢我發現,原來我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在參加一場面試前,我的腦海裡全都是:「其他人一定比我更優秀」、「要是回答錯了好丟臉啊」、「我很不擅長臨場發揮啊」……這樣的擔憂。

當我內心很想取悅別人得到認可,可是又沒有100%把握的時候,我的腦袋就開始發暈不知所云。


這種緊張,來自於對「好結果」的執念以及對眾人眼光的恐懼,往往什麼心理暗示都沒有用。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經常性患得患失,這樣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導致負面的思維模式產生,從而無法完美地處理好一件事情。

02

「氣定神閒」的背後是不斷轉化緊張的行動


可有的人在處理焦慮和緊張情緒的時候,選擇從行動上把它轉化成動力,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對未知的恐懼。


不知道,你還記得《超級演說家》的全國冠軍劉媛媛嗎?

她是一個農村女孩,一路披荊斬棘考上北大研究生。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個內向的女孩。

大學時,她有一次在食堂排隊,不小心撞了後邊的人,還沒來得及道歉就被對方劈頭蓋臉罵了一頓。那時候的她,緊張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甚至渾身直冒冷汗,差點嚇哭。

在回寢室的路上,她一邊罵自己窩囊,一邊打電話給班上最會罵人的女生,問她如果遇到這種情形要怎麼辦。誰知對方隔著電話手把手教她如何「懟人」,劉媛媛回家以後立刻拿本子記下來這些方式。

後來參加《超級演說家》時,她一開始並不被導師看好。林志穎說她「演講過於犀利」,李詠說她「音質太差,語句太俗」,樂嘉則評價她「弱點致命,太過於緊張,表達唯唯諾諾不清楚。」

但她內心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之後在臺上撂下一句狠話:我會讓你們後悔的。

她說,「當晚我就去了書店,買了二十多本演講表達的書。一直到總決賽的三個月裡,我差不多翻了100本這方面的書,ted演講視頻也看了不少,專門研究他們的自然語調、肢體動作和語言技巧。」


她把從書裡看來的、從ted演講上研究出來的、甚至從別的選手身上學來的技巧,不斷的通過比賽去實踐——最終,她方法的效果十分可觀。

後來她憑藉著《寒門貴子》《醜女莫作怪》《年輕人能為世界做點什麼》這些震撼人心的演講,成為了那年最大的黑馬,拿到了冠軍。

除了劉媛媛,大家都知道董卿,也知道她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她有著略帶沙啞而溫柔的嗓音,也有著端莊氣質的外表,我很喜歡看她的節目,能讓浮世的人們感到一陣清新,她就是一個遇事「從容不迫」的典範。

「我不認為自己是有超群天賦的人,我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是靠刻苦努力和放棄其他換來的。我每每覺得,我付出心血,總能得到些回報,我已經很感謝了。這回報是:做出了好節目,你的有些話影響到了大家,是天道酬勤的滿足感。」這是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我印象深刻,也感觸良多。

有多少人是從不做出努力和改變,就幻想自己可以遇事從容不迫。之後稍遇挫折,就怨天尤人,說自己多麼努力,多麼認真,是老天不公,是自己懷才不遇。可是你真的百分百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了嗎?


你以為別人生活中的「氣定神閒」,其實都是假象。在所有從容不迫的背後,都有你看不到的克服緊張和焦慮的努力。


03

引導式冥想幫你打開內在限制的大門,釋放內在的緊張感


我相信許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平時交流溝通時侃侃而談,可在大家面前說話特別緊張,有時甚至腦子短路到說不出話。

其實,這些緊張都源於對未知的恐懼。


緊張,簡單來說,是因為想博取別人好的關注,又存在對未知的恐懼。這並非保持自信能根本解決的,因為未知的東西對於你來說,永遠是未知的。


難道我們沒有辦法放下緊張與焦慮,「氣定神閒」地處理生活中的事嗎?

並不是,我們內心擁有一切可以氣定神閒的資源,只是還不會啟動和使用它。

通過引導式冥想練習,幫助我們打開通往內在資源的大門,釋放你的擔憂和緊張,提升內在的力量,遇事從容不迫,化解緊張與焦慮,擁有「氣定神閒」的生命狀態。

"

引導式冥想是走進你心靈的一種簡潔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的基礎,沒有門檻,

它和你的潛意識一起工作,

在你的內在,轉化你希望調整的、

不適合當下的信念。 

引導式冥想以聲音頻率、節奏、情境、

意向等綜合方式,

與你的潛意識一起,共建一個轉化的能量場,

為你達成你想達成的改變。 

曾受訓於MBSR(美國麻省大學醫學中心整年減壓療法)

· 安靜、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

請找一個安靜不被打擾、可以保持專注的環境進行本冥想。

· 在冥想中入睡

在此段冥想過程中睡著或進入半睡半醒的狀態是正常的現象,冥想腦波與剛入睡時腦波相近,睡著時並不影響冥想引導對你的幫助。

· 推薦長期使用

本冥想練習為內在成長工具,請視個人情況長期使用,長期進行冥想練習可達到更為深入的幫助、轉化和內心成長。推薦每天使用,連續21天。

· 忌用場景

請注意不要在駕駛時、騎行時或其他需要清醒注意力的場景中,進行此段冥想;也不要在服用任何酒精或類似物品的情況下收聽本音頻;心臟疾病或進行過相關植入手術者禁用。

· 特別聲明

引導式冥想和您的潛意識一起工作,幫助您從潛意識中完成所需要的轉化,需要長期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因個體不同、過程不同等因素影響,轉變的程度、過程和結果有可能與您的期待有所不同,望周知。

相關焦點

  • 《湮滅》最深層的恐懼,並非來自未知,而是來自不可知
    最深層的恐懼,並非來自未知(unknown),而是來自不可知(unknowable)。
  •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未知的東西?我們的恐懼來自哪裡?
    恐懼害怕,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再偉大的人,他們也都有恐懼的那一刻,只不過有些人選擇了面對,而有些人選擇了躲避,成了他們一生的陰影。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有些人家的孩子他們害怕陌生人,一旦見到陌生人就會搓著兩隻無處安放不知所措的小手躲在父母的身後或者跑開,換來的是人們的鬨笑。
  • 《來自深淵》:對未知的恐懼和嚮往
    《來自深淵》《來自深淵阿庇斯這不同以往,近乎黑暗的設定讓我不由地覺得,對於未知世界,作者或許想傳遞這樣一個觀念:除了沒有見過的風景,也充滿了沒有經歷過的險難。來說說整部番裡讓我印象很深的幾個劇情首先是第三集莉可雷格二人告別小鎮,開始探窟,配上旁白的臺詞讓人覺得,前路即黑暗卻又充滿了希望。
  • 「蘑菇雲遊戲」克蘇魯精神的具現化——《無光之海》的未知恐懼
    提到克蘇魯神話,人們第一能聯想到的就是那些不可名狀的邪神與各種千奇百怪的恐怖怪物,而目前出現的種種克蘇魯的題材的遊戲都是神神叨叨的故事解密,玩家所期待看到的 那些令人絕望的巨大怪物統統沒有,頂多在遊戲結局或者某些時刻出現那短短的數秒。
  • 深海恐懼:怕海也許是來自祖先的守護哦
    海洋神秘誘人,能輕易激發出人們的求知慾;但這也意味著海裡蘊藏著無限未知……於是對海洋有恐懼情緒的人以及深海恐懼症患者,對海洋的情緒就更為複雜了。從醫學角度來說,深海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具體表現為患者看見大海的圖片,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嚴重者還會出現肢體震顫、抽搐和窒息感。恐懼症又可分為先天恐懼症和後天恐懼症。 這壯觀的海洋之景在深海恐懼症患者眼中許是另一番滋味。據部分深海恐懼症患者描述,深海恐懼主要是對海水的封閉、黑暗、海洋深邃的藍、空曠海洋的幽深,以及對未知領域和未知物種的恐懼。
  • 《鎖命危機》:真正的恐懼在步出戲院後才開始
    《鎖命危機》即是屬於後者,在看完這部戲而走出戲院後才逐漸感受到恐怖,並且會讓你在睡前反覆檢查門到底鎖好了沒?《鎖命危機》與2013年的電影作品《捉迷藏》有相似之處,兩部作品都是巧妙地融入非常寫實的恐怖感受,讓觀眾們更有共鳴,尤其《鎖命危機》的主軸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電子門鎖,也令大家開始漸漸感到無法太信任門鎖的安全性。
  • 恐懼「源」於未知,解密新英雄背後的驚悚傳說……
    「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
  • 《深海異獸》克蘇魯不是科幻,不是怪獸,是對未知的恐懼
    對於克蘇魯而言,最重要的是描繪人類對未知的恐懼。下面的部分引用來自《怪奇小說創作摘要》不是科幻 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感情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 未知 的恐懼 無論人類有何種科技,終究存在名為不可知的恐懼。克蘇魯不是科幻。科技對於克蘇魯只是個背景助手,讓故事發生更合理。克蘇魯系列不會花大筆墨在科學技術的描寫上,除非那個科學技術來自人類之外。
  • 《小丑回魂》影評 | 對未知的恐懼
    雖然成年後的他們,有一人實在不敢面對醜陋面對恐懼,而自殺了。人,都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並且還有著「寧傷害外者也絕不被傷害」的自我保護信念,一旦遇到生命威脅,最先做的就是自保。他們都是勇敢善良的,雖然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恐懼。恐怖,恐的多是醜陋,畏懼的也多是未知與神秘。
  • 《來自深淵》深淵是未知現實的漩渦
    說說這有趣的世界觀吧,由於最近在研究宇宙深空,那種未知神奇與深淵不謀而合,動漫甚至勾勒出了那種離奇感,人類最大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宇宙中遙遠的星系以及它本身神秘的起源都引人不斷遐想,它隱藏著的秘密恐怕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認知,《來自深淵》正是通過一次次對常識的顛覆讓你不得不思考,驅動我們這個世界的根本規律到底是什麼?
  • 海上鋼琴師—1900死於對未知的恐懼
    從那些話中,可以感受到1900對陸地未知生活無法控制的焦慮感和無力感。陸地對於他來說就是另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害怕一個人去面對。「恐懼來源於未知」出自1927年洛夫克拉夫特《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中,人類最6古老而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心理學家說我們對未知的恐懼源自潛意識的逃避。其實,1900何嘗不是在逃避?在面對未知的未來,他都是保持著一種很悲觀,很消極的心態。
  • 來自深淵:恐懼只是暫時的,唯有善良永存!
    最近的我沉迷於一部動漫,久久無法自拔,它的名字叫做——《來自深淵》。恐懼這個詞語是非常有魅力的, 人們大多數都討厭令自己恐懼的事物,但有一部分人除外,越是讓自己感到恐懼的東西,他們就越想接觸,而《來自深淵》就給了我們這樣的一種體驗。當恐懼和殘忍、未知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愈發喜歡。
  • 感受靈魂深處的未知恐懼
    感受靈魂深處的未知恐懼其全稱為:「偉大之克蘇魯(Great Cthulhu)」,沉睡之神,拉萊耶之主而作為克蘇魯神話體系中的標誌性生物,它承載了人類所定義的終極恐懼。同時也啟發了無數的導演,電影人和遊戲設計師。
  • 好書·新書丨《黑影》:戰勝對未知的恐懼
    這本書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對黑暗的恐懼。當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黑影》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問,「為什麼蝙蝠變大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明白:是恐懼讓原本很小的蝙蝠變得可怕。隨著小鴨子恐懼的加劇,蝙蝠的個子變得更大了。當小鴨子睜開眼睛看清了蝙蝠,就會發現,原來蝙蝠比自己還小呢。而妖怪,完全是來自小鴨子的想像。
  • 深海迷航 | 直面來自深海的恐懼
    當你墜入深海,    一望無際的黑暗將你吞噬,    茫然未知的恐懼將你侵蝕,    下落,    痛苦,    掙扎,    祈禱,    你所做的一切都將無濟於事,就那樣慢慢地,靜靜地,沉入最深最深的海底……  深海恐懼症,他們說是一種心理疾病
  • HBO克蘇魯美劇來襲,集集高能預警,感受來自未知的恐懼吧
    不過在我看來,克蘇魯神話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也因此,「不可名狀」這個詞仿佛已經成了洛式恐怖的經典用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部打著洛夫克拉夫特名號的美劇——《惡魔之地》。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 HBO克蘇魯美劇來襲,集集高能預警,感受來自未知的恐懼吧
    不過在我看來,克蘇魯神話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也因此,「不可名狀」這個詞仿佛已經成了洛式恐怖的經典用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部打著洛夫克拉夫特名號的美劇——《惡魔之地》。《惡魔之地》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背景設定在1954年的美國。
  • 面對未知的恐懼時,能不能運用知識去化解害怕?
    人總是會對未知的東西產生恐懼,比如死亡、戰爭、瘟疫、鬼怪。一旦遭遇恐懼,多數人往往無法用理性去看待,轉而從怪力亂神裡找解釋。千百年來,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都誕生了許許多多神話故事和鬼怪傳說,這也說明,古人對於非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想像力。
  • 新書推薦 |《黑影》:戰勝對未知的恐懼
    這本書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對黑暗的恐懼。當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黑影》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問,「為什麼蝙蝠變大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明白:是恐懼讓原本很小的蝙蝠變得可怕。隨著小鴨子恐懼的加劇,蝙蝠的個子變得更大了。當小鴨子睜開眼睛看清了蝙蝠,就會發現,原來蝙蝠比自己還小呢。
  • 電影《迷霧》:人真的能被未知的恐懼打敗
    外面的怪物終於顯出了原形,一個在超市裡的軍人道出了怪物的來源,原來這是軍方實驗不小心放出的異次元的未知生物。可是被恐懼嚇到喪失理智的人都聽信了一個邪教女人的話,竟然把這個軍人扔出了超市,給怪物送去祭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