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緊張和焦慮,來自於對「好結果」的執念以及對眾人眼光的恐懼
要論當代年輕人的處事現狀,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網上活躍,現實緊張。
我的一個朋友小林是脫口秀演員,是一個典型的容易緊張和焦慮「患者」。
他日常很害怕跟人打交道,一說話就犯慫,經常緊張得直冒冷汗。去酒吧演出,想點瓶啤酒都要猶豫半天,下很大的決心才敢招呼店員過來。因為害怕和觀眾對視,每次演出他都會戴上墨鏡。
雖然經常調侃他,但仔細想想,我好像從小到大也都很容易緊張和焦慮。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讓我在詩歌朗誦節目裡扮演領讀角色,並為我設計了幾個節目裡常見的揮手握拳之類的動作。練習時做了好幾次,老師都覺得不夠完美。她一直強調「動作太硬了」,然後還自言自語說我「沒有舞蹈基礎吧大概」。那時候我的心就被羞恥和愧疚的感覺充斥著。後來到了上臺表演的那天,老師特意過來和我強調,「大家都看著呢,最後收尾動作一定要做好啊」。本以為一切都會順利,可朗讀到快要結尾的時候,我看著臺下老師的眼睛,看著第一排評委,突然腦子一片空白,心跳加快。
在一種無法控制的眩暈下,我不知道自己做了多麼愚蠢的動作。等意識重新恢復,我只記得臺下傳來一片哄堂大笑。
我狼狽不堪下了臺,班主任對我說:「平時讀書那麼好,性格也活潑開朗,怎麼做個動作那麼難看。」慢慢我發現,原來我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在參加一場面試前,我的腦海裡全都是:「其他人一定比我更優秀」、「要是回答錯了好丟臉啊」、「我很不擅長臨場發揮啊」……這樣的擔憂。
當我內心很想取悅別人得到認可,可是又沒有100%把握的時候,我的腦袋就開始發暈不知所云。
這種緊張,來自於對「好結果」的執念以及對眾人眼光的恐懼,往往什麼心理暗示都沒有用。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經常性患得患失,這樣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導致負面的思維模式產生,從而無法完美地處理好一件事情。
02
「氣定神閒」的背後是不斷轉化緊張的行動
可有的人在處理焦慮和緊張情緒的時候,選擇從行動上把它轉化成動力,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對未知的恐懼。
不知道,你還記得《超級演說家》的全國冠軍劉媛媛嗎?
她是一個農村女孩,一路披荊斬棘考上北大研究生。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個內向的女孩。
大學時,她有一次在食堂排隊,不小心撞了後邊的人,還沒來得及道歉就被對方劈頭蓋臉罵了一頓。那時候的她,緊張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甚至渾身直冒冷汗,差點嚇哭。
在回寢室的路上,她一邊罵自己窩囊,一邊打電話給班上最會罵人的女生,問她如果遇到這種情形要怎麼辦。誰知對方隔著電話手把手教她如何「懟人」,劉媛媛回家以後立刻拿本子記下來這些方式。
後來參加《超級演說家》時,她一開始並不被導師看好。林志穎說她「演講過於犀利」,李詠說她「音質太差,語句太俗」,樂嘉則評價她「弱點致命,太過於緊張,表達唯唯諾諾不清楚。」
但她內心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之後在臺上撂下一句狠話:我會讓你們後悔的。
她說,「當晚我就去了書店,買了二十多本演講表達的書。一直到總決賽的三個月裡,我差不多翻了100本這方面的書,ted演講視頻也看了不少,專門研究他們的自然語調、肢體動作和語言技巧。」
她把從書裡看來的、從ted演講上研究出來的、甚至從別的選手身上學來的技巧,不斷的通過比賽去實踐——最終,她方法的效果十分可觀。
後來她憑藉著《寒門貴子》《醜女莫作怪》《年輕人能為世界做點什麼》這些震撼人心的演講,成為了那年最大的黑馬,拿到了冠軍。
除了劉媛媛,大家都知道董卿,也知道她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她有著略帶沙啞而溫柔的嗓音,也有著端莊氣質的外表,我很喜歡看她的節目,能讓浮世的人們感到一陣清新,她就是一個遇事「從容不迫」的典範。
「我不認為自己是有超群天賦的人,我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是靠刻苦努力和放棄其他換來的。我每每覺得,我付出心血,總能得到些回報,我已經很感謝了。這回報是:做出了好節目,你的有些話影響到了大家,是天道酬勤的滿足感。」這是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我印象深刻,也感觸良多。
有多少人是從不做出努力和改變,就幻想自己可以遇事從容不迫。之後稍遇挫折,就怨天尤人,說自己多麼努力,多麼認真,是老天不公,是自己懷才不遇。可是你真的百分百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了嗎?
你以為別人生活中的「氣定神閒」,其實都是假象。在所有從容不迫的背後,都有你看不到的克服緊張和焦慮的努力。
03
引導式冥想幫你打開內在限制的大門,釋放內在的緊張感
我相信許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平時交流溝通時侃侃而談,可在大家面前說話特別緊張,有時甚至腦子短路到說不出話。
其實,這些緊張都源於對未知的恐懼。
緊張,簡單來說,是因為想博取別人好的關注,又存在對未知的恐懼。這並非保持自信能根本解決的,因為未知的東西對於你來說,永遠是未知的。
難道我們沒有辦法放下緊張與焦慮,「氣定神閒」地處理生活中的事嗎?
並不是,我們內心擁有一切可以氣定神閒的資源,只是還不會啟動和使用它。
通過引導式冥想練習,幫助我們打開通往內在資源的大門,釋放你的擔憂和緊張,提升內在的力量,遇事從容不迫,化解緊張與焦慮,擁有「氣定神閒」的生命狀態。
"
引導式冥想是走進你心靈的一種簡潔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的基礎,沒有門檻,
它和你的潛意識一起工作,
在你的內在,轉化你希望調整的、
不適合當下的信念。
引導式冥想以聲音頻率、節奏、情境、
意向等綜合方式,
與你的潛意識一起,共建一個轉化的能量場,
為你達成你想達成的改變。
· 安靜、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
請找一個安靜不被打擾、可以保持專注的環境進行本冥想。
· 在冥想中入睡
在此段冥想過程中睡著或進入半睡半醒的狀態是正常的現象,冥想腦波與剛入睡時腦波相近,睡著時並不影響冥想引導對你的幫助。
· 推薦長期使用
本冥想練習為內在成長工具,請視個人情況長期使用,長期進行冥想練習可達到更為深入的幫助、轉化和內心成長。推薦每天使用,連續21天。
· 忌用場景
請注意不要在駕駛時、騎行時或其他需要清醒注意力的場景中,進行此段冥想;也不要在服用任何酒精或類似物品的情況下收聽本音頻;心臟疾病或進行過相關植入手術者禁用。
· 特別聲明
引導式冥想和您的潛意識一起工作,幫助您從潛意識中完成所需要的轉化,需要長期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因個體不同、過程不同等因素影響,轉變的程度、過程和結果有可能與您的期待有所不同,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