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應循序漸進引導,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2020-12-22 小魚芭芘

孩子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即可幫助消除恐懼心理!

趁著最近天氣比較好,張叢和老公帶著兒子叮叮到動物園,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動物,增長他的見識。不過,在進入動物園之後,叮叮就漏出了非常恐懼的表情,雖然張叢和老公一再安慰叮叮,但是都沒有用,他就一直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根本不下來。

其實,叮叮平時非常活潑,膽子也非常大,無論看到陌生人還是到了陌生環境,都應對自如。不知道為什麼,叮叮特別害怕動物,這讓張叢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叮叮這種情況也很普遍,有些孩子平時很勇敢,但是看到小貓小狗就會非常恐懼,完全不敢靠近。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改善呢?

孩子為什麼會恐懼小動物

1.父母經常用動物恐嚇

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父母會用一些小動物來對他們進行恐嚇,希望他們能夠停止錯誤行為。比如最常用的就是:小狗咬你、大灰狼把你叼走等等,這種使用動物恐嚇的方式,會增加孩子們對動物的恐懼情緒,同時還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讓他們誤認為,所有的動物都是兇狠恐怖的。

2.曾經被動物傷害過

孩子在幼兒階段時,對很多事物都比較好奇,尤其是看到小動物,總想觸碰一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動物可能會咬人、抓人等等,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孩子們就會變得特別懼怕動物,時刻擔心他們是否會攻擊自己。所以在看到動物時,完全不敢靠近。

3.周圍人的不良影響

孩子們最初的意識,大多數來自身邊的人,比如說父母、親人、小夥伴等等。如果在這些人中,有人特別害怕小動物的話,對孩子也會產生影響。比如說一些媽媽特別膽小,看到動物就表現出恐懼的表情,甚至發出一些恐懼的聲音,這些都會增加孩子對動物的恐懼程度。

面對孩子害怕動物,父母該如何糾正

1.養一隻小寵物

其實,消除孩子內心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接觸,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所以有條件的話,父母不妨在家裡養一隻小動物,比如說小兔子、小倉鼠等等,讓孩子們每天照顧這些小動物,並且近距離地接觸他們。在養的過程中,孩子的恐懼心理就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會萌生更多愛心。如果孩子最初比較恐懼的話,父母也別著急,可以用一些讚美性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心理,並做好榜樣。

2.看一些溫馨有愛的動畫片

現在很多動畫片都是以動物為原型的,如果孩子對動物比較恐懼的話,也可以讓他們看一些類似的動畫片,讓他們明白小動物並不完全是兇狠的,有很多小動物也非常可愛,降低他們內心的恐懼和壓力。同時,還要注意,在生活當中,儘量不要讓孩子看一些動物們血腥的撕咬畫面,這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導致他們對動物更加害怕。此外,如果想要讓孩子接觸動物的話,儘量從可愛的小金魚、小兔子開始,不要讓孩子直接看一些蛇、鱷魚、狼狗等等,這些動物看上去比較兇狠,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總之,孩子對動物表現出恐懼,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尤其是一些膽小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改善時,父母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式進行,千萬不要強迫他們,更不要刻意的去給他們灌輸一種觀念,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消除恐懼心理最好。

孩子的好奇心家長應正視,需要科學合理引導,這些做法不可取!

謙讓是一種優秀品質,培養時切勿強迫,可從這3個方法做起!

孩子花錢沒有節制,都是消費觀缺失,想糾正父母需這樣做

相關焦點

  • 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雖然剛開始他答應了,但在演出前兩天就會突然鬧起來,不願意去了,說是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被別人嘲笑。事實上,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時刻。面對未知,他們總是充滿恐懼。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不是通過對他反覆說「不要害怕,快做」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洞悉孩子的內心想法,了解他們的性格,然後因材施教,科學指導。
  •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
    其實不然,孩子因為與家人分離所表現現出的哭泣就是一種焦慮心理的表達。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2.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的焦慮?
  • 循序漸進告別「社交恐懼」
    看著小徐的變化,黃班長感慨道:「心病還需心藥醫,遇到內向的新兵,可不能簡單地『逼』其開朗了……」循序漸進告別「社交恐懼」■周強 楊孟德「報告!」教育課上,一聲略微顫抖卻又堅定的聲音響起。黃班長看到小徐第一個打報告回答問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心理?
    不同的父母面對孩子因恐懼、害怕、膽小而卻步甚至哭鬧時,有的會表示不理解,對孩子說「多簡單的事兒呀,這有什麼好怕的?」如果孩子哭泣,請允許他哭一會兒,給予擁抱或愛撫,看著他們的眼睛共情「害怕,是嗎?」孩子多半會回應而說出具體的恐懼點。
  • 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父親用這樣的方式,不僅保護了女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還讓女兒掌握了克服恐懼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採用了不當的方式幫助孩子去克服困難,加深了孩子害怕的心理。以下幾種做法寶爸寶媽們一定不要去用!①父母的恐嚇中國傳統的虎爸虎媽,認為棍棒下出孝子。當孩子出現恐懼的表現的時候,這類父母為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就會採用恐嚇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陰影,加重恐懼的情緒。
  • 孩子看動畫片有利有弊,父母不懂控制和篩選,才是最大的問題!
    此外,動畫片當中有很多現實無法實現的東西,孩子們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也會將自己的好奇心和奇幻想法融入其中,這樣是吸引他們的一個關鍵。2、父母陪伴少其實,孩子們之所以喜歡看動畫片,與父母們的陪伴少也有很大關係。
  • 寶寶為什麼不喜歡理髮?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父母必須要知道
    寶媽們會發現寶寶第一次去理髮店理髮,,比如滿月剃頭,並不會哭鬧,而是安安靜靜地配合理髮師,這說明寶寶並不是天害怕理髮,接下來再帶寶寶去理髮店理髮的時候,寶寶就會有強烈的牴觸情緒,那這是出於什麼原因呢?一、 寶寶不喜歡理髮,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父母必須要知道1.
  • 寶寶害怕時?你是如何處理的?學會3點,幫孩子克服恐懼
    1、膽子小大多數寶寶在1-2歲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膽子特別小,怕聲音。寶寶有時聽到樓下有人抽鞭子的響聲,甚至從樓下路過車的聲音很響,寶寶都會感到害怕,快速的跑到我身邊。之前寶寶沒聽過的異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
  • 寶寶易受「驚嚇」怎麼辦?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
    2、對社會的恐懼害怕上學、考試;害怕被父母批評;害怕一個人在家、一個人睡覺;害怕與養育者分開;害怕遇見壞人、陌生人;害怕走丟;害怕穿制服的人。3、對社交的恐懼害怕說話;害怕不熟悉的人。寶寶易受「驚嚇」怎麼辦?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1、0-6個月半歲以內的寶寶懼怕大的噪音。
  • 「媽媽,我害怕!」當孩子表現出膽怯,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對事物害怕又膽怯的心理。孩子表現出這種心理的原因是,源自於自身對這種事物的害怕,這種心理只有從根本消除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害怕心理。教育一直都是父母們的必修課,而家長們無法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樣子,但是可以揚長避短,讓孩子更加優秀。因此,孩子擁有恐懼心理是與生俱來的,應該由父母為他們消除這種恐懼心理,而不是一味的呵斥和譴責孩子。孩子具有膽怯心理,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心理疏導和引導。
  • 害怕去醫院怎麼辦?別慌!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幸運的是,有些方法已被證實可以緩解對醫生的恐懼,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必須首先承認存在此問題。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健康心理學研究員珍妮佛(Jennifer Hay)博士認為,人們喜歡找藉口掩飾自己的恐懼,可能推說自己沒有時間去就診。向癌症患者提供諮詢服務的珍妮佛表示,「消除恐懼的第一步是承認恐懼的存在,一些最強大的恐懼是自己不願承認的。」
  • 「話癆寶寶」打針,與醫生交談消除恐懼,被網友點讚
    孩子聽後會明顯老實下來,可見寶寶們對打針的畏懼。最近親貝網小編看到關於孩子打針的視頻,看後覺得很搞笑。視頻裡的孩子叫,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去醫院打針。當陶濤看到醫生帶著注射器走過來,小臉嚇得白了,最後他忍住了眼淚,通過與醫生交談消除了恐懼。
  • 父母應該從根源抓起
    要想解決小寶寶的怕黑和怕鬼的情況,就要明白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從而幫助寶寶消除恐懼心理。5歲「小男子漢」離不開媽媽,一關燈立馬變身「帕瓦羅蒂」小孫有一個5歲的兒子,這兩天小孫發現孩子的表現有點奇怪。因此身體會分泌形成物質,形成恐懼的狀態,在「選擇面對還是逃避「中做出選擇。對於小朋友來說,鬼怪和怪獸是超出他們認識範圍的認知。對於這種「聽過沒見過」的事物,心理早就做了「對我不利」的壞假設的寶寶們對於鬼怪的害怕,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本性。
  • 寶寶出生前 孕媽應該聽聽準爸爸們的那些恐懼
    尤其是在生孩子之前的一小段時間內,似乎充滿了危險,此時你可能會感到極度的恐懼和不安。「我只希望她平安,而孩子,只要手指頭不多不少就好!」即便有時分娩很順利,嬰兒也很健康,但仍然有許多父母在仔細地查看新生兒的手指或腳趾,看他是否健康,這也是心理恐懼、沒底的表現。
  • 寶寶哭鬧時,家長要不要立刻抱起?這3個方面要了解
    寶寶的第一聲啼哭給父母帶來了無盡的喜悅,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些許煩惱。小月齡的寶寶,由於不會說話,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哭鬧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關於寶寶哭鬧,父母應不應該及時給予回應,不同的家長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前兩天閨蜜小劉就因為這樣的問題和婆婆鬧矛盾了。
  • 別嚇到高敏感寶寶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活潑外向遇到孩子怕生時就會不自覺產生「壓迫」行為其實對於高敏感寶寶我們最重要的是先保護好他們的內向再加以引導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這是個矛盾的心理要求,所以媽媽要做好孩子冒險探索時,下面的一張「安全網」的角色,不會靠得太近,但一直都在。如果寶寶比較敏感怕生,這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我們要理解和給予耐心,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經常明確地提出他認生的缺點,這樣反而會強化認生,更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 寶寶害怕打雷怎麼辦
    寶寶害怕打雷怎麼辦2020-11-27 18:27:1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有的寶寶一聽到打雷聲,就害怕得不行,嚇得哇哇大哭。那麼,寶寶害怕打雷怎麼辦?@視覺中國  寶寶怕打雷,主要是因為自身缺乏安全感。因此,在打雷閃電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儘可能的陪在寶寶身邊,陪他說說話,逗逗他,讓他分散注意力。如果是在寶寶睡覺時打雷,爸爸媽媽可以輕輕的拍拍寶寶,讓寶寶感覺到有家人的陪伴,而不會被雷聲驚醒。
  • 應對疫情時如何消除心理恐懼?這12個方法了解一下
    這種衝擊具有捲入度高、時間較長、覆蓋面大、不確定性、信息混亂、涉及生死等特點,可能會讓廣大市民產生恐懼心理。如果你感到恐懼怎麼辦?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抗擊新冠肺炎心理科普專家團隊總結了12個方法消除緩解恐懼心理。1.放鬆呼吸法通過呼吸放鬆告訴我們身體是安全的,可以放鬆。
  • 寶寶死活不肯給理髮怎麼辦?父母學會這幾個妙招,孩子不哭不鬧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一理髮就哭鬧,甚至提到理髮都害怕。雖然說不少孩子都害怕理髮,但是每個孩子具體害怕的原因,也不是完全相同的。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為什麼孩子不肯理髮呢?
  • 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 0-4歲:突然的響聲、墜落、和父母分離 寶寶在這個階段,恐懼基本由生存的本能佔據了主導,像突然的響聲、打雷聲之類的,都會給寶寶帶來驚嚇,出現哭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