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會對未知的東西產生恐懼,比如死亡、戰爭、瘟疫、鬼怪。一旦遭遇恐懼,多數人往往無法用理性去看待,轉而從怪力亂神裡找解釋。
千百年來,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都誕生了許許多多神話故事和鬼怪傳說,這也說明,古人對於非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想像力。
到了今天,雖然社會主流輿論都在教育我們要崇尚科學,不要迷信那些傳說和神話。但當災難出現,人類依然會把現實和傳說聯繫到一起,找到某種可以解釋的原因。
所以,當我們遭遇未知,恐懼仍然會第一時間佔據我們的大腦。那今天人類學習到的知識,是否能化解內心的恐懼呢?
白蓮教傳說
《聊齋》有很多篇以「白蓮教」為背景的故事,白蓮教是歷史上一個神秘教派,與許多民間起義有關,傳說眾多。
話說明末有一次「白蓮教」民變,起義首領叫徐鴻儒。徐鴻儒因為得到了一本左道旁門的書,也有了能夠驅使鬼神的法術,於是萌生了造反的念頭。
他拿出一面鏡子給人照,說能預測禍福,許多人照出自己穿著官服,做了大官的樣子。徐鴻儒照自己,是戴著皇冠、穿著龍袍的帝王相,他說這就是天命。
清兵來剿捕的時候,有一個武將武藝高強。白蓮教隊伍裡殺出來兩個少女和他交戰,都使雙刀,騎著高頭大馬。
兩個少女和那個清兵武將大戰了三天,活活把那個武將累死了。後來徐鴻儒兵敗,經過審訊知情者才知道,少女用的是木刀,騎的是木凳子,靠的是法術。
其實真實的徐鴻儒起義沒有什麼影響,很輕易就被剿滅了。這些故事進入《聊齋》主要是因為有白蓮教的成分。
白蓮教在中國古代民間影響非常大。宋代以來的農民起義,經常都是借白蓮教的名義發動的。
「白蓮教」不是一個特定的組織,而是一個想像中的形象。國家和民眾都傾向於民變、謠言背後有一個神秘的組織,才塑造出了這麼一個形象。
對於白蓮教,有過很多形容,像「夜聚曉散」「男女雜處」「吃菜事魔」。早期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傳播也是一樣的,羅馬人也認為基督徒很神秘邪惡。
這類形容類似種族歧視中的成見,是用來貶損對象而不是描述對象的。它傳達的只是使用者的態度,無助於我們對宗教現象本身的理解。
歷史上白蓮教的原型,應該是南宋茅子元創立的白蓮宗,但這個詞後來成了一個「標籤」,各種叛亂、幻術、民間邪教,都被歸入了白蓮教這個標籤,用於解釋各類宗教和幻術團體帶來的威脅。
這個詞在古代是災難的代名詞,一沾上它就十分危險了。朝廷、官員、民間,包括正規寺廟的和尚,都會加入對它的聯合絞殺。
如何戰勝恐怖?
2018年有一部恐怖片叫做《厄運遺傳》,這部電影的恐怖之處在於讓人感覺非常陰鬱和絕望。
這個故事說的是美國一個中產家庭,夫妻倆有一兒一女。在他們外婆的葬禮上,來了很多詭異的來賓,然後這家的女兒、妻子和丈夫一個接一個離奇地死去,非常詭異。
觀眾後來發現,這是因為那個逝去的外婆加入了一個崇拜邪魔的組織,這個組織一直想要處心積慮地在人間復活惡魔。外婆選中了女兒全家作為犧牲品,於是這個組織的人都加入了對這家人的追殺。
最後是這個邪魔被復活了,寄居在這家人的兒子軀體內,然後就結束了。這部電影裡面的邪魔設計,來自於一個歷史悠久的惡魔學系統。
所羅門傳說裡,有一個特別有智慧的國王。他和魔王巴力籤訂了契約,以自己死後的靈魂為代價,換取封印和奴役地獄72個邪魔的能力,這72個邪魔又被稱為72柱神。電影裡面的邪魔,是72柱神裡的一個,叫做派蒙。
惡魔學是一套完整學說,它甚至對基督教的傳播也很有意義:樹立一個對手,能夠讓人團結;把地獄形容得可怕而具體,可以刺激虔誠。
千百年來,凡是教會認為反基督的信仰活動,都被歸入崇拜撒旦的行列。這裡面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很難釐清。
那《厄運遺傳》為什麼會讓觀眾覺得恐怖?就是因為來自於未知。
這個恐怖的邪魔,原型是人類早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一個神靈。而在基督教的神論系統,無論是希臘諸神還是迦太基的神人,都被稱為邪魔。明白了這個現象,恐怖感就會減少很多。
再從敘事的角度看,恐怖是因為我們在跟著受害者走。要是換過來,用魔鬼的角度看,就完全不一樣了。
主人公要復活,然後和它在人間的信徒聯繫,大家一起制定計劃,然後具體實施。雖然場面依然血腥,但這就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紀錄片,甚至能引起觀眾的同情心。
這是宣傳和講故事的伎倆,立場和角度會影響你的情感。使我們感覺恐懼的東西,最直接的刺激就是嚇一跳,然後準備逃開是生存本能。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敢於去面對恐懼,分析一下這個東西是什麼?能把我們怎麼樣?你就會發現,這完全就是虛構的東西,是可以戰勝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