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去醫院怎麼辦?別慌!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2020-12-23 騰訊網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如果你恐懼醫生和各類檢查將不利於進行預防性醫療保健。

在多蘿西(Dorothea Lack)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她曾經躲在醫生的桌子底下,試圖逃避疫苗注射,然而醫生毫不妥協,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給她注射疫苗。

此事件使得多蘿西對醫生心存恐懼,這種恐懼一直伴隨著她直至成年。

多蘿西博士現在是一名心理學家,從事醫患關係研究,她說:「我無法信任醫生。」

很少有人覺得面對醫生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但是對於極少數人而言,恐懼和焦慮使其無法獲得重要的醫學護理。

隨著醫學界越來越重視預防保健,此問題變得日益重要。

一、承認恐懼的存在

乳房X線檢查、結直腸檢查、膽固醇檢查及直腸指檢等各類篩查可以挽救生命,但前提是患者願意在症狀出現前,接受此類令人感到不適的檢查。

幸運的是,有些方法已被證實可以緩解對醫生的恐懼,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必須首先承認存在此問題。

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健康心理學研究員珍妮佛(Jennifer Hay)博士認為,人們喜歡找藉口掩飾自己的恐懼,可能推說自己沒有時間去就診。

向癌症患者提供諮詢服務的珍妮佛表示,「消除恐懼的第一步是承認恐懼的存在,一些最強大的恐懼是自己不願承認的。」

二、白大衣恐懼症

即使醫生的辦公室並非龍潭虎穴,患者也會時刻準備應對潛在威脅,多達20%的人罹患「白大衣症候群」。

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會出現血壓升高,對尋求準確血壓讀數的醫生提出了挑戰。

但長島大學健康心理學研究員內森(Nathan Consedine)博士認為,身處醫療環境中的恐懼反應是完全正常的,因為大部分人會將醫院、診所與疾病、受傷聯繫起來。

內森表示,「恐懼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反應,可以促使人們即時迴避明顯的人身威脅。

醫生診室和醫院是發生不良事件的地方,所以人們避開此類環境並不奇怪。

恐懼的原因:

白大衣症候群患者一般會體驗到焦慮,其身體「戒備,時刻準備逃跑。」

內森指出,個體對醫療保健的焦慮有很多來源,例如恐懼痛苦的手術過程、害怕裸體或觸摸帶來的尷尬、或害怕因不健康的行為而受到批評。

內森認為,最常見的憂慮是診斷結果不容樂觀,因此乳房X線檢查結果異常的女性中有多達40%不會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隨訪,人們想要逃避現實」

多蘿西認為,一些醫療保健制度往往加劇此類焦慮,醫生忙碌,不太可能與患者建立長期關係,關於醫療事故的新聞報導比比皆是。

其結果是,由於對醫生和醫院的信任度下降,可能使人們對醫療保健敬而遠,多蘿西的一位骨折患者因看到關於醫療事故的新聞而拒絕去醫院,導致骨骼癒合不當。

三、針頭恐懼症

一些醫療程序可能使自己緊張,而對針頭的恐懼會引發強烈的反應。

1995年發表於《 家庭實踐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針頭恐懼症普遍存在。

在美國精神病學會(APA)制訂的《心理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Ⅳ)中被列為血液-注射-損傷型恐懼症。

作者詹姆斯(James G. Hamilton)博士指出,針頭恐懼症患者在面對針頭時會驚恐發作、頭暈或暈厥,80%的針頭恐懼症患者報告近親存在類似恐懼情緒,表明此類恐懼症受遺傳因素影響。

針頭恐懼症患者的身不由己:

200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當面對針頭時,1500萬成年人和500萬兒童報告了感到不適或恐懼。

在這1500的萬成年人中,有近1/4的人表示,由於害怕而拒絕抽血,而沒有進行醫生建議的注射。

(此項研究由一家離子電滲透皮貼劑生產公司委託進行,此通過電離透入傳送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的貼劑被用於緩解針刺疼痛)。

詹姆斯估計,針頭恐懼症「至少影響著10%的人口。」

紐約長老會醫院醫學博士馬克(Mark Dursztman)醫生在宣布研究結果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血液檢查是現代醫學最重要的診斷工具之一,因此,對針頭的恐懼是「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詹姆斯認為,應當將針頭恐懼症患者視為身不由己者,而不應將其視作「懦夫」或「怪胎」。

四、恐懼伴隨著希望

內森認為,在醫療保健方面,存在恐懼心理並不是一件壞事。研究表明,更害怕罹患癌症或心臟病者更易接受相關疾病篩查。

事實上很多人在就診時存在矛盾情緒,例如,某人可能擔憂結直腸檢查帶來的不適,但同時也害怕錯過結腸癌診斷所帶來的後果。

是什麼在左右著自己接受或避免接受醫療保健?

羅格斯大學健康信念與健康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霍華德(Howard Leventhal)博士表示,「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恐懼,可能導致拖延和逃避,感覺自己無法承受診斷結果者、不信任衛生保健系統者、無法負擔治療費用者,更有可能被恐懼支配。

五、如何應對對醫生的恐懼

以下是一些專家建議,可以幫助患者應對對醫生或醫療過程的恐懼。

1、找出恐懼來源

如內森所言,對焦慮進行解構,焦慮往往是發散的,很難明確焦慮產生的原因,然而如果能夠識別來源,就能評估應對潛力,更易管理情緒。

2、正視焦慮,理性對待

內森認為,這可能是幫助克服恐懼篩查的有用方法,例如,直腸指檢對於前列腺癌檢測非常重要,而結直腸檢查對於早期診斷結直腸癌也很重要。

3、積極的自我暗示

暗示自己,必要的醫療檢查和治療對健康有益,這些疼痛其實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痛。

研究表明,即使給患者服用毫無鎮痛效果的安慰劑,但只要患者相信自己服用的是止痛藥,結果體驗的疼痛就會大幅減輕。

研究表明,許多男性之所以逃避此類檢查,是因為覺得其對性能力有威脅。

乳房X線檢查等其他篩查可能使人感到不適,但此類篩查耗時很短,而且可能挽救生命。

內森表示,調查顯示,人們會在想像中誇大篩查帶來的痛苦,但理性分析可發現,如果能夠儘早發現疾病從而挽救生命,那麼這些恐懼顯得微不足道。

六、其他應對方法

要求採用鎮靜劑或麻醉劑。這對針頭恐懼症患者很有幫助。

向醫生或護士詢問疼痛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霍華德發現,如果醫生或護士向患者合理描述,患者將更放鬆。

例如,將針頭刺入與蚊蟲叮咬進行比較,並且明確告知疼痛的持續時間。

霍華德建議,如果擔憂手術帶來的疼痛,可以事先了解可能會有的感受。

尋找新醫生。多蘿西建議,如果對現有的醫生心存恐懼,可以考慮尋找一位讓自己反應平靜的新醫生。

嘗試認知行為療法。多蘿西認為,可以重塑患者心理狀態並傳授應對技巧,已證明此療法可在短短2至3個療程內緩解焦慮。

帶上同伴。珍妮佛認為,一旦意識到自己心生恐懼,可以考慮向無威脅的同伴傾訴。

許多感到焦慮的患者依靠配偶、親人或密友幫助其預約醫生,甚至陪伴其進入檢查室,一個足夠關心患者並願意幫助其克服恐懼的人是最大的支持資源。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應對疫情時如何消除心理恐懼?這12個方法了解一下
    這種衝擊具有捲入度高、時間較長、覆蓋面大、不確定性、信息混亂、涉及生死等特點,可能會讓廣大市民產生恐懼心理。如果你感到恐懼怎麼辦?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抗擊新冠肺炎心理科普專家團隊總結了12個方法消除緩解恐懼心理。1.放鬆呼吸法通過呼吸放鬆告訴我們身體是安全的,可以放鬆。
  • 寶寶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應循序漸進引導,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孩子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即可幫助消除恐懼心理!趁著最近天氣比較好,張叢和老公帶著兒子叮叮到動物園,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動物,增長他的見識。比如最常用的就是:小狗咬你、大灰狼把你叼走等等,這種使用動物恐嚇的方式,會增加孩子們對動物的恐懼情緒,同時還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讓他們誤認為,所有的動物都是兇狠恐怖的。2.曾經被動物傷害過孩子在幼兒階段時,對很多事物都比較好奇,尤其是看到小動物,總想觸碰一下。
  • 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心理?
    我作為心理專家找他聊時,他說,「我身體不好,害怕缺氧,而且我的眼睛還有結膜炎呢!」邊說邊眨巴眼睛。   不同的父母面對孩子因恐懼、害怕、膽小而卻步甚至哭鬧時,有的會表示不理解,對孩子說「多簡單的事兒呀,這有什麼好怕的?」
  • 心理專家:人大部分的焦慮和痛苦,均來自這種恐懼,而且伴你一生
    每次開學,幼兒園或小學的門口都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孩子們不捨得離開父母,還哭著拉著父母不讓他們離開,雖然之前已經有過溝通,但這還是發生了。心理醫生 OwenYalon認為,大多數人生的焦慮和痛苦,都是因為害怕死亡。它實際上是一種分離焦慮,而它產生的根源也是死亡恐懼所致。
  • 心理測試 認清你的內心恐懼:這8個神秘入口,你最害怕哪一個?
    很多人往往為了種種艱難以及不確定性,而害怕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有時候我們需要面對心中深處的恐懼,才能排除那些讓我們停止進步的阻礙,我們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所以,透過這個心理測驗,今天就讓我們來找尋你心中的能量吧!請在下面8個圖裡選出一個你最害怕的入口:
  •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 心理諮詢師:每天感覺很痛苦,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快樂,怎麼辦?
    近期,有網友在心理諮詢的公眾平臺留言說:老師,我感覺自己活不長了,目前各種怪病纏身,醫院都治不好,我活著很受罪,但又無法逃脫,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幫我,我心中充滿怨恨,我不知道用什麼來形容,現在比度日如年還慘多少倍,我沒有一個可以發洩的地方,
  • 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
    其實不然,孩子因為與家人分離所表現現出的哭泣就是一種焦慮心理的表達。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2.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的焦慮?
  • 【交易雜談】如何克服交易中的恐懼心理?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交易的過程中總會有對某些市場行情或是產生恐懼,不知道如何操作,買賣的方向,持倉時心中的按耐不住。面對行情的走勢與你心中的預想所不同便開始慌張,恐懼著接下來的行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恐懼心理,這也是存在於交易者群體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心態問題,甚至會影響到一大批交易者的日常操作,可謂是萬惡之源。
  • 【心理健康】6個簡單的心理小技巧,輕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為了幫助那些容易緊張焦慮的朋友消除不安,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小技巧: 1、深呼吸 比如,你在精神相對放鬆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你害怕的危險情景,首先從危險程度最低的情景開始,當自己能夠適應這一情景後再去嘗試更危險的情景,反覆練習,慢慢的,你便會對危險情景不再感到焦慮。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她是崇明區教育局的一名心理專家,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已有20年,疫情防控期間成為了一名心理疏導志願者。在崇明,像她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還有很多,早在2月初,崇明便已組織專業力量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導體系。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志願服務在四處湧現。除了醫護志願者、社區防控志願者、物資運送志願者等,心理疏導志願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寶寶害怕時?你是如何處理的?學會3點,幫孩子克服恐懼
    寶寶有時聽到樓下有人抽鞭子的響聲,甚至從樓下路過車的聲音很響,寶寶都會感到害怕,快速的跑到我身邊。之前寶寶沒聽過的異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2、產生心理陰影我家寶寶之前在書裡看到害怕的圖像後,有一小段時間再看到書,就會揮舞著小手,讓我們拿走。
  • 真正的治癒系|心理專家陪你抗「疫」!
    真正的治癒系12355專家陪你抗「疫」為實現應收盡收的工作目標,武漢市各城區迅速建立方艙醫院,收治確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FM89.6武漢市應急廣播電臺、武漢交通廣播充分發揮廣播的獨特優勢,聯合共青團武漢市委,分別與江漢方艙、東西湖方艙、漢陽方艙、黃陂方艙、江岸方艙、青山方艙、經開區方艙、省委黨校方艙、東湖高新方艙、新洲方艙建立聯繫,為11大方艙醫院提供調性溫暖的定製廣播節目。方艙醫院分別於每天上午、下午、晚間播出,每期節目30分鐘。
  • 讓心理專家告訴你,《奇蹟男孩》的「奇蹟」是如何誕生的?
    心理專家王建一:「自我認同」這4個字,對於奧吉來說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很難的。怎麼能夠認同自己有一張畸形的臉?這是他最大的困難。2媽媽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朱莉婭·羅伯茨飾演的奧吉母親在家中執掌大權。她作為一名兒童插畫作家在生下奧吉之後就幾乎荒廢了自己的事業。
  • 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二、面對孩子的恐懼心理,父母的哪些舉動不但沒用,反而會加深孩子的恐懼電影《龍貓》中的父親草壁達郎,面對女兒小月和小梅因為害怕閣樓上的「鬼」 ,跑下來的時候,編造了一個精靈傳說,並且告訴了女兒打開窗戶,灰塵精靈就會搬走。
  • 心理抗「疫」:公眾心理防疫自助手冊!
    人在緊張時期,會不由自主關注病例數字的增長,搜索相似的案例,這反而會加劇恐慌、焦慮情緒。因此,要從權威渠道了解疫情信息,減少了解信息的頻次,覺察特殊時期的身體變化感受,積極通過可靠網絡平臺進行問診,對疫情和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科學、正確的評估。如果確有必要去醫院就診,可提前與社區、醫院聯繫。第二、接受心理變化,增強心理耐受性。
  • 新冠病毒疫情在家隔離期間如何緩解和消除心理恐懼和焦慮
    個別的出現了嚴重的恐懼、焦慮、煩躁,失眠等情況。鑑於以上朋友反映的問題,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鑑於網友反饋的問題現進行一下整理歸納,直接的原因大致如下:1、每天關注疫情相關新聞,各地受感染確定的人數還在逐漸增加,特別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的擔心和恐懼。
  • 遇事總是恐懼想逃避,如何應對這種心理狀態?
    恐懼是源於對世界,對事物的未知。恐懼也是我們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但是這種心態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初體驗很可能是充滿恐懼的」伍德在《你害怕什麼》一書中這樣描述,「也許,我們與母體脫離之後的第一情緒就是恐懼,第一個的反應就是躲避。」l 恐懼會讓我們對不了解的事情望而卻步,從而錯失很多機會。
  • 答疑:如何克服電話銷售和陌拜中的恐懼害怕心理?
    (本文3000字,閱讀時間略長)問:我看到您的文章寫的很棒,裡面舉的例子更是接地氣,我做銷售兩年,看了不少書,聽了不少音頻,自己覺得也掌握一些和客戶交談的關注點和提問方式,但還是在打陌生電話或者陌生拜訪這塊欠缺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克服那種緊張和恐懼心理。
  • 鏡頭下的心理救援隊:他們為一線帶去了「心理疫苗」
    早在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強調要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此後,從中央到地方,各地調集心理救援隊奔赴湖北,奔赴武漢,為疫情防控一線帶去了心理「疫苗」。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前來支援的11個醫療隊開設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的「天使避風港」心理放鬆減壓工作室。