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2021-01-18 小允兒的媽媽

正文字數:2002字

閱讀時長:約7分鐘

臨界點,是人心裡自己建立的一個重要地點。站在這個心理地點上,前方是危險,後方是安全。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培養出兼具勇敢自信品格的孩子。當一些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畏畏縮縮、舉步不前時,會感到十分失望。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知道,孩子是否勇敢是被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同時影響的。

我朋友的孩子鋼琴彈得很好,但他性格太內向,平時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以前,學校裡有一些比賽和表演,他的朋友總是建議他參加。

雖然剛開始他答應了,但在演出前兩天就會突然鬧起來,不願意去了,說是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被別人嘲笑。

事實上,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時刻。面對未知,他們總是充滿恐懼。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不是通過對他反覆說「不要害怕,快做」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洞悉孩子的內心想法,了解他們的性格,然後因材施教,科學指導。

面對困難,孩子都有一個「心理臨界點」

有一次,強強的媽媽帶強強去遊泳。強強到了遊泳池旁邊,卻只是坐在一邊,羨慕地看著同齡的孩子在水裡開心地玩耍,自己卻遲遲不敢下去。

強強媽媽見狀,便鼓勵他說,「你看小朋友們玩得多開心呀!你不想試試嗎?」

強強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強強媽又說:「那媽媽帶著你一起去玩怎麼樣?」然後她就拉著孩子的手去了遊泳池,溫柔地對強強說:「去試試吧,媽媽會陪著你的。」

終於,在思索了一段時間之後,強強小心翼翼地在水面上伸出一隻腳,然後又迅速地把腳向後伸。然後露出了驚喜的表情,不斷地重複了「蜻蜓點水」的動作。

下次去遊泳時,強強就能自如地在水裡玩了。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遇到一些從未嘗試過的事情,心裡就會產生恐懼。他們雖然想前進,卻不敢邁出那一步。

實際上,這一刻就是孩子的「心理臨界點」。每個家長都應該試著去理解「心理臨界點」這個概念,因為孩子在這一刻的表現是尤為重要的。孩子的表現決定了他們能否克服恐懼和困難。

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有哪些表現?

科恩博士Lawrence J. Cohen PHD 是一位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他在《遊戲力》裡提到,孩子位於"心理臨界點"時,通常有以下四種表現:

※ 試著逃避

這是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當孩子們遇到未知的事物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直接逃跑。逃避可以防止讓自己陷入恐懼的情緒當中。

然而,一味地選擇逃避只會讓孩子永遠無法跨過困難,無法克服內心的恐懼。

※ 情緒失控

當孩子們直面內心的恐懼時,是很有可能情緒失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應該是平靜的,沒有大的起起落落。

但當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時,他們就容易產生悲傷、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

※ 咬緊牙關

當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時,「試圖逃脫」代表一种放松狀態,而「咬緊牙關」則代表孩子處於一種壓縮狀態。而這種狀態,通常是由於父母的要求所形成的。

換句話說,孩子心裡是想逃避問題,但父母迫使孩子直面困難,克服困難。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當過度的時候,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

因此這種方式雖然能對孩子克服恐懼起到一定幫助,但如果孩子的「壓縮」程度過大,就難免會喘不過氣來。

當孩子面對困難,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

尹建莉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

★ 消除孩子的恐懼

無論什麼年齡,任何人在碰到自己特別害怕的東西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懼感,並下意識地想要逃避。

成年人有很強的自制力,所以有些成年人能直面困難,克服恐懼。而孩子們更喜歡立足在自己舒適圈裡。

當孩子面對困難產生恐懼感時,家長應該盡最大努力幫助孩子冷靜下來。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深呼吸,和他們交流,把他們的思想轉移到過去一些快樂的事情上。

★★消除孩子內心的不安

龍應臺說過,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父母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孩子們可能會因為在心裡遊蕩的恐懼,給自己施加很大的壓力。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儘量減輕他們心中的壓力,和孩子進行共情。

例如告訴孩子自己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困難,但最後還是順利解決了。讓孩子放寬心,將內心的不安釋放出來。

當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慢慢消除自己的內心的不安和恐懼之後。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總結並告訴他們下次遇到困難時該怎麼做。

擴大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減輕孩子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從而讓孩子在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時能夠盡最大努力去克服。

總結

孩子面對困難時遲疑不前的態度是不容易改變的。在這個時候,家長的強迫和責備只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

我們應該提供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時間和自己思考的空間,然後逐漸地引導和推動,讓孩子在無意中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礙,這樣既不會讓他們感到壓力,也會讓他們更好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心理?
    不同的父母面對孩子因恐懼、害怕、膽小而卻步甚至哭鬧時,有的會表示不理解,對孩子說「多簡單的事兒呀,這有什麼好怕的?」  當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膽子小、過度自我保護時,更不能從言語上反覆批評、強調「你就是膽子小!」
  • 藏在「心理臨界點」的秘密:每一個「膽小」的孩子,都能有讓你驚訝的勇氣
    什麼叫「心理臨界點」呢?我覺得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了解的一個概念。簡單來說,它是一個重要的心理節點,在這個節點上面對恐懼的時候,我們雖然會感到害怕,但是仍然可以有所行動。至少,還可以往前邁一小步。其實,每個人,包括我們大人,都經常會處於這樣一種「心理臨界點」上。
  • 寶寶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應循序漸進引導,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孩子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即可幫助消除恐懼心理!趁著最近天氣比較好,張叢和老公帶著兒子叮叮到動物園,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動物,增長他的見識。其實,叮叮這種情況也很普遍,有些孩子平時很勇敢,但是看到小貓小狗就會非常恐懼,完全不敢靠近。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改善呢?
  •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
    其實不然,孩子因為與家人分離所表現現出的哭泣就是一種焦慮心理的表達。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2.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的焦慮?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文/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說到「心理陰影」這個詞,也許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它在生活中的運用還是挺廣泛的,比如當你看到了什麼不該看到的畫面,或者受到了什麼刺激時,會跟人說這件事讓你產生了心理陰影。
  • 如何鼓勵孩子勇敢?一句話教會孩子克服恐懼
    正當我們要從小路走進菜園裡時,路邊爬過來一條食指大小的蛇,我倒吸一口冷氣,我帶著女兒趕緊離開,愉快的菜園採花之旅只得中斷。 我問女兒:「你不怕嗎?怎麼沒見你叫起來呀?」 女兒眼神裡透著不安,但她還是保持了鎮定,她望著我說:「媽媽,你說過,不要害怕,越是害怕,害怕就越是來找你。」
  • 父母一吵架,孩子就變得「懂事」?懂事背後是恐懼心理的表現
    所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佔據的地位很重,父母爭吵時孩子的內心是怎樣的?1,恐懼糾結一旦父母發生爭吵,孩子的內心是糾結與恐懼的,糾結的是兩個人都是他愛的,不知道該幫誰,恐懼的是感覺父母這個樣子好嚇人,要知道人在生氣時表情是憤怒的,爭吵時的表情更是「不可言語」,與往常那個慈愛的面容完全不一樣,孩子看後會有點懼怕。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作文恐懼心理
    不但很多小朋友一談到作文就害怕,更是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作文感到頭疼,下面我謹以自己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的經驗來談談家長如何讓孩子克服作文恐懼心理。(本文謹從三年級剛開始學習作文的孩子作為示例)一 要先作文,先鼓勵孩子多閱讀。閱讀是作文的基礎熱愛閱讀的孩子,作文起來才會不陌生,從孩子熟知的故事開始引導就沒那麼難了。
  • 孩子怕黑又怕鬼,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是什麼?父母應該從根源抓起
    要想解決小寶寶的怕黑和怕鬼的情況,就要明白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從而幫助寶寶消除恐懼心理。5歲「小男子漢」離不開媽媽,一關燈立馬變身「帕瓦羅蒂」小孫有一個5歲的兒子,這兩天小孫發現孩子的表現有點奇怪。久而久之,孩子對鬼怪,巫婆等未知的生物產生恐懼,並在家長的嚇唬中對他們的形象不斷完善,在今後的生活中產生放大化的恐懼心理。怕黑又怕鬼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這些事情家長必須要做。快碼起來別丟了面對恐懼的狀態,人其實是處於選擇的狀態。
  • 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二、面對孩子的恐懼心理,父母的哪些舉動不但沒用,反而會加深孩子的恐懼電影《龍貓》中的父親草壁達郎,面對女兒小月和小梅因為害怕閣樓上的「鬼」 ,跑下來的時候,編造了一個精靈傳說,並且告訴了女兒打開窗戶,灰塵精靈就會搬走。
  • 孩子膽小怕事,父母該怎麼做?
    比如,孩子生病去醫院打針後,往往下一次再看見穿白大褂的阿姨就害怕。如果家長能同孩子講生病打了針,吃了藥,病就能好,可以說好穿白大褂的醫生、護士的本領可大啦,他們對小朋友可關心了,等等這樣,通過講明道理,孩子就會逐浙消除懼怕心理。3.讓孩子經受各種鍛鍊,培養其勇敢的品質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勇敢品質。
  • 心理沙盤遊戲:幫助父母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有效工具
    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以及兒童的抑鬱症狀更不易被發現,如今家長們更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孩子們缺少關心和關愛,並且學業壓力大,不良情緒無法釋放,長期積累和壓抑,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問題。和諧方舟的心理沙盤是運用可視化方式「測評」出問題的真相,在動態演繹中調整自我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
  • 幫助孩子克服夜晚怕黑心理的5個有效方法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在接受調查122人中,有54%的人成年之前都會對黑暗環境產生恐懼心理。  所以,@Bob老師的頭腦訓練營希望我們能儘早關注到孩子的心理狀態,不讓孩子們繼續被那些想像出來的虛擬恐懼影響。因此,您可以採取的措施一些,以幫助您的孩子增強勇氣並避免害怕黑暗。  1.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
  • 淺析《海底總動員》:當缺陷的孩子自卑,父母更應該比孩子勇敢
    但他也解釋影片不僅是針對有殘疾或先天缺陷的人,而是指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弱點,都有自卑的時候,但應該勇敢接受、面對而不是為此苦惱。今天我們就通過淺析這部電影,來說一說——當缺陷孩子自卑,父母更應該比孩子勇敢。
  • 孩子害怕的時候,一定要逼ta們勇敢嗎?
    1虎媽狼爸之粗暴「馴」娃記一直以來,因為孩子膽小內向,就用非常手段來「幫助」孩子練膽的虎爸虎媽不少。2020年11月1日,鐵路金華站派出所民警在浙江省金華火車站的南進站口通道內執勤時,發現一個小男孩孤零零一人。
  • 孩子突然怕黑是什麼情況?該如何幫助她克服恐懼?
    害怕是正常的情感,所有人都會感到「害怕」,哪怕是很小的孩子。當我們嘗試新的事物,經歷從未有過的經歷,面對未知,感到不理解、難以駕馭、無法掌控時,會更容易感到害怕。對小朋友來說,這個世界充滿「未知」和挑戰,幾乎每天都要面對,所以害怕有很多機會可以探出頭來,尤其是在夜裡。
  • 孩子怕黑不肯獨自睡覺,如何助他克服恐懼?
    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在對待這類問題的時候採用敷衍的態度,他們往往只從孩子語言的表面分析,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所需的。當孩子哭著跟你說「我怕黑」的時候,父母不要只會說「不要怕」,學會更加科學的應對,還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恐懼。
  • 孩子恐懼膽小是想像力豐富所致,父母找到根源,才能幫娃走出幻覺
    其實像小梅女兒這樣的情況,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恐懼的困擾呢?首先,要了解一下讓孩子產生恐懼的根源都有哪些?1.孩子的本能導致對未知事物感到可怕。
  • 孩子不願自己睡,是黏人還是膽小?父母做好3點,孩子越來越勇敢
    父母明白孩子怕分房睡的原因之後,就給孩子安上了適合夜晚的小燈給孩子夜晚照明,可結果還是效果不盡如人意。 小叮噹今年已經快五歲了,每次分房睡這個問題困擾這他的父母,媽媽問了好幾次原因,小叮噹都說不出個具體的原因來。
  • 品為一生: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1)
    小付:對,因為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我覺得她很少有這種比較的心理。但是第二個孩子就特別的明顯,她會自己和姐姐比。早晨:和自己家裡人的姐姐比,那兒子呢?吉米和小石頭有這樣的情況或者他們比較勇敢一點,不怕失敗,有沒有呢?劉丹:我覺得孩子會有一些,就像小付所說的,兩個孩子之間就會有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